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6年4月7日
4月7日,一直沉睡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流出的岩浆包围了奥塔维亚诺镇,使几百名意大利人伤亡。那不勒斯市被重重火山灰烬所覆盖,一些屋顶因不堪承受重力而坍塌,又压死了许多人。
1914年9月1日
1914年9月1日,世界上最后一只人工饲养旅鸽在美国死去。
19世纪初有数十亿只旅鸽栖息於北美东部,迁徙鸟群可遮天蔽日达数天之久。後人们大量向西部迁移,每年旅鸽被杀戮者数以百万计,还用火车运到城市销售。从1870年起旅鸽数量骤然下降,当1914年9月1日旅鸽被正式定为绝灭种类。
威斯康辛州立怀厄卢辛(Wyalusing)公园立有一块旅鸽纪念碑,上书︰「该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绝灭。」
1900年,最后一直野生旅鸽被贪婪的猎人打死了。,美国政府曾登出这样一个特殊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便可得到1500美元的奖励。可是没有一个人得到奖赏。
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1930年12月1日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其中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1934年5月11日
5月11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O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
“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
1936年9月7日
1936年9月7日,袋狼灭绝。
袋狼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是近代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动物,和其他有袋动物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下不成熟的幼兽,在育儿在中发育,为夜行性。
袋狼主要特征袋狼体型苗条,脸似狐狸,嘴巴可以张成180度,经常潜伏树上,突然跳到猎物背上,一口可以将猎物的颈咬断, 历史袋狼曾广泛生活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5千年前,澳大利亚野犬随人类进入澳大利亚,与食性相同的袋狼发生争斗,袋狼随后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草原渐渐消失,仅在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还有生存。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1943年7月26日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1956年4月21日
日本水俣市以发生水俣病而闻名日本。水俣病的成因为汞中毒,患者会手足麻痹,甚至步行困难、有运动障碍、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重者会发生痉挛、神经错乱,最后死亡,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法。于1956年左右在水俣市附近发现,经确认后依地得名;与者称第二水俣病(或称新泻水俣病)、痛痛病、四日市哮喘并列为日本四大公害病。
1956年4月21日,水俣湾入江村一名5岁女童出现口齿不清、走路困难、突然狂叫等症状,医院5月1日正式上报这种“中枢神经系统怪病”。女童稍后死亡。当地村民陆续出现这些症状,死亡病例增加。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病因是窒素公司一家氮肥厂排放含汞工业废水,致使水俣湾附近海域鱼和贝类体内形成甲基汞等有机水银化合物,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侵害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部分。全市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受害。
1959年5月15日
蓝鲸是人们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科学家今天警告说,如果不对世界性的捕鲸业实行限制,5年后蓝鲸就会灭绝。实际上蓝鲸的总数已经下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以至单个蓝鲸很难找到异性进行交配。捕鲸业的记载表明,蓝鲸的总数在逐步下降。从1931年到1932年期间,蓝鲸的捕捉量占总捕捉量的82.1%。至1957年仅占4.6%。
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蓝鲸的时间是1904年,地点在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附近。这条蓝鲸长33.5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舌头重约3吨它的心脏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总重量约为8吨~9吨,肠子有半里路长。这样大的躯体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
蓝鲸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论个头堪称兽中之“王”。蓝鲸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功率可达1700马力,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的力量相匹敌。它能拖拽800马力的机船,甚至在机船倒开的情况下,仍能以每小时4海里~7海里的速度跑上几个小时。蓝鲸的游泳速度也很快,每小时可达15海里。蓝鲸有一个扁平而宽大的水平尾鳍,这是它前进的原动力,也是上下起伏的升降舵。由前肢演变而来的两个鳍肢,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并协助转换方向,这使它的运动既敏捷又平稳。
1961年6月23日
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订《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条约》生效。
