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1932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32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32年中国历史大事件:日本侵略者策划成立“满洲国”;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漳州战役;张宗昌被韩复榘派人刺杀;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中日正式开始淞沪停战谈判;中共定八月一日为建军节;潢川战役;民族乐器演奏家刘天华逝世;各界呼吁国共停止内战;日本向我国东北武装移民

1

历史事件

1932年1月2日

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

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
    193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
    1月1日,日本侵略军从三面向锦州发动总攻,2日占领锦州。中国驻军3万余人奉国民政府命令,稍作抵抗即撤入山海关内,东北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于去年11月进犯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所在地锦州。
    国民政府在美国授意下,向国际联盟提议划锦州为“中立区”,由英、美、法、意等国派军驻扎。这一建议,激起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的愤怒和反对。旅居巴黎的侨胞痛殴中国出席国联代表施肇基,要求国民政府退出国联。
    国民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锦州军政机关在日军总攻锦州前,已从锦州撤入关内,致使日军在没有遭到大的阻击的情况下,顺利占领了锦州。
详情...

锦州位于辽西走廊。地处北宁、锦朝两铁路交叉点,是榆关屏障。通往关内的咽喉。日军要夺取锦州,除了完成对辽宁全省的占领,还想以锦州为基地,继续西侵热河省和平津地区。


1932年1月9日

辽西抗日义勇军击毙古贺传太郎

辽西抗日义勇军击毙古贺传太郎
    1932年1月9日,辽西抗日义勇军击毙日军联队长古贺传太郎。
    1月9日,辽西抗日义勇军击毙日军联队长古贺传太郎。当日,日军第20师团骑兵第27联队古贺传太郎中佐率所部(仅一个中队)及配属的第73联队一个步兵小队向锦西城西进行“扫荡”,在龙王庙附近被义勇军包围。同时,留守的骑兵第27联队一部及返回锦州的第20师团辎重小队也分别被包围。激战终日,三处日军先后被歼灭,古贺中佐以下103人被击毙。这是抗日战场上首次击毙联队长级别的日军军官,日军哀叹“这是满洲事变以来最大悲惨事件”。
详情...

1932年1月18日

川岛芳子制造“日本和尚事件”

川岛芳子制造“日本和尚事件”
    1932年1月18日,川岛芳子制造“日本和尚事件”。
    1931年底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三省后,于l932年初,不断地在上海制造事端,寻衅捣乱,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
    1月18日,日本公使馆派驻沪武官辅助官田中隆吉勾结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制造了所谓的“日本和尚事件”。日本和尚天崎启升、水上秀雄和他们的信徒共5人,故意向三友实业社总厂工人义勇军掷石块进行挑衅谩骂,导致“互殴”。
    事后日方作称有一名僧人受伤死于日本医院,就指使数十名暴徒前往三友实业社纵火。破坏并煽动日侨集会、游行、捣毁商店,杀死、击伤中国警察3名。
    日本驻沪总领事于20日向上海市政府发函抗议,提出道歉、惩凶、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等4项无理要求。尽管上海市政府复函回本领事馆表示完全接受“四项条件”,然日军仍于28日夜12时,在闸北分3路向中国军队进攻,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详情...

1932年1月28日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从所占的上海日本租界向闸北、江湾、吴淞等区域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直企图把上海作为进攻中国内陆的基地。
    驻守上海的国民党19路军奋起抵抗,中共地下组织积极组织上海各界民众支援19路军。淞沪抗战历时1个多月,日军死伤万余人。由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19路军腹背受敌,被迫撤离上海。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等。
    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由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奋起抵抗,开始了松沪抗战。然而国民党政府却乞求由帝国主义操纵的“国际联盟”进行“调仃”,并于5月5日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抗战的人民和十九路军被出卖了。
详情...
十九路军    

一·二八淞沪抗战使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第一次高潮得到空前体现。共赴国难、抗日图存的凝聚力转化为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的战斗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自信得到增强。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溃败逃跑,气象截然不同,使得全国上下弥漫的亡国灭种低落情绪一扫而光。


1932年2月1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立国家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立国家银行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立国家银行。
    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叶坪创立,行长毛泽民。国家银行隶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会,资本由国库于预算中拨给。下设分行、支行、兑换处等。除办理抵押、贷款、存款、票据买卖贴现、汇兑、发行钞票、代理国家金库外,还发行革命公债及经济建设公债。
详情...

