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1980到1990年中国科技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80到1990年中国科技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80到1990年中国科技历史大事件:我国第一台同步辐射装置建成;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获得成功;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中国发射运载火箭;我国制成首批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改建成功;我国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建成;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试验成功;中国第一台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通过鉴定;中国首次研制成功的中短程旅客机;我国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1

历史事件

1980年5月2日

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1980年5月2日,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进行的绵羊冷冻胚胎移植试验,于1980年5月2日获得第一胎“借腹怀胎”的羊羔、一胎生三羔,个个发育正常,母子羊平安健壮。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于1979年以寒羊为试验动物,进行了家畜母羊胚胎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对供体母羊(供给胚胎者)先用垂体激素进行处理,使母羊超数排卵,以获取较多的胚胎。在发情配种后的第六天至第八天手术取出胚胎,并用含有抗冻剂的培养液进行冷冻前处理。胚胎按一定的降温程序,慢速冷冻直至负60℃,然后放入负196℃的液氮中保存。冷冻胚胎移植前再按一定的升温程序解冻。这次试验是将超低温保存了14天的3个胚胎,解冻后移入受体母羊(接受胚胎,代替供体怀孕者)的子宫中,“借腹怀胎”,发育出3个羊羔。胚胎超低温冷冻长期保存的成功,是胚胎移植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扩大使用胚胎移植技术提供了方便。
详情...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发射运载火箭

中国发射运载火箭
    1980年5月18日,中国发射运载火箭。
    这枚运载火箭,在高空中顺利地完成了火箭级间的分离、发动机关机和火箭头体分离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最后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
    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成功地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要成就。
详情...
运载火箭    

1980年8月6日

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获得成功

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获得成功

    1980年8月6日,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获得成功。
    8月6日,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获得成功。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科学工作者经过5年的研究而试制成功的。人造血液是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细乳状液。1966年,美国科学家克拉克发现,在含碳氟化合物的容器里有只老鼠,当他取出 老鼠并排除其呼吸道中的液体时,老鼠竟然苏醒了。他经过反复研究发现,这种液体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别是水的20倍和3倍。克拉克从中得到启发:可以用这种液体来代替血液。
    这种奇妙的人造血液,是白色的;不分血型,不管哪种血型的人都能使用,所以我们说人造血液是名符其实的万能血液。人造血液的研制成功为发展我国医药事业迈出新的一步。但人造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相比,还有许多缺点,它不能输送养分,也没有凝固血液的本领,更没有对外界感染至关重要的免疫能力,因此要研究出像人的血液那样的代用品,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 

详情...
人造血液    

足量的血源、输血过程中的血型匹配、输血的安全性是目前输血过程中的三大难题。


1980年10月22日

我国制成首批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

    1980年10月22日,我国制成首批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
    卫星导航是近代航海新技术。我国新问世的这种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具有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这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发射远载火箭试验,这种卫星导航接收机曾装载在各艘远洋调查船、测量船、打捞船上,对引导我国舰船编队胜利完成火箭试验测量、打捞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情...

1981年1月16日

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改建成功

    1981年1月15日,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改建成功
    这座反应堆是1956年5月开始兴建的,两年后正式运转。
    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的主要用途就是进行科学试验和制造同位素。它用铀做燃料,用重水作慢化剂和导热剂,所以叫做实验性重水型反应堆。它的建成是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这座反应堆的热功率是7千至1万千瓦。反应堆经改建后运转正常,加强功率比改建前提高了50%,最大热中子通量增加了一倍多,反应堆的辐照空间也增加了2.6倍,仍用低浓度铀作为燃料。
详情...
核反应堆    

1981年2月9日

我国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建成

    1981年2月9日,我国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建成。
    2月9日,二机部西南反应堆工程设计院研究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建成,并成功地进行了高功率运行。
    该反应堆热功率设计定额为12.5万千瓦,最大热中子通量是每秒钟每平方厘米620万亿个中子。
    该反应堆是一座试验研究反应堆,具有较大的辐照能力,配备有比较完整的工艺实验研究手段和广泛开展反应堆工程试验研究的设施。它具有“一堆多用”的特点,可以同时生产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和超环元素,还可进行微量元素的活化分析和单晶硅中子嬗变的技术研究与生产。它的主体和配套工程共有设备5万多台件,全部由我国自己制造。
详情...
高通量反应堆    

象这样大规模的高通量反应堆,当时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才能建造。


1982年1月13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试验成功

    1982年1月13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成功。
    1月13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日之后,掌握这种新型空间微推力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详情...

