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1920到1930年军事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20到1930年军事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20到1930年军事历史大事件:中东路事件;蒋冯开战;孙中山再次下令挥师北伐;国民政府统编正规军队;广州发生滇桂军叛乱;广东革命政府出兵征伐陈炯明;法比占领德国鲁尔地区;黄埔军校开始筹建;孙中山组建北伐军;米切尔证实从空中投弹可击沉军舰;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

1

历史事件

1921年7月21日

米切尔证实从空中投弹可击沉军舰

米切尔证实从空中投弹可击沉军舰
    1921年7月21日,米切尔证实从空中投弹可击沉军舰。
    7月21日,美国空军准将威廉-米切尔和他的飞行伙伴们,在今天的军事试验中,作了一次令人信服的飞机摧毁力的表演。他们以6枚2000磅的炸弹、只用25分钟便击沉了前德国战舰“奥斯特弗雷斯兰号”。
    许多海军军官曾对米切尔的观点,即飞机可以击沉任何无论装备得如何坚固的军舰进行过挖苦。他们说,这艘“奥斯特弗雷斯兰号”只有用海军的大炮才能击沉。但米切尔和他的飞行人员今天上午从弗吉尼亚的兰利飞机场起飞,用1000磅的炸弹直接彻底摧毁了3个目标。下午,又传来胜利消息:一行6架马丁轰炸机飞出100英里,到达“奥斯特弗雷斯兰号”停泊的弗吉尼亚海岸,他们用2000磅的炸弹投在这艘战列舰的身旁,船板的接合处一下子就炸开了,接着沉入海底。一位观察者说:“一枚炸弹投出去,全世界都会听到。”
详情...

1922年5月4日

孙中山再次下令挥师北伐

孙中山再次下令挥师北伐
    1922年5月4日,孙中山再次下令挥师北伐。
    5月4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去年10月,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并通过北伐提案,因陈炯明破坏未果。今年3月,孙中山临时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改变北伐计划,回师广州。对陈炯明的错误处理后,本日再次下令挥师北伐,称:徐世昌去岁弄兵湘、鄂,不惜以国家为孤注,以人民为牺牲。本大无帅受命诸将,分道出师,亲履行间,扫除政治上之黑暗与罪恶,伸国家统一,民治发达。所认为民贼者,惟世昌与其同党诸人。当即任命李烈钧为北伐军总司令,许崇智力总指挥。提出“受国民之托,树立共和,惩治邪恶,民治发达”口号,分兵三路,直取江西。
详情...

1923年1月10日

法比占领德国鲁尔地区

法比占领德国鲁尔地区
    1923年1月10日,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德国鲁尔地区。
    1月10日法国、比利时联军10万人占领鲁尔区,理由是德国不能按时履行《凡尔塞条约》规定的赔款义务。德国威廉-库诺政府宣布“消极抵抗”政策,即被占领区的企业停工、居民不纳税、不执行占领当局的命令,不替占领当局运送货物和传递文件。
详情...

1924年1月24日

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1924年1月24日,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详情...
黄埔军校    

1924年9月4日

孙中山组建北伐军

孙中山组建北伐军

    1924年9月4日,孙中山组建北伐军。
    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孙中山、伍朝枢、瞿秋白、鲍罗廷出席,议决:发表北伐宣言,及大本营移驻韶关宣言,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方军阀”为号召,进行北伐,联合卢永祥、张作霖“共抗直系”。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于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为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以谭延恺为北伐军总司令。
    9月18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仅在于消灭曹(锟)、吴(佩孚),而且更在于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湘军为建国湘军,谭延恺任总司令;滇军改称建国滇军,杨希闵任总司令;粤军为建国粤子,许崇智任总司令;豫军改称建国豫军,樊钟秀任总司令。

详情...

北伐战争无疑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不仅让中国迈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毅。


1925年1月15日

广东革命政府出兵征伐陈炯明

广东革命政府出兵征伐陈炯明
    1925年1月15日,广东革命政府出兵征伐陈炯明。
    1月15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东征宣言,出兵讨伐叛军。11月15日,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北京之机,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在潮州、汕头一带集结林虎、方本仁等各部,分兵三路进犯广州。15日,广东革命政府军分三路东进,以黄埔军校学生军和许崇智所部粤军为右路,攻淡水;桂军刘震寰部为中路,攻惠州;以滇军杨希闵部为左路,攻河源。右路军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统领,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负责战时政治工作。右路军是东征的主力部队,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骨干。三路大军即刻出发,欲致于死地。
详情...

