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公元20世纪国际政治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20世纪国际政治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20世纪国际政治历史大事件:英国妇女首次进入内阁;葡萄牙成立共和国政府;苏里南举行独立后首次大选;埃及与以色列达成和解;苏联共产党成立;日本共产党正式成立;国联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泰国立宪;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尼赫鲁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国际联盟成立

1

历史事件

1903年7月30日

苏联共产党成立

苏联共产党成立

    1903年7月30日,苏联共产党成立。

    苏联共产党在1922年-1991年8月是苏联的唯一的合法政党,也是苏联唯一的执政党、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的政党之一。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3月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党的成立,但实际未建成党。1903年7月30日召开党的二大,才建成了党,通过第一个党纲和党章。号召俄国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然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这次大会上,拥护列宁的人因获多数票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反对列宁的人因获少数票而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派)。

详情...
布尔什维克    

1990年苏联实行多党制,苏共不再是苏联的唯一合法政党。


1905年8月19日

俄国沙皇成立杜马

俄国沙皇成立杜马

    1905年8月19日,俄国沙皇成立杜马。
    “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意为“议会”。沙皇俄国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05年革命运动爆发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政治危机,于同年9至10月间宣布召集“国家杜马”,并赋予一定权力。1906年和1907年,产生了第一、二届国家杜马,但随后不久就被解散。后来又产生了第三、四届国家杜马,其权力都不大,但名义上是国家的议会。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苏联解体后,1993年,俄罗斯又恢复了“国家杜马”的名称。

详情...

欧美国家普遍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政府和国家元首之间往往是制衡的关系,但是在俄罗斯国内把国家杜马和总统看作是协作关系,由于俄罗斯总统权力极大,议会权力很小,国家杜马对总统权力的制衡能力是很小的。


1907年8月31日

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1907年8月31日,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三国协约是1907年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对抗三国同盟而结成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19世纪70年代初,“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列强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战争危机不断出现。
    为了对付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也为了孤立法国,1879年10月,德奥两国在维也纳缔结了秘密军事条约——《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企图依靠德国,对抗法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同德、奥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3年,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
    在欧洲已初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详情...
同盟国     协约国    

1907年“三国协约”的签订,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909年7月19日

朝鲜高宗皇帝被日本逼迫退位

朝鲜高宗皇帝被日本逼迫退位
    1909年7月19日,朝鲜高宗皇帝在日本逼迫下退位。
    1895年,日本打败清王朝后开始逐步独霸朝鲜,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规定由日本政府在汉城设立统监府,剥夺了朝鲜内政外交主权。
    协约签订后不久,高宗李熙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四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荷兰海牙召开万国和平会议,高宗派特使李俊、李玮钟等三人带着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但是,与会列强均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李俊愤而剖腹自杀。
    此事令日本恼羞成怒,日本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唆使朝鲜卖国贼发动逼迫高宗李熙退位的运动。1907年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最后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摄政”,但是日本统监府篡改诏书,将“摄政”说成是“让位”。1907年7月19日,在日军严密看护下,朝鲜李氏王朝在宫中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拓即位,高宗被尊为“太上皇”。
详情...
李熙     伊藤博文    

朝鲜高宗李熙的一生处于朝鲜半岛历史上空前动荡复杂的时期,经历了朝鲜王朝的亡国过程,其评价亦存在争议。多数观点认为他在位大部分时间里先后被父亲大院君、妻子闵妃以及日本人摆布或控制,是一位无能的傀儡君主;但亦有观点认为他的形象与业绩被日本人抹黑,其实是生不逢时的一代明君。


1910年9月10日

葡萄牙成立共和国政府

葡萄牙成立共和国政府

    1910年9月10日,葡萄牙成立共和国政府,国王曼努埃尔二世逃往英国
    曼努埃尔二世,葡萄牙第34位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国王卡洛斯的次子,1908年卡洛斯与王储路易斯被激进的共和派刺杀身亡,曼努埃尔即位为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在1909年被英国国王授予嘉德勋章。
    年轻曼努埃尔二世国王即位后,极力寻求保存布拉干萨王朝脆弱的统治,于是在即位当年遣散了独裁者若昂·佛朗哥和他的整个内阁,邀请海军上将阿马拉尔组阁,并邀请复兴党,进步党参加。这被共和派和社会主义者称为一次巨大胜利。在他统治的两年时间,七次改组内阁,政局一片混乱,终于在1910年10月3日晚爆发了革命,曼努埃尔二世的宫殿被轰击,他于次日被废黜,10月5日逃亡到英国殖民地直布罗陀。曼努埃尔二世后定居英国伦敦。

详情...