1932年2月2日

南京政府密令海空军不准配合十九路军对作战

南京政府密令海空军不准配合十九路军对作战
    1932年2月2日,南京政府密令海空军不准配合十九路军对作战。
    国民政府下令不准海军、空军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密令海军:“日海军司令来函:‘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舰亦不攻击中国军舰,以维友谊。’凡我舰队,应守镇静。”因此,日军运输舰搁浅于白龙港3日之久,中国海军不去轰击,以“维持友谊”。当第十九路军与日军血战时,海军部次长李世甲竟与日军司令野村同坐汽车参观各处战壕,万目睽睽,毫无忌惮。
    2月5日,何应钦以特急电,令蒋光鼐、蔡延锴:原配属第十九路军之航空队,“除对日机加以抵抗外,即对日海军决不抛掷炸弹!”2月12日,何应钦又严令第十九路军:“如日兵舰或军队未向我攻击时,不许发弹射击,避免南市糜烂为要。”这样,长江口和黄埔江内的日本海军舰只即可任意行动,日机可在战地自由飞翔,以支援其他地面陆军作战。
详情...

1932年2月4日

“一·二八”事件战争规模升级

“一·二八”事件战争规模升级
    1932年2月4日,“一·二八”事件战争规模升级。
    2月4日,盐泽幸一撤职后,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接任上海日军总指挥,并调植松炼磨少将为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同时,日本陆军中央部调派陆军第九师和混成第二十四旅增援上海作战。
    增援上海的日军混成第二十四旅,于2月6日在佐世保集中启航。驶向吴淞口。为掩护该部登陆。日本上海陆战队在植松少将指挥下,从7日7时50分开始,集中全力进攻吴淞,日军先以飞机10架,沿淞沪铁路线轰炸中国守军阵地,继以陆战队猛攻吴淞地区中国守军第一五六旅第四团阵地。同时集中军舰24艘、火炮30余门、飞机20余架,对蕴藻浜车站、吴淞镇、狮子林炮台实施轰击,配合地面进攻,守军浴血抗击,战至12时,将日军击退。
详情...

1932年2月16日

日本侵略者策划成立“满洲国”

日本侵略者策划成立“满洲国”
    1932年2月16日 ,日本侵略者策划成立“满洲国”。
    2月16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策划组成伪“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日本当局发表声明,称“东北已脱离中国而独立”并决定成立伪“满洲国”。
    满洲国,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1932-1945)。1931年9月-1932年2月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后,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宣告成立“满洲国”,首都长春,国号“大同”,元首称“执政”。3月9日清末代皇帝溥仪被劫持,在长春任“执政”,实权操纵于驻东北的日本军部和特务机关手中。1933年1月热河省又被日本侵占,并入“满洲国”版图。1934年3月1日日本扶植溥仪登基,改元“康德”,长春改为“新京”,称为“满洲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满洲帝国”瓦解,划回原有省区。1955年热河省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和河北省。
详情...
伪满洲国     溥仪    

1932年3月1日

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结束
    1932年3月1日,日军再次发起猛攻,第十九路军撤退,淞沪战事结束。
    3月1日6时30分,日军对淞沪地区发起全线攻击,日军首先以飞机、炮兵连续轰击守军阵地,时间持续3个半小时,然后步兵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发起攻击。
    第十九路军无机动兵力可以增援,不得已于3月1日晚全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即黄渡、方泰、嘉定、太仓之线)。
    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后,于3月2日占领了闸北、大场、真如,3日进抵南翔。3月3日,国联开会决定,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至此,淞沪战事乃告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的官兵牺牲4270余人,负伤约9830余人。
    13日,上海社会局公布,自上海战事以来,上海房屋、商店、工厂、住房四项损失在14万万元以上;15日又公布,至当月6日止,上海居民受害者16万户,死6080人,伤2000人,失踪1.04万人。
    25日,上海市教育局公布,因上海战事各学校所受损失:受害学校共228所,财产损失达1000多万元。
    另据日方资料:日本陆军战死620名,负伤1622名;海军战死149名,负伤700名。
详情...

