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50年3月29日
3月29日,美国无线电公司成功地展示出一只全电子彩色电视显象管。该公司主席戴维·萨尔诺夫宣布“我们已踏上电视新纪元的门槛——彩色电视时代”。
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际上展出两只彩色显象管。一只使用单枝电子枪,而另一只使用三枝电子枪,以产生彩色图象。这两只显像管的规格与现行的黑白电视机的相同。
1951年6月25日
6月25日晚,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视节目播出。这一长四小时的节目由美国CBS播放,纽约、巴尔的摩、费城、波士顿和华盛顿的居民都可看到。参加这一节目的有阿瑟·戈德弗雷、菲尔·埃默森、萨姆·莱文森和埃德·萨利文,他们成了这一里程碑的见证人。有趣的是,当时人们还没有一台彩色电视,而CBS自己也仅拥有三十余台。
1953年4月25日
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詹姆斯·沃森博士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博士提出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新结构。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的基本分子结构。这篇文章否定了林纳斯·泡令的观点。泡令认为脱氧核糖核酸是a(阿尔法)螺旋。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这种遗传物质是双螺旋结构模式,即由互补化学碱基对组成的两条螺旋绕链。这使人们能够想象基因是如何复制并携带信息的。
1953年5月24日
为了把观众从电视夺回来,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
1954年3月20日
“民众号”下水的典礼 1954年3月20日,我国自制的当时最大的川江客轮——民众号正式下水。该船共有4层船舱,可载客947人,同时载货300吨。船上设有餐室、淋浴室、图书室、保健室等设施,船上还可以举行舞会。
1954年3月31日
此种像机具有其它相机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是采用了单窗取景,取景器里显示的范围如同肉眼所见的一样。
众多优点中还包括卡口镜头锁定装置,能使镜头的更换更为迅速,还有使用卷片杆代替老式的卷片纽。此种新型相机的速度范围为1/10秒到1/1000秒,不再使用快门上的两个刻度盘。一种曝光距离选择表可用来自动选择快门速度。
专家们说,此种相机的问世,为简便快速摄影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954年7月15日
波音707四引擎客机可负载181名乘客,最高时速达966公里,航程为4828公里,最高飞行高度达41000英尺(12496.8米)。主要型别有707-120、-220、-320和-420等,中国民航曾购买10架320C,它还被改装成特种飞机。截止1992年3月31日,707共获订货1010架,民用型波音707在1978年停产,生产线最终于1991年关闭,最后一架民用型707于1982年3月交付使用,该机是707-320C型,1992年5月交付最后一架军用型。
波音707是波音飞机7字头系列的重要开端,它并非首架喷气客机,却无疑是首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喷气民航客机。 它主导了整个60年代乃至70年代的民航服务,被誉为引领世界走向喷气年代的飞机。
1954年7月26日
1954年4月1日国家航空工业局批准南昌飞机制造厂提前成批生产雅克-18。1954年7月,南昌厂仿制成功首架雅克-18教练机,命名为初教-5。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初教-5首飞成功。与之配套的株洲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也正式成立。
该机机身由合金钢管焊接成骨架,呈构架式机身骨架。机身前段及发动机整流罩为铝合金蒙皮。机身后半段由布质蒙皮覆盖。机翼由梯形外翼和矩形中翼组成。中翼为全金属结构,由两根大梁、8根翼叩茸槌桑?幸碇凶坝辛礁鋈萘?5升的油箱。中翼与机身框架连接。外翼与尾翼的前缘、梁、翼肋等用铝合金制作;布质蒙皮。发动机选用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M-11FP5缸气冷式活塞发动机。后三点式起落架,主轮半埋状收入中翼,尾轮固定不可收。纵列式密封座舱具有良好的视野。机上装有无线电收报机和机内通话设备。
翼展10.60米,机身全长8.072米,机高3.10米,正常起飞重量1120公斤,空机重量816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4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60公里/小时,爬升率(低空)3.5米/秒,实用升限40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8.28小时,起飞滑跑距离205米,着陆接地速度85公里/小时,着陆滑跑距离207米。
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开端
1954年9月30日
1954年9月30日,世界首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服役。
鹦鹉螺号核潜艇(英文:USS Nautilus,舷号:SSN-571),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艘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 ,也是第一艘从水下穿越北极的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它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是深远的,因此被认为是现代潜艇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1952年6月14日在美国通用电船公司开工建造,1954年1月21日下水,1954年9月30日服役,1980年3月3日退役,之后经过改装在美国格罗顿潜艇部队作博物馆艇。
1956年9月13日
1956年9月13日,IBM研发成功世界上首个电脑磁盘存储设备。
9月13日,IBM研发成功世界上首个电脑磁盘存储设备。IBM 350 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存储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他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1957年1月23日
从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到如今五花八门的酒精测试仪,他们的广泛使用,有效防止了司机酒后开车,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案发率,是世界各地交通警察的好朋友。
