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1940到1950年国际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40到1950年国际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40到1950年国际历史大事件:诺曼底登陆;戴高乐成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美国发起“冰雹行动”;“七·二零”谋刺希特勒事件;贝尔格莱德解放;美军登陆日本关岛;苏军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美国建立五星上将军衔;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迫自杀;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总司令;人类首次突破音速

1

历史事件

1940年4月3日

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
    1940年4月3日,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又称“卡廷事件”、“卡廷森林大屠杀”,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
    1940年春,大约2.2万名在押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遭到苏联军队杀害。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详情...

1940年4月9日

纳粹入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纳粹入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40年4月9日,纳粹入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4月9日,德军突然越过丹麦边境占领了哥本哈根,开辟了一个欧洲新战场。丹麦人毫无准备,德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从陆地和海上长驱直入。
    入侵后几小时,挪威对德宣战,并炮击了行驶在奥斯陆海湾内的4艘德国战舰。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陷入一片恐慌之时,奥斯陆的报纸号召人们在暴风雨中保持镇静,“我国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此时我们应保持冷静。”
    德国空军配合陆上和海上的侵略军作战,但未进行轰炸。飞机散发了传单,内容指责英国使北欧卷入战争。传单称英国温斯顿-丘吉尔“是本世纪最大的战争贩子。”说他正在准备进攻挪威和丹麦。按传单的说法,德军的介入仅仅是为了保护这两个国家。
详情...

1940年5月10日

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西欧

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西欧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西欧。
    5月10日,上百架德国飞机今晨猛然袭击了比利时和荷兰的城市和机场,为陆军的入侵开辟道路。
    在荷兰,德军显示了“闪电战”的威力。阿姆斯特丹市内和周围多数主要机场,在黎明前突如其来的惊骇中,受到猛烈的炮击。德国伞兵,其中一些穿着荷兰军服在陆军快速越过荷兰边界的同时,从天而降。
    另一些德军团以同样的快速有效的方式越过比利时边界。凌晨,纳粹空军在安特卫普、尼韦尔和布鲁塞尔投下炸弹、伞兵在位于比利时防线北部的埃本-埃马尔要塞着陆。
详情...

1940年5月10日

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5月10日,丘吉尔出任联合政府的首相兼国防部长,组成战时内阁。丘吉尔决心把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战争初期,英国遭受一系列失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企图诱使英国和谈,遭丘吉尔拒绝。于是德军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但未能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付战争。
    1940年5月22日通过了紧急权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战时对全国的经济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制。1940年5月建立国民自卫队,增强英国防卫力量。1941年苏联和美国卷入战争后,英国立即与各反法西斯国家携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苏在莫斯科签订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丘吉尔还与罗斯福、斯大林在战争后期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讨论对德、日作战的问题,同时针对战后世界的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事结束。7月英国举行大选,丘吉尔失败而辞职,让位给工党政府。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富尔顿演说》,主张英美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序幕。1951年10月议会选举,保守党取胜,丘吉尔再次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任内,在防务领域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3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对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联盟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职。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世界危机》、《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详情...

1940年5月25日

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

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被纳粹德国占领。
详情...

1940年5月28日

比利时向纳粹投降

    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向纳粹投降。
    5月28日,比利时的黑暗时期开始了。利奥波德国王命令比利时军队向德国投降。
    投降违背法国首相保罗雷诺的意愿,他把目前的形势描绘为“黑暗”和“严峻”,并说法国对比法战线上的“胜利信心”仍然十足。
    比利时的投降发生在荷兰屈服于德国闪电战的无情炮火之后两星期。5月14日,荷军总司令亨利·捷哈德·温克尔曼要求其部下放下武器以防止进一步的流血和毁灭。
    尽管法英两国表示了对比利时和荷兰的妥协的蔑视,其严厉的措词却掩盖了其内心真实的情感。实际上,德国在低地国家的胜利使英法两国严重受挫,甚至是受到了威胁。纳粹现已泰然自若地站在了英吉利海峡一侧索姆河·埃纳河防线上。同盟国已意识到其领土已成为希特勒侵略的日程上的一个目标。
详情...