1925年6月4日

广州发生滇桂军叛乱

广州发生滇桂军叛乱
    1925年6月4日,广州发生滇桂军叛乱。
    6月4日,滇桂军在刘震寰、杨希闵的策划下,占领了广东省长署、粤军总司令部及公安局、财政部、兵工厂等要地。
    5日,国民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下令免除杨、刘本兼各职,并命令各军全力讨逆。
    6日,命令东征的黄埔军校学生军回师平乱。10日,学生军进抵广州近郊。同时,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动广州地区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支援和配合平乱。
    11日发起总攻击,战斗只进行了一天半时间,12日进入广州,全歼杨、刘叛军2万多人。杨、刘2人逃入沙面租界地后俱遁香港。
详情...

1925年8月18日

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

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

    1925年8月18日,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辖几种主要地方军名目取消,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初编为5个军, 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党军改为第一军,蒋介石任 军长;建国湘军改为第二军,谭延恺任军长;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建国粤军改为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福军改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国民革命军学习苏联经验,在军、 师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大多由共产党员 担任。国民党通过军队的改组,实现了军政一体化。

详情...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在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时期是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是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主要力量


1925年8月26日

国民政府统编正规军队

国民政府统编正规军队

    1925年8月26日,国民政府统编正规军队。广州国民政府正式组编国民革命军
    6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党军和建国军改称国民革命军。5月3日,国民政府成立后,下设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兼任主席,蒋介石等8人为委员。
    军事委员会成立不久,即着手军队改编事宜,决定将所辖几种主要地方军的名目取消,统一组编成国民革命军。编成国民革命军的具体方案是: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党军改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建国湘军改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建国粤军改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福军改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其余赣军、鄂军、豫军等较小的军队编制照旧。国民革命军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队,是进行东征、北伐的主力军。

详情...

1925年11月27日

叶挺独立团组成

叶挺独立团组成
    1925年11月27日,叶挺独立团组成。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成立。该团的基础是原“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又招收黄埔军校和滇军干部学校部分学员,战士多为招募的新兵,全团共2千余人。叶挺任团长,称“叶挺独立团”。该团干部的任免、调动由共产党决定,不受国民党第四军的约束。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团设党支部,直接由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支可以直接约束的部队。
详情...

1927年6月20日

英美海军会议开幕

    1927年6月20日,英美海军会议开幕。
    裁军问题是两次世界大战间国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海军军备竞赛方面,尽管有华盛顿会议的种种规定,但各国出现造舰热潮。美国对某些大国迅速发展巡洋舰等辅助舰只感到不安,希望加以限制,把它纳入华盛顿条约的轨道,于是提议召开英法美日意5国海军会议。英、日同意与会。
    1927年6月20日,美、英、日3国在日内瓦举行海军会议,法、意因海军实力不强,只派观察员列席。会上,美、英意见分歧极大。美国想把华盛顿会议规定的5:5:3的比例原封不动地运用于辅助舰只。英国则声称它有漫长的交通线。必须有70艘各类巡洋舰。它还提出,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可按5:5:3的比例建造,小型的不按此比例。这样,英国的舰队就超过了美国的舰队。
    美国对此表示反对,它希望建造更多的大型巡洋舰,以弥补其海外基地的不足。日本站在英国一边。3方各执己见,会议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详情...

1928年5月25日

中共决定将工农革命军定名“红军”

中共决定将工农革命军定名“红军”
    1928年5月25日,中共决定将工农革命军定名“红军”。
    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采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军事问题决议案内容)》。
    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目前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红军中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红军应由苏维埃派政治委员监督军官,并负责进行政治工作。政治委员应即为党代表”。
详情...

1929年5月15日

蒋冯开战

蒋冯开战
        1929年5月中旬,冯玉祥在陕西华阴部署反蒋军事行动后,蒋、冯第一次军事冲突开始。蒋、冯军事冲突起因于山东事件。3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撤出济南的协议,按协议,济南应由负责山东防务的西北军接收,而蒋介石则急令西北军不许接收济南,并通知日方,由中央军接收济南。蒋、冯矛盾激化。蒋欲解决冯部,冯亦决计反蒋
详情...

1929年8月14日

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是中华民国和苏联于1929年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
        1896年6月3日,清、俄签订中俄密约,其中一条为允许俄国从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横贯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以缩短西伯利亚铁路的路程。这条宽轨铁路连同从哈尔滨到旅顺军港的支线(实际上纵贯整个东北)到1903年全部完成。命名为“东清铁路”。俄国的东省铁路公司又取得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司法管理权。于是在东北的心脏地带出现一个远比普通租界规模庞大得多的不受中国管理
        中东铁路事件最终以中国军队的惨败收场,为了安抚在这次冲突中损兵折将、实力大伤的东北地方势力,表彰其积极坚定的反共立场,蒋介石将中华民国首批青天白日勋章授予参与指挥了这场中苏战争的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等东北军将领。

详情...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有感于俄日两大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疯狂渗透,导致北患无休无止,决心加速收回中东铁路路权,维护国家主权。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