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87年1月21日
(1887~1967)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887年1月21日生于塔林,1967年6月11日卒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恩菲尔德。190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任柏林大学教授和心理研究所主任。1912年,他和K.科夫卡一起参加M.韦特海默的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共同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1935年定居美国 ,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在1917年出版的《人猿的智慧》一书中,他描述了关于动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顿悟的学习理论。在知觉方面,他提出图形知觉的规律,有力地支持了格式塔的知觉理论。著作还有《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心理学的动力学》、《格式塔心理学》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体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
1887年1月28日
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出生
1887年2月9日
恰帕耶夫(夏伯阳)·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联国内战争英雄。1917年9月加入苏联共产党。
1908年秋被征入伍,1919年3月被任命为步兵第25师师长(4月到任),该师在1919年东方面军向高尔察克军队发动的反攻中,参加了布古鲁斯兰、别列别伊和乌法诸战役,并起了重要作用。他在乌法以北地区作战中负伤。因成功指挥部队和兵团对敌作战,表现勇猛无畏,荣获红旗勋章。1919年7月步兵第25师打破了哥萨克白匪对乌拉尔斯克城的围困,并重创敌军;8月该师部队攻占了勒比先斯克和萨哈尔纳亚镇。他在作战中表现了高超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以意志坚定、勇猛果敢驰名。1919年9月5日拂晓,白卫军向勒比先斯克第25师司令部发起进攻。恰帕耶夫和他的战士们英勇地同敌优势兵力作战,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他在战斗中负伤,试图渡过乌拉尔河,但中弹牺牲。
1887年3月21日
3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rtz)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这是标志着从“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7年5月28日
柳亚子(1887.5.28——1958.6.21)苏州吴江黎里人,中国诗人,国民党内左派。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江苏吴江人。1905年加入国学保存会。后至上海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创办并主持南社。民国时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 、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其诗高歌慷慨,亦工词。著有《磨剑室诗词集》和《磨剑室文录》,另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1887年6月5日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原姓Fulton,1887 年6月5日~1948年9月17日)美国人类学家。20世纪初少数的女性学者,受到法兰兹·鲍亚士(Franz Boas)的影响,同艾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论(Cultural Configuration),认为文化如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
本尼迪克特早年学习英国文学,故其作品文笔高妙,并善于作诗以及细腻的描述。她的作品中,尤以《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与《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最为著名。尽管她论述的重要性已被其他理论取代,但其著作中提出的问题与关怀,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1887年6月10日
王维舟(1887~1970),四川宣汉人。原名天桢。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任四川靖国军团长。1920年加入朝鲜旅华共产主义小组。 同年底赴苏俄学习。1921 年底回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四川开展武装斗争。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军事部长、川东游击队副司令员、川东游击司令员、红三十三军军长。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兼政委、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等职。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1970 年1月10日在北京病逝。
1887年7月7日
夏加尔,1887年7月7日生。1908在圣彼得堡学画,师从巴克斯特。1910年在巴黎结识前卫艺术家。1914年在柏林举办个人画展。1915—1922年在俄国曾任维捷布斯克造型艺术委员会的人民委员。1923年移居巴黎。擅长风俗画,吸收白俄罗斯犹太人民间艺术因素,采取立体派变体、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经常表现克居巴黎的画家对故乡风情的梦幻式回忆,想象自由奇特,造型稚拙怪诞,色彩浓艳明朗。代表作有《我和我的村庄》(1911)、《有7个手指的自画像》(1912)、《透过窗子看巴黎》(1913)、《生日》(1915-1923)等。
1887年7月26日
世界语人造国际辅助语。由波兰医生L.L.柴门霍夫于1887年7月26日创制。以印语系中几种主要语言为基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进,设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读音和拼写完全有规则,较易于学习和掌握。现在全世界懂世界语的人数超过1000万。
1887年7月29日
1887年7月29日,日本甲级战犯重光葵出生。
