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中国不平等条约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中国不平等条约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中国不平等条约历史大事件;中国被迫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例》;“九国公约”签订;中日签订《秦土协定》;杨儒在莫斯科再度拒签屈辱条约;英国强迫西藏签订《拉萨条约》;英国麦克马洪西藏地方政府擅自签订《西姆拉条约》;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

1

历史事件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当时英军兵临南京城下,耆英赶忙来到南京,没有经过一次正式谈判,就全部承认了侵略者提出的“议和条件”。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3)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2100万银元。(4)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均宜秉公认定则例”。(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

详情...
《南京条约》     耆英    

1843年10月8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10月8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虎门条约》原称中英《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共13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一、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二、准许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后来英国据此加以典解,于1845年在上海强迫清政府划定“租界”,各国相继效法,纷纷在通商口岸建立侵略据点。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正式订立了已先于7月22日公布实施的《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一、明文规定了统一的五分税率,即肯定了无论何种货物,一律值百抽五。二、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详情...
耆英    

1844年7月3日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
    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中美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接踵而至,派顾盛率军舰3艘于1844年2月抵澳门,用战争恫吓和外交讹诈手段胁迫耆英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通过此约,美国不仅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攫取的一切特权,而且:一、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二、进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由英国的所谓“秉公议定”到须经美国领事官“议允”;三、规定美国兵船可以自由闯入中国领海,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四、允许美国在五口建立教堂、医院等。条约最后一款还规定12年后修约,为日后向中国勒索新的侵略特权预埋了伏笔。《望厦条约》的内容,是对《南京条约》的扩展,因而也就更加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详情...
《南京条约》    

1854年7月5日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公布

    1854年7月5日,《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公布。
    7月5日,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清政府地方政事混乱之机,擅自修改了1845年的《上海租地章程》,经租界“租地人会”通过后,于7月5日公布《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事后经用移文方式要上海道台加以追认。这个新章程共14款,其中议定在租界内设置巡捕,征集税收,成立工部局,对中国居民行使征税权和司法权,实行殖民主义统治。这个章程从修改的程序到具体内容都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从此,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等不再有权干预。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
详情...

1858年5月28日

《中俄瑷珲条约》签订

《中俄瑷珲条约》签订
    1858年5月28日,《中俄瑷珲条约》签订。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对清政府实行讹诈,强割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5月28日 清将奕山与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将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划归俄国;(二)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民“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人“不得侵犯”;(三)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
    瑷珲系满语“母貂”之意,明末清初,瑷珲一带曾以产貂闻名。建于明朝的瑷珲旧城地处黑龙江东,史称江东瑷珲。
详情...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6月18日

《中美天津条约》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签订
    1858年6月18日,美国诱迫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
    6月18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驻华公使利用英法联军攻陷大洁,进逼津、京之机,伪装调停,诱迫清政府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签订《中美天津条约》(又名《中美友好条约》)。《中美天津条约》30款。主要内容有:一、清政府倘准许其它国家公使驻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二、增开湖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三、耶稣教教主自由传教。四、确定领事裁判权。五、扩大片面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予其它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一个星期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取得英、法所掠夺到的一切侵华特权。
详情...

1858年6月27日

《中法天津条约》签署

    1858年6月27日,《中法天津条约》签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进逼天津,清政府即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今日签订城下之盟——《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共42款。另附《和约章程补遗》。主要内容:一、法国公使驻北京,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二、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三、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四、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学校、坟地、仓库等,中国地方官对破坏法人的中国人应予严惩。五、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六、法国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七、确定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八、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00万两。
详情...

1858年11月8日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

    1858年11月8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1月8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钦差大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一、海关聘用英人帮办税务;二、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三、洋货运销内地或英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纳子口税2.5%,不再纳厘金税;四、“洋药”(鸦片)准许进口贸易,每百斤纳进口税银30两。从此,中国海关行政管理主要权力落入英国人手中长达半个世纪;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式合法化;中国的商业、手工业受到更为严重的打击。海关自主权的丧失,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标志之一。
详情...

