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国际军事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国际军事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国际军事历史大事件;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美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原子动力潜艇;美军首次在越南作战;美国空袭北越;德军在阿登进行“狮鹫”反攻计划;日军攻陷衡阳;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日德兰大海战爆发;凡尔登战役宣告结束;坦克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大显神威

1

历史事件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

马拉松战役打响

马拉松战役打响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马拉松战役打响。
    马拉松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490年的一场战役,是希腊城邦联军抵抗波斯帝国的入侵,最终由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获胜。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对以后各个战役有重要的意义。
    马拉松战役后,希腊各城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并由斯巴达领导,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马拉松战役可以说是雅典,也可以说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然而,对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而言,马拉松战役的胜败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希波战争一直到前449年方始结束。

详情...

公元1598年12月16日

露梁海战爆发

        1598年12月16日,露梁海战爆发。当日,日军岛津义弘为营救被围困在顺天一带的小西行长部,出动战船500余艘(共2万人)进行救援,遭到以陈璘、李舜臣率领的中朝联合海军(中国战船65艘、朝鲜战船85艘,共 15600人)的拦截。战斗中朝鲜名将李舜臣及中国将领邓子龙先后阵亡。
        日军在中朝战船的联合围攻下被歼灭300余艘(200艘被击沉,被俘100余艘,1万余人战死),中朝军队阵亡约670余人(1艘明军战船被击沉),岛津义弘率残余船只败退。日军小西行长所部则趁两军战斗之际乘船逃跑。露梁海战后,朝鲜半岛残余日军全部被消灭,日本侵朝战争宣告彻底失败。 
详情...

公元1784年1月14日

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结束

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结束
    1784年1月14日,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结束。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列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5年~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1779年~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10月19日,统率美法联军一万六千余人对约克敦实施围攻,歼灭英军主力七千余人,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此次胜利导致了英国内阁的倒台。1782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次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详情...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公元1815年9月26日

俄、普、奥缔结“神圣同盟”

俄、普、奥缔结“神圣同盟”
    1815年9月26日,俄、普、奥三国在巴黎发表缔结“神圣同盟”
    1814年3月,欧洲各君主国组成的反法联军击溃了拿破仑,暂时扼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年秋天,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和普王威廉三世等欧洲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聚集在维也纳举行分赃会议。他们在地图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竭力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欧洲旧秩序,并乘机洗劫法国。1815年5月,路易十八被扶上法国王位,复辟了波旁封建王朝。路易十八在俄、普、奥、英四强炮制分割法国的《巴黎和约》上服服贴贴地签字画押。
    1815年9月26日,俄、普、奥三国反动头子在巴黎发表宣言,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公开宣称要以军事力量共同保卫君主政体。稍后,几乎欧洲所有国家的君主,都签字加入这个反革命联盟。
    “神圣同盟”是个国际性的反革命联合组织,沙俄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是镇压欧洲革命的宪兵。它以“维持欧洲秩序”为名,武装干涉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扼杀希腊独立运动,讨伐波兰起义,镇压匈牙利革命。总之,什么地方有革命运动发生,沙皇就派兵往哪里镇压,充当了刽子手。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是“神圣同盟”的灵魂,实际操纵着同盟,他曾狂妄地声称:欧洲“各种事物的现状不会再有变化了”。
详情...

1870年7月19日

普法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爆发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
    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详情...

1904年2月8日

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爆发
    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和朝鲜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它和美西战争、英布战争一起构成了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标志。
    19世纪末叶以来日俄两国为称霸远东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展开了激烈争夺。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关于把中国辽东半岛割让日本这一条,在沙俄看来等于是抢食其禁脔,于是俄国联合法国与德国出面干涉,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对此怀恨在心。以后日本又制定“大陆政策”,企图吞并朝鲜,灭亡中国,独霸东亚。1900年俄国乘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它也力图将朝鲜占为己有。1902年英国为抑制俄国在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德国为在远东牵制俄国,竭力挑唆日本对俄开战。美国也怂恿日俄开战,以在日俄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人之利。法国则支持俄国,反对英日同盟。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以图一决雌雄。
    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俄罗斯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2月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俄罗斯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2月12日,中国清政府以日俄两国“均系友邦”为由,宣布局外中立。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屡遭失败。5月,日军占领大连;1905年1月又陷旅顺;3月,夺取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俄罗斯调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由于对马海战的惨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俄罗斯已毫无获胜之可能。此后美国出面调停,8月10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举行和谈,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俄战争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
    日本夺得中国辽东半岛和俄国库页岛南部以及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这场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遭受了惨重的战祸。日俄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
详情...
马关条约    

日俄战争的结果正式显现出20世纪的政治与战争的数项特点,许多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都首次用于日俄战争,如速射炮、机枪和射击准度更高的卡宾枪都在日俄战争中首次被大规模使用。日俄战争也是东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涉及两个现代化国家武力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称作“第零次世界大战”。


