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61年2月11日
他于1863年1月1日颁布正式的《解放宣言》。该宣言在南北战争期间解放了20万名奴隶。
1889年7月14日
7月14日在巴黎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393名代表出席,宣告第二国际诞生。第二国际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成立11年之后,才设立执行机构即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总部设于布鲁塞尔。初期,在恩格斯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占据了第二国际的领导地位,篡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使第二国际蜕化变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除塞尔维亚和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其他各国社会党都支持本国资产价级政府,拥护帝国主义战争,使第二国际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
1900年9月17日
1900年9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法》。
17世纪上半叶,欧洲航海家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这时的澳大利亚大陆上生活着30万人的土著民族。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率领船队驶抵澳大利亚东海岸,把它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宣布英国占领这块地方。1788年2月26日,英国航海家菲利普带领首批移民(其中大部分是流放犯)抵达悉尼附近定居。到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各自为政的6个殖民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来、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19世纪初,殖民当局在英国招慕大量雇佣工人到澳大利亚发展牧羊业。1851年在维多利亚地区发现金矿后,移民急剧增长起来。
英国政府为了加强对澳大利亚的统治,英国议会在1900年9月17日通过了《澳大利亚联邦法》。根据联邦法于次年1月1日,把6个各自为政的殖民地改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给予自治领内政、外事独立自主权,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1903年7月30日
1903年7月30日,苏联共产党成立。
苏联共产党在1922年-1991年8月是苏联的唯一的合法政党,也是苏联唯一的执政党、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的政党之一。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3月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党的成立,但实际未建成党。1903年7月30日召开党的二大,才建成了党,通过第一个党纲和党章。号召俄国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然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这次大会上,拥护列宁的人因获多数票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反对列宁的人因获少数票而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派)。
1990年苏联实行多党制,苏共不再是苏联的唯一合法政党。
1905年8月19日
1905年8月19日,俄国沙皇成立杜马。
“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意为“议会”。沙皇俄国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05年革命运动爆发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政治危机,于同年9至10月间宣布召集“国家杜马”,并赋予一定权力。1906年和1907年,产生了第一、二届国家杜马,但随后不久就被解散。后来又产生了第三、四届国家杜马,其权力都不大,但名义上是国家的议会。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苏联解体后,1993年,俄罗斯又恢复了“国家杜马”的名称。
欧美国家普遍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政府和国家元首之间往往是制衡的关系,但是在俄罗斯国内把国家杜马和总统看作是协作关系,由于俄罗斯总统权力极大,议会权力很小,国家杜马对总统权力的制衡能力是很小的。
1907年8月31日
1907年8月31日,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三国协约是1907年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对抗三国同盟而结成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19世纪70年代初,“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列强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战争危机不断出现。
为了对付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也为了孤立法国,1879年10月,德奥两国在维也纳缔结了秘密军事条约——《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企图依靠德国,对抗法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同德、奥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3年,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
在欧洲已初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1907年“三国协约”的签订,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909年7月19日
1895年,日本打败清王朝后开始逐步独霸朝鲜,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规定由日本政府在汉城设立统监府,剥夺了朝鲜内政外交主权。
协约签订后不久,高宗李熙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四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荷兰海牙召开万国和平会议,高宗派特使李俊、李玮钟等三人带着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但是,与会列强均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李俊愤而剖腹自杀。
此事令日本恼羞成怒,日本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唆使朝鲜卖国贼发动逼迫高宗李熙退位的运动。1907年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最后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摄政”,但是日本统监府篡改诏书,将“摄政”说成是“让位”。1907年7月19日,在日军严密看护下,朝鲜李氏王朝在宫中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拓即位,高宗被尊为“太上皇”。