1860年3月21日

英国“永租”九龙半岛

    1860年3月21日,英国每年租金500两“永租”九龙半岛。
    南九龙半岛面积为11.1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口东侧,是延伸到海中的一个半岛,其范围是九龙半岛界限街之南的这片中国领土。此地与香港岛隔海相望,是香港的屏障,久为英国垂涎。
    1856年10月,英国趁清政府忙于镇压国内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之际,联合法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连连败北。1858年3月英舰“加尔各答”号舰长霍尔正式向海军部提出占据九龙作为香港岛的外围的建议。1860年2月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派兵强占了九龙。3月21日,巴夏礼在广州逼使两广总督劳崇光签订协议,将今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永租”给英国,每年租金500两。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款规定,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由永租改为割让,“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详情...
《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24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10月24日,钦差大臣奕忻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0月13日,英法侵略联军占据安定门,进占北京。16日英法代表向清政府主持和议的代表恭亲王奕忻提出赔偿英法恤银50万两在22日交付的要求。并规定23日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订“续增条约”。逃到热河的咸丰帝下令“只可委曲将就,以期保全大局”。于是奕忻秉承旨意全盘接受英人条件,在北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此约原名《中英续增条约》,共九款。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英国又扩大了如下侵华权益:赔款增为800万两;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将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司割让给英国。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侵略者如愿以偿。
    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当政。
详情...
《天津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1860年10月25日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北京条约》。
    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派遣葛罗率军来华,参与了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6月,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再一次从清政府那里获得了一系列侵略利益和特权。1859年,法国公使率舰队与英、美等国北上换约,不按清政府指定的路线入京,而是武力闯入大沽,结果被打得大败。1860年,法国伙同英国再度燃起战火,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0月6日,法军率先闯入圆明园进行抢劫。13日英法联军占据北京城的安定门。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议和代表奕訢与法国专使葛罗在清朝礼部大堂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法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中法北京条约》共10款,主要内容有:1.赔偿法国白银800万两,赔款交清后,法军退出所占之地。2.由清帝发布上谕颁示天下:任各处军民人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堂礼拜,滥行查拿者将予以应得处分。将前谋害奉天主教者之时所充之天主堂、学堂、茔坟、田土、房廊等件应赔还,交法国驻扎京师之钦差大臣,转交该处奉教之人,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3.《中法天津条约》互换后,清朝皇帝应于即日降谕,“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法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法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4.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详情...

1861年9月2日

《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1861年9月2日,《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也激发了德意志企求从中国攫取特权的欲望。当时的德意志尚未统一,以普鲁士为最强。1961年5月,普方提出谈判签约事宜。9月2日,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与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的代表艾林波签订了《通商条约》。
    中普《通商条约》共42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有:1在条约交换批准5年之后,允许普鲁士使节进京居住。2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允许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民人家属在广州、潮洲、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芝罘、天津、牛庄、镇江、九江、汉口、琼州、台湾、淡水等口居住、贸易,"至于赁房买屋、租地、造堂、医院、坟茔等事,皆听其便。"4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均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5普鲁士官船(军舰)可驶入中国各口,"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
    中普《通商条约》是普鲁士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与普鲁士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也使得普鲁士取得了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同等特权,为普鲁士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创造了便利条件。

详情...

1864年10月7日

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10月7日,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硬把中国西部的常设卡伦(“卡伦”,为突厥语,是清政府为了盘查商旅、管理游牧等而设在中国城镇附近的军事哨所,距国境界远的上千里,与边境线是两回事),列为分界的标志之一。1862年—1864年间,中俄两国在中国新疆塔尔巴哈台举行勘分西界的多次谈判。谈判前,沙俄出动大批侵略军,向中国常驻卡伦逼近,占领了他们任意确立的“国界线上”的各个战略据点。谈判中,俄方肆意歪曲《北京条约》,坚持所有边界线都依中国常驻卡伦划界的荒谬主张。并以中断谈判相威胁,在俄国压力下,划定了自沙宾达巴哈山口(今苏联境内)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结果,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详情...

