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5年8月20日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
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本部各机构的主要职员有章炳麟、程家柽、田桐、邓家彦、汪精卫、宋教仁等。各省区主盟人也分别推定。
附:同盟会宣言(摘录)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洲汉军人等,如悔司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上四纳,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以来发生的重大变革之一,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中国国民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1906年4月18日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民报》的创刊为发端。1905年1l月,《民报》创刊号即对保皇派进行批判。梁启超则从《新民丛报》1906年1月出版的第73号起连续登载《开明专制论》和《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两篇文章,竭力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先实行“开明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反对土地国有,维护私有制度。革命派斗志正旺,予以迎头痛击。4月18日,《民报》第3号以号外形式公布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揭示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原则分歧。
1906年9月1日
1906年9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
上谕说:“我国政令,日久相仍,日处阽危,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诸国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晰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1912年1月3日
1月3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增选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九名国务员名单。九名国务员是: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此三人为同盟会员);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此二人为江浙立宪派首领);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海军总长黄钟英、财政总长陈锦涛。
1912年2月12日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由是清朝正式灭亡。因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故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同一天,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宣统帝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3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于12月25日由欧洲返回上海,29日在十六省代表会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到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3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逼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由袁世凯接任。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孙中上领导的临时政府对袁世凯妥协,他们拒绝承认临时政府;袁世凯诱胁兼施,在清廷和临时政府之间居中渔利,隐居于操纵整个局势的地位;临时政府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与袁世凯相呼应,从内部破坏革命;革命党人内部存在种种问题,或以为革命已经成功,斗志松弛,主要妥协;或争权夺利,造成组织涣散;或对帝国主义列强乃至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1913年10月10日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为攫取大总统的职位,袁世凯费尽心机。8月5日,他指使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等19省区军事长官通电主张先选总统,后制宪法。进步党为讨好袁世凯,竭力捧场;国民党也不敢抗命。9月5日,参、众两院决议通过先选总统案。10月4日,宪法会议赶制出《大总统选举法》。
为了赶在武昌起义两周年纪念日登上总统宝座,袁世凯胁迫国会于6日仓促进行总统选举。一大早,他派出拱卫军司令李进才率数千军警、流氓、地痞,改穿便服,打着“公民团”的旗号,把国会围得水泄不通,声称“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于今日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议场一步。”袁世凯亲信梁士诒高价收买100余名议员组成的御用公民党更是积极拉票、活动。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议员们忍饥挨饿,连续投票3次,终以703票中507票赞成,选出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正式登场。
孙中山原本认为袁世凯是“民国之友”,四万万人“殊堪嘉佩” ,在宋教仁案以后孙中山一改对袁世凯的评价,认为其为“独夫民贼”,并谴责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停罢自治,裁并司法,生杀由己,于夺唯私;侦谍密布于交衢,盗匪纵横于邑都;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矿产鬻而国财空,民党戮而元气尽。军府艰难缔造之共和,以是坏灭无余,而贼恶盈矣。”
1914年1月10日
袁世凯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但北京却还存在着国民党占多数的国会。宪法还来不及制定,袁世凯对国会施加压力,于1913年10月当上正式总统。
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于1913年11月4日以京师大学堂戒严处查获李烈钧与国民党议员数十封往来密电为由,借口国民党参与叛乱,下令解散国民党。下午,北洋军警即查封国民党本部。5日又包围国会,收缴国民党籍议员的证书、证章。2天之内被收缴证书、证章的议员达430余人,超过国会半数,致使国会因不足法定人数而停闭。10日,宪法起草委员会自行解散。12日,袁世凯政府下令,取消各省议会中国民党议员的资格。14日,参议院议长王家襄、会议院议长汤化龙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国会停会。26日,袁世凯组织御用的政治会议,以篡夺国会的职权。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将议员资遣回籍。
