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1900到1910年中国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00到1910年中国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00到1910年中国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清末外交官黄遵宪逝世;《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逝世;大学士张之洞病逝;清直隶提督聂士成英勇阵亡;语言学家马建忠去世;兵工学家徐建寅被炸伤亡;两江总督刘坤一病故;慈禧宠臣荣禄病死;晚清帝师翁同龢病逝;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牺牲

1

历史事件

1900年7月9日

清直隶提督聂士成英勇阵亡

清直隶提督聂士成英勇阵亡
    1900年7月9日,清朝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英勇阵亡。
    7月9日,中国清朝直隶提督、武卫前军统帅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英勇阵亡。聂士成率部同八国联军血战八昼夜,后因弹药匮乏、寡不敌众,于7月9日在天津八里台地区被侵略军包围。聂士成率部激战两个小时,多处负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聂士成横刀跃马挺立桥头,向左右说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话音未落,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聂士成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流出体外数寸,聂士成依旧岿然不动,这时又被子弹洞穿头部、胸部,聂士成壮烈殉国。
详情...

1900年8月14日

语言学家马建忠去世

语言学家马建忠去世

    1900年8月14日,语言学家马建忠去世。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8月14日,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语言学家马建忠卒。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1844年(清道光十四年)生。早年即研究西学。1876年(光绪二年)被派赴法国留学并任清史馆翻译。1879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从李鸿章办洋务,曾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等。撰《适可斋纪言纪行》,主张废除厘金,收回关税主权,振兴工商业。并称许西方议会制度,精通英、法语文及希腊文、拉丁文。所著《马氏文通》,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详情...

1901年3月31日

兵工学家徐建寅被炸伤亡

兵工学家徐建寅被炸伤亡
    1901年3月31日,兵工学家徐建寅被炸伤亡。
    3月31日,兵工学家徐建寅在湖北汉阳试制火药时被炸身亡。徐建寅,1845年生,是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寿之子。著有《造船全书》、《兵法新书》等。
详情...

1902年10月6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病故

两江总督刘坤一病故
    1902年10月6日,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病故。
    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字砚庄。廪生出身。湖南新宁人。在太平天国之乱时崭露头角,成为当日急速冒升的汉族封疆大吏之一,及后在曾国藩、左宗棠等去世后,和张之洞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并在其后的甲午战争、百日维新、义和团乱、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上均发挥着重要角色。
详情...

1903年4月11日

慈禧宠臣荣禄病死

慈禧宠臣荣禄病死
    1903年4月11日,慈禧宠臣荣禄病死。
    4月11日,慈禧宠臣荣禄病死,终年68岁(1836年生)。荣禄是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由荫生以主事用。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疏荐袁世凯练新军,即“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维新,慈禧太后特命光绪帝授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一时。后来又助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镇压维新派,捕杀谭嗣同等。因功入为军机大臣。1900年,策划废光绪,因统治集团中大多数人反对,不果。义和团运动中,他屡请镇压义和团,保护各国使馆。1902年,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死后,加赠太傅。
详情...

1904年7月3日

晚清帝师翁同龢病逝

晚清帝师翁同龢病逝
    1904年7月3日,晚清帝师翁同龢病逝。
    历史学家戴逸在他的《翁同龢传》中写到: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甲午战争中坚持抗日,反对投降,戊戌运动中力图自强,促进变法,对国家和民族做过贡献。翁同龢出身官宦家庭,父兄都是朝廷大臣。他早年受传统的儒家教育,饱读经史,娴熟诗文,尤擅书法。他生活的时代几乎和中国近代史相始终。
    翁同龢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有的是他亲自交涉办理,参与决策,有的是他耳闻目睹,洞悉原委。时间跨度很长,涉及领域宽广。尤其难得的是,他坚持每天写日记,从1858年至1904年病死以前,长达47年之久,无有间断。其中所载,军国大事、外交交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宫闱秘事、社会风情、治学论文、品评书画、朋僚交游、家庭生活,以及刑部的审理狱讼、工部的陵寝工程、户部的度支奏销,包罗极广,巨细无遗。翁同龢日记的突出优点是:叙事真切准确,言简意赅,得其要领。他记录了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典章制度,大多是他亲身经历、参与、熟悉的,而且当时立即记录,不是得之于传闻,也不是多年以后的追忆,不像其他人的日记和回忆录往往有传讹失实或记忆错误。因此,他的日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近代史研究者所重视。日记所载可以和档案相印证,其时间、地点、事实确凿无误,却又不像档案那种官样文章,多所讳饰。
详情...