重光葵(Mamoru Shigemitsu,1887年7月29日-1957年6月27日),日本在二战结束时的外务大臣,活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韩满州国政坛外交、战后长达40年,幕后参与甚至主导许多日本侵略各国统治及外交政策制订,并代表日本与盟国签订投降条约,最著名谋略为找出利用溥仪建立满州国,战后以忏悔之心写出历史学近代史巨著《昭和の动乱》广为学界赞赏,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遗珠之憾;1932年于上海被暗杀重伤,导致终身跛行。
1887年8月3日
1887年8月3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开办广东水陆师学堂各一所。
“水师学堂”初名“水师讲学堂”,招生70名,分内学生(由博学馆旧生中挑选)、营学生(由军营武弁中挑选)、外学生(招收16至30岁的文生)三种,聘英国军官操练。分设管轮、驾驶两科。两科都要学英语,兼读四书五经。学成后实习一年。“陆师学堂”招生情况同水师学堂。聘德国军官教练,分设马步、枪炮、营造三科,均要学德文和四书五经,三年毕业。在两个学堂毕业生中,择优出洋深造。
1887年8月12日
1887年8月12日,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诞生。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 ,1961 年1月4日卒于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1906年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 。191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直到1920年以前主要在维也纳大学任教,1921~1927年在苏黎世大学任教,1927年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纳粹迫害,薛定谔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1926年薛定谔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而与P.A.M.狄拉克共获193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887年8月23日
皮宗石(1887.8.23~1967),字皓白,别号海环。湖南长沙人。1887年8月23日出生于长沙东乡福临铺西冲皮家大屋一个农民家庭。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1912年与周鲠生、杨端六、任凯南 等创办《汉口民国日报》。《汉口民国日报》创刊不久,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即被查封。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学。
1936年7月,任湖南大学校长。他从事教育21年,推崇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爱护学生,尊重教师,鼓励学术研究,支持社团活动和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辞职离开教育界。1942年7月,被选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5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委员。 1949.7~1949.12 任湖南大学校长
1967年,因患脑溢血,在武汉二医院辞世,享年80岁。
1887年9月12日
1887年9月12日,新文化运动代表钱玄同诞生。
钱玄同,原名钱夏,字中季,号德潜,又号疑古。1887年9月12日生。江苏湖州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
1906年赴日本留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从章太炎习国学,开始致力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及《说文解字》研究。
1910年回国后,在浙江、北京等地中学任教。1916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后,曾任《新青年》编辑。
1928年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国音大辞典股主任、国语统一筹备会常委。1939年9月12日病逝于北京。
著有《文字学音篇》、《说文部首今读》、《音韵学》、《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中国文字概论》等。
1887年9月30日
1887年9月30日,黄河决口。
9月30日,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处决口,初30余丈,越三日至300余丈,夺溜南趋灌入贾鲁河,又东会涡河,南注周家口,入淮河,全河继流,灾情严重。
黄河从7月21日已在开州决口,但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9月30日郑州黄河大决口后,统治者首先考虑的不是迅速抢堵,而是黄流横决,恐匪徒为患,命曾国荃、裕禄各回两江、湖广总督本任,以资防范。然后到10月15日,朝廷才发帑银10万两赈灾。至于应郑州河工及赈灾之费,16日乃命户部预筹,并且准备从各省洋药(鸦片)加征厘税来取得。直到11月9日,朝廷方命礼部尚书李鸿藻往郑州视察河工抢修情况。11月13日,清政府开郑州河工捐例。由于决口抢修工程不够坚实,1888年6月又被洪水冲垮。经过反复折腾,直到1889年1月20日河口方才合龙。从各种州县志记载的数据显示,这次大决堤,至少造成了150万人丧生。
1887年10月31日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学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介石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中山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1887年11月23日
莫斯莱在英格兰出生。他用实验证明了元素的主要特性由其原子序数决定,而不是由原子量决定,确立了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之间的关系。莫斯莱在研究元素的X射线谱时发现,以不同元素作为产生X射线的靶时,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不同。他把各种元素按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排列后,发现其次序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次序一致,他称这个次序为原子序数,认为元素性质是其原子序数的周期函数。关于原子序数的发现被称为莫斯莱定律。
1887年12月1日
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北京条约》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