1878年7月28日

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

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
    1878年7月28日,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
    《中美续增条约》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清政府与美国订立的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条约在表面上互相平等,实际上“平等”、“自主”的言词下,使美国掠夺华工及在中国设立学堂合法化,这是国际外交史上的奇闻。 
    主要内容为: ①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这一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②两国人民均可入对方官学,并受优惠待遇;双方得在对方设立学堂。这一规定为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和中国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提供了法律根据。③两国侨民不得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为使清政府承担镇压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义务,以扩大美国在华传教。1869年11月23日,中美双方在北京交换了条约批准书。 
详情...

1885年6月9日

《中法新约》签订

《中法新约》签订
    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约》签订。
    6月9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中法新约》)。
    主要内容为:清朝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指定两处通商,“一在保胜以上,一在凉山以北”,法国商人可在此居住,法国政府亦可在此设立领事;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法军退出基隆和澎湖。由于清朝的腐败怯懦,法国在战场失利的形势下达到了发动这场侵略战争——中法战争的目的,法国实现了据越侵华的图谋,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详情...

1890年3月17日

《中英藏印条约》签订

        中英藏印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订立后,英国派人入藏探路合法化。但是,由于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英国的入藏计划一时难以实现。八十年代,英国开始对西藏进行武装挑衅。1888年,英国侵略军数千人,进攻西藏隆吐山地区。藏军与当地人民奋起反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然而,腐朽的清政府再次在英国的威胁下屈服,命令中国军民撤出隆吐山边卡,并且将支持抗英斗争的驻藏大臣文硕罢官,代之以主张妥协投降的升泰。189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订立《藏印条约》。

        规定:(一)划定西藏与哲孟雄(即锡金)之间的边界,英国强行把原属我国西藏的热纳、隆吐山、咱利一带地方划归哲孟雄;(二)清政府承认哲孟雄“由英国一国保护督理”;(三)藏、哲通商,藏人到哲孟雄游牧等项以后再议。从此,英国侵略势力伸进了西藏。

详情...

1890年3月31日

中英订立《烟台续增专约》

    1890年3月31日,中英订立《烟台续增专约》。
    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后,没有满足英国侵略者的欲望。
    1885年7月18日(清光绪十一年六月七日)中英两国在伦敦又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鸦片入口每箱(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110两(正税30两,厘金80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中途不再征收任何捐税。
    1890年3月31日(清光绪十六年闯二月十一日)在北京再次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约》。其中规定:开四川重庆为商埠等内容。
详情...

1895年4月17日

《马关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丧师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100多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侵略的特点是资本输出与领土掠夺。
详情...
澎湖列岛    

1896年6月3日

《中俄密约》签订

    1896年6月3日,清政府同俄国政府签订《中俄密约》。
    6月3日,清政府特使李鸿章同俄国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这是沙俄以共同防治日本侵略为借口,贿赂李鸿章,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的机会签订的。《中俄密约》共六款。主要内容:一、如果日本侵犯俄国亚洲东部或中国、朝鲜领土时,中俄两国共同出兵并相互接济军火、粮食;二、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三、允许俄国在黑、吉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威;四、任何时候,俄国均有权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和军需品;五、有效期15年。从此,沙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东北三省。
详情...

1898年3月27日

《旅大租地条约》签订

    1898年3月27日,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
    1897年12月15日,沙俄借口协助中国抵抗德国强占胶州湾,派舰队占领旅顺。次年的3月27日,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俄国驻华代办巴布罗福在北京签订此约。主要内容:一、租借旅顺口、大连湾,期限25年;二、俄国享有租借地内行政权;三、旅顺军港只许中俄使用,俄国可在租地内建造各种军事设施;四、俄有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特权。同年5月7日又在圣彼得堡签订《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六款,进一步确定俄国建筑及在租借地附近的独占权。两约的签订,使中国东北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