1957年10月11日
1957年10月11日,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在英国建成。
10月11日,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在英国约德雷尔河岸建成。它比原计划提前完成,用来跟踪前一星期发射的第一颗苏联卫星。
1958年1月24日
1月24日,英美两国科学家成功地使两个轻原子相撞,产生了第三个更重的原子,从而产生更大的热量。这些原子温度上升到1亿度,也就是氢弹爆炸时的温度,便可产生核聚变。英国的约翰·科克罗夫特爵士和美国的刘易斯·斯特劳斯宣布了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1958年3月17日
3月17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了。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712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这台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作华夏第一屏。
1958年7月3日
7月3日,美国ACM小组创立一种全新的语言,随后一个欧洲商业和学术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在瑞士苏黎世开会,探讨如何改进FORTRAN,并且设计一种标准化的电脑语言。1960年,该委员会在1958年美国ACM小组的设计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语言版本——国际代数语言ALGOL 60,首次引进了局部变量和递归的概念。 ALGOL语言没有被广泛运用,但它演变为其他程序语言的概念基础。
1958年7月20日
7月20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开出厂房,标志着“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1955年,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涧西原隋炀帝的皇家御苑破土动工了。1958年7月20日,随着中国人民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缓缓开出厂房,中国农耕历史在这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59年11月1日,受周恩来总理委托,谭震林副总理参加了规模宏大的一拖落成典礼,剪断红色的绸带后,他向世人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1958年8月1日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架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8月1日,我国第一架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有线电厂和其他有关单位合作制成。它由几万个零件构成,包括近4000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800个电子管,计算结果的精确度达到9位数。
1958年8月20日
1958年8月20日,第一袋方便面“鸡汁面”问世。
1949年,原名吴家福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用高温高压将炖熟的牛、鸡骨头的浓汁抽出制成营养剂,结果相当成 功,为以后开发方便面打好了基础。
1958年8月,第一袋方便面“鸡汁面”终于问世,同年12月安藤百福的“日清食品”企业创立,迅速发展成为速食业大哥大。
1967年,台湾统一企业创立,目前占据了台湾方便面市场整整一半的份额,在大陆则仅次于另一个台湾食品品牌 康师傅,占有30%多的份额。
从发明至今短短几十年间,方便面不停地在研究改进。当年不知方便面为何物的中国人曾被包装上的大鱼大肉图案迷 惑,而现在康师傅的“满汉大餐”中已真的出现了整块牛肉。从切碎晒干的蔬菜末、肉末到真空包装的榨菜、肉肠,从一袋调 料到两袋三袋,从汤面到炒面,从油炸面到拉面,从袋面到碗面、杯面,在这一小小的食品中厂商挖空心思、变尽花样,无非 是盯准了现代生活节奏下人们的需求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
1958年8月30日
1958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开始运转。
8月30日,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开始运转,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原子能科学研究和应用阶段。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西方的重重经济封锁和核武器威胁,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大力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这一天,也成为中国正式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起始日。
1958年9月9日
1958年9月9日,中国第一台内燃电动机车试制成功。
9月9日,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仿匈牙利ND1型机车,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一建设型直流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并在线路上作了试运行。50年代末,随着世界铁路内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铁路运输的迅猛发展,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的领导萌发了制造内燃机车的想法,并得到了铁道部和中共北京市委的支持。代理厂长黄英夫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多方搜 集有关资料,并从集宁借调来一台匈牙利进口的ND1型机车作试制样机。工厂还成立了内燃机车办公室,统筹试制工作。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和北京工业 学院的师生们也闻讯赶来协助解体、测绘。1958年8月31日,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建设型直流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组装完毕,9月9日正式下线,机车的3万多配件全部是中国制造。该机车采用的柴油机装车功率441kw,自重60吨,最高时速是85公里。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