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4年2月5日
2月5日,我国成功地为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进行了第一例同卵孪生姐妹骨髓移植手术。骨髓移植疗法给一直被人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白血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自体移植是骨髓移植疗法的一个新成就。
1965年6月12日
上海某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我国第一次成功地给严重心脏病患者许淑宝的心脏内装置了一个我国自制的人造心脏瓣膜,来替换她的有病的二尖瓣瓣膜。
瓣膜是人或某些动物的器官里面可以开闭的膜状结构的统称,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形象一点说,瓣膜就像打气筒的皮塞,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1973年10月4日
10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学生、美籍科学家牛满江,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第一次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细胞质里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的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有明显作用。这一实验的成功,不但为细胞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作出贡献,并且将为医学和农业的实践开辟新的广阔道路。
1983年4月11日
4月,正在美国进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修瑞娟,在全美微循环学会会议上宣读她关于人体微循环新理论的论文,折服了美国的医学权威。“修氏理论”随即被公认。
修瑞娟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发现并证明,人体的各级微动脉血管的自律性运动是以波浪形进行传播的,微循环对器官和组织的灌注是海涛式灌注。这一成果,是该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
1988年1月16日
上海市甲型肝炎流行,其主要原因是食用不洁毛蚶,1至2月中旬发病形成高峰,3月病情得以控制。计有29万人患病。医院爆满,不得不在各单位开办临时病床。
1993年9月28日
1993年9月28日,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
9月28日,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组织的以谈家桢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沪论证并通过了强伯勤教授、陈竺研究员申请的《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重大项目之后,发布了这一信息。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是当前国际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一项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和跨世纪工程。1985年,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时将其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目标是要从整体上阐明人类遗传信息的全部脱氧核糖核酸(DNA)顺序和大约10万个人类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方式,为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揭示5000种左右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若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因素、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或疾病易感基因。
1995年2月6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张丽珠上世纪70年代在北医三院妇产科就开始了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妇科内分泌实验室。80年代,在“七.五”攻关基金支持下,领导课题小组经过艰苦的努力建立了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内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领域首开先河。
1995年4月10日
4月10日开始,为救治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各国医生为她“网上会诊”,曾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轰动。
1994年3月,朱令相继出现瘫痪、神经麻痹、昏迷、自主呼吸消失、多脏器衰竭等危象。3月24日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3月28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朱令的生命危在旦夕,但病因还未确诊。1995年4月10日的下午,朱令的同学将求助电子邮件发往因特网上的九个医学方面的论坛。
在发信后的三日内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回信一百多封:在医生或专家的来信中有68%认为朱令是化学物质(重金属)中毒,其中有50%认为她是铊中毒。
多位外国专家在网上得知后,通过电话、传真等各种方式向协和医院提出意见,他们指出“二巯基丙醇不是用来解铊毒的”,“服用后可能令病人严重肾衰竭死亡”,建议协和医院为病人使用口服普鲁士蓝(一种工业染料)。协和医院在外国专家的建议下,开始为朱令服用普鲁士蓝解毒。在服用普鲁士蓝后不到24小时内,朱令体内的铊量开始下降。10天之后,她的血液、脑脊液中铊离子的含量就降至为零。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