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70年1月13日
1月13日,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诞生。1907年,哈里森成功培养了蝌蚪组织,并从组织中长出了神经纤维。这一实验不仅将细胞学的研究引入到观察活体,还解决了当时关于神经纤维的起源及性质的争论。
1870年5月25日
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1865年5月25日-1943年10月9日),荷兰物理学家。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在洛仑兹和昂尼斯的指导下学习物理学,并当过洛仑兹的助教。受洛仑兹的影响,塞曼对他的电磁理论十分熟悉,并且实验技术精湛。1892年塞曼因为仔细测量了克尔效应而获金质奖章。189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1896年塞曼发现了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随后洛仑兹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1年4月21日
杨昌济(1871-1920) 伦理学家,教育家。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名怀中,字华生。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并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著文号召青年敢说敢做。杨昌济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欲栽大木拄长天”。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
著作有《达化斋日记》及《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文,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书。曾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并联系国内实际,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
1871年5月6日
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出生于法国瑟尔堡。格林尼亚最主要的贡献是发明了有机化学中极其重要的格氏试剂。鉴于他在化学上的重大贡献,格林尼亚于1912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1871年7月10日
普鲁斯特,1871年7月10日。从小生活在上层社会。中学时代即与文学界名流广泛交往,并开始发表作品。1896年出版第一部文集《欢乐与时日》。接着写作自传体小说《让.桑特依》,这部未完成的作品有后人整理于1952年才问世。1906年以后,他因病只能闭门写作。1909年开始,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多卷本的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这部一反传统的小说观念的作品,历来被人们视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1871年8月14日
1871年8月14日,清朝光绪帝载恬出生。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1871年8月27日
德莱塞(1871~1945),美国小说家。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第一部小说为《嘉莉妹妹》(1900),通过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外衣掩盖下的生存斗争,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这部小说因被指控“有破坏性”而长期禁止发行,但一些散发出去的赠阅本却引起了许多重要作家的注意。1911年,《珍妮姑娘》问世,接着又发表了《欲望三部曲》的前两部《金融家》(1912)和《巨人》(1914),奠定了德莱塞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天才》(1915)是德莱塞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一青年画家的堕落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以真实的犯罪案件为题材的《美国的悲剧》(1925)是德莱塞的代表作。他的艺术特色——广阔的社会画面,丰富曲折的情节,深入细致的心理描述,不同情景的对比手法及独具个性的语言——统统体现在这部杰作中。1945年,他加入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28日逝世。
1871年8月30日
1871年8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出生。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迈克尔·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种元素到另一种元素的嬗变。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
1872年1月6日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 (Alexander Nikolaievitch Skriabin,1871-1915),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是一个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音乐的大师。
1888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890年开始作曲,1898年起担任该院钢琴教授。斯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与肖邦、李斯特相似,后在对和声的运用越来越大胆,和弦常建立在二度、四度迭置上,被称为"印象派的无调性"。1908年,斯克里亚宾接受了通神论和神秘主义影响,开始在作品中追求神秘意境。
1872年1月23日