朝鲜高宗李熙的一生处于朝鲜半岛历史上空前动荡复杂的时期,经历了朝鲜王朝的亡国过程,其评价亦存在争议。多数观点认为他在位大部分时间里先后被父亲大院君、妻子闵妃以及日本人摆布或控制,是一位无能的傀儡君主;但亦有观点认为他的形象与业绩被日本人抹黑,其实是生不逢时的一代明君。
1910年9月10日
1910年9月10日,葡萄牙成立共和国政府,国王曼努埃尔二世逃往英国。
曼努埃尔二世,葡萄牙第34位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国王卡洛斯的次子,1908年卡洛斯与王储路易斯被激进的共和派刺杀身亡,曼努埃尔即位为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在1909年被英国国王授予嘉德勋章。
年轻曼努埃尔二世国王即位后,极力寻求保存布拉干萨王朝脆弱的统治,于是在即位当年遣散了独裁者若昂·佛朗哥和他的整个内阁,邀请海军上将阿马拉尔组阁,并邀请复兴党,进步党参加。这被共和派和社会主义者称为一次巨大胜利。在他统治的两年时间,七次改组内阁,政局一片混乱,终于在1910年10月3日晚爆发了革命,曼努埃尔二世的宫殿被轰击,他于次日被废黜,10月5日逃亡到英国殖民地直布罗陀。曼努埃尔二世后定居英国伦敦。
1912年1月30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提出过3个法案。第一个法案是1886年4月由自由党W.E.格莱斯顿政府提出的。法案规定,爱尔兰将建立自己的议会和内阁,但其外交、军事和关税,仍受英国控制。法案提出后,遭到保守党的猛烈抨击,自治法案夭折。
1892年,格莱斯顿向议会第二次提出自治法案。1893年2月经下院以微弱多数勉强通过。可是,上院否决了这个法案。
1912年4月自由党H.H.阿斯奎斯政府向国会提出第三个自治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爱尔兰可建立两院制的议会,上院议员由英王任命,下院议员按选举法产生。但议会无权处理对外关系、征收税款、支配土地和管理警察、军队等事宜。行政权则仍掌握在英国总督手中。这个法案同样受到保守党的反对。经过下院三读通过,但仍遭上院否决。根据英国1911年的法律,凡一个法案,经下院三读通过,就可以不顾上院的否决,直呈国王签字。
1920年英国政府提出新的法案,规定南北爱尔兰分设各自的议会。1921年12月英国政府和新芬党签订条约,爱尔兰北部仍归英国,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领权。
1920年1月10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
为后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5年12月12日
1921年2月,伊朗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与亲英政客赛义德·齐亚丁合作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齐亚丁为首相,礼萨汗掌握军权的新政府、总揽军事大权,1921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后,解除哥萨克师中英国军官的职务,使其置于个人的绝对控制下。同年9月解散为英国人控制的南波斯步枪队。礼萨汗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于1921年底、1922年初先后扑灭吉朗地区和阿塞拜疆省的人民斗争。1924年10月,礼萨汗镇压了库齐斯坦反动封建贵族的叛乱、扫平各地分裂局面。
礼萨汗同齐亚丁首相明争暗斗,1923年礼萨汗试图改组内阁失败后,公开表示赞成政治改革,1924年发起共和运动,打出废除卡扎尔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旗号。迫于宗教压力,同年3月31日放弃共和运动,得到伊斯兰上层分子的支持。1925年10月31日,国会决定废黜卡扎尔王朝,召开制宪会议以决定今后政府的形式。同年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卡扎尔王朝因为英苏势力入侵波斯而变得衰弱,巴列维家族顺势推翻了卡扎尔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艾哈迈德沙·卡扎尔,艾哈迈德沙·卡扎尔退位,移居法国。
1932年6月24日
1928年,留学欧洲的知识分子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影响,在暹罗建立民党,倡导人权与自由。反对贵族专政,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2年6月24日凌晨,陆军少壮派军官披耶帕风中校率领的政变军队占领王宫,并逮捕王室成员和政府要员四十余人,控制首都曼谷。
当晚,民党代表会见国王拉玛七世,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成立国民议会。民党领导人广泛宣传政变的宗旨,并发表比里-帕侬荣起草的政变宣言。揭露专制政权的弊端,提出实行民主改革的六条施政纲领。
6月27日,国王签署民党起草的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王权力受到削弱与限制。政变结束了君主制政体,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1940年5月10日
5月10日,丘吉尔出任联合政府的首相兼国防部长,组成战时内阁。丘吉尔决心把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战争初期,英国遭受一系列失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企图诱使英国和谈,遭丘吉尔拒绝。于是德军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但未能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付战争。
1940年5月22日通过了紧急权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战时对全国的经济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制。1940年5月建立国民自卫队,增强英国防卫力量。1941年苏联和美国卷入战争后,英国立即与各反法西斯国家携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苏在莫斯科签订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丘吉尔还与罗斯福、斯大林在战争后期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讨论对德、日作战的问题,同时针对战后世界的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事结束。7月英国举行大选,丘吉尔失败而辞职,让位给工党政府。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富尔顿演说》,主张英美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序幕。1951年10月议会选举,保守党取胜,丘吉尔再次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任内,在防务领域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3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对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联盟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职。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世界危机》、《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1940年7月10日
