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10月2日
▍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都已停止泄漏
“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9月26日出现泄漏。“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天然气泄漏已于10月1日停止。10月2日,“北溪-1”天然气管道也停止泄漏。
2022年10月3日
▍ 瑞典封锁“北溪”管道泄漏点展开刑事调查
瑞典海岸警卫队3日晚发布新闻公报说,根据瑞典检察院的要求,海岸警卫队已禁止在“北溪”管道泄漏点周围5海里的区域进行一切形式的活动,包括禁止船只驶入、锚泊,禁止在该水域潜水、钓鱼以及开展地球物理测绘等。
目前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上共发现4个泄漏点,分别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水域。根据瑞典海岸警卫队3日的新闻公报,“北溪-1”泄漏点海面上已观测不到涌出的气泡,而“北溪-2”泄漏点海面上的气泡范围直径仍在15至20米。据瑞典电视台9月27日报道,瑞典测量站前一天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
“北溪”管道泄漏点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内,这里也是北约的势力范围。西方媒体把矛头指向俄罗斯,但是综合考虑动机、能力和后果,几乎只有美国有炸掉北溪的理由。 历史上美国也确实干过这样的事情,全球首次海底电缆破坏行动发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期间,当时美国“扎菲罗”号驱逐舰切断了连接菲律宾与亚洲大陆的电缆,使西班牙无法通过有线电报掌握前方信息。冷战期间,美国还在海底电缆上安装窃听器,这次行动还有个代号叫“常春藤之铃”。有能力安装窃听器就有能力安装炸药,所以美国对这些海底基础设施的威胁一直都在。
2022年10月14日
▍ 德媒:瑞典拒绝联合调查北溪管道事件
据德国《明镜》周刊14日报道,德国安全人士称,瑞典已经确定,出于安全原因,它不能与其他国家分享其调查结果。因此也拒绝了与丹麦和德国进行联合调查。德国内政部发言人10月14日则表示,德国联邦警察已经完成了对北溪管道涉嫌破坏行为的调查工作,并移交了调查结果。
2022年9月26日
▍ “北溪”管道泄漏区域探测到爆炸
瑞典测量站9月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两次爆炸分别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26日零时03分和17时04分。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27日晚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北溪-1”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管道去年建成,与“北溪-1”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炸开北溪管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道由2.7-4.1厘米厚的钢质管壁和厚达11厘米的混凝土保护,可以抵御大当量炸药近距离爆炸的冲击。 因此要爆破北溪管道,不仅炸药量要大,还得是技术程度极为复杂的水下大规模定向爆破,一般来说只有国家军事力量才会拥有这样的技术。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