1906年2月10日

英国第一艘“无畏”号战舰下水

英国第一艘“无畏”号战舰下水
    1906年2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战舰——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下水。
    “无畏”号是1905年10月开始建造的,全部完工耗资750万美元。战舰由汽轮机驱动,装有10门直径为12英寸的重炮。它的出现正说明英、德之间的矛盾已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谁都想在海上军备竞赛中压倒对方。
    英国是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在20世纪,它正实行一个“更大的不列颠”计划,想使世界各国都屈服于它的势力。但是,正在日益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这时也在实行一个所谓的“大德意志”或“中欧帝国”计划,力图囊括中欧各国,并在非洲和太平洋区域建立一个巨大的德意志帝国,直接威胁着英国的殖民利益。两国海上的军备竞赛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日益尖锐起来了。据1905年的统计,当时英国拥有的普通型装甲舰为65艘,德国为26艘。无畏舰的下水,就是英国企图保持其海上优势的一项重要措施,妄图以这样一个海军威力发展上的跃进,迫使德国承认其动摇英国海上霸权的一切计划都将是没有希望的。当然,事实的发展决不会尽如其意,德国建造的无畏舰不久也相继出现在海面上了。
详情...

1907年8月31日

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1907年8月31日,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三国协约是1907年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对抗三国同盟而结成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19世纪70年代初,“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列强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战争危机不断出现。
    为了对付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也为了孤立法国,1879年10月,德奥两国在维也纳缔结了秘密军事条约——《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企图依靠德国,对抗法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同德、奥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3年,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
    在欧洲已初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详情...
同盟国     协约国    

1907年“三国协约”的签订,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913年6月29日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巴尔干同盟诸国统治者扩张欲望增长,相互提出领土要求。这些争吵因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帝国主义集团插手而日益激烈。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希腊秘密订立反保加利亚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同年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猛烈抵抗。罗立即向南进军,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发动进攻。保四面受敌,不断受挫,至7月29日求和。
    8月10日,交战双万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塞、希、罗、土、门(门的内哥罗)各获得一些领土。战后,巴尔干诸国的组合发生变化,原先的反土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两个集团,一方是塞、希、罗,另一方是保、土。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各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势力操纵。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详情...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锐化。在布加勒斯特和约的基础上,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希腊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而抱着复仇计划的保加利亚和德奥同盟国集团接近起来,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奥斯曼帝国加入到同盟国一方。


1913年8月10日

巴尔干战争结束

巴尔干战争结束

    1913年8月10日,巴尔干战争结束。1912年至1913年,围绕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问题接连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反土同盟,随后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也相继加入,巴尔干同盟形成。第一次巴尔干战争,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土在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的统治。
    然而《伦敦和约》墨迹未干,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已经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巴尔干各统治集团在分配战果时发生争吵。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和希腊签订《反保同盟》,随之罗马尼亚加入同盟。6月29日保加利亚军队对驻扎在马其顿的塞、希军队突然发起进攻,拉开战争序幕。1913年8月10日保、塞、门、希、罗五国在布加勒斯特签订和约,保加利亚丧失其在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及南多布罗加。以后,根据《保土条约》,土耳其又重占亚得里亚堡。至此,巴尔干战争结束。
    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人和黑塞哥维纳人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家。俄国出于侵略目的,对这些要求予以支持。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的扩大,还力图吞并塞尔维亚。这得到了德国的支持。而奥塞两国的冲突又势必引起奥俄冲突乃至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冲突。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巴尔干角逐争斗,使其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详情...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8月2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4年8月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一战,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战场主要在欧洲,分为西线和东线战场。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战争始于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作为结束标志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有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详情...
同盟国     协约国    

1915年4月22日

德军在一战首次施放毒气

德军在一战首次施放毒气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施放毒气。
    德国统帅部已经承认1915年4月22日在法国沿线的进攻中使用了毒气炸弹和炮弹。使用毒气弹进攻的结果是在盟军前线上打开了一条5英里长的缺口。加拿大军队从侧翼攻击德军,英军和印度军队则充填那个缺口。对协约国来说幸运的是,德军没有后备部队充填那个缺口。这种新式武器的第一次使用,一点儿没取得战术上的好处,然而德国人说会产生更实质性的效果。这是一种在前线使用的不可靠的武器,因为它的施放效果有赖于风向的正确预测。风向总是变幻不定,经常把毒气吹回来,飘向施入毒气一方的战线后方。同时,他们正因动用了那种新式武器而受到谴责。
详情...

