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中国著名战役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中国著名战役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中国著名战役历史大事件:中日甲午海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爆发;巨鹿之战;山海关战役爆发;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赤壁之战;辽沈战役打响;辽沈战役大获全胜;淮海战役结束;晋楚鄢陵之战

1

历史事件

公元前575年6月6日

晋楚鄢陵之战

晋楚鄢陵之战
    前575年6月6日,晋楚鄢陵之战。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6月6日),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
    周简王七年,晋楚势均力敌,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之机,击败秦国于麻隧(今陕西泾阳北),暂时解除侧背威胁;又以会盟方式巩固与吴国的联盟,形成南北策应以对楚之势。周简王十年,郑叛晋附楚。次年春,郑发兵攻宋,全歼抗郑之宋军于勺陵(今河南宁陵南)。由是,保宋图郑或保郑图宋,便成为晋、楚争夺中原霸权的焦点。晋国决定不失争霸良机,兴师伐郑以救宋,进而与楚决战,重振晋国霸业。
    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详情...

公元前208年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公元199年6月1日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公元199年6月1日,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详情...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 ,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08年7月12日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 ,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详情...

公元383年9月20日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9月20日,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详情...

公元751年7月27日

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战役
    公元751年7月27日,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战役(怛,音dá),是中国唐玄宗时期与来自现在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战役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
    公元8世纪前期,中国正处在大唐盛世的顶峰——开元盛世。此时的大唐王朝,国力达到顶峰,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只有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在先知穆罕默德和四大正统哈里发的努力下,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认命谁做中国的长官。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后者征服了大片中亚地区。
    此前,突骑施联合吐蕃、大食兵向安西四镇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击退。两次战争的失败使阿拉伯帝国的东进暂时停止。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怛罗斯战役失利。此役之后,唐军在安西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失去了在中亚的控制权。与此同时,唐王朝在南诏、契丹的军事行动均惨遭失败,中亚个附属国开始倒向阿拉伯帝国,天宝14年,安史之乱发生。但阿拉伯帝国经此一战也损失惨重,意识到东进的强大阻力,加上吐蕃的崛起形成唐、阿之间的一道屏障,赢得怛罗斯之战的东方总督及其部将因功高盖主被杀,阿拉伯帝国再也没有发兵东来。
详情...

公元1644年5月27日

山海关战役爆发

山海关战役爆发
    1644年5月27日,山海关战役爆发。
    1644年4月25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 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 5月26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并形成了对吴三桂的包围,开始进攻山海关。5月27日,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于中午出击,大顺军溃败。6月3日,在北京城的李自成举行了称帝仪式,次日清晨离京。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首都沦陷、皇帝自杀,从而标志着明帝国的灭亡。当时中国的四大势力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辽东之大清政权、拥有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之南明政权,以及正入蜀的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就当时的形势看,大顺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庞大的军力足以威慑其他三大势力,从北京城接管过来的、完整的帝国中央政府官僚可以用来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然而,接踵而来的山海关战役,即清军和大顺军的第一次战役改变了大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李自成入京到离京,短短四十几天内,大顺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大清的优势。
详情...

1894年9月17日

中日甲午海战

中日甲午海战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 邓世昌壮烈殉国。

    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4月17日中国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详情...
北洋水师     中日甲午战争    

1937年8月13日

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侵占平津以后,又准备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8月9日,日军蓄意制造事端,派遣驻上海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滕要藏乘军车闯入虹桥中国军用飞机场,遭到中国守卫士兵的阻拦后,他们竟开枪打死一名机场卫兵。中国军队进行自卫反击,当场将日军官兵二人击毙。日本帝国主义以虹桥事件为借口,命令大批日军陆续登陆。
    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以租界和黄埔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
    上海抗战是中国军民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举,战争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10多个师团、30多万兵力。中国军队英勇战斗,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敢发动群众抗日,反而妄图借抗战的机会,达到消灭异己的目的,使中国军队付出极惨痛的牺牲后,不得不撤离上海,11月12日,上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张治中被免去各种职务。
    “八·一三”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
    位于上海北四川路上的日本陆战队本部。“八一三”事变后,日军面对中方的主动进攻,曾在此固守待援
    护送国旗给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受到张治中将军(左1)的接见

详情...

