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0年2月12日
崔可夫(1900~1982)原苏联银池村镇(今莫斯科季帕衣镇)人。1918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俄共(布)。1925年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团长。1927~1929年任驻华军事顾问,支援中国北伐战争。1930年曾任旅长、集群司令、集团军司令。苏德战争时任驻华武官、苏联军事顾问团首席顾问,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回国后任战役集群司令、集团军司令官,参加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打柏林等战役。战后任驻德苏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民防司令、国防部总监等职。1955年获苏联元帅军衔。1982年去世。著有《初上征途》、《第三帝国的末日》
1900年6月28日
克鲁奇科夫斯基,波兰剧作家,小说家,社会活动家。1900年6月28日出生于克拉科夫一工人家庭,卒于1962年8月1日。他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9年参加卫国战争,后被俘,解放后回到波兰,曾任波兰文化艺术部副部长、波兰作家协会主席、国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的文学创作前期以小说为主,写有《柯尔迪安和乡下佬》、《孔雀毛》和《陷阱》等长篇小说。战后转向戏剧创作,写有剧本《复仇》、《德国人》、《卢森堡夫妇》、《自由的第一天》和《总督之死》等。他的戏剧题材广泛,富于时代精神。
1901年1月22日
维多利亚女王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在位时(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此时,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逝世,享年82岁。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象征着英国的一个时代。她在位的时期,特别是1851年以后,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几十年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发展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成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性女王。
1901年2月1日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1901年2月1日—1960年11月16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德裔美国电影男演员。
1931年,克拉克·盖博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彩色的沙漠》。1932年,凭借电影《红尘》当选“好莱坞十大最卖座的电影演员”之一。1934年,凭借喜剧片《一夜风流》获得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38年,他被评选为“电影皇帝” 。1939年,与费雯·丽合作出演电影《乱世佳人》,凭借饰演的白瑞德一角获得第十二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5年,主演维克多·弗莱明执导的电影《怒海情波》。1953年,主演电影《红色的尘土》。1959年,凭借《教师之恋》获得第16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0年11月16日,克拉克·盖博因心肌梗塞在洛杉矶去世 。
1995年,在《帝国》杂志评选的“影史上100名最性感影星”排行榜中,他名列第36位 。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7名
1901年6月5日
苏加诺,1901年6月6日出生于东爪哇苏腊巴亚(泗水)的土著贵族家庭,土木工程师学位,印度尼西亚国父。
苏加诺致力于民族独立斗争,历任印度尼西亚民族政治联盟主席,印度尼西亚党主席,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等职务,被称为“印尼国父。一贯主张执行反帝反殖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促进亚非人民的团结合作。1965年“印尼九·三〇事件”后总统权力被军人集团剥夺。1967年3月被撤销总统职权并遭软禁。
1970年6月21日,苏加诺在雅加达病逝,享年69岁。
1901年8月4日
1901年8月4日,美国“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出生。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年8月4日-1971年7月6日),出生于新奥尔良贫民区,很小他父亲就抛弃家庭,不知所踪,但困窘的生活并不影响少年阿姆斯特朗对音乐的追求,他在社会最底层长大,还曾经进过少年感化院,所幸他在感化院学会了吹短号(cornet),开始接触音乐,没几年的时间,18岁的阿姆斯特朗,已经是新奥尔良知名的演奏者了,成为当时最红的娃娃欧瑞KidOry乐团的短号手,1922年,加入奥立佛国王Joe King Oliver乐团,在前辈奥立佛的指导调教之下,阿姆斯特朗进步神速,逐渐建立起他作为一位伟大独奏者的地位。
他是爵士乐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每一本关于爵士乐的书,都会提及他的名字。他对于爵士乐的重要意义,就好像古典音乐的巴赫,摇滚乐的猫王。
1901年8月27日
1901年8月27日,诺贝尔和平奖得者主特里萨嬷嬷出生。
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译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和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因此变为被祝福的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1997年9月5日,特蕾莎修女逝世,享年87岁。
1901年9月29日
1901年9月29日,美籍意大利科学家费米诞生。
恩利克·费米(意大利文: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42年,费米领导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定基础,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费米也被誉为“原子能之父”。
费米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第一流建树,这在近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而费米子、100号化学元素镄、美国著名的费米实验室(Fermilab)、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研究院(The Enrico Fermi Institute) 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费米一生的最后几年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1949年他揭示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π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1949年,费米还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1952年,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
1902年1月13日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1902年1月13日—1988年1月14日),苏联政治家,也是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斯大林死后曾于1953年3月到1955年2月担任苏联总理。马林科夫于1919年担任红军政战官,192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之后成为斯大林的心腹;1930年代后半马林科夫曾经与贝利亚共同进行对苏联党政军的大清洗,但是之后马林科夫与贝利亚却成为政敌。1946年马林科夫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在日丹诺夫下台之后成为斯大林决策的核心人物。
1953年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成为苏联总理,一度兼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而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但是有意形成集体领导的马林科夫让位给赫鲁晓夫。而马林科夫也于此时清除与其政策不合的贝利亚。马林科夫担任总理的两年内,曾经对外表示“核武会导致世界毁灭”,反对继续制造核子武器并探索与美国的和解之道;但是这样的行为都引发党内强硬派的反弹。1955年2月马林科夫辞职,但是仍然留在政治局中;1956年在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的联合之下,马林科夫被逐出政治局。
1961年马林科夫被苏联共产党开除,之后曾经在哈萨克斯坦负责兴建水力发电厂,1988年1月14日过世。
1902年5月12日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1900年5月17日—1989年6月3日) ,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大阿亚图拉),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该革命推翻了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在经过革命及全民公投后,霍梅尼成为了国家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宪法所创造的一个职位,是国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职位。霍梅尼是一名什叶派伊斯兰教十二伊玛目派的玛尔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为闻名。他在著作和讲道内容里扩展了十二伊玛目派乌苏里派主张的“法基赫的监护”(教法学家的监护),即是伊斯兰教法学家的神权统治。
在国外的穆斯林世界里,他被描述为“西方大众文化对伊斯兰教的虚拟形象”。他在伊朗人质危机时支持挟持者,又颁布追杀英国人萨尔曼·鲁西迪的命令,因而闻名。霍梅尼被称为“广受支持、别具魅力的领袖”,什叶派学者视他为“伊斯兰复兴的战士”。
1902年8月8日
1902年8月8日,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诞生。
保罗·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男,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1984年,狄拉克在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逝世。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3年1月12日
1月12日,前苏联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锡姆。1946年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领导研究试验了前苏联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又参与了前苏联第一颗氢弹的试验;此外他还指导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1960年2月7日,“原子弹之父”——伊戈尔·库尔恰托夫离开人世,年仅58岁,葬于红场。在生前最后一次公开讲话中,他警告人们:“使用原子弹和氢弹必将招来灭顶之灾!”