1940年6月4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
    1940年6月4日,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
    1940年5月24日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近40万英、法、比部队,被迫退到法国北端濒临英吉利海峡的一块狭小的地带敦刻尔克。他们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穷凶极恶的追兵,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无力组织背水一战。避免覆没的唯一希望,只有由敦刻尔克渡海撤往英国。
    从5月27日到6月4日,英法水兵和船员冒着德国施图卡式轰炸机的猛烈轰炸和炮火的轰击,经过9个昼夜的苦战,把33.8万余军队从德军虎口下撤到英伦三岛。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8万多人。这些部队后来成为反攻的骨干力量。在撤退过程中,英法联军有数万人死亡,4万多人被俘,243艘大小船只被击沉。英国远征军10个师的武器装备及车辆全部成了德军的战利品。这就是被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详情...

1940年6月10日

意大利向英法宣战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
    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后,英国在地中海的交通运输受到意大利舰队的威胁。为削弱意舰队的实力,确保英国海上交通的安全,英国海军决定以一次大胆的行动,突袭意海军主要基地塔兰托。11月6日,英地中海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出发,沿途避开意军的侦察。11月20日晚,英国舰队在距塔兰托170海里处占领阵位后,立即组织发动对塔兰托的攻击。在持续一个小时的袭击中,英舰队以极小的代价,重创意大利舰队,严重摧毁塔兰托基地,巩固了其在地中海的制海权。
详情...

1940年6月14日

德军举行巴黎入城仪式

德军举行巴黎入城仪式
    1940年6月14日,德军举行巴黎入城仪式。
在“福煦大街”,这条给1918年接受德军投降的法国元帅命名的大街上,德军长驱而入把历史颠倒过来
    1940年6月14日,对法国人来说,他们所热爱的巴黎今夜再也不是不夜城了。这天当德军从纽利进入巴黎市中心时,巴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德军的坦克穿过协和广场,德军装甲车从爱丽舍宫的绿树浓荫下隆隆驶过。在公众场合,法国男女失声痛哭。巴黎城大部分空荡荡。4天前当政府打点东西奔往图尔时,200万巴黎居民也纷纷逃出巴黎。
    德军从所有政府机关大楼上降下法国国旗,升起了纳粹党旗。埃菲尔铁塔和议会大厦上都贴上新的标语,“德军无往而不胜”。
详情...

1940年6月18日

戴高乐将军与6.18宣言

戴高乐将军与6.18宣言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将军与6.18宣言。
    6月18日。一个孤独的声音敦促法国人不要投降,不要与德国签署停战协定,这是夏尔一戴高乐将军在伦敦英国广潘公司发表的讲话。
    他说:“我戴高乐将军恳请已在或将要来到英国的法国官兵无论是否持有武器都加入我的队伍,我恳请具有制造武器技术的技师和技术工人,与我通力合作。”
    他接着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法兰西抗战烽火决不会被扑灭,法兰西抗战的烽火不该也不会熄灭。”
    戴高乐将军的讲话,使他处于与法国新总理贝当元帅直接冲突的境地,戴高乐显然是受到前总理保罗一雷诺的鼓励才在电台讲这番话的。雷诺宁愿辞去总理职务也不愿与德国签定停战协定。
详情...

1940年6月22日

法国向德国投降

法国向德国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
    6月22日,德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通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投降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也是在这节车厢里,1918年11月11日德国曾向法国及其盟军签署了投降书
    1940年6月22日,在法国小镇贡比涅,法、德两国签署停战协定。仪式是在一节火车车厢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就是在这节车厢内,德国向协约国投降,希特勒认为德国曾在此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必须让法国人尝到这个滋味。
    根据停战协定的条款,德国将占领法国北半部以及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军队将被解除武装并予以遣散。法国将支付德国占领军的费用,所有的德国政治难民将交还给德国。
    1940年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福煦车厢里,法国代表亨茨格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详情...

1940年6月27日

苏联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

    1940年6月27日,苏联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
    1940年6月27日,苏联正在利用全世界关注德国征服西欧这一有利时机,跃跃欲试。苏军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莎尼亚等3个波罗的海国家,使苏联收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的领土。苏联采取通过在重要岗位上安插共产党员的手段,控制了这3个国家,并宣布成立“人民政府”。然后迫使这些小国家允许苏进军。
    1939年在苏德友好条约谈判期间,希特勒也许就赞成苏联这一行动,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为报答这一点,则对德军的一系列辉煌胜利表示他“热烈的祝贺。”
详情...

