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90年12月16日
发明血清治疗的是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细菌学家、病理学家查理·里歇特。查理·里歇特40岁发明血清治疗,53岁得诺贝尔医学奖金,54岁被公推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的医学著作有:《生理学和医学》、《医学科目》、《医学通史纲要》
1896年9月9日
1896年9月9日,人类首次心脏外科手术。
9月9日,人类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心脏外科手术。德国法兰克福市立医院的路易斯·雷恩医生最早对患者进行了心脏缝合手术。患者叫威廉·尤斯塔斯,是一位22岁的园艺实习生,他在酒店与过路的男人打架,被刺破胸部,右心室有一长1.5厘米的伤口,流血不止。雷恩医生用三根线缝合了他的伤口,并清除了伤口周围瘀血,使患者痊愈。在以后的十几年中雷恩共进行了124例心脏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率是40%,而在此之前,心脏受伤者的死亡率几乎是100%。
1902年2月22日
2月22日,在古巴的美军黄热病研究委员会的沃尔特·里德上校和詹姆斯·卡罗尔医生发表了一篇科学报告,报告说黄热病这种可怕的热带流行病是一种蚊子传播的。更重要的是,在该委员会的倡导下,哈瓦那市制定了彻底消灭蚊子的方案,以帮助这个人口稠密地区根除黄热病。古巴医生卡洛斯-J-芬莱曾对黄热病研究委员会主席里德说过,他认为黄热病是由埃及伊蚊传播的。后来该委员会验证了这一假设。然而在这项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拉齐尔医生被一只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不幸以身殉职。
在这篇报告中,该委员会还说,这种由蚊子带入血液的不可思议的病原体能穿过细瓷过滤器,而且比人们知道的任何细菌都小。这种病原体也许属于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的病原体,科学家称这类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
1912年8月13日
1912年8月13日,人类首次发现癌细胞。
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因此难以消灭。(心肌几乎不受癌症影响)
1912年8月13日,巴黎医生加斯顿·奥丁声明他已经发现、分离并培养了癌细胞。奥丁说这一发现很有可能有助于培养抗癌疫苗。他又说,他还有一种在病情进展不太迅速的情况下消灭癌细胞的“速效元素“。奥丁说,癌细胞扁平,由胶状体组成,中心有核,四周不规则。当它生长时,癌就向四周扩散。
奥丁说他是十年前开始研究癌细胞的。他的努力在此前半年获得成功。他说巴黎大学的著名科学家和医生已经证实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美国医生说他们要在看到有关他的研究的全面报告后再表态。
“世界上最好的健康卫士就是自身的免疫细胞。人体90%的疾病与免疫失衡有关,通常病毒和细菌只能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时才导致发病。”
1921年4月15日
班廷,1891年11月14日生。1921年与贝斯特一起发现胰岛素,后与麦克劳德合作,获得治疗糖尿病效果稳定的激素。1923年4月15日,班廷与麦克劳德共同发现胰岛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他将部分奖金分给了贝斯特。“二战”中因飞机失事于1941年2月21日遇难。
1922年1月11日
1月11日,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的医生班廷博士首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4岁儿童雷纳德·汤普森入院时几乎濒于死亡边缘,后经使用胰岛素后,病情明显好转,最后活至35岁。
1928年2月13日
为此, 他和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以及生物化学家钱恩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81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生于苏格兰。 16岁去伦敦 ,曾在轮船运输事务所工作。后通过特别考试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医学,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08年获得金质奖章。1928年任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
弗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随军医生到法国服役。他通过实验发现当时为伤员使用的防腐剂创伤毫无效果甚至有害,由此设想发现一种对细菌有致命作用而对人体有利的“魔弹”。1922年,他发现一种存在于人体唾液和人体内其它分泌物的抗菌物质--溶菌霉。 1942年他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44年获爵士称号。此外,弗莱明写过许多有关细菌学、免疫学和化学疗法的论文。
1952年3月26日
3月26日,一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已经在90个成年人和儿童身上试验成功。
疫苗的培育者是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博士。这种疫苗是用来杀死这种令人恐怖的使人致残的病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可以用来预防所有三种脊髓灰质炎的病菌的侵入。
索尔克的报告是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索尔克的报告说,实验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但实验结果并没有找到一种目前很实用的疫苗。还需进一步实验来证明这种疫苗的安全有效性。
1953年1月26日
1月26日,美国索尔克博士宣布制成小儿麻痹症免疫新疫苗。此后的一年中,世界上近百万儿童试服了脊髓灰质炎菌苗,从此人们有了防治这种致瘫症的基本有效的药物。
1960年1月29日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贝尔丁。司克普博士在1960年1月29日指出,人工肾脏可以不需人类监视而持续使用。前3个月的使用中人工肾脏已救活8名肾衰竭病人。它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尿素的增加和其他致命废物的累积。人工肾脏能将某些机体不需要的物质清除出血液,并将机体需要的物质补充入血液,借此控制血液的酸碱平衡及血液中水分和水溶性物质的含量。但人工肾脏不能代替天然肾脏的另一功能——分泌影响血压的肾素。司克普博士声明:在人工肾脏普通使用前,必须经过更多的实验。
1967年12月21日
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医生在开普敦一家医院成功地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心脏移植手术。1967年12月4日,路易·华什坎斯基,世界上第一个心脏移植病人,用一颗在车祸中丧生的25岁的妇女的心脏活了18天之后,1967年12月21日,在南非的开普敦去世。
华什坎斯基的心脏移植手术是由以克里斯蒂安·N·巴纳德为首的5名外科医生小组进行的。手术是在华什坎斯基连续心脏病发作、身体虚弱到活不了几天的时候进行的。
