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地平线2020”创新科研计划
作为继美国之后,参与“地平线2020”项目第二大多的非欧盟国家,中国拟在2018-2020年投入2亿人民币的年度预算,延续“中欧联合资助机制”。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科技环境处处长薄思睿(Laurent Bochereau)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约有255个组织参与了“地平线2020”项目。“这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参与方,这个数字也是比较高的。”薄思睿说。
据介绍,“地平线2020”科研创新框架计划是欧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科研创新计划,该计划在2014-2020年这七年期间,投入除私人投资以外的、共计77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创新和研发。计划支持的大多数科研创新活动还在实施阶段或尚待启动,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诞生,比如参与发现系外行星和引力波。
由于该计划对欧盟国家之外的参与者开放,来自中国的个人、组织亦可申请获得“地平线2020”的资助。
2015年成立的“中欧联合资助机制”在推动中国科学家、研究机构、企业参与“地平线2020”中起了关键作用。作为“中欧联合资助机制”的延续,2018年至2020年间,中国科技部拟投入2亿人民币的年度预算,欧盟则拟在“地平线2020”框架下投入近1亿欧元预算。
在此联合资助机制下,一些致力于与世界上部分最为严重的疾病作斗争、使无人机与自动驾驶汽车变得更为智能、使用蠕虫来研究人类的衰老与健康等的项目已经陆续开展。
薄思睿介绍,在“地平线2020”项目背景下,中欧双方的合作将侧重于食品、农业、生物科技、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地面运输、安全绿色航空、环境与人类健康等核心领域。
就整个“地平线2020”计划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的核心课题而言,“低碳、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将获得33亿欧元的预算。除此之外,欧洲委员会列举的优先课题包括:循环经济(预算10亿欧元)、欧洲工业和服务业数字化及转型(预算17亿欧元)、欧盟安全(预算10亿欧元)、移民(预算2亿欧元)。
以及,22亿欧元拨款将投入清洁能源相关的四个相关领域的项目:可再生能源、能效建筑、电动运输和储存方案。其中,2亿欧元将用于支持研发生产欧洲下一代电池。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