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1937年9月25日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于平型关首战告捷
    为配合第二战区友军防守平型关至茹越口和雁门关的内长城一线,八路军总部令第一一五师进至平型关以西之大营镇待机。林彪、聂荣臻等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狭窄谷道伏击歼敌。
    25日7时许,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进入第一一五师之伏击圈,第一一五师乘机全线突然开火,予敌以大量杀伤,并发起冲锋。日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急从蔚县、涞源调兵增援,被第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及以东地区,并于腰站毙伤其300余人。战斗持续到13时,被围之日军全部就歼。
    此役,第一一五师共歼日军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l00余辆、马车200余辆,我军伤亡600余人。
    平型关大捷,振奋全国,各地纷纷电贺。26日,蒋介石特电朱德、彭德怀,称:“二十五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详情...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所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忻口作战赢得了准备时间。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8月20日,在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统一指挥下,华北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绥军区的八路军共出动105个团、近40万大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华北各主要交通沿线大小据点的日伪军出击,主动开展一场大规模的交通总破击战。
    战役分3个阶段:第1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破坏和截断华北敌人的全部交通线,打击重点是正太路。第2 阶段9月20日至9月底,进行系列攻坚战,重点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敌人据点。第3阶段10月6日至12月 5日,敌军因接连失败,遂调军向华北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反“扫荡”成为此阶段中心任务。自太行山区至平西、晋西 北、晋察冀、冀东、大青山等地,八路军打了几次歼灭战。
    此战役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1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 消灭敌伪据点2993个,缴获大量军械物资。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自此,日军更加紧对华北敌后解放区的“扫荡 ”。

详情...

1948年9月12日

辽沈战役打响

辽沈战役打响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
    9月1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蒋介石急调北宁县华北“剿总”的5个师和山东的2个师,连同原在锦西4个师,共11个师,于10月10日至15日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但未能突破解放军的阵地。10月11日,廖耀湘指挥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市发起攻击,15日攻克,全歼守敌,俘敌10万余人。17日,驻守长春的曾泽生率第六十军26000人起义,其余在东北“剿共”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降。蒋介石此时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主力于26日在黑山、大虎山将第九兵团包围,经两天激战,歼10万人,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敌近15万人。此役历时52夭,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详情...

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首场战略决战,实现了运动战、围歼战、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等多种样式的紧密结合,且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作战行动与保障行动共同释效,在特定作战域中争得了先机,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军事财富,即便是对于带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作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948年11月2日

辽沈战役大获全胜

辽沈战役大获全胜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大获全胜。东北解放军攻占沈阳,自此东北全境解放。
    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防止沈阳地区国民党军从海上撤走,在部署辽西会战的同时,就作了追歼沈阳、营口国民党军的部署。东北野战军相继攻克了抚顺、本溪、鞍山等城镇。
    11月1日,攻城部队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2日占领沈阳全城,歼国民党军13万人,俘国防部派驻东北“剿总”中将部员黄师岳、第五十三军副军长赵振藩等27名将级军官。投诚者有第八兵团中将司令周福成,东北“剿总”小将副参谋长袁克征等66名高级将领。
    2日,解放军一部向营口市发起攻击。激战3小时,攻克营口,歼国民党守军1.4万余人。辽沈战役全部结束,东北解放军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东北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详情...

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正规军1个“剿总”总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旅),非正规军9个师(总队),共45个师,总计47.2万人。其中毙伤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起义、投诚9.09万人。俘虏及接受投诚的国民党将级军官209人,其中中将23人、少将186人。主要缴获:各种炮6546门、轻重机抢1.6293万挺、长短枪20.3971万枝、飞机9架、坦克160辆、装甲车180辆、汽车2261辆、战马2.3595万匹、大车1062辆、电台353部、炮弹27.018万发、枪弹2435万发,及其他大批作战物资和军用设施。


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结束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中第二个打响的战役。
    济南战役以后,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集团60万人,企图在徐州附近阻止华东野战军南下与中原野战军会合。为完成中央军委提出的“冬春夺取徐州”的任务,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邓小平、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党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战役前线一切事宜。
    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使刘峙集团处于被包围、分割状态。
    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俘虏司令官黄维,包围杜聿明集团。
    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淮海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历时66天,我军伤亡13.3万人,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5.5万人,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第5军和第18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直抵长江北岸,使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南京和上海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详情...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国民党政治上的危机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派系间的权利争斗,趋于白热化。四面楚歌的蒋介石,在这样局面下,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引退。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