尽管在此之前,毒气已经被部分使用过,但德军在弗兰德尔斯战场的这次攻击被视为毒气战争的开端。
德军在这次攻击中使用的毒气是氯气,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致命性的化学物质。当氯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时,会产生强烈的腐蚀性,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极大的伤害。


1915年5月23日

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

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以后与奥地利开战
    当月初,意大利退出3国同盟。3天前,内阁获得了战时的一切权力,德国召回她的驻罗马大使,与奥地利共同对意大利作战。意大利已经同英、法、俄联合起来反对同盟国。
    奥地利首先发起攻击。奥地利飞机轰炸了亚得里亚海岸的威尼斯、波托、科尔西尼、安科纳和其它四个地方的军火库。据报,意大利高射炮击退了奥地利的飞机,然后,两艘奥地利战舰参加了进攻,但奥军战舰被意方鱼雷艇击退。
详情...
同盟国    

等到下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盟国的意大利,又要去坑的德国哭笑不得。


1915年8月6日

一战德军占领华沙

一战德军占领华沙

    1915年8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占领华沙。德军击溃了俄军的防线,夺取了内外要塞,当晚占领了华沙。
    在争夺占领首都华沙过程中,双方展开激烈战。巴伐利亚军 队组成德军先遣军,同俄军展开几次激烈交锋。华沙的沦陷显然削弱了俄军在东线中部地段的地位,这一地段有4支德奥军队。俄军向所有这4支军队反复发起反击,但只是拖延了他们的进程,并没有阻止他们。

详情...

1916年5月31日

日德兰大海战爆发

日德兰大海战爆发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舰队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展开了一场对决。
此役是有史以来参战兵力最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巡洋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最终,虽然德国海军损失的舰船和人员相对英国海军较少,但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依然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详情...

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在这次海战中,大舰巨炮主义遭到失败。此后,其它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武器和探索新的战法。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德兰海战送走了人类海战史上一个旧的时代,同时揭开了人类海战史上的新篇章


1916年9月15日

坦克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大显神威

坦克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大显神威

    1916年9月15日,坦克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大显神威。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决战阶段。1915年,德军在东线取得了很大胜利,但并没有达到制服俄国的目的。1916年,德军调整部署,决定把重点放到西线。于是,西线的战斗空前激烈起来了。

    1916年9月15日,英国军队和德国军队正在法国索姆河畔的战场上进行炮战。忽然,从英军阵地里,出来一个像铁盒子似的庞然大物,横冲直撞向德军阵地卷来,仿佛什么也阻挡不住它。而且一边冲着,一边还“咚咚咚”地开着炮。德军连忙向它开炮,奇怪的是,这东西竟是刀枪不入,射上去的子弹却又弹了回来。德军傻了眼,一下子乱了阵,当然打了败仗。

    这怪东西就是坦克。坦克是一种全面的武器,能攻击、防御和运动。它身上装着枪炮,能摧毁对方的阵地,为步兵开辟道路。它坚韧的装甲,能抵挡子弹和炮弹。它的速度很快,一小时能行驶70公里。


    现在,人们已经制造出各种反坦克的武器,当然,坦克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改进。

详情...

坦克的出现并没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它的出现点亮了人类战争史进入下一时代的必要科技。


1916年12月19日

凡尔登战役宣告结束

凡尔登战役宣告结束
    1916年12月19日,凡尔登战役宣告结束。
    12月19日,凡尔登战役宣告结束。德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最终丢失了占领的所有法军阵地。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法军有70%的部队先后投入到了凡尔登战场,该战役由于伤亡巨大而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详情...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1918年1月28日

苏联红军成立

苏联红军成立
    1918年1月28日,苏联红军成立,立宪会议解散。
    1月28日,俄国革命家利昂-托洛茨基从流放地返回,并建立起属于自己政党的军队。托洛茨基和列宁计划用这支红军达到他们激进的目标。
    列宁已经明确表示他要用武力来赢得他在投票箱前所失去的东西。9天前,列宁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建立一个由苏维埃,即工人委员会所组成的政府,但是遭到立宪会议的否决。布尔什维克代表站在列宁一边,命令立宪会议解散。
    忠于列宁的赤卫军部队阻止会议代表们进入会场,并同上街示威游行的市民发生战斗。
    布尔什维克党目前仍是少数派党,但这对列宁来说无关紧要。“只有傻瓜才会认为无产阶级会立即赢得大多数的支持,”他说道,我们首先推翻资产阶级,然后再夺取政权,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详情...

1940年5月10日

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西欧

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西欧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西欧。
    5月10日,上百架德国飞机今晨猛然袭击了比利时和荷兰的城市和机场,为陆军的入侵开辟道路。
    在荷兰,德军显示了“闪电战”的威力。阿姆斯特丹市内和周围多数主要机场,在黎明前突如其来的惊骇中,受到猛烈的炮击。德国伞兵,其中一些穿着荷兰军服在陆军快速越过荷兰边界的同时,从天而降。
    另一些德军团以同样的快速有效的方式越过比利时边界。凌晨,纳粹空军在安特卫普、尼韦尔和布鲁塞尔投下炸弹、伞兵在位于比利时防线北部的埃本-埃马尔要塞着陆。
详情...

1940年9月27日

德意日轴心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0年9月27日,日本加入轴心国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了10年军事经济合作条约,建立柏林、罗马、东京铀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日本为此中断了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并向德国提出抗议。但出于共同的利益,1940年德日在东京恢复了谈判,并且意大利也加盟其中。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国与意大利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事业中的领导权,德国与意大利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事业中的领导权。三国保证,当缔约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彼此以政治、经济、军事之一切手段互相支援。这一侵略性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苏德矛盾重新突现出来,英美同德意日的矛盾也日趋激化。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