保罗·朗之万(1872~1946 )法国物理学家。187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1888年和1893年先后考入巴黎物理和化学高等学院及高等师范学院,1909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34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30年和1933年曾两度当选为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主席。1905年提出关于磁性的理论,用基元磁体的概念对物质的顺磁性及抗磁性作了经典的说明。1908年发展了布朗运动的涨落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探测潜艇,利用石英的压电振动获得了水中的超声波。他坚决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德国占领军逮捕入狱。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进行了各种声援中国的活动,并批评了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者的纵容。 1946年12月19日朗之万在巴黎逝世。
1872年1月24日
1月24日生于伦敦,1961年8月25日卒于格兰斯特郡的斯特劳德。特拉弗斯出生于内科医生家庭,1893年毕业于伦敦的大学学院。他本想成为有机化学家,但由于1894年与冉赛一起分离成功了几种惰性气体。
1872年4月20日
张澜(1872年4月20日~1955年2月9日),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至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
1872年5月18日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1872年7月16日
罗尔德•亚孟森 又翻译成 罗尔德•阿孟森(Roald Engelbregt Gravning Amundsen,1872年7月16日出生,可能1928年6月18日逝世)是一位挪威极地探险家。1911年至1912年间他领导的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南极的探险队。他们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1912年3月7日这个消息才传播出来。他们的探险队比英国人罗伯特•费尔康•斯科特领导的早到一个月。
1928年一条“意大利号”飞艇在北极遇难,亚孟森乘飞机去营救失事。他的飞机至今没有被找到。
南极点上的亚孟森—斯科特站是按他与他的竞争者命名的。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环形山也以他命名为亚孟森环形山。
1873年1月28日
科莱特从她的第一部书《克罗蒂娜上学》开始,就获得成功,遭受非议,经历误解。为了写这个傲慢无礼、机灵调皮的少女在勃艮第乡村小学,后来在巴黎社会生活的日记,作者无疑从自己的回忆中汲取材料,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自传体作品。
1873年2月9日
2月9日,德国化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出生于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歇尔平从酶出发,研究了医学和遗传学问题,发现酶抑制剂和酶的结合能生成十分稳定的络合物,并因此和阿瑟·哈顿一起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873年8月26日
1873年8月26日,电子管之父李·德弗雷斯特出生。
李·德弗雷斯特(——“无线电之父”、“电视始祖”和“电子管之父”。 1899年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发明家李·德弗雷斯特发明了电解检波器和交流发射机,1902年他公开演示了用于商业、新闻、军事的无线电报通信装置。1925年他发明了三极真空管(检波、产生振荡、放大电信号、改变电信号频率等)。
1874年1月25日
毛姆,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年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即根据他作为贝可医生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时的见闻用自由主义写法写成。
1903-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08年,伦敦有4家剧院同时演出他的4部剧作,在英国形成空前盛况。他的喜剧受五尔德的影响较深,一般以家庭、婚姻、爱情中的波折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剧本《圈子》(1921)。
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1919)、《人间的枷锁》(1915)、《大吃大喝》(1930)、《刀刃》(1944)等和100多篇短篇小说,有小说集《叶的震颤》(1921)、《卡美里纳树》(1926)、《阿金》(1933)等。
1874年2月15日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1874年2月15日-1922年1月5日),英国南极探险家,出生于爱尔兰的基德尔郡,他以带领“猎人号”船1907-1909年向南极进发和1914-1916年带领“持久号”船的南极探险的经历而闻名于世。
1901年初加入罗伯特·斯科特领导的探险队,登上南极探险船“发现号”,7月23日启程,1903年2月3日他们距离南极460英里(约850多公里)失败而返回。沙克尔顿自己组织并领导了英国南极探险队(1907-1909)。乘探险船“猎人号”到达南极海岸,1909年1月9日,他们向南极作最后的冲刺,最后把皇后赠的国旗插在了南纬88度23分,此地距南极只有97英里(大约180公里)。返回英国后被授予爵士称号。从1910年到1913年夏天,沙克尔顿一直努力组织横贯大陆的“持久号”探险。1921年9月18日沙克尔顿乘探险船“探索号”离开英国。1922年1月4日到达南乔治亚岛,1月5日凌晨,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1874年8月10日
1874年8月10日,美国第31位总统赫伯特·C.胡佛诞生。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后大多将其姓译作胡佛,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自幼丧失双亲,后辗转到舅舅家生活;在1895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后,开始从商,于1899年—1902年在中国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一战期间因资助了大量在欧洲的美国难民而广受赞誉,为参政奠定基础;1917年—1919年在威尔逊总统的任命下任美国粮食署署长;1921年—1928年分别在哈丁和柯立芝政府中担任美国商务部长;1929年4月—1933年3月任美国总统;二战后在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中担任胡佛委员会主席;1964年10月20日在纽约去世,终年90岁。
胡佛在担任粮食署长和商务部长期间因参与战后救助与经济建设而受到赞誉,但在其总统任期内由于处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不力而饱受诟病,导致其下台。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