1932年3月1日

中华复兴社成立

中华复兴社成立
    1932年3月1日,中华复兴社成立。
    3月1日,由黄埔系军人组成、以“复兴中华民族”为旗号、在南京正式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它由蒋介石兼任社长。由于复兴社干部均穿蓝衣黄裤,故又称“蓝衣社”。
详情...

1932年3月24日

中日正式开始淞沪停战谈判

    1932年3月24日,中日正式开始淞沪停战谈判。中日正式开始淞沪停战谈判。双方各自以在上海的军事实力为后盾,进行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
详情...

1932年4月1日

马占山再度抗日

马占山再度抗日
    1932年4月1日,马占山反正再度抗日。
    正当日本大肆宣传在它刺刀下扶植的伪满洲国代表“民意”时,一度动摇妥协、被诱逼参加伪政权的马占山,通过所见所闻,认为他受到了欺骗,遂于4月1日率部队反正,重新举起抗日义旗,揭露伪满洲国产生的内幕,并开始重整军队,与日军作战。
详情...

1932年4月3日

漳州战役

漳州战役
    1932年4月3日,漳州战役。漳州战役,是国共内战中,中共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后的一次战役。
    漳州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东路军对驻守福建省龙岩、漳州地区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战役。漳州守军系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第一四六旅及第一四五旅余部。其主力配置在漳州外围天宝、南靖(今靖城)一线,依托杨梅岭、十二岭、风霜岭、宝林一带山地固守。另以一部兵力置于漳州市区。红军东路军决心,首先歼灭漳州外围之敌,尔后,乘胜夺取漳州。
    漳州战役是中央红军在执行外线作战任务情况下所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是毛泽东同志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正确选择战役进攻方向,于被动战局中争取主动并取得胜利的杰出典范。
详情...

1932年4月29日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被炸毙命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被炸毙命
    1932年4月29日,日本侵华军总司令被炸毙命。
    1932年4月日本侵略者兴高采烈地在上海日租界虹口举行盛大的“祝捷”大会,庆祝4月29日日本天皇诞生之日。为此,京沪卫戌总司令、第十九路军最高长官陈铭枢事前来到上海,邀请暗杀大王王亚樵密商破坏日军的“祝捷”大会事宜。
    4月29日,日本侵华军总司令白川大将、日驻华公使重光葵等20余名高级官员在讲台上依次入座,革命者走到主席台前装着倒开水的样子。把水瓶里定时炸弹的开关扭开。随即悄悄地离开会场,两分钟后,白川正在讲演之际,突然迸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讲台轰塌,血肉横飞,白川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三天后毙命。重光葵被炸断一条腿,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第九师师长植田谦吉中将、驻上海总领事村井仓松被炸成重伤,其他十几个日本人死的死、伤的伤。当时,台上、台下,哭声、惊叫声、呻吟声响成一片,白川的“祝捷”大会成了哭丧大会。
详情...

1932年5月9日

中共痛斥停战协定

中共痛斥停战协定
    1932年5月9日,中共痛斥停战协定。
    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
    5月5日,中日双方代表在上海英国领事馆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根据协定的内容,中国实际上承认日本军队可以长期留驻吴淞、闸北、江湾引翔港等地,而中国军队却不能在上海周围驻所设防。中共在通电中痛斥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全国民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保卫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上海停战协定发表《宣言》。(lsjt.cn)
    宣言指出:国民党政府无耻出卖上海并集中兵力大举进攻苏区,完全暴露了它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内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清道夫”。号召全国劳苦群众在苏维埃旗帜下武装起来,拥护和支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的进攻,推翻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府,坚决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斗争。
    28日,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苏州举行,数万居民前来参加悼念。
详情...