1912年1月30日

英政府否决爱尔兰自治提案

英政府否决爱尔兰自治提案
  英国政府关于在爱尔兰实行自治的法案。又称《地方自治法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提出过3个法案。第一个法案是1886年4月由自由党W.E.格莱斯顿政府提出的。法案规定,爱尔兰将建立自己的议会和内阁,但其外交、军事和关税,仍受英国控制。法案提出后,遭到保守党的猛烈抨击,自治法案夭折。
    1892年,格莱斯顿向议会第二次提出自治法案。1893年2月经下院以微弱多数勉强通过。可是,上院否决了这个法案。
    1912年4月自由党H.H.阿斯奎斯政府向国会提出第三个自治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爱尔兰可建立两院制的议会,上院议员由英王任命,下院议员按选举法产生。但议会无权处理对外关系、征收税款、支配土地和管理警察、军队等事宜。行政权则仍掌握在英国总督手中。这个法案同样受到保守党的反对。经过下院三读通过,但仍遭上院否决。根据英国1911年的法律,凡一个法案,经下院三读通过,就可以不顾上院的否决,直呈国王签字。
    1920年英国政府提出新的法案,规定南北爱尔兰分设各自的议会。1921年12月英国政府和新芬党签订条约,爱尔兰北部仍归英国,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领权。
详情...

1920年1月10日

国际联盟成立

国际联盟成立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成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
详情...

为后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2年7月15日

日本共产党正式成立

日本共产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15日,日本共产党正式成立。
    日本共产党,为日本的现存政党之一,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属日本的左翼政党。
    日本共产党是在日本政府宣布非法的情况下成立,1923年便被有关单位检举,而于1924年解体。1926年再成立,并且主张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二阶段革命,目标为“废除绝对天皇制”与“实现国民主权”。1928年再度被取缔,不少重要领导人如德田球一等都被逮捕,而于1935年再度解体;直到1945年战后才告合法化,并重建党组织。
    2004年,日本共产党制订了新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保障社会福利预算、废除美日安保条约、修改日本国宪法以巩固民主主义、坚持三权分立、保障同性恋与少数族群的权利、反对国家主义、要求归还北方领土与千岛群岛。
    在冷战结束与苏联瓦解后,日本共产党也没有加入联合政府,政党的实力也没有扩张;而且在日本更改选举制度为单一选区两票制之后,日本共产党在单一选区获得席次的可能性变小;再加上日本周边国际情势的改变,导致日本共产党争取选票的难度增加。
详情...

1925年12月12日

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1925年12月12日,伊朗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 始于巴列维(Reza Shah Pahlavi)在1925年年加冕,并终于1979年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传统的君主政制随之崩溃。
    1921年2月,伊朗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与亲英政客赛义德·齐亚丁合作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齐亚丁为首相,礼萨汗掌握军权的新政府、总揽军事大权,1921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后,解除哥萨克师中英国军官的职务,使其置于个人的绝对控制下。同年9月解散为英国人控制的南波斯步枪队。礼萨汗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于1921年底、1922年初先后扑灭吉朗地区和阿塞拜疆省的人民斗争。1924年10月,礼萨汗镇压了库齐斯坦反动封建贵族的叛乱、扫平各地分裂局面。
    礼萨汗同齐亚丁首相明争暗斗,1923年礼萨汗试图改组内阁失败后,公开表示赞成政治改革,1924年发起共和运动,打出废除卡扎尔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旗号。迫于宗教压力,同年3月31日放弃共和运动,得到伊斯兰上层分子的支持。1925年10月31日,国会决定废黜卡扎尔王朝,召开制宪会议以决定今后政府的形式。同年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详情...

卡扎尔王朝因为英苏势力入侵波斯而变得衰弱,巴列维家族顺势推翻了卡扎尔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艾哈迈德沙·卡扎尔,艾哈迈德沙·卡扎尔退位,移居法国。


1929年6月10日

英国妇女首次进入内阁

英国妇女首次进入内阁
        1929年6月10日,新当选的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在唐宁街10号外面的草坪上介绍了新工党内阁,为此他再度名垂史册。内阁中有一名女成员,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首相在麦克风前,弧光灯下借助有声电影公布其内阁名单这也是第一次。 新入阁的这位妇女是玛格丽特-邦德菲尔德。麦克唐纳称她为“我们的老朋友”。麦克唐纳在摄影机前犹如一位老演员,谈吐潇洒自如,直到最后他才介绍邦德菲尔德小姐。新首相将把改善英美关系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麦克唐纳还打算与苏联修复外交关系,并实行裁军政策。在国内方面,首要任
详情...

1932年6月24日

泰国立宪

泰国立宪
    1932年6月24日,泰国立宪。暹罗(泰国)资产阶级和军人联合发动宫廷政变。
    1928年,留学欧洲的知识分子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影响,在暹罗建立民党,倡导人权与自由。反对贵族专政,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2年6月24日凌晨,陆军少壮派军官披耶帕风中校率领的政变军队占领王宫,并逮捕王室成员和政府要员四十余人,控制首都曼谷。
    当晚,民党代表会见国王拉玛七世,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成立国民议会。民党领导人广泛宣传政变的宗旨,并发表比里-帕侬荣起草的政变宣言。揭露专制政权的弊端,提出实行民主改革的六条施政纲领。
    6月27日,国王签署民党起草的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王权力受到削弱与限制。政变结束了君主制政体,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详情...

