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127年1月9日
1127年1月9日,“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详情...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公元1127年6月12日
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建立南宋王朝。
1126年,金军进攻东京(今河南开封),宋钦宗在兵部待即李纲请求下,同意守城,但暗中却派弟弟康王赵柏到全营作人质以求和。东京保卫战赢得胜利后,康王被召回,金兵退走,宋徽宗回到东京,钦宗解散各地援军,李纲被罢黜。经过半年休整,金军第二次围攻东京。
1127年春,金军攻破东京,金军北返时,把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3000多人作为俘虏带走,北宋灭亡。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 1127年6月12日(来建炎元年五月初一日)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最终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详情...
1126年,金军进攻东京(今河南开封),宋钦宗在兵部待即李纲请求下,同意守城,但暗中却派弟弟康王赵柏到全营作人质以求和。东京保卫战赢得胜利后,康王被召回,金兵退走,宋徽宗回到东京,钦宗解散各地援军,李纲被罢黜。经过半年休整,金军第二次围攻东京。
1127年春,金军攻破东京,金军北返时,把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3000多人作为俘虏带走,北宋灭亡。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 1127年6月12日(来建炎元年五月初一日)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最终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公元1127年11月27日
1127年11月27日,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汉族,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chēng)。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後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详情...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汉族,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chēng)。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後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