1904年10月3日

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

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

    1904年10月3日,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

    文廷式(1856~1904) 近代词人。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出生于广东潮州,少长岭南,为陈澧入室弟子。光绪初,在广州将军长善幕中,与其嗣子志锐、侄志钧(二人即长叙之子,瑾妃、珍妃胞兄)交游甚密。

    光绪十六年(1890),成进士,授编修。二十年大考,光绪帝亲拔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文廷式志在救世,遇事敢言,与黄绍箕、盛昱等列名"清流",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门六子”,是帝党重要人物。

    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召恭亲王参大政;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谏阻和议,以为“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与陈炽等出面赞助康有为,倡立强学会于北京。次年二月,遭李鸿章姻亲御史杨崇伊参劾,被革职驱逐出京。1898年戊戌政变后出走日本。1904年逝世于江西萍乡。

详情...

1905年3月28日

清末外交官黄遵宪逝世

清末外交官黄遵宪逝世
    1905年3月28日(光绪三十一年),清末维新派外交官、爱国诗人黄遵宪逝世。
    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生。举人出身。1877年(光绪三年)以参赞出使日本,后历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使馆二等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所至维护祖国权益,尽力改善华侨地位,并悉心了解外情,所作《日本国志》,就明治维新阐发变法思想,成为戊戌维新的启蒙读物。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后,参加上海强学会。次年参与创办《时务报》。1897年到湖南任上,积极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又延聘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支持谭嗣同等组织南学会。1898年受命为出使日本大臣,遇戊戌政变,以热心变法遭人弹劾,罢归乡里。
    平生多诗作。长于古体,语言通俗,并直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诗史”。著作除《日本国志》外,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详情...

孙中山:“黄遵宪是做大事,不是做大官的学者”。


1905年4月3日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牺牲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牺牲
    1905年4月3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牺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开展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逐渐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当时围绕着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是维护帝制,搞君主立宪呢?还是推翻帝制,搞民主共和国呢?为了救亡生存,许多爱国志士在实践中摸索探求。邹容就是这个时期站在历史的潮头,以《革命军》作为进军的号角,将21岁的热血之躯,奉献给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宣传家。
    邹容原名绍陶,字蔚丹,1885年生,四川巴县人,出身于富商家庭,自幼受维新书刊影响,萌发了革命思想。1903年5月,一本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书——《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革命军》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成为一篇名符其实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在这部书的结尾,邹容高喊:“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4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这部书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
    满清政府惶惶不安,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对革命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查封了爱国学社和《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等人。这就是1903年震惊中外的“苏报案”。邹容在狱中受尽虐待,1905年4月3日,年仅21岁的邹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革命军》一书风行全国,不少青年正是受这本书的鼓舞,走上了革命道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为表彰邹容的革命业绩,追授他“大将军”的军衔。生时“马前卒”,死后“大将军”,生动地记录了这位青年革命家短暂的一生和他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特殊功勋。
详情...

吴玉章:“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1905年12月8日

陈天华投海自杀

陈天华投海自杀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杀。
    12月8日,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陈天华决心以一死抗议日本,唤醒同胞。他挥笔写下《绝命书》。12月8日晨,陈天华蹈海,年仅30岁
    陈天华是湖南省新化县人。1903年赴日本留学,同年4月,写血书抗议俄国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参加留日中国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作《猛回头》、《警世钟》等书。1904年回国,同黄兴、宋教仁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准备在湖南发动武装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8月,参加组建中国同盟会,任机关报《民报》的撰述员。
    自杀后,留下《绝命书》万余言,鼓励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有《陈天华集》。1906年7月11日,长沙学生与各界数万人,为陈天华举行公葬。
详情...
陈天华    

《猛回头》最后说:“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1906年8月3日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逝世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逝世

    1906年8月3日,中国清末著名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逝世。
    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宝嘉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擅长八股诗赋,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乡居期间,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
    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上海的10年间,因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他不满意清朝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痛哭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一面办报,一面从事小说创作。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与他的社会改良主张一致的。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与进步,"兴利的地方兴利,除弊的地方除弊,上补朝廷之失,下救社会之偏"

详情...