1932年6月6日

各界呼吁国共停止内战

    1932年6月6日,各界呼吁国共停止内战。
    1932年6月6日,《国闻周报》载文介绍废止内战大同盟。文章说:废止内战,本全国人民一致之公意,酝酿已久,最近动机由于吴达诠氏本月十七日晚应上海地方维持会之邀,为一度沉痛之讲演,认为对外长久抵抗,非从政治、军事、教育、经济、各种建设入手不可,但唯一之障碍,为国内战争,苟内战不能废止,一切均无从说起。认为国内民生状况,已朝不保夕,若再有内战促其崩溃,必回演历史上之惨剧。赤眉、黄巢、张献忠、李自成往事,不难再出现于全国,必致失国际间维护者之同情,遂侵略者之欲望。
    津市段芝泉谈话云,年来四民失业,生产萧条,直接之因,固缘内政不修,间接之困,实缘内战环起暴发而不可止。今日中国非修明内政,无以图存,人人能知之,能言之,然欲内政修明,非先废止内战不可。外患孔亟,夫何待言,内政克修,外交方可着手。
    张伯苓谈话云,废止内战为全国人民之公意,饱尝内战苦痛之中国人,在此一致对外之时,良心上可判定无一人不表示赞成。所怀疑者为此项运动之效力若何,但可断定只要人人加入,效力立见,无所用其怀疑。京、平、汉、济及新加坡各商会,同业公会,银行公会,教育机关各法团名流,莫不纷纷响应。
详情...

1932年6月8日

民族乐器演奏家刘天华逝世

民族乐器演奏家刘天华逝世
    1932年6月8日,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刘天华逝世。
    刘天华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医治无效而病逝的,时年仅37岁
详情...

1932年6月9日

蒋介石在庐山开会部署“围剿”

蒋介石在庐山开会部署“围剿”
    1932年6月9日,蒋介石在庐山开会部署“围剿”。
    6月9日,蒋介石在庐山召开湘、鄂、豫、皖、赣五省“剿匪”会议,布署在全国范围内对苏区发动新的军事“围剿”。
    何应钦、李济深、何成浚、何健、陈诚、钱大钧、曹浩森、孙连仲、刘镇华等国民党将领及汪精卫、顾维钧、黄绍闳、李石曾、熊式辉、俞飞鹏等参加。
    会议议决拨3500万元作“剿共”年费,设“剿共”总部于汉口,蒋介石任总司令。计划先“围剿”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然后移师“围剿”中央苏区。会上还提出了“标本兼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以军事与政治相互配合,齐头并进。
详情...

1932年6月9日

国民党通令封禁抗影片

国民党通令封禁抗影片
    1932年6月9日,国民党通令封禁抗日影片。
    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影片公司发出了禁拍抗日影片的“通令”,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又说:“当此战事结束之际,政府正谋对外和平,且停战协定,业经签定,不日将开圆桌会议,国际间充满和平空气,如一旦发现此项挑拨刺激之影片,将影响和平进行,大背政府初衷。”早已被上海租界工部局禁止在租界地区各电影院放映的《上海战史》、《上海之战》、《上海抗日血战史》等抗日新闻片和纪录片,也被禁止在上海租界以外地区的影院上映;故事片《东北二女子》公映不久也被禁映,直至经电影检查当局多次检查,大加剪删后,才准予再次上映。有些影片,从内容到片名,都被改动。如《战地历险记》里的“日军”被改成了“匪军”;《东北义勇军抗日血战史》因片名有“抗日”两字,也被改成为《东北义勇军血战史》。而反映抗日的电影剧本,更被扼杀。蔡楚生继《共赴国难》后创作的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剧本《血溅红颜》,即被当局以内容“激烈”为借口禁止拍摄。
详情...

1932年6月10日

《文学月刊》出版

《文学月刊》出版
    1932年6月10日,《文学月刊》出版。
    《文学月刊》主要刊登论文、创作、翻译小说、诗歌、戏剧、书评、文艺情报、通讯等。先后登载鲁迅的《论翻译》、《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等作品和翻译小说。田汉、丁玲、周起应(周扬)等也常在该刊发表作品。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