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1年2月16日
高仓健1931年2月16日生于福冈县中间町,1956年11月 初登屏幕,拍摄《电光空手道》。1963年3月 主演《暴力街》,此片为他出演侠义片的起点。1964年8月 主演系列片《日本侠客传》。
1965年1月 在帝国留声机公司录制《网走番外地》,获金质唱片奖。1965年4月 主演系列片《网走番外地》。1965年10月 主演系列片《昭和残侠传》。1969年 受聘于美国电影界,赴好莱坞拍摄《战火熊熊》,担任主演。1970年 获京都市民电影界男主演奖,成立高仓健艺术公司。
因拍摄《幸福的黄手帕》获得第51届《电影旬报》男主角奖、第32届每日竞赛会男演员演技奖、第20届蓝丝带男主角奖、第一届日本学术会男主角奖。
1981年 因拍摄《动乱》、《远山的呼唤》获得第四届日本学术会男主角奖。1999年 主演电影《铁道员》,获得第23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展优秀男主角奖、第44届亚太影展男主角奖、第32届日本学院奖最优秀男主角奖等。2005年 与张艺谋合拍电影《千里走单骑》。
1931年3月26日
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在日本陆军学校讲话,鼓吹占领满蒙(中国东北)对于决定“日本国命运”的重大意义。
他说:由于帝国掌握着满蒙战略关键的据点,在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线,从消极方面来说,达到保卫朝鲜的目的,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以牵制俄国向东发展,并且对中国掌握着有力的发言权。
万一日本从满蒙退出,不但立刻会危及帝国的生存,并且立刻会破坏东洋的和平。所以,实际上,这个问题是超过了经济问题的重大问题。……满蒙的资源很丰富,有着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的资源,是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并且,将来开发的余地很大,可以说,满洲的价值在于将来,真是前途无量。
我衷心认为,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目前中国方面的态度来考察,如果单用外交的和平手段,毕竟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的目的。
1931年6月19日
1927年6月日本内阁召开了东方会议,炮制了《东方会议宣言书》。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妄图称霸世界的一个总纲领。
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写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其中说:“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满蒙’权利果真归我所有,那么,就可以用‘满蒙’作基地,假借贸易来征服中国400余州,就可以利用‘满蒙’的权利作为司令塔来仅取整个中国富源,再利用中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
1931年6月19日,日本制订了《解决满州问题方案大纲》,准备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叫嚣要以称霸亚洲和世界来完成日本帝国的“使命”。
1932年5月15日
1930年前后,日本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军部与民间法西斯相互勾结,标榜改造国家并以恐怖手段加速法西斯化。1932年2月海军法西斯军人古贺清志、中村义雄与桔孝三郎为首的爱乡塾等民间法西斯组织制定政变计划,图谋分4路袭击首相官邸、内大臣官邸、政友会总部和三菱银行,再占领警视厅、破坏变电所,在黑暗中建立法西斯独裁。5月15日采取行动,杀死总理大臣犬养毅,其他袭击目标大部未实现。政变失败后,为首分子向宪兵队自首,仅受到较轻的处罚。报刊对其在军事法庭上的辩护词大肆报道,助长了法西斯分子的气焰。
犬养内阁垮台后,短暂的政党政治结束,军部乘机加紧干预政治,加快法西斯化的步伐。
1934年4月17日
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天羽声明”:
(1)日本与中国有特殊关系,故日本应与各国不同,要完成它在东亚的特殊责任;
(2)维护东亚和平及秩序,是日本单独之责任,无须他国干涉;
(3)如果中国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日本就惟有加以排击;
(4)如果各国暗助中国抗击日本,那么纵令其名目为财政或技术援助,日本亦不得不反对。
20日,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又发表补充声明,声称关于“满洲国,日本盼望他国能承认其公允与自由之行动”。并说“列强或国联运用其政策以凌夺中国”是扰乱东亚和平的行为。
1935年5月7日
5月7日,日本拓务省根据关东军的移民方案,制定了《关于满洲农业移民根本方策文件》,确定移民计划的根本方针为:自1936年起,在15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万户,同时,日本拓务省在国内设立了“满洲移住协会”,负责宣传以及对移民的募集和训练工作。后关东军和满铁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洲拓植株式会社”,负责安置日本移民。
第三次移民结束后,关东军曾针对移民由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袭击而产生的“屯垦病”,于1934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召开了第一次移民会议。会议强调向中国东北大量移民的“国策意义”,并通过了关东军的“满洲农业移民方策案”,规定“日本向海外移民,以满洲为重点”。会后,关东军制定了各种详细的移民方案。
1935年9月24日
1935年9月24日,日本公开宣称要实行华北自治。
9月24日,侵华的日本驻屯军新任司令官多田骏少将就华北问题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多田强调:“逐渐使华北明朗化,这是形成日满华共存的基础。”同时宣布了三条要则:“(1)把反满抗日分子彻底地驱逐出华北;(2)华北经济圈独立(要救济华北的民众,只有使华北财政脱离南京政府的管辖);(3)通过华北五省的军事合作,防止赤化。”多田上述声明在报纸刊出之后,舆论界立即哗然,中国政府亦提出了抗议。
8月,日本特务小日向白朗奉土肥原贤二之命来天津,网罗青帮头目厉大森、袁文会、张逊之等,在日租界建立普安协会,冒充“民意代表”,叫嚣“华北五省自治”,上街游行,散布传单。而天津驻屯军司令多田骏公然宣称:“如果华北人民发起自治运动,日本军方愿予以支持。”