李伯元的笔下展现的是当时社会的昏暗和现实,他算的上是近代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1907年2月5日

经学大师俞樾逝世

经学大师俞樾逝世
    1907年2月5日,经学大师俞樾逝世。章太炎的老师,主持诂经精舍31年之久的俞樾去世。
    俞樾,1821年生,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一诗博得阅卷官曾国藩的击节赞赏。其后,他便以“春在堂”为其诗文集总名。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等职。他学识渊博,撰述众多,其中《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成为乾嘉学派后期的代表著作。
    俞樾还非常重视小说、戏曲对教化的作用,曾将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改编为《七侠五义》,颇受世人欢迎,得与原书并行。章太炎在学术思想上深受俞樾的影响。
详情...

瑞安孙诒让在《哀世丈俞曲园》挽联中称:一代硕师,名当在嘉定、高邮而上,方冀耄期集庆,齐算乔松,何因梦兆嗟叱,读两平议遗书,朴学销沉同堕泪;卅年私淑,愧未列赵商、张逸之班,况复父执凋零,半悲宿草,今又神归化鹤,拈三大帙手墨,余生孤露更吞声。


1907年10月29日

山阴县令李钟岳义殉秋瑾

山阴县令李钟岳义殉秋瑾
    1907年10月29日,山阴县令李钟岳义殉秋瑾
    秋瑾女士死后仅三日,李钟岳即被撤销官职。贵福因探悉李钟岳对秋谨有“杀你非我本意”一语,大怒,当即电请浙抚,立予撤任。李钟岳离任之日,绍兴绅民数百人,乘船数十只,送至距城30里的柯桥,仍恋恋不舍。钟岳严然曰:“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李钟岳归乡后,终日只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实由我而死”,甚为自疚。他曾对人说:“越中自明季以还,宿儒大师,先后讲学,隐托经义故训,藉严华夷之辩,光复之宜,涵儒于后学者至深。革命说兴,其迎而与合者,大抵皆优秀分子,纵罹法网,犹将宥之于世;至若谳狱不具,本无死法,扼于权要,未由平反,人虽亮我,其如良心责备何!”闻者虽慰藉钟岳,但钟岳不能释然,渐萌殉身之念。每日他总将秋瑾遗墨“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注视默诵,痛心疾首以致涕下。一次他跃井自杀,被救不死。数日又结绳老树,却被夫人发觉。家人防范,不敢远离,但钟岳死志已决。
    29日上午9时许,乘家人不备,自缢于旁舍,年53岁。距秋谨死难只有百日。噩耗传开,不论识与不识,咸为太息。
详情...
秋瑾    

李钟岳,一个旧体制下的七品官员,面对当局腐败和政权风雨摇摆的局面,仍励志做人做官做事。他十分仰慕革命志士秋瑾的才华,常以其“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之诗句,教育勉励自己的孩子:“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1909年8月23日

清末著名小说家刘鹗逝世

清末著名小说家刘鹗逝世

    1909年8月23日,清末著名小说家刘鹗逝世。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八,距今已107年)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楚州)。
    刘鹗的代表作《老残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这本书先后被译成英、法、日文在国外发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名著。
    1909年七月初八日中风,当天逝世,享年52岁。

详情...

1909年10月4日

清末大吏张之洞去世

清末大吏张之洞去世
    1909年10月4日,清末大吏张之洞去世。终年73岁。
    张之洞,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1873年授四川学政,奏设尊经书院。1884年由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军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立广雅书院,武备文事并举。1889年调湖广总督,1894年代刘坤一为两江总督。1900年,他力主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1901年与刘坤一联衔会奏变法条陈。次年,充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1909年充实录馆总裁官。遗有《张文襄公全集》。
详情...

1909年10月5日

大学士张之洞病逝

大学士张之洞病逝
    1909年10月5日,大学士张之洞病逝。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张之洞于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八国联军入侵时,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1909年)病卒,赠太保,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