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公元20世纪中国战争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20世纪中国战争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20世纪中国战争历史大事件:蒋冯开战;粤桂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在缅发起反攻;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川岛芳子制造“日本和尚事件”;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机轰炸南京;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南京大屠杀

1

历史事件

1913年7月12日

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

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
    1913年7月12日,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发生在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以后。这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袁世凯为掩盖罪行真相,还装腔作势,要严惩凶手。但调查结果表明,谋杀的指使人就是袁世凯,真相大白,全国舆论哗然。这时,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极力主张出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但是,国民党领导人中,除了江西都督李烈钧等人支持孙中山外,黄兴等多数人不同意发动革命反袁,而主张用法律解决。孙中山和黄兴的意见分歧导致二次革命迟迟不能发动。“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优势的武力,很快把讨袁军打败。
    8月18日南昌落入敌手,9月1日,南京又被攻占,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先后撤销独立。“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领导这次革命的孙中山被迫又一次流亡日本。
详情...
袁世凯     孙中山    

二次革命继承了辛亥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中国的革命必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尽管在二次革命发动期,革命党人一度表现得犹豫和动摇,但由于孙中山的坚持,避免了不战而走的屈辱结局。战斗虽然遭到失败,重要的是,战斗的传统得到坚持,革命的火种得到保存。


1913年8月8日

讨袁军与北军在南京血战

讨袁军与北军在南京血战

    1913年8月8日,讨袁军与北军在南京血战。
    8月8日中午,何海鸣率百余人占领都督府,自任江苏讨袁军临时总司令,推陈之骥为江苏都督。陈则宣布再次取消独立。10日,第八师起义,击毙团长李浚,与第一师联合,将何海鸣迎至二十九团团部。11日,何海鸣再次宣布独立。14日拂晓,张勋所部偕江苏第四师突袭紫金山,富贵山炮台发炮反击,第八师亦在天保城架炮轰击,北军伤亡惨重,被击毙团、营、连长多名,一旅长亦受重伤,锐气顿挫。
    31日晨。北军发起了总攻击,何海鸣率卫队及第一师第三团、第八师二十九团残部,在雨花台进行了最后一战,伤亡殆尽。何海鸣躲于草丛中,后乘小船逃走。
    北军入城后,大掠三日,各部划分地盘,肆意进行抢劫。冯国璋部把繁华的下关烧为灰烬,张勋部更是烧杀淫掠。报道说,南京“被劫一空,虽家具什物,亦搬运全尽。各等人民皆体无完衣,家无一餐之粮”。南京遭到了浩劫

详情...

1916年1月16日

蔡锷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蔡锷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1916年1月16日,蔡锷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1月16日,蔡锷提前向四川泸州进发。出发之际,他发表《告滇中父老书》,表示要“竭股肱之力,济之以忠贞,以求勿负我父老之厚望”,并率全体官兵宣誓,誓词为:“谁捍牧圉?日维行者。与子同仇,不渝不舍。严尔纪律,服我方略。伐罪吊民,义闻赫濯。汝惟用命,其功懋懋。违亦当罚,钦哉违谖。”
详情...
护国运动     蔡锷    

蔡锷:“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


1916年3月17日

护国战争中蔡锷大败张敬尧

护国战争中蔡锷大败张敬尧
    1916年3月17日,护国战争中蔡锷大败张敬尧。
    3月17日,蔡锷对泸州发动第三次攻击。其中路为顾品珍梯团,左路为何海清支队和刘存厚部,右路是这次反攻的主力,由白节滩向牛背石、纳溪及蓝田坝前进,以扫清长江南岸为目的,参战部队为赵又新梯团的金汉鼎、朱德支队和义勇队的张煦、廖月疆支队,朱德支队担负主攻任务。
    17至23日,三路护国大军连日激战,大获胜利。中路顾品珍梯团20日夜袭成功后,先后攻占金盘山、鹞子岩等地,击落敌人侦察飞机两架,杀伤逆敌共约500余人,正面之敌已无反攻之勇气。左路何支队和刘存厚部分别收复了江安和南溪。右路金支队连克沙山、牛背石,前锋直趋双河场;朱支队更是长驱百里,直插张敬尧的大本营泸州。其先头部队甚至到达距离泸州仅仅十余里地的南寿山附近。张敬尧损兵折将,一面收缩战线,放弃安富街、纳溪等城镇,于双河场、棉花坡南寿山一带专务“固守”;一面飞电各方,请“火速分兵援泸”。护国军度过了出征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详情...
朱德     张敬尧     蔡锷    