1983年5月30日

中国第一台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通过鉴定

    1983年5月30日,中国第一台大型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通过技术鉴定。
    5月30日,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经过246个病例的临床使用,证明效果良好,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是当代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当时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能生产,它能够有效地诊断脑肿瘤、脑出血和脑栓塞等许多脑疾病。
详情...

1984年1月24日

中国首次研制成功的中短程旅客机

    1984年1月24日,中国首次研制成功的中短程旅客机。
    中国首次研制成功的中短程旅客机——运七飞机,正式交付民航部门使用。运七飞机由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它可载48名旅客,速度为每小时460公里,最大航程为1900公里。
详情...

1985年5月8日

我国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1985年5月8日,我国首次研制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通过鉴定。
    5月8日,中国首次研制成功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北京正式通过国家级鉴定。这个系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印刷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标志着中国发明的、沿袭千年的活字排版将进入被现代先进技术代替的新时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主持,北京、山东、无锡等地一些单位合作研制成功。
详情...

1985年10月8日

我国第一座太阳能光电站建成

我国第一座太阳能光电站建成
    1985年10月8日,我国第一座太阳能光电站建成。
    这台太阳能光电装置,由二百二十四块多晶硅光电池组、框架、蓄电池组、直流交流交换器及供电控制系统组成,定额功率为十千瓦,现装有二十瓦萤光灯二百八十六盏,可供一百三十多农户和十四个单位照明用。由于通过多晶硅光电池板将吸收的太阳辐射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即使连阴六七天,仍可供电。
详情...

1986年5月21日

我国计算机高级显示处理系统通过鉴定

    1986年5月21日,我国电子计算机高级显示处理系统通过鉴定。
    5月21日,电子计算机高级显示处理系统通过鉴定。这是我国继“银河”亿次机后,在电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这种高级显示处理系统,可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气象、地质、矿藏、遥感、遥测图象的处理。他能同时迅速显示内容不同的六路图形和四路文字,配有功能齐全的平面、立体作图系统和中西文处理系统,能用一千六百万种色彩组成逼真的各种立体彩色图象。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特强的计算机高级显示处理系统,性能超过了目前国内引进的同类产品的水平。
    这个高级显示处理系统,是国防科技大学和有关研究所、学院及工厂等单位协作研制成功的。
详情...

1986年7月8日

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

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
    1986年7月8日,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
    通信卫星是利用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6万公里高处的同步卫星作中继站,实现区域通信的现代化方式。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内卫星通信网。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通信事业又向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它为全国性的综合电视和电视教育节目的传送,创造了良好的途径。它对改善我国边远地区邮电通信落后状况,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详情...

1988年10月16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10月16日凌晨5点56分,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的高科技工程。它包括电子注入器、贮存环、探测器及数据处理中心、同步辐射区等4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数百种、上万台件高精尖专用设备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详情...

1989年4月26日

我国第一台同步辐射装置建成

我国第一台同步辐射装置建成
    1989年4月26日,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装置建成并调试完成。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一期工程1984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1989年4月26日调试出光,从第一次向储存环注入电子束流到获得储存束流,产生很强的同步辐射光,仅用了23小时,在世界同类装置中是罕见的。
详情...

1989年12月8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通过鉴定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通过鉴定
    1989年12月8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通过鉴定。
    据介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有高能物理实验与同步辐射兼用模式和同步辐射专用模式。在储存环外围有两个同步辐射实验室。第一期计划建成了三个前端区和三条光束线。在光束线上,专家们利用聚焦X光和真空紫外光做了激光晶体材料的X光激发发光实验,观测到一些国内外尚未得到过的、有价值的新现象。还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提供的高亮度X光,几十秒钟即可完成对单根头发丝进行的X光激发荧光谱分析,达到了国外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这项装置的运行使用,将提供从真空紫外光到硬X光的很大光谱范围的同步辐射光,供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光化学、固体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表面物理、材料科学、计量标准及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