1903年10月13日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杰出的作家。1903年10月13日(农历1903年8月26日)出生于一个贫农的家庭。青年时期,在其伯父的资助下,毕业于北海道小樽市高等商业学校。1924年入北海道开发银行当职员,因他在长篇小说《在外地主》中,利用银行的资料揭露银行勾结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于1929年11月被开除。1930年2月,他迁居东京,成为职业革命家和作家。1931年参加日本共产党,从那以后,一直是日本革命作家组织的主要领导人,直至牺牲。
1904年9月29日
1904年9月29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1940年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中国一代年青人。
1905年9月3日
1905年9月3日,正电子、负电子、“介子”的发现者安德森出生。
安德森是瑞典移民的儿子,1905年9月3日生于纽约市。曾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193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939年起担任物理学教授直至1978年退休。
1930年,安德森开始通过拍摄宇宙射线穿过云室的径迹来研究宇宙射线。他发现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几乎和那些带负电的粒子一样频繁地出现。这种带负电的粒子很明显就是电子,但那些带正电的粒子显然不是质子(质子是当时所知唯一的带正电的粒子),因为它们在云室中不能充分电离。最后,安德森推断“合乎逻辑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粒子和普通的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相比,它们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并且质量同数量级”。事实上,这种粒子就是正电子,安德森在1932年9月宣布了它的存在;次年,他的结论就被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和朱塞佩-奥基亚利尼所证实。为此,安德森获得了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年,安德森观察到一些更罕见的宇宙射线粒子的径迹,这种粒子看起来比电子重但比质子轻。1938年,这种粒子被改称为“介子”,1947年,为了和塞西尔·波韦尔发现的另一种更活泼的介子相区别,安德森发现的那种介子又被称作μ介子。但在塞西尔的π介子的作用很快得到解释时,安德森的μ介子的作用仍远未弄清。
1905年9月18日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1905年9月18日-1990年4月15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籍好莱坞电影演员。
1926年,葛丽泰·嘉宝拍摄在好莱坞的第一部默片《激流》。1930年她出演了个人首部有声电影《安娜·克里斯蒂》,并获得第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35年,葛丽泰·嘉宝主演电影《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凭借《茶花女》获得第10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39年的《妮诺奇嘉》使葛丽泰·嘉宝第三次提名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1941年拍完电影《双面女人》后,葛丽泰·嘉宝宣布息影。1955年,葛丽泰·嘉宝获得第2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1990年4月15日因肺炎于美国纽约逝世。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将葛丽泰·嘉宝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5名嘉宝一生拍了许多部影片,其中有不少是无声片。她在无声片中以其特殊的魁力和卓越的表演,打动了观众的心,而被誉为“安详的女神”、“沉默的梦公主”。
人民网:在同代妇女中,她成了传奇式人物。她的生活平淡无奇,而她臻于完善的美貌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1906年12月19日
12月19日,列昂尼德·伊里奈·勃列日涅夫出生在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一个冶金工人家庭。他15岁进入钢铁厂做工,17岁加入共青团。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共产党。1943年他获少将军衔。1946年起勃列日涅夫担任乌克兰共产党查波罗什州委第一书记,4年后调任摩尔达维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在苏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勃列日涅夫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1960—1964年他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2年后任总书记。1975年他获大将军衔,翌年再获苏联元帅军衔。从1977年起,勃列日涅夫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勃列日涅夫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1968年悍然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78年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1979年武装入侵阿富汗。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1982年11月10日8时30分(莫斯科时间),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自己的寓所突然逝世,终年76岁。
1908年1月15日
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为Teller Ede,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但他本人对此称号并不在意。泰勒于1930年代移民美国,并成为曼哈顿计划的早期成员,参与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1908年4月5日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他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1908年5月23日
约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0年到1933年期间,巴丁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45年到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问题。1947年和同事布拉顿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肖克利发明了PN结晶体管,三人因发现晶体管效应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代早期,巴丁就已经开始考虑超导电性的问题。他意识到电子与声子的相互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53年,施里弗来到伊利诺伊大学,在巴丁的指导下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并选择超导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杨振宁推荐下,刚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不久的库柏开始与巴丁和施里弗进行合作。1957年,巴丁和库珀、施里弗共同创立了BCS理论,对超导电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们三人也因此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也成为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