1940年7月3日

奥兰袭击战

    1940年7月3日,奥兰袭击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于1940年7月3日袭击阿尔及利亚奥兰附近凯比尔港内法国舰只的战斗。亦称凯比尔港之战。
    1940年6月,法国败降。为防止驻泊各地的法国舰队落入德、意之手,英国制订“弩炮”作战计划,决心夺取、控制或击毁驻泊各地的法国舰只。袭击奥兰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海军奉命组建“H”舰队(辖战列舰“英勇”号、“坚决”号,战列巡洋舰“胡德”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以及巡洋舰2艘、驱逐舰11艘,由海军中将J.F.萨默维尔指挥),在直布罗陀集结待命。7月3日凌晨,“H”舰队启航,9时30分抵达奥兰附近海面。萨默维尔向法舰队司令M.让苏尔海军上将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舰队继续对德、意作战,或在英国舰队监督下驶往英国港口,或驶往法属西印度群岛港口解除武装,或将舰船交给美国保管,如拒绝要求则应在6小时内自沉。最后通牒由让苏尔报告法国贝当政府,遭拒绝。17时54分,英国舰队开火,舰载机同时实施轰炸。战斗持续约30分钟。停泊港内的法战列舰“布列塔尼”号被击沉,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被击伤搁浅,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水上飞机母舰“泰斯特”号和驱逐舰6艘逃往土伦。
详情...

1940年7月10日

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

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
    1940年7月10日,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
    7月1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复存在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府在维希粉墨登场。法国议会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解散议会,并授权贝当制定新宪法。新法国将会出现新议会,新议会完全是顾问性质的。 但这天消亡的不仅是共和国,法国传统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也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家庭、祖国”。新政权号召人们恢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停战后逃离法国的士兵们,接到让他们返回法国的邀请,贝当政府保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些士兵将会得到1000法郎以补贴他们回国过平民的生活。
详情...

1940年7月12日

英国在阿尔及利亚歼灭法国舰队

英国在阿尔及利亚歼灭法国舰队
    1940年7月12日,英国在阿尔及利亚歼灭法国舰队。
    1940年7月发生在地中海的海战,注定要导致法、英关系恶化,并使遏制希特勒的努力受挫。英国海军向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凯比尔港的军舰开火,并击沉了多艘。大约1000名法国水兵被击毙。
    温斯顿·丘吉尔一直担心没有加入戴高乐将军抵抗运动的船只会被德国人征用。他并没有意识到法国人已奉命把这些不能抵御德国战舰攻击的船沉掉。当法国人对英军要求他们驶往美国和英国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时,英军向法军开火。
详情...

1940年7月16日

希特勒亲自拟定“海狮计划”

希特勒亲自拟定“海狮计划”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布“海狮计划”不列颠空战开始。
    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
    戈林狂妄地对德陆军总司令说:“要完全摧毁英国空军,需要2-4周时间,单靠空军就能使英国屈膝投降。”
    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详情...

1940年7月26日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1940年7月26日,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大东亚共荣圈,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
    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伪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伪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
    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实为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战争。
详情...

1940年8月6日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

    1940年8月6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于1940年6月先后向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三国立即停止反苏活动,成立对苏友好的新政府并允许苏军进驻该地。7月14日和15日,波罗的海3国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请求加入苏联。1940年8月3日至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接受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

详情...

1940年8月11日

英国皇家空军战机发动“不列颠战役”

英国皇家空军战机发动“不列颠战役”

    1940年8月11日,英国皇家空军战机发动“不列颠战役”,迎击纳粹德国空军。
    不列颠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
    抗击侵略者,给纳粹德国致命一击。

详情...

1940年8月21日

俄国政治家托洛茨基遇刺

俄国政治家托洛茨基遇刺

    1940年8月21日,俄国政治家托洛茨基遇刺。
    1940年8月20日,俄国政治家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城郊科伊乌康的寓所里,被一个名叫拉蒙-梅尔卡德的西班牙人用冰斧猛砍头部,因伤势过重于8月21日死亡。
    托洛茨基,原名列昂-达维多维奇-布隆斯坦,1896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在革命过程中多次被捕入狱又多次侥幸脱逃。他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已是威震四海的领袖人物。苏联建国初期,托洛茨基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列宁赞誉他是红军的缔造者。
    托洛茨基谋杀案的内幕至今尚未完全揭晓。凶手拉蒙是托洛茨基信徒西尔维娅的情夫,他早已同托洛茨基相识,并经常出入他的住所。8月20日那一天,拉蒙身穿雨衣,怀藏冰斧,借口请托洛茨基修改文章进入住所,乘其不备作案。
    当时,人们已怀疑是斯大林指使了这次谋杀。1940年5月, 托洛茨基曾指控斯大林组织了一次对他未遂的暗杀活动。
    临终时,托洛茨基说:“我坚信第四国际将获得胜利。”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