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神舟十四号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 2.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舱段规模20吨级,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7月25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实现了中国目前最大吨位的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也是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在有人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轴全长17.9米,舱体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3吨,工作舱、气闸舱、资源舱三部分组成,与天和核心舱相比,问天实验舱更重、更大,具备更强的超万瓦级的供电能力、千兆级的信息传输能力,是国内迄今为止发射的最大的单体航天器。
▍ 3.中国成功试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
▍ 4.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批科研成果发布

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等。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处于休眠状态,预计在年底待火星环境条件转好后自主唤醒。在确认工作状态正常之后,祝融号将继续向南行进,继续往南,有人推测是个古海洋的边界
▍ 5.韩国首尔开通自动驾驶巴士线路
▍ 6.俄罗斯“乌拉尔”号核动力破冰船开始海试

10月14日报道,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乌拉尔”号当天驶离俄波罗的海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开始海上试航。接下来的3周,测试团队将检查“乌拉尔”号的机械和设备运行情况,包括检测蒸汽涡轮机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轴线和甲板装置的运行等。此外,海试任务还包括检验核动力破冰船的导航和通信系统功能等。
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是当前世界上动力最强的破冰船,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北方海路的运输潜力。“乌拉尔”号是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的第三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交付。
俄罗斯前两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和“西伯利亚”号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12月正式交付。除“北极”号、“西伯利亚”号和“乌拉尔”号外,俄还有两艘该型核动力破冰船在建,分别为“雅库特”号和“楚科奇”号。
▍ 7.机械手指上“长出”活体人类皮肤
▍ 8.俄美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

9月21日,俄国家航天公司当天在其官网发布消息说,搭载“联盟MS-22”飞船的“联盟-2.1a”火箭于莫斯科时间21日16时54分(北京时间21时54分)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随后进入预定轨道。“联盟MS-22”飞船于莫斯科时间当天20时06分(北京时间22日1时06分)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黎明”号小型试验舱完成对接。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分别是来自俄罗斯的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和德米特里·佩捷林,以及来自美国的弗朗西斯科·鲁比奥。他们将在国际空间站工作188天。
这是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与美国航天局签署“交叉飞行”协议后的首次合作。今年7月14日,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和美国航天局签署协议,将交叉使用俄罗斯“联盟”飞船和美国飞船将双方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俄国家航天公司说,该协议有助于促进国际空间站计划框架内的合作,有效落实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项目。
▍ 9.美国:基因编辑T细胞治癌开始人体试验

非病毒工程改造的免疫细胞可用于个性化治疗癌症,《自然》杂志11月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这一改造细胞的重大进展及其人体临床试验。该方法使用CRISPR基因组编辑,生成了患者特异性T细胞,安全性良好。虽然目前患者反应的临床获益有限,但这项研究证明了该治疗策略的潜在可行性。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治疗癌症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目标。T细胞表面受体能发现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基因组中的单个突变会改变细胞表面蛋白。分离这类能发现癌细胞的T细胞受体,利用它们生成治疗性T细胞,或为治疗难治性癌症开辟一条新途径。
CRISPR编辑T细胞,一步步从之前较陈旧的、不太精确的技术,走到了今天可开展人体试验、用于个性化治疗的阶段。现阶段,虽然首批患者收效各异,但这一研究仍表明,CRISPR编辑T细胞在临床上治疗癌症等疑难疾病大有可为,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其前景可能十分光明。
▍ 10.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取证交付
▍ 11.韦布望远镜发现迄今最遥远星系
▍ 12.美国登月火箭再次检测到液氢泄漏