7月1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复存在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府在维希粉墨登场。法国议会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解散议会,并授权贝当制定新宪法。新法国将会出现新议会,新议会完全是顾问性质的。 但这天消亡的不仅是共和国,法国传统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也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家庭、祖国”。新政权号召人们恢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停战后逃离法国的士兵们,接到让他们返回法国的邀请,贝当政府保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些士兵将会得到1000法郎以补贴他们回国过平民的生活。
1941年1月6日
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增强美国防御法案》,即《租借法案》。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辩论,两院分别表决通过。3月11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租借法》。
租借政策是指美国免费或有偿提供给法国、英国、中华民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和其他同盟国粮食,军事物资以及1941年至1945年期间提供的武器装备。它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成为法律,并结束于1945年9月。大部分时候,援助是免费的,一些物资如船只,在战后被归还。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战争期间在盟军领土上的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首先获得援助和获得援助最多的是英国。到1945年8月31日日本投降前夕为止,英联邦所得的租借援助共300亿美元,占美国租借支出总额的60%,其中英国受援最多,为270亿美元。到1945年9月20日止,美国实际运抵苏联的物资加上其他费用,共计109亿美元。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肋为8.45亿美元。
1941年8月9日
1941年8月9日,罗斯福和邱吉尔在举行大西洋会议。
8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进行了双方自大战爆发后的首次会晤。双方讨论了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调整两国的关系、安排战略部署和确定自己的政策。会议最后双方起草了《大西洋宪章》。
此会晤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941年8月14日
1941年8月14日,《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
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8月13日签署了联合声明,14日正式公布,史称《大西洋宪章》。声明宣布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声明称英、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两国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的保证。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两国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大西洋宪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动员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联盟,打败德、意、日侵略者,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大西洋宪章不仅标志英、美两国在反法西斯基础上的政治联盟,而且也是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1941年9月29日
1941年9月29日,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举行莫斯科会议。
1941年9月29日-10月1日,以哈里曼为首的美国代表团、以比弗布鲁克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和以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三国部长级会议,讨论如何有效地援助苏联作战的问题。
会议于10月1日签订对苏供应议定书,规定从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美、英两国每月向苏联提供飞机400架(100架轰炸机和300架战斗机)、坦克500辆和其他武器、军用物资;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军工原料;美、英还承担协助运送供给苏联的武器和军用物资的义务。11月7日,罗斯福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向苏联提供10亿美元无息贷款。
会议签订的议定书未能满足苏联的全部要求,但这些援助仍然是对苏联的重大支持。会议也未能解决盟国协同作战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但对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促进苏、美、英三国战时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3年12月1日
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谈。
12月1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开罗会谈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宣言主要内容:三国军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此宣言的公布,对加速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3月22日
为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到1993年共有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协调彼此的活动。组织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开罗。联盟成员国自成立后陆续缔结了一些加强各方面合作的条约、协定,在维护本地区石油国权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处理阿拉伯国家间分歧和解决本地区国家间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当代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盟。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