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逝世

1937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六),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逝世。伊迪丝·华顿(EdithWharton,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国女作家。作品有《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四月里的阵雨》、《马恩河》、《战地英雄》等书。原名伊迪丝•纽伯•琼斯(EdithNewboldJones),是纽约名门望族琼斯家的女儿。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多次出国旅行。1885年她和一个比她大13岁的有钱的波士顿人爱德华•华顿结了婚

    1937年8月11日 (农历七月初六),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逝世。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国女作家。作品有《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四月里的阵雨》、《马恩河》、《战地英雄》等书。

    原名伊迪丝•纽伯•琼斯(Edith Newbold Jones),是纽约名门望族琼斯家的女儿。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多次出国旅行。1885年她和一个比她大13岁的有钱的波士顿人爱德华•华顿结了婚。此人性格虽好,但他们却很少共同之处,几年以后,爱德华患了精神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离婚(1913年),从此以后,伊迪丝长住巴黎,并参加了红十字会,一战后仅回过美国一次,直到1937年去世,葬在凡尔赛。

    伊迪丝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但家境富裕程度一般。年轻时的她害羞而热爱读书,并不乐于参与上流社会的活动,而是更喜欢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这个圈子。她将聪明才智用于记录“老纽约”家庭的虚荣——紧紧守护与日俱下的财富以及从荷兰祖先那里承袭而来的古老声望——及要跻身上流社会、取代“老纽约”的百万“暴发户”们。在第五大街府宅的会客厅里,在边道上朴素的褐砂石屋子里,在雅致的宾馆中,在破旧的租来的房间中,在时髦的避暑胜地,到处都有伊迪丝的写作素材,足够她一生享用并成为那个时代最受人尊敬的成功的小说家之一。伊迪丝去世后声誉逐渐下降,仅仅被人们当成了“畅销作家”。近几年,其作品开始复苏,得到了应有的认可。(lssdjt.com)

    伊迪丝本人的生活就带有小说的因素。1885年,她平淡地同波士顿人特迪•华顿结婚。特迪虽然富有,但毫无情趣,远远不如妻子的才华。伊迪丝在无所事事与富足中度过几年时光,在马萨诸塞州的罗尼尔市搭建自己的度假之屋“山峰”(TheMount);频频到萨拉托加、新港(Newport)、纽约的富人圈里进行社交活动。在此期间,她开始尝试儿时梦想的文学职业;短篇小说集《高尚的嗜好》(The GreaterInclination)(1899)赢得了一些青睐。在20世纪早期,她平稳地创作了多部小说,成了真正有名气的作家;而同时婚姻也出现了危机(特迪挪用她的信托基金,花在对他更依顺的年轻女人身上),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欧洲,并没有丈夫的一直陪伴。1906年至1909年她认识了莫顿•富勒敦,并深深爱上了他,但不幸的是,富勒敦竟然是一个下流粗俗的男人。1913年,她同特迪离婚,从此她只同文化圈的有名男人保持纯粹的友谊关系——最有名的是亨利•詹姆斯[96],还有瓦尔特•贝瑞(Walter Berry)及伯纳德•贝伦森(BernardBerenson)。(她1911年出版的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EthanFrome)基调灰暗,很可能折射出她彻底摆脱了对婚姻的幻想。)她在欧洲永久定居下来,以越来越高的稿酬为生。在豪华的巴黎公寓及法国南部花园别墅里,经常以文人的身份热情慷慨地招待刚出茅庐的年轻作家们。

    华顿十分注重文学传统在个人作品中的作用。她相信文化文学传统具有前后相继的连续性,作家作品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实践中,她从前辈作家的理论实践中受益匪浅。她对美学的敏感直接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国际题材的运用是受詹姆斯的影响;她对自然主义决定论的兴趣不亚于任何一个自然主义作家。虽然,华顿从未创立过新文学流派,但在她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对文学传统融会贯通的使用已经使她有别于其他作家。比较她与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华顿的成就不在他们之下,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重要作家。

    点评:文笔极好的美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一定微妙的讽刺文学作品。为美国文学发展作出不小的成就。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