手术前一天晚上,医生向华什坎斯基和他的妻子解释了手术的程序后,问他是否想移植这颗心脏。他花了两分钟才下定了决心。后来,当移植心脏在华什坎斯基胸腔里又跳动起来的时候,外科医生们欣喜万分。华什坎斯基术后身体恢复良好。只因肺部出了问题,才夺去了他的生命。
1968年8月8日
1968年8月8日,日本心脏移植手术引起震惊。
患者宫崎信夫(18岁)进行了这一手术。信夫因患心脏瓣膜症,在学生时代就免修体育课。1964年以后病情加重,完全卧床不起了。患有二尖瓣膜闭锁不全、三尖瓣闭锁不全、大动脉瓣狭窄等多种病症,心脏异常肥大。
和田博士于1968年8月8日上午2时5分亲自执刀,另有20人的医师队伍辅助,开始了心脏移植手术。仅用13分钟打开胸腔,取出肥大的心脏,又用45分钟成功地把健康的心脏移植完毕。信夫在施行心脏移植手术后感觉良好,又活了83天,于10月29日下午死亡。对于他的死因,和田博士说:“没有排斥反应,只是因为曾患血清肝炎,身体虚弱,加之并发了气管炎。”
这次心脏移植成功是医学发展的巨大进步,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以“无视排斥反应、进行人体实验”等理由提出反对意见。
1978年7月25日
由于布朗夫人的输卵管有缺陷而不能怀孕。罗伯特-G-爱德 华和帕特里克-C-斯特普托大夫是两位研究所谓的试管婴儿技术的先驱。两人通过手术将卵细胞从卵巢内取出,放在实验用的盘 子上与精子结合,然后将胚胎植入莱斯利-布朗的子宫内,在子 宫内肛胎发育正常。布朗夫妇婴儿的诞生对斯特普托和爱德华来说是第一次成功。
两人研究此技术已12年并多次失败,据估计,这种办法可用来帮 助1/5到一半的不孕妇女怀孕。
1979年10月25日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传染上天花病的人,发烧,浑身长脓疱,重的会很快死去。17世纪,单欧洲就有4000万人因得天花而丧失了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如果连续两年在全世界没有发现天花病人,就可宣布天花绝迹了。1977年10月25日,在非洲的索马里发现一个天花病人。打那以后,一直到1979年10月25日,整整两年中,全世界再没有发现一个新的天花病人。于是,这一天被定为人类天花绝迹日。
彻底消灭天花,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取得的一个伟大胜利,是值得庆贺的。但这一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是千百年来无数个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科学家、医生努力的结果。
1979年12月19日
1979年12月,由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的高浪满教授等和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札幌医大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确定了导致动物细胞癌变的腺病毒12型的“致癌遗传基因”的全部结构。
报道说,这次测定出的致癌遗传基因,由二千三百二十个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对组成,其中编码了两种未知功能的特异蛋白质。如能证明由于这些蛋白质的作用而引起癌症,就能马上搞清至今还是不解之谜的致癌机理。
1981年6月13日
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5个十分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病例,并把此症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艾滋病。
艾滋病作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已经引起了各国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目前,艾滋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弄清楚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成功地分离出了艾滋病毒,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总之,人类在艾滋病面前并非毫无作为。由于艾滋病来势凶猛,其害无穷,它已经成了本世纪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之一。
1982年12月2日
12月2日,61岁的巴尼-克拉克博士成为第一位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的心脏病患者。克拉克是西雅图地区退休的牙医师。该年12月,由盐湖城犹他大学医学中心威廉-迪弗律兹博士领衔的外科小组,为他完成了7.5小时的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在进行手术前,克拉克因心脏衰竭而久卧病床,并且面临死亡的威胁。现在克拉克靠一颗贾维克7号橡胶金属制成的人工心脏维持生命。贾维克7号的名字是取自发明者罗伯特-贾维克博士。贾维克7号取代心脏的两个心室,使血液流到肺部及全身,它会使动物维持生命达数个月,但从未用于人体内。
人工心脏的使用始于1953年,至1965年美国外科医生迈凯尔-贝克才首次成功地在动物体内移入人工心脏,来辅助心室的运作。
1983年5月9日
艾滋病,又作“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证,是一种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且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疾病,病原体是人类T细胞病毒III型又名淋巴腺病毒,此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且传染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据估计,1988年全世界大约有50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的150,O00人已经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专家估计这一数字将在年底前翻番,而且,在未来5年内将有100万人加入发病者行列。尽管非洲被认为是最高发病率地区,但是在已公开的报道中美国患艾滋病的人数最多。
1990年第六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旧金山召开,艾滋病患者们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会,并进行了表达他们愤怒的示威游行。旧金山市长用数字生动地描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他的开幕式演讲中,市长宣布:在8O年代,旧金山死于艾滋病的人数是该市在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所有死亡人数的3倍。
1985年2月26日
2月26日,日本爱媛大学医学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中耳(埋入式超小型助听器),并成功地为一位右耳听不到声音的患者作了置人人工中耳的手术。
1986年9月22日
1986年9月22日,英国给一个两月半男婴移植心肺成功。
9月22日,伦敦哈雷菲尔德医院外科医生给一出生才两个半月的男婴移植了新的心脏和肺。这名男婴手术之后情况良好。他是世界上接受这种手术最小的病人。这个婴儿的心脏一生下来就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缺少一个心瓣。他接受的这些器官是从一个出生才五天的男婴儿身上得到的。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