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年度事件   >  大事件盘点:2022年中国科技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2022年中国科技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2022年国内科技大事件: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视频丨神舟十四号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取证交付;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批科研成果发布;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深海重器“海基一号”投用;中国科学家发现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之磷”;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刷新运行纪录;新成昆铁路全线铺轨完成;张益唐最新“零点猜想”论文流出

1

事件列表

▍ 1.神舟十四号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四号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国际     2022年9月17日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

常态化出舱是空间站必须具备的能力,需要航天员与地面飞控人员,熟练掌握出舱各项准备工作,多次演习演练,达到“天地默契配合”


▍ 2.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国际     2022年7月24日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舱段规模20吨级,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7月25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实现了中国目前最大吨位的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也是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在有人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轴全长17.9米,舱体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3吨,工作舱、气闸舱、资源舱三部分组成,与天和核心舱相比,问天实验舱更重、更大,具备更强的超万瓦级的供电能力、千兆级的信息传输能力,是国内迄今为止发射的最大的单体航天器。


▍ 3.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批科研成果发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批科研成果发布
 国内     2022年9月15日  

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等。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处于休眠状态,预计在年底待火星环境条件转好后自主唤醒。在确认工作状态正常之后,祝融号将继续向南行进,继续往南,有人推测是个古海洋的边界


▍ 4.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取证交付

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取证交付
 国内     2022年9月15日  

       9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透露,中国商飞已完成C919大飞机取证前的试飞任务,今年内将取得民用航空器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

▍ 5.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

天津大学DNA存储取得重大突破
 国内     2022年9月17日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团队创新DNA存储算法,将十幅精选敦煌壁画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实验验证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两万年。该算法支持DNA分子成为世界上最可靠的数据存储介质之一,可以让面临老化破损危机的人类文化遗产信息保存千年万年。
        据国际数据公司估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惊人的175ZB(1ZB≈10的21次方字节)。全世界都在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能耗是惊人的。DNA存储由于其高存储密度与低能耗处理等特点,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存储技术,成为应对数据存储增长挑战的新机遇。

▍ 6.深海重器“海基一号”投用

深海重器“海基一号”投用
 国内     2022年10月3日  

       10月3日,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用,标志着我国成功开辟了深水固定式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
      “海基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平台总高度达340.5米,超过北京国贸大厦,总重量超4万吨,高度和重量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海基一号”本次同时投产5口生产井,初期日产量约2700吨。依托“海基一号”,将同时开发陆丰15-1和陆丰22-1两个油田,共14口生产井、3口注水井,全部投产后高峰日产原油达5000吨。

此前我国海上300多座导管架平台的作业水深均不超过200米,在200米水深及以上海域通常采用浮式生产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海基一号”是我国首次尝试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


▍ 7.中国科学家发现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之磷”

中国科学家发现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之磷”
 国内     2022年10月7日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郝记华等人研究发现,土卫二的冰下海洋中可能含有丰富的溶解态磷酸根,能够支持潜在微生物的起源与繁衍。这个发现填补了土卫二海水宜居性研究的空白,为人类未来探测土卫二可能存在的生命提供科学参考。
       土卫二是土星第二颗被人类发现的卫星,它的一大特点是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壳,又被称为“冰卫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通过航天探测器发现土卫二隐藏着冰下海洋,分析它从冰缝中喷发出的冰粒,发现含有生命六种基本构成元素中的碳、氢、氧、氮和硫,唯独还未发现磷。
      磷对构成生物体的DNA、生物膜、骨骼等不可或缺,因此国际科学界一度认为土卫二可能不适宜生命存在。近期,郝记华带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创新性地构建海水—岩石相互作用模型,模拟出土卫二的海水化学环境。“磷只有溶于水才能被生物利用。与地球海水相比,土卫二的海水含碱量高且没有氧气,成分有点像‘苏打水’。”郝记华说,他们发现,在这种“苏打水”环境中,土卫二星核中的含磷岩石,只需要约10万年就能向海水溶解出不少磷,而土卫二的海洋已存在1亿年以上,因此推断其已含有丰富的磷。

地球上有可以在土卫二生存繁衍的生物吗?水熊虫?


▍ 8.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

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
 国内     2022年10月17日  

       10月17日报道,日前,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相关服务需在刷掌设备上开通。这是继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等方式之后,又一新型支付方式。
       纵观行业,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
       而刷掌支付并非一项新型技术,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就有银行尝试应用刷掌支付,并推出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但随后几年里,迟迟未见大面积普及推广。

▍ 9.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刷新运行纪录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刷新运行纪录
 国内     2022年10月19日  

       据报道,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hl-2m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为目前中国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被称为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实现中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采用了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达到2.5兆安培以上,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人造太阳”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产生了和太阳光非常相似的热量,这些热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被视为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强大的基石之一。


▍ 10.新成昆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新成昆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国内     2022年10月28日  

       10月28日,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成昆铁路,又称成昆铁路复线)四川喜德县小相岭隧道铺轨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铺轨完成。
       新成昆铁路并行于既有成昆铁路,全长约86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采用分段建设、分段开通的方式,目前仅峨眉至冕宁段约226公里的剩余工程正在建设中。峨冕段是全线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区段,共有桥梁49座共30公里,隧道27座共170公里,10公里以上长隧道有6座,桥隧比达88.6%,具有长大深埋隧道群的典型特征,线路最大坡道12.7‰。

全世界无数条铁路中,中国的成昆铁路可谓地位超然。它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神话。这是因为,成昆铁路沿线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曾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其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


▍ 11.张益唐最新“零点猜想”论文流出

张益唐最新“零点猜想”论文流出
 国内     2022年11月5日  

      “零点问题把整个数论分成了两个宇宙。第一个宇宙里存在零点,第二个宇宙里不存在零点。问题是,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哪个宇宙里头?”
       在校友会上宣布解决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20天后,美籍华裔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张益唐关于“零点猜想”的论文网传已内部流出。
       11月5日上午,张益唐在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等机构进行学术报告时,上述论文的截图和全文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群等微信群中传播。论文的标题是《离散平均估计和朗道-西格尔零点》(Discrete mean estimates and the Landau-Siegel Zero)。但截至目前,这一论文的真实性尚未获得张益唐教授的公开确认。

如果今天挂在网上的这篇文章是正确的,那张益唐教授就解决了大名鼎鼎的黎曼猜想,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 12.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变异基因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变异基因
 国内     2022年11月17日  

       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的研究论文。
       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从野生玉米克隆了控制玉米高蛋白品质形成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变异基因Teosinte High Protein 9 (THP9)。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高产的农作物之一,全球年产12亿吨,中国年产2.7亿吨。其中,70%的玉米都是用作饲料,玉米产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且用量最大的一种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由于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含量较低,大部分杂交种籽粒蛋白含量不到8%,因此饲料中需要补充大豆蛋白,然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这些成为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卡脖子”问题。如果普通玉米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中国可以少进口近800万吨大豆。

▍ 13.中国首列齿轨列车来了

中国首列齿轨列车来了
 资阳     2022年11月24日  

      11月24日,四川资阳。我国首列齿轨列车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据悉,未来该车将用于国内首条齿轨铁路——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线路。

▍ 14.小米“铁大”机器人大秀架子鼓

小米“铁大”机器人大秀架子鼓
 国内     2022年12月9日  

      12月9日,小米在IEEESpectrum公布了机器人CyberOne“铁大”的一段架子鼓表演视频,“铁大”仅凭音乐文件就可以自己踩点,协调手足控制节奏。
      网友:有节奏没灵魂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相关文章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