1917年8月14日

中国正式对德国奥地利宣战

中国正式对德国奥地利宣战

    1917年8月14日,中国正式对德国、奥地利宣战。
    8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正式宣布对德、奥宣战。布告称:“我中华民国政府前以德国施行潜水艇计划,违背国际公法,危害中立国人民生命财产,曾于本年二月九日向德政府提出抗议,并声明万一抗议无效,不得已将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等语。不意抗议之后,其潜水艇计划曾不少变,中立国之船只,交战国之商船,横被轰毁,日增其数。……遂于三月十四日向德政府宣告断绝外交关系,并将经过情形宣示中外。……与德国取同一政策之奥国,亦始终未改其度。既背公法,复伤害吾人民,我政府责善之深心,至是实己绝望。爰自中华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起,对德国、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详情...

中国对德战略的彻底转变,很大程度也受到了英、法等协约国持续施压的影响。早在1915年秋,英、法、俄等协约国就曾力图游说中国加盟,以彻底铲除德国在华的影响。出于对协约国必胜的预测,也考虑到对德宣战后可以得到英、法、俄等欧洲列强的支持,加强改善自己的势力地位,遏制东亚邻国日本对中国主权与领土的践踏,从原来的“联德”逐渐转向“排德”。


1917年9月18日

护法战争爆发

护法战争爆发

    1917年9月18日,护法战争爆发。
    9月18日,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而发起的护法战争,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上一个重要事件。1917年7月初,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孙中山极为愤怒,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但孙中山尚未到达广州,复辟丑剧即告结束,而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却在宪法研究会的鼓噪下,顽固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便将斗争矛头直指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17日,孙中山抵达广州,当晚发表演说,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并呼吁各界奋起为护法而斗争。

详情...
廖仲恺     护法运动     张勋复辟     章太炎     孙中山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9年7月19日

直皖战争结束

直皖战争结束
    1919年7月19日,直皖战争结束,段祺瑞辞职。
    连日来,皖军东、西两路全线溃败,段祺瑞已如丧家之犬。1919年7月18日,靳云鹏向他进最后忠告说:“战争已完全失败,边防军战斗力已失,若不从速设法,恐三数日内,京中粮食问题将令全军不战自溃,至兵临城下,为时已晚,追悔莫及矣。”段表示同意,便向徐世昌请求下令停战。当天,徐世昌颁布停战令,责成各路将领迅饬前方各守防线,停止进攻,听候命令解决。
    7月19日,段祺瑞发表通电,自请罢免官职,解除定国军名义。
详情...

1924年9月15日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张作霖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详情...

国民党在北洋体系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基本置身事外,养精蓄锐,致力于自身的军政建设和根据地的巩固。而北方军阀却因政治摩擦和军事冲突,彼此严重削弱,逐渐走上末路。


1925年10月14日

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攻下惠州

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攻下惠州
    1925年10月14日,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攻下惠州。
    10月14日,广东东征的国民革命军攻下了叛军陈炯明大本营惠州城,开始向东江挺进。9月,在第一次东征中败退粤闽边境的陈炯明部,占领东江地区,并集结重兵于惠州,凭借惠州险要作为基地,企图夺取广州。
    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由在8月份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组成东征军,以蒋介石为总指挥,汪精卫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苏联罗加索夫为军事顾问,东征军总兵力为3万余人。10月5日,国民政府发表《告东征军将士书》以及广东省政府《东征宣言》。6日,东征军从广州出发,各纵队分途直奔惠州附近。13日,下达总攻击令,经过30小时激战肉搏,14日下午4时完全占领惠州城。各纵队开始向梅垅、海陆丰一带运动。
详情...

1925年10月15日

浙奉大战爆发

浙奉大战爆发
    1925年10月15日,浙奉大战爆发。
    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奉军将领张宗昌进入上海。2月3日,任浙江督办的孙传芳与奉军订立江浙和平公约,约定上海不驻军。5月,孙传芳由上海撤兵。但奉军并不履行公约撤兵。8月29日,段祺瑞应张作霖之请,任奉系将领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为安徽督办,津浦全线均为奉系军阀所控制,激化了浙奉矛盾。孙传芳决定驱逐张作霖势力。
    10月10日,孙传芳在杭州秘密召开闽、浙、苏、皖、赣等各省代表会议商讨反奉,同时与冯玉祥的国民军联络,决定先发制人,不宣而战。15日,以五省联军总司令名义,借口奉军驻浙沪破坏和平,通电声讨,向奉军发起突然进攻。孙传芳以3个师的兵力分兵5路向奉军进攻,奉军为保存实力,从上海撤退。19日南京失守。21日,吴佩孚自称14省联军总司令,宣布“讨逆”,浙奉战争又成为第三次直奉之战。
详情...
吴佩孚     张作霖     孙传芳    