1935年1月3日

国联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

国联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
    1935年1月3日,国联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绥靖政策。
    埃塞俄比亚向国联控诉意大利的侵略行为,要求国联进行干预。国联实行“不干涉政策”,建议双方达成仲裁协议。
详情...

1937年5月28日

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

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
    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
    内维尔·张伯伦(1869一1940),英国政治家,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伯明翰市。1918年当选下议院议员,1922年起历任邮政大臣、卫生大臣、财政大臣等职,为保守党领袖。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
    1938年希特勒出兵侵占奥地利,随后又陈兵捷克边境。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但无具体的行动;相反默认了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并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在随后出现的苏台德危机中,张伯伦于1938年9月间两次飞往德国亲自与希特勒会谈。9月28日至30日,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同意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并迫使捷克政府同意慕尼黑协定。9月30日张伯伦同希特勒签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在国内召致许多人的反对。1939年3月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张伯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张伯伦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在遭到德国拒绝后对德宣战。战争初期,张伯伦并未有效地组织全国进行战争,出现了前线无战事的“奇怪战争”状态。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直接威胁英法安全。张伯伦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靖绥政策彻底破产。同日,张伯伦被迫下台,让位给丘吉尔联合政府。同年9月9日,张伯伦病逝。
详情...

1940年5月10日

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5月10日,丘吉尔出任联合政府的首相兼国防部长,组成战时内阁。丘吉尔决心把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战争初期,英国遭受一系列失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企图诱使英国和谈,遭丘吉尔拒绝。于是德军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但未能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付战争。
    1940年5月22日通过了紧急权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战时对全国的经济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制。1940年5月建立国民自卫队,增强英国防卫力量。1941年苏联和美国卷入战争后,英国立即与各反法西斯国家携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苏在莫斯科签订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丘吉尔还与罗斯福、斯大林在战争后期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讨论对德、日作战的问题,同时针对战后世界的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事结束。7月英国举行大选,丘吉尔失败而辞职,让位给工党政府。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富尔顿演说》,主张英美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序幕。1951年10月议会选举,保守党取胜,丘吉尔再次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任内,在防务领域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3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对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联盟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职。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世界危机》、《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详情...

1940年7月10日

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

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
    1940年7月10日,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
    7月1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复存在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府在维希粉墨登场。法国议会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解散议会,并授权贝当制定新宪法。新法国将会出现新议会,新议会完全是顾问性质的。 但这天消亡的不仅是共和国,法国传统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也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家庭、祖国”。新政权号召人们恢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停战后逃离法国的士兵们,接到让他们返回法国的邀请,贝当政府保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些士兵将会得到1000法郎以补贴他们回国过平民的生活。
详情...

1940年7月26日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1940年7月26日,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大东亚共荣圈,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
    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伪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伪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
    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实为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战争。
详情...

1941年1月6日

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

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
    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增强美国防御法案》,即《租借法案》。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辩论,两院分别表决通过。3月11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租借法》。
    租借政策是指美国免费或有偿提供给法国、英国、中华民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和其他同盟国粮食,军事物资以及1941年至1945年期间提供的武器装备。它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成为法律,并结束于1945年9月。大部分时候,援助是免费的,一些物资如船只,在战后被归还。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战争期间在盟军领土上的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首先获得援助和获得援助最多的是英国。到1945年8月31日日本投降前夕为止,英联邦所得的租借援助共300亿美元,占美国租借支出总额的60%,其中英国受援最多,为270亿美元。到1945年9月20日止,美国实际运抵苏联的物资加上其他费用,共计109亿美元。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肋为8.45亿美元。
详情...

1941年8月9日

大西洋会议举行

大西洋会议举行

    1941年8月9日,罗斯福和邱吉尔在举行大西洋会议。
    8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进行了双方自大战爆发后的首次会晤。双方讨论了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调整两国的关系、安排战略部署和确定自己的政策。会议最后双方起草了《大西洋宪章》。
    此会晤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详情...

1941年8月12日

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

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12日,英美在“威尔士亲王”号上签署《大西洋宪章》。
    8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阿根夏湾的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签署《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对外发表,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剥夺权利的国家;努力促使一切国家取得世界贸易和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以使各国人民都能在其疆土之内安居乐业,使全体人类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不虞匮乏;一切人类可以横渡公海大洋,不受阻碍;放弃使用武力,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之前解除侵略国的武装,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等。宪章对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无论这个宪章在后来的美国执政者眼里是何等无效,但在当时确实对巩固反法西斯战线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

详情...

1941年8月14日

《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

《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

    1941年8月14日,《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
    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8月13日签署了联合声明,14日正式公布,史称《大西洋宪章》。声明宣布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声明称英、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两国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的保证。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两国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大西洋宪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动员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联盟,打败德、意、日侵略者,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大西洋宪章不仅标志英、美两国在反法西斯基础上的政治联盟,而且也是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