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
1957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廿三),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宇称守恒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粒子的镜象与该粒子除自旋方向外,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该定律于1926年提出,在强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中相继得到证明,但在1956年被证实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此结论由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56年2月22日,杨振宁(右图)和李政道(左图)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2月22日 (农历正月廿三),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
宇称守恒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粒子的镜象与该粒子除自旋方向外,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该定律于1926年提出,在强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中相继得到证明,但在1956年被证实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此结论由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1956年2月22日,杨振宁(右图)和李政道(左图)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1956年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西南联大大学毕业,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并考上公费留美生,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46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3年后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23岁被誉为“神童博士”,1956年30岁时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74年 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