当地时间9月21日,NASA表示,他们再次检测到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发生液氢泄漏,泄漏与此前影响9月3日发射计划的情况具有“相同特征”。受泄漏影响,NASA一度暂停向火箭加注液氢,进行故障排除。
该火箭分别于8月29日和9月3日两次由于技术故障等原因推迟发射。NASA此前表示,最早可能在9月27日发射火箭。“阿耳忒弥斯”是美国政府2019年宣布的新登月计划,最初计划在2024年前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由于预算不足等原因,美国航天局去年11月宣布,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可能比原计划推迟一年,最早于2025年登月。
这到底是没修好呢,还是压根就没修呢?
▍ 1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亮相

10月1日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启动2022年AI日活动,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正式亮相。特斯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搬运箱、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的视频。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预计售价不到2万美元。有信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量产,最终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
人类对于创造酷肖自己的机器的热情,从上世纪就从未熄灭。79年前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Televox”会走路、会说话,还会抽烟。此后,人形机器人一次又一次逼近人类的相貌外形、活动方式。以至于机器人界不断在争论一个问题:机器真的需要像人吗?而狂人马斯克,显然用Optimus给了一个确定的「Yes」。
▍ 14.张益唐最新“零点猜想”论文流出

“零点问题把整个数论分成了两个宇宙。第一个宇宙里存在零点,第二个宇宙里不存在零点。问题是,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哪个宇宙里头?”
在校友会上宣布解决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20天后,美籍华裔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张益唐关于“零点猜想”的论文网传已内部流出。
11月5日上午,张益唐在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等机构进行学术报告时,上述论文的截图和全文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群等微信群中传播。论文的标题是《离散平均估计和朗道-西格尔零点》(Discrete mean estimates and the Landau-Siegel Zero)。但截至目前,这一论文的真实性尚未获得张益唐教授的公开确认。
如果今天挂在网上的这篇文章是正确的,那张益唐教授就解决了大名鼎鼎的黎曼猜想,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 15.嫦娥五号月壤矿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和纳米离子探针分析,发现嫦娥五号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估算出太阳风质子注入为嫦娥五号月壤贡献的水含量至少为170ppm。
此次研究揭示了月壤矿物中高含量的太阳风成因水,评估了月表中纬度地区太阳风成因水分布情况,为未来月表水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太阳系无大气天体(如水星、小行星)太阳风成因水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1969年至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给了宇航员“眼见为实”的机会。遗憾的是,在实验室里测量他们带回来的样品发现月壤很干,留在月球表面探测大气的仪器也并没有探测到水汽。从此,“月球是干的”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
▍ 16.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碳-12
▍ 17.27岁微软IE浏览器将正式退役

当地时间6月15日,微软正式结束对网页浏览软件“Internet Explorer(IE)”的支持。退役后其功能将由微软Edge浏览器接棒。
1995年8月Windows 95面世后,作为Windows95的默认浏览器,IE浏览器飞速占领市场,三年后全球市场份额攀升至第一,后在2003年占据全球市场95%份额。截至2022年5月,Chrome浏览器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约65%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Apple的Safari,份额为19%。IE的继承者Edge市场份额少于4%,略高于Firefox。
2003年,IE浏览器占据95%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网络浏览器。进入2008年,IE明显开始走下坡路,“卡、慢、丑”成为用户使用的日常槽点, 而IE8的问世也没能如微软预想的那般“改变这一切”。那一年,IE8的市场份额增长了20%,IE6下降了13%,IE7下降20%,一年内净损失13%。
▍ 18.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贯通
▍ 19.NASA发现两颗“超级地球”

NASA近日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它们围绕着靠近我们的宇宙邻居恒星——红矮星HD 260655运行,距离地球只有33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我们的多行星系统之一。
这两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比地球大,但比冰巨星小。它们绕着一颗名为HD
260655的冰冷红矮星运行。行星HD 260655 b的大小是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倍,每2.8天绕恒星一周。而行星HD
260655 c的大小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3倍,每5.7天绕恒星一周。研究人员表示,根据大小、质量和密度数据,它们很可能是岩石行星。
这两颗行星的温度都难以维持生命的存在。B行星的温度约435℃,C行星的温度约284℃。
▍ 20.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