1
公元1712年1月24日
腓特烈二世(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年1月24日(距今306年)-1786年8月17日),史称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规模发展,领土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取得霸权。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而且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 腓特烈二世无疑是个幸运儿,祖先留给他的资本是丰厚的。霍亨索伦家族从一个瑞士山区的城邦主发展到北德意志广阔土地的统治者,爵位又从伯爵到选侯再到国王。更重
详情...
公元1712年4月4日
清初在恢复赋役剥削后,主要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一条鞭法虽然已把一部分丁银挪向地亩征派,即由地商与人丁共同负担,但丁银并未废除,而且数额依旧相当大,农民不堪负担,被迫逃亡。 清朝不得不变通剥削的办法,公元1712年4月4日(距今304年)(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宣布,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数额为永久的丁银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康熙帝说,这是“有益于民”的“盛事”,所以叫作“圣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后一
详情...
公元1712年6月28日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和社会政治思想家。1712年6月28日(距今306年)生于瑞士日内瓦,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1778年病逝于巴黎附近的埃尔姆农维尔。主要理论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淳风化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及自传《忏悔录》。卢梭思想的基点是“自然”和“文明”的对立,他运用这一对立批判了基督教和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他认为在史前的自然状态中,人是善良、自由、平等而富于同情心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
详情...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