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此次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1925年11月2日

孙传芳打败奉军

孙传芳打败奉军
    1925年11月2日,孙传芳打败奉军。
    11月2日,孙传芳大军与奉军激战安徽固镇,双方都投入大量精锐部队,鏖战数日,尘土飞扬,烽烟蔽日。奉军败北。8日,孙军占领徐州并召开庆功大会。至此,孙军已人困马乏,无力北侵,奉军亦不敢南犯。月底,孙传芳在南京正式成立闽、浙、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浙奉战争经过一个月的争夺,到此结束。孙传芳控制了苏、浙、皖、赣、闽五省。
详情...

1926年10月2日

冯玉祥大军南下西安

冯玉祥大军南下西安

    1926年10月2日,冯玉祥大军南下西安。
    10月初,按照“固甘援陕,联晋图像”的方针,冯玉祥先遣佟麟阁、孙连仲两师入甘,援助原留在甘肃的孙良诚、张维玺部肃清张兆钾和孔繁锦叛乱。冯又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方振武为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弓富魁为第二路司令,孙良诚兼第三路司令,马鸿逵为第四路司令,石友三为第五路司令,韩复榘为第六路司令,陈希圣、刘汝明、韩占元、郑大章及张万庆等部为第七路。各路大军西进时,为防止绥远敌车跟踪追击,韩复榘为留绥各军的总司令。
    孙良诚率前方各部自陇东出发,由彬山大道向西安攻击前进。10月上旬,孙良诚部前锋已到达陕西兴平。10月15日,孙良诚的先头部队和于右任领导的陕军向咸阳地区的敌军进攻。孙部千里赴援,疲惫不堪,苦战数十日,受损极大;又值连日大雨,援军行动迟缓,孙准备退却。援陕指挥部的苏联顾问不同意撤退计划,孙部遂重振精神,艰难突击,向西安逼进。

详情...
冯玉祥    

1926年10月10日

北伐军攻克武昌

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
    10月10日,武昌城内守军河南第三师开放保安门,迎接第四军入城,万名守军全部缴械投降,刘玉春、陈嘉谟被俘。缴获火炮18门、枪支近万余。吴佩孚早已扎营信阳,幸免生擒。至此,围攻了40天的武汉三镇被北伐军占领,两湖战场取得了胜利
详情...

1926年11月1日

北伐军攻陷南昌孙传芳主力被歼

北伐军攻陷南昌孙传芳主力被歼
    1926年11月1日,北伐军攻陷南昌孙传芳主力被歼。
    11月1日,进攻南昌的第二期作战开始。两次攻打南昌失败,蒋介石认识到,要攻占南昌,必须先攻占南浔路,截断敌军对南昌的供应线,于是增调第四军入赣作战。准备工作就绪后,2日,第七军再次攻克南浔路上的重要据点德安,切断南昌与九江两地敌军的联系。然后攻取九江。第六军攻占涂家埠,张发奎部大破敌军于马回岭。第二、第三军在牛行车站展开激战,在各路援军的支援下,肃清了南昌外围的敌军。随后,左、中、右三路北伐军会攻南昌。孙传芳见大势已去,于11月7日逃回南京。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俘获敌军4万人以上,缴获枪支4万多支,大炮80余门,机枪480多挺。至此,孙传芳在江西的10万主力部队几乎全部被歼,江西全境克复。9日,蒋介石的总司令部移驻南昌。
详情...

1927年7月22日

彭德怀滕代远发动平江起义

彭德怀滕代远发动平江起义
    1927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发动平江起义。
    7月22日,驻湖南平江等地的国民党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起义,即平江起义。1928年春,共产党在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该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也在这时参加了共产党。不久,独立第五师调到平江地区担负“清剿”任务。平江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争的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平江的工农运动就风起云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临时政府和义勇军,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平江起义后,红军转战于平江、修水、铜鼓、万载之间,给了敌人一定的打击,但由于在部分地区作战失利,部队缩编为5个大队。这时,湘鄂赣三省敌人举行“会剿”。红五军在突出敌人包围后,根据湖南省委关于应同井冈山红四军取得联络的指示精神,由黄公略率第二纵队留在湘鄂赣边坚持战斗,主力700余人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于12月10日到达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师。
详情...

