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浙江发现全球新物种“白盖鸡油菌”
▍ 2.中国最高树木83.4米刷新纪录
10月9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数据:目前“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准确高度为83.4米,相当于28层楼高。
本次科考使用了国际测量巨树的“金标准”——攀树直接测量法,即人工攀爬到巨树顶端,确定最高树梢之后,将金属卷尺从树梢放下至地面测量。由于树体庞大,且处在一个斜坡,树干中心最低点无法触达,考察队员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多次测量,并同时测得倾斜树桩出露部分上下高差为0.8米。在确定树桩中心点位置后,最终得出树干中心最低点到树梢高度差为83.4米。
树高超过70米以上的树,科学家称之为巨树。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树是一棵生长于美国加州的北美红杉“亥伯龙神”,高度是115.85米,相当于40层楼高。中国巨树83.4米,则相当于28层楼高,科考队也创造了中国巨树新的攀测和采集纪录。
▍ 3.“狲思邈” 不幸窒息死亡
▍ 4.苏州太湖边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水蕨
▍ 5.湖北神农架发现2种昆虫新种
▍ 6.全球首批百个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当地时间10月23日下午,全球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GS,国际地科联)在网络上公布了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的最终名录。
这些地质遗产地分布在全球56个国家,其中,位于美洲34处,位于欧洲28处,位于非洲15处,位于亚洲-太平洋-中东地区一共23处。中国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
首批入选的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分别是:珠峰奥陶纪岩石、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云南石林喀斯特、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它们分别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这些遗产地涵盖了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理学、地貌学等领域。
▍ 7.全球最大活火山显现喷发迹象
10月27日报道,隶属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夏威夷火山观测站表示,自上个月中旬以来,茂纳洛亚火山一直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山顶地震次数从每天10到20次跃升至40到50次。科学家们表示,茂纳洛亚火山不会马上喷发,但由于最近火山顶部地震频繁,他们因而处于警戒状态。
专家表示,熔岩只需要数小时就能抵达距离火山口最近的居民住处。据夏威夷民防局局长马格诺(TalmadgeMagno)介绍,茂纳洛亚火山占夏威夷岛陆地面积的51%,一旦喷发,岛上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受其影响。
茂纳洛亚火山海拔4169米,上一次喷发是在1984年。据此前报道,2018年5月,同样位于夏威夷岛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 8.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浓度均创新高,并在2022年继续上升,其中甲烷浓度增幅最大。WMO自2006年起每年发布一份《公报》。
WMO的研究人员在全球100多个监测点测量了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他们发现,自1750年以来,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为66%,其浓度在2021年平均增加了2.5ppm,达415.5ppm。一氧化二氮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为7%,增加了1.3ppb,达334.5ppb。 对全球变暖贡献率达16%的甲烷,则出现了40年前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年增幅。在2020年至2021年间,大气中的甲烷增加了18ppb,达到1908ppb,是工业化前水平的2.5倍多。
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持续燃烧等;一氧化二氮主要来自氮肥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以及一些工业过程,其重要天然来源还包括土壤和海洋中的微生物。人为排放的甲烷主要来自牲畜、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垃圾填埋场中腐烂的废物,大气中约60%的甲烷来源于此。
▍ 9.全球新物种瓯江小鳔鮈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