1959年12月1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共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的宗旨和内容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只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保证科学的考察自由和为此进行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采取一切军事性质的措施,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上述12个有权参加协商会议的国家就是协商国,而后来加入南极条约的国家为加入国。但条约规定,加入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或派遣科学考察队进行研究活动,从而对南极表示了兴趣时,有权成为协商国。自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协商会议,由协商国轮流担任东道国。
1976年7月10日
7月10日,意大利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塞韦索的梅达市,从一家化工厂泄漏出剧毒二氧芑气体。这起因压力阀失灵而引起的事故,造成约2吨化学药品扩散到周围地区,致使当地居民产生热疹、头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许多飞禽和动物被污染致死。塞韦索居民直至泄漏两个多星期后才被安排撤离这一地区。人们抗议官方很迟才对这场灾难作出对策。
1977年4月23日
1977年4月23日,北海上一口靠近挪威的油井发生爆炸,到4月30日才被控制住。这次事故造成750万加仑原油喷出,在挪威与英国之间的洋面上形成一片45英里长、30英里宽的油污带。这部分油污除部分自然消逝外,在两年内将飘浮到海岸上来。遭殃的是海洋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1978年3月2日
1978年3月,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在离布列塔尼海岸不远处触礁,从而酿成了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事件之一。
当时油船正满载着23万吨原油从波斯湾驶向鹿特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它的操舵装置失灵。船体断为两截,从船上漏出的石油污染了100多英里的法国海岸对海洋生物以及海鸟来说,这场灾难是史无前例的,成百万的海洋动物和软体动物被冲到岸上。
在事后的调查中,油轮船长帕斯卡尔·巴达利受到严厉的批评,由于他“不可原谅的延误”,失事船只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援。
1978年3月19日
3月19日,据海洋污染专家说,阿莫科-卡迪斯油轮上的10万多加仑原油泄漏,漂浮在布列塔尼海岸附近,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泄油事件。令人担心的是汹涌的海浪会击毁油轮,致使所载的23万多桶原油全部涌出。
石油已严重地污染了70英里长的布列塔尼海岸。10英里长、7英里宽的英吉利海峡海面上出现油层,并朝着泽西岛和格恩济岛漂移。油轮的主人印第安纳美孚石油抽到较小的轮船上,但这项工作需等待3至4天之后,油泵运到停留的油轮上才能进行。
法国官员正在调查指控造成这起灾难的争执原委。原来,争执是在阿莫科-卡迪斯号油轮的一艘西德拖轮船长之间发生的,内容是有关财务费用方面的问题。双方讨价还价的时候,拖缆断了,以至于油轮触上礁石。油轮船长和拖船的主人都被法国警察带走拘留。
以前最严重的一次泄油事件是在11年前在英国海岸搁浅的托利-坎扬号油轮。损失石油10万桶。
1980年3月28日
3月28日,圣海伦斯山周围的火山口已开始喷射蒸气、火山灰与小浮石。这是位于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火山,从1857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来自美国地质观察站的科学家们正在检验喷射物,并让100人离开熔岩漂浮物或泥石流可达之地。自1917年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拉森火山爆发以来,这是美洲大陆的第一次火山活动。
1979年,一篇地质观察报告陈述了圣海伦斯山“特别危险”,并说“将来有一天很可能爆发”,主要危险是山上积雪溶化所引起的洪水和泥石流,而地质学家说可能有一次更猛烈的喷发。
1980年5月19日
5月19日,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高达6万英尺的火山灰使天空一片漆黑,远至东边160英里以外的沃拉沃拉,至少有8人丧生。这座长期休眠的火山在喷射蒸气与灰沫之后,地质学家对它做了几周的检查。是日上午8点39分,随着一声爆炸火山开始爆发,炸掉了9677英尺高的山峰的峰顶,在100英里以外都能感觉到震撼。
火山爆发后所引起的洪水与滚滚泥浆涌进了图特尔河谷,淹没了未离开的几位居民。火山周围的森林十几处着火,火势难以控制。地质专家说这次火山爆发是由火山爆发前发生的两次地震引起的。
1984年10月3日
10月3日,在过去的两夭中,在跨越魁北克北部两条河流时,7100多只迁栖的驯鹿溺水而死,这被奥杜邦协会称之为“一次自然环境的巨大灾难”。生物学家们说现共有7l00具驯鹿尸体,但魁北克的官员们估计至少有1万或许2.2万只驯鹿在试图穿过卡尼亚皮斯科河和科克索克河时被淹死。这些驯鹿是乔治河东区驯鹿群的一部分,它们是北美最大的驯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驯鹿之一;它们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迁栖大转移。爱斯基摩领导人指控魁北克水电公司,建造水坝河水上涨而使驯鹿淹死。爱斯基摩领导人说,该公司曾被敦促在出事地点修建栅栏,以避免驯鹿丛这一险处通过。但是魁北京水电公司官员对这一指控提出质疑,他们说由于今年雨季的丽量为往年平均雨量的一倍,所以河水猛涨。一位公司发言人说,多年前,爱斯基摩人根据他们自己雇佣的工程师的建议同意泄水,根据有些地方驯鹿尸体五六个摞在一起的情况,魁北克官员正筑起一道“安全墙”以驱赶走其它驯鹿。
1986年11月23日
位于东京之南的大岛,是东京都管辖的一个有名火山岛,也是游客观光的胜地。当地居民一向把大岛中心部的三原山喷火尊为“御神火”,看成是带来幸运的“守护神”。
11月15日,沉默12年之久的三原山又喷起了大火。火光闪闪,大地鸣动,游客云集。
11月23日凌晨,三原山开始大量释放能量,冲天的大火伴着岩浆向四面扩散。除旧喷火口之外又出现了十六处新喷火口,同时发生地震。
11月24日后,三原山喷火趋于平静。但轻微地震仍频繁发生,大岛周围15处水域仍呈褐色,多处道路出现裂缝,人们对火山是否会再次喷发难下判断。
11月29日,当局决定自12月3日起,每户出一人分期分批乘船回岛料理,在岛上停留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一旦有事要在20分钟内集合上船。据说这种状况可能要维持到12月20日左右,才让全部岛民回去过圣诞节。
1988年9月10日
1988年9月10日,吉尔伯特飓风。
飓风吉尔伯特(英语:Hurricane Gilbert)是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最强飓风,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五级强度,最低气压读数达到888百帕,在当时是大西洋上有记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此一记录于2005年被飓风威尔玛超越,然而仍是大西洋有记录的历史上第二强的飓风。
吉尔伯特飓风风速达每小时140公里向西猛扑印度