1927年12月16日

桂系与粤系开战

桂系与粤系开战
    1927年12月16日,桂系与粤系开战。
    12月16日,黄绍闳率桂系部队在梧州誓师讨粤,两广战争爆发。此前,粤系要员在广州发难,驱逐桂系势力,酿成广州事变,桂、粤双方结怨日深。12月11日,共产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桂系借此攻击汪派“疏于防范”,而且参预逆谋。14日,国民政府下令解除张发奎、黄琪翔等粤方军政首脑的职务。
    桂系发动两广战争后,分兵两路进攻广州,先后占领肇庆、三水、河口等地。粤军第四军全力攻占东江,回师广州阻击桂军。桂军改变计划,转攻东江。
详情...

1929年5月5日

粤桂战争爆发

    1929年5月5日,粤桂战争爆发。蒋桂开战之后,蒋介石命令何键部由湘入桂,陈济棠由广东的肇庆,龙云由广西南部,三路合击桂系。针对这一部署,桂系决定对湖南采取守势,全力进攻广东陈济棠部。5月5日,李宗仁通电组织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所部分兵两路,分别由黄绍闳、白崇禧指挥,合击广州。5月18日,桂军强渡北江,击败粤军,22日,两路桂军在白泥与粤军激战,战败退回广西。粤军溯西江北上攻战梧州。
详情...

这场战争历时三个月,桂系势力被大大削弱。桂系的失败,为随后各派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埋下了伏笔。


1929年5月15日

蒋冯开战

蒋冯开战
        1929年5月中旬,冯玉祥在陕西华阴部署反蒋军事行动后,蒋、冯第一次军事冲突开始。蒋、冯军事冲突起因于山东事件。3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撤出济南的协议,按协议,济南应由负责山东防务的西北军接收,而蒋介石则急令西北军不许接收济南,并通知日方,由中央军接收济南。蒋、冯矛盾激化。蒋欲解决冯部,冯亦决计反蒋
详情...

1929年6月25日

蒋桂战争结束

蒋桂战争结束
    1929年6月25日,蒋桂战争结束。
    1929年6月,蒋桂战争结束。蒋桂战争是于3月27日爆发的,4月1日,何键通电拥蒋,脱离桂系。2日,桂系李明瑞、杨腾辉于前线倒戈,桂军遂于3日晚放弃武汉,败逃鄂西。
    5日,蒋介石命张发奎、朱绍良、夏斗寅率部追击桂军,同时又派人招抚桂军主力将领胡宗铎、陶钧、夏威,21日,胡、陶、夏同时通电下野出洋,部队听候改编,至此,桂系主力全部瓦解。
    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通电组织“护党救国军”讨蒋,由白崇禧、黄绍闳率军分两路进攻广州。5月15日,何键军克桂林,随以主力协同粤军夹击梧州。6月2日,粤、湘军联合攻陷梧州。12日,蒋介石命李明瑞、杨腾辉两师南下援粤围攻桂军,白崇禧、黄绍闳率军力战,屡遭败绩。24日,白、黄败逃越南。
详情...

1930年4月1日

中原大战爆发

中原大战爆发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宣誓讨蒋,中原大战爆发。
    4月1日,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3人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宣誓就职。冯玉祥在就职宣言中指斥蒋介石为国家动乱不安的祸根,历数了蒋介石践踏民主,弄权卖国的种种恶端,并发誓要为国家除此祸害。
    宣言称:“近月以来,陕甘两省,大股土匪,到处焚掠,凡经被掠之人,周身悉现铁烙。迨军队拘获匪首,其身边皆带有委任状,乃煌煌全国主席蒋中正所颁发,至有数十路之多。”阎锡山就职通电称:“将统率各军,陈师中原,以救党国。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全国必有而讨伐之,今有挟党部以作威福者,全国人亦必起而讨伐之。”
详情...
阎锡山     蒋介石     冯玉祥     李宗仁    

中原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战争双方基本上都是代表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他们曾联合镇压了人民革命,并且在混战中也不忘以“纵共”指责对方。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派虽最终败北,但他们喊出的“反对专制、独裁”的口号,揭起“民主政治”的旗帜,制定的具有联邦精神的宪法,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