1936年2月26日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军官纠集1400多名官兵发动政变,占领政府重要机关,袭击高级官吏住宅,杀死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等人,并向陆军大臣提出"兵谏",要求成立"军人政府",实行法西斯独裁。陆军当局利用政府机关瘫痪之机发布成严令,掌握了政府的大部分行政权。
1936年4月30日
4月30日,日本关东军在伪满洲国新京召开了第二次移民会议,通过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拟定由伪满政权划出移民用地1000万町,从1937年起的20年内,向东北移植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计划分4期进行,每期5年,第一期10万户,以后每期递增10万户。通过移民,将改变中国东北人口的民族构成和土地占有关系,预计20年后在中国东北总人口中日本移民占一成以上,并占有东北耕地的1/3。同时,日本贫苦农民将有一半输到东北,可以减轻日本国内压力。
1936年11月25日
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根据协定的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必须“交换情报”,“紧密合作”。这是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这个协定的签订,使日、德两国法西斯在反苏反共的旗帜下建立起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
东西两个法西斯帝国结成军事联盟,目的是为了平分世界,之所以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一方面,他们确实要反苏反共,另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过早地刺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果然,西方帝国主义上了当,听凭其军事力量的发展,结果养虎为患,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严重的灾难。
1937年8月31日
1937年8月3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成立。
日本华北方面军前身为日本华北驻屯军。“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增兵华北。8月31日,正式建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六、第十四、第二十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四、第十六、第一0八师团;直辖第五、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日本大本营给华北方面军下达的任务是占领平津及附近要地,在河北中部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以便迅速占领华北。该方面军的作战地域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及绥远、察哈尔、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1938年3月24日
1937年至1938年间,为适应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颁布“战时三法”,即《临时资金调整法》、《关于进出口商品等临时措置的法律》和《国家总动员法》,旨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之走上战时轨道。其中, 1938年3月24日通过的《国家总动员法》是日本战时国家主义统制立法的核心, 它将科技、 文教、新闻报道、工业、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都置于政府控制之下。其后又根据此法颁布了各种统制法令,将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国家统制范围。
1938年7月29日
1938年7月29日,日本和苏联之间爆发“张鼓峰事件”。
7月29日,日军出动2个小队的兵力与在沙草峰构筑阵地的苏军小分队发生军事冲突。随后日军以2个联队的兵力发起攻击并先后攻占张鼓峰和沙草峰,将苏军逐出该地区。苏联远东方面军发起反击,先后攻占58高地和张鼓峰、沙草峰部分阵地。日军企图夺回阵地未果。8月1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次日停火。14日日军奉命撤离张鼓峰地区。此战中日军亡526人,伤914人;苏军亡236人,伤611人。
1939年5月12日
5月12日,日、苏军队在哈勒欣河附近的诺门坎地区激烈交战,故名。此事件也称哈勒欣河事件。
日苏军队在中国东北与蒙古接壤地区的边境冲突经常发生。军部把争夺目标集中在诺门坎草原一带。1939年5月12日关东军指使“满洲军”进攻诺门坎附近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军,挑起诺门坎事件。7月1日日军出动第23师团和130架飞机侵入诺门坎,3日被击退。23日再实施攻击,次日复败。8月20日朱可夫将军指挥苏蒙联军,在坦克、重炮、飞机掩护下开始总攻击。日军遭装备优良的苏军的重创,死伤1万7千余名,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没。
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订立,9月3日日本大本营强令关东军停止作战行动并撤换其司令官、参谋长,9月9日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奉命与苏联交涉停战事宜。苏联鉴于欧洲大战已开始,遂接受日方要求。9月15日莫洛托夫与东乡订立诺门坎停战协定。此役沉重打击了日军北进的野心。
1939年8月30日
1939年8月30日,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遭到惨败。
8月30日,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遭到惨败。日军主力第6军第23师团及第7师团一部,在朱可夫指挥的苏蒙军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日军第23师团仅师团长小松原中将率数百人突围。日军在诺门罕作战中伤亡超过五万(一说28000人),苏蒙军伤亡近两万。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