国会成为袁世凯的政治工具,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1914年5月1日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解散了国会。26日,他公布《约法会议组织条例》。3月18日,约法会议开会,以孙毓筠为议长。这个会议是袁世凯的御用工具,完全仰承袁世凯的鼻息。4月29日,约法会议通过所谓“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民三约法”。
5月1日,袁世凯公布实离,废除了《临时约法》。“袁记约法”把总统权利扩大到专制皇帝的程度,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废除国务院,设国务卿“赞襄”总统,于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由总统任命若干参政,组成供咨询的参政院,并代行立法机关的权力。至此,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包括《临时约法》、国会等等,全被摧毁。“中华民国”仅存空名。第一任国务卿为原清朝官僚徐世昌。
12月29日,袁世凯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得连选连任。这样,袁世凯就将成为实际上的终身总统了。
新约法是按照袁世凯的旨意对《临时约法》的一次彻底改造,除了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外,还将立法完全降为行政的附庸。
1915年6月11日
《中俄声明文件》签订后,根据文件的规定,中、俄、蒙三方于1914年9月8日起在恰克图会议,三方各自提出了条约草案,其争执的要点在于铁路、邮政、税则、司法诉讼等具体问题。6月7日,三方终于达成协议。
《恰克图协约》商定:外蒙承认中俄声明文件及另件,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自治,不在外蒙驻军及办理殖民;外蒙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名号受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外蒙公文使用民国年历,兼用蒙古干支纪年;外蒙有权办理一切内政及与各国订立工商条约,但无权订立政治与土地关系的国际条约;中国商民运货入外蒙不纳关税,但须按当地规定交纳各项货捐;中蒙、中俄人民间发生诉讼,由中蒙、中俄双方会同审理;《俄蒙通商章程》继续有效。
协约在形式上取消了外蒙的“独立”,代之以“自治”,但外蒙仍有权与外国缔结有关工商条约,俄蒙商约依然有效。
该协约是中国北京政府同俄国签订的有关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它将俄国在外蒙古攫取的权益具体化,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外蒙古地区的主权,使外蒙古地区逐步沦为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
1915年12月12日
1915年春,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共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鼓吹君主制。之后由袁世凯的党羽作请愿团要求改变国体,10月组成袁记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国体。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反帝制运动在深入发展。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放弃洪宪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但仍然想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蒋介石:“袁世凯是我们中国势力最大的军阀,爪牙遍布于全国。他凭借着国家元首的地位,私心自用,帝制自为,自以为可以成功。而结果为总理所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所打倒,袁世凯竟以恐惧而死。”
1916年1月1日
1913年初,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声称“中华立国,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6月,通令恢复学校祀孔。
1914年9月28日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于1月1日即皇帝位。由于云南、贵州等省发动护国战争,纷纷讨袁,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称大总统。
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
1916年3月22日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忠实代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3年10月,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了国民党,撤销了国民党员的议员资格。后来干脆下令解散了国会,又炮制出新的《约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可以无限制地连任,总统继承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袁世凯要把共和国变成家天下的野心暴露出来。
为了推行帝制,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向中国提出了21项条件,以实现其独占中国的目的。同时暗示:“只要大总统承认这21条,日本政府就希望大总统再高升一步。”袁世凯接受“21条”的消息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21条”才没能实行。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接着,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极。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公开号召人们“乘时奋起”,把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一向拥护袁世凯的进步党也走上反袁道路。连北洋军阀集团内部,也明显分化。
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可还以大总统自居。但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武装起义,挂起护国军的旗帜,要求惩办袁世凯。袁世凯恼羞成病,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人民决不允许帝制复辟,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缺乏生存的思想基础。
1922年9月4日
1922年9月4日,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9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国民党负责人53人,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陈独秀、马林、张太雷均应邀参加。孙中山解释了联俄、联共政策,马林讲了话。与会者一致同意改组国民党。9月6日,陈独秀被孙中山指定参加由丁惟汾、张秋白等9人组成的国民党党务改进起草委员会,起草国民党改组方案并草拟国民党党纲和党章草案。
9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致国民党员书”的党内通信,信中沉痛地回顾了同陈炯明的分歧、陈炯明叛变的始末及严重后果。他说,民国奋斗三十年来,虽屡经失败,然“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他在信中提出了今后的对策方针,并作了自我批评,“任用非人,变生肘腋,致北伐大计,功败垂成,当引咎辞职”,并决定联俄联共,彻底改组国民党,以重新振兴国民党的威望,实现国家的统一的。
