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伊朗首都
它是一座山城,坐落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
穿行在德黑兰大街小巷,不经意抬头一望,雄浑的厄尔布尔士山脉映入眼帘。这座大山,由东而西绵延300余英里,把里海南岸那片狭长的绿意葱葱的沃土,与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德黑兰,分割开来。
德黑兰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伊朗民众纷纷来到这座大都市开创新的人生。
但也因此导致人口的膨胀,引发水源短缺、空气污染等问题,迁都的呼声再次响起。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在9月7日表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国家政治和经济中心移至更靠近南部海域的地区。”
难道德黑兰保不住首都地位了吗?
很难说,因为30年前当局就开始考虑迁都了,迁不成功的原因后文会提到。
德黑兰的西部紧邻着肥沃月弯,东边又能对中亚五斯坦形成威逼之势,若是往北则可以长驱直入高加索。
这样的地方应当是四战之地,它是怎么被选作首都的呢?
迁都历史
和中国悠久的历史一样,伊朗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变迁。从公元前到公元后,从近代到现代,伊朗的版图在纷纷扰扰的历史轨迹中多次改换,一个又一个王朝兴起又颠覆,一座又一座城市诞生又湮灭。正是在这更替的政权中,伊朗有了32次的迁都。
伊朗这块崎岖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文明。底格里斯河附近建起了一个名为埃兰的国家。它的首都也在距离水源很近的地方——苏撒。
雅利安人的一支小分队,攀上了古老的伊朗高原,征服了这片荒蛮的土地。他们在此建立了第一个波斯人王朝——米底王朝,首都则定在了伊朗高原西北角一个叫埃克巴塔那的城市。
波斯帝国建立,定都西南部的波斯波利斯。直到希波战场爆发,波斯帝国走上了下坡路
波斯湮灭在马其顿王国的军队下,希腊化时代降临。
马其顿王国的首都就像它的势力范围一样,几经变迁,先是维尔吉纳,再是佩拉,最后是巴比伦。
安息王朝成立。它的首都就是底格里斯河附近的一个名为泰西封的城池。
等到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覆灭,萨珊王朝建立,仍然以泰西封作为首都。
阿拉伯帝国入侵,阿拉伯人的入侵一举击碎了波斯人大一统的美梦,萨珊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波斯人名义上遵奉的帝国首都分别变成了大马士革和巴格达。
波斯人的王朝从此中断了很长很长时间,波斯人开始了将近一千年被各种其他民族占领和统治的屈辱史。
萨曼家族建立了萨曼王朝,先后定都于布哈拉和巴尔赫。
疆域庞大的萨曼王朝被境内小国伽色尼王朝颠覆。伊朗这片土地迎来了突厥王朝。两百余年后,成吉思汗挥兵至此,其二子在此处建立了伊尔汗国。蔑刺哈,苏丹尼耶和大不里士都担任过首都。
阿拉伯人来了又走,突厥人趁虚而入。
伊尔汗国又被突厥族攻陷,以撒马尔罕为首都的帖木儿王朝成立。其后不到百年,它就渐渐衰落了,新兴势力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先后出现。前者的首都分是赫拉特后者首都先后为大不里士,迪亚巴尔克。
恺加王朝的开国皇帝阿伽·穆罕默德·汗将新王朝的首都从设拉子迁到了德黑兰,并把它命名为“达洛赫拉菲”,意为“哈里发国”,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此后的巴列维王朝和现今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也一直以德黑兰为首都。
德黑兰在成为首都之前一直是个“偏远山村”,人数刚过2万的小城,经济也称不上有多繁荣。
那么为何恺加王朝要在此处定都呢?
之所以选择德黑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就在恺加部落的大本营瓦拉明的边上。
这里距离恺加王朝的核心势力圈伊朗北部区域很近、同时又能辐射伊朗其他区域,前可攻退可守。
对于刚刚“上位”的皇帝来说,这个地方可谓是得天独厚。
定都于此本来是处于政治上的考量,但定都以后,统治阶层和新来此地的百姓慢慢发现这里的气候比伊朗其它地方要好上许多,虽然也是炎热干旱,但比起更干旱更炎热的周围地区,这里简直不要太好。
这也是后来的政权没有迁都的原因之一。
最终,这座不被胡大保佑的城市,成为了伊朗的第32个首都。
德黑兰自那时起,见证着近现代伊朗一波又一波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的动荡,但自己的首都地位一直保持着。
为什么要迁都?
如今,德黑兰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城市问题。
狭小的区域涌入了大量外地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城市作带来超负荷的压力。
如果开车在德黑兰的街头行驶没有遇到堵车,应该立刻去买一张彩票碰碰运气。
与此同时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小觑。
地理上来讲,德黑兰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一样,阻挡了里海南下的水汽和风,德黑兰市区的污染物没法扩散开来,只能聚集在城市上空等待“人肉净化”。
由于伊朗缺乏成熟的炼油技术,汽车所使用的油品往往非常劣质,含有的硫化物等杂质比重相当高,使用劣质燃油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和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和有机污染物。
这些化学污染物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所生成的臭氧以及其他二次污染物会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
空气污染还只是首都危机的一部分,地震的威胁更大。
伊朗位于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上,德黑兰地区的南部有一条名叫“穆沙法沙姆”的活跃地质断层,这条断层又被再次分割,其中一些小的断层被后更新世重新活动的断层所挤压。
地震学家巴赫拉姆阿卡沙赫曾警告伊朗当局,德黑兰的危险系数正在不断上升,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一场毁灭性的地震,而作为震源中心的德黑兰郊区东北角震级可能超过8.0级。
这一言论一度引起民众的恐慌,让30年前的当局开始考虑迁都的相关事宜。
但当时正值两伊战争结束,统治阶层的侧重点都在如何恢复战后经济和弥补损失上,没有太多剩余的精力处理这个事情。
直到15年后的2003年,位于克尔曼省的巴姆古城发生了里氏6.6级的地震,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死伤人数超过56000人,巴姆城百分之七十的建筑毁于一旦,两千五百年前的巴姆城堡全部摧毁。这才让人们想起了德黑兰的险境。
当时的内贾德当政,他将迁都的议案重新提上日程。
可惜伊朗政府的拖延症不改,直到2013年才组建了一个52人的小组进行迁都的议案起草和调查。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衡量德黑兰是否还能继续维持自己的首都地位,对于迁都到哪个城市更是没谱。
其实最主要还是没钱
虽然立法院有将近半数的人士支持迁都的决议,但是依旧有许多人反对,其中带头的就是副总统穆罕默德安萨里。他认为这项举措非常不切实际
主要的理由,就是百亿美元级的迁都费用。
目前伊朗受到封锁,经济困难,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就更别说拿出天量的迁都预算了。
尾声
伊朗迁都之梦,已悄然编织了三十载,却始终如同迷雾中的航船,在原地徘徊不前。
愿德黑兰脚下的土地永远平静,免受地震侵扰。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