1923年1月2日
1月2日,中国国民党公布了自己的《党纲》。《党纲》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两部分,阐明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基本内容。
《党纲》在第一部分即三民主义部分中规定:民族主义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大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
民权主义谋直接民权的实现与完成男女平等的全民政治,人民有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罢免权;
民生主义要防止劳资阶级之不平,具体实施的办法是,国营实业属于全民,由政府经营管理;平均地权,由国家规定土地法;革新货币制度。
《党纲》在第二部分即五权宪法部分中规定:五权宪法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考试权,并以五权分立作为五权宪法的原则,完成民国更进步的宪法。
1925年7月1日
1925年6月,由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东征军平定了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的叛乱后,在中国共产党提议下,广东革命根据地原称为“大元帅府”的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
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改为委员制。汪精卫被推举为主席,汪精卫、胡汉民、谭延恺、许崇智、林森5人为常务委员。国民政府成立后,8月26日将所属粤、桂、湘、滇、闽等地部队一律改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学生军为第一军,周恩来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各军仿照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普遍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的同时,又进行南征,击溃了军阀邓本殷军,12月克服高州、雷州、钦州、廉州。至此,广东全省实现统一,政权也获巩固。
1927年4月18日
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请在武汉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原代理主席谭延恺来南京行使职权。成立典礼上举行了阅兵式。当日,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文》,要求“武装同志亦各以至诚为党国努力,受吴(稚晖)、蒋(介石)两同志之指导”。
接着发表《国民政府宣言》,声称:“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并宣布“国民革命之方略”四条:“一曰使革命军愈与人民密切的结合;二曰造成廉洁之政府;三曰提倡保护国内之实业;四曰保障农工团体之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使得国民党成功地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终结了军阀割据时期的动荡局面。
1927年8月13日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
8月8日,由李宗仁领衔,白崇禧、蒋介石等附名向武汉发出求和的齐电。齐电承认他们“卤莽从事,过举极多”, 声称“共党全退出党部,则党之只有整个善后,并无两派争执, 开一中全会,以促大会之进行”。电报要求武汉政府要人及早莅 临南京,“以践夙诺”。8月9日唐生智发表讨蒋通电,称蒋介石 “以军治党,以党窃政”,自立政府,要求海内忠实同志“共起 而平乱”。武汉方面并扬言:“一切均可磋商,对蒋氏个人,绝 对不能相谅。”
8月13日,蒋介石发表《告中央各执监委员书》说:“本年七八月间,察知一般军人多不能认识党,不愿尊重党……中正以 为情势至此,若再恋战,即非党所任命之总司令,而将成武力之 傀儡。中正决不愿如此,故决然引退。”
同日,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宣布“下野”。蒋 旋即取道宁波回奉化老家。支持蒋介石的胡汉民、吴稚晖、李石 曾、张静江、蔡元培等也宣布辞职,离宁赴沪。
蒋介石在下野后去了日本,获得日本政治和经济援助,并迎娶了宋美龄,宋家不仅是江浙的大财阀,与美国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1928年元月,下野不到一年的蒋介石正式宣布复出。
1930年9月23日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从1928年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内部的蒋介石系、桂系、冯玉祥系、阎锡山系、张学良系矛盾日益突出。1929年爆发了蒋桂、蒋冯等几次派系战争,桂系、冯玉祥等反蒋派纷纷败北。1930年春,各反蒋派集聚太原,共商讨蒋,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由阎锡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任副总司令。5月,反蒋派同蒋介石派的中原大战爆发。
就在战争的胶着中,8月7日,汪精卫在北平主持召开了包括汪精卫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和阎、冯、桂系代表参加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决定组织国民政府。9月1日,“扩大会议”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民政府组织大纲,并推定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等7人为委员,阎锡山为主席。北平国民政府的成立,再次形成并立对峙的两个国民政府。
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支持蒋介石,挥师入关,23日和平接受北平。“扩大会议”迁往太原,10月27日完成公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草案》,即所谓的“太原约法”。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北平国民政府瓦解。
1932年2月16日
2月16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策划组成伪“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日本当局发表声明,称“东北已脱离中国而独立”并决定成立伪“满洲国”。
满洲国,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1932-1945)。1931年9月-1932年2月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后,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宣告成立“满洲国”,首都长春,国号“大同”,元首称“执政”。3月9日清末代皇帝溥仪被劫持,在长春任“执政”,实权操纵于驻东北的日本军部和特务机关手中。1933年1月热河省又被日本侵占,并入“满洲国”版图。1934年3月1日日本扶植溥仪登基,改元“康德”,长春改为“新京”,称为“满洲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满洲帝国”瓦解,划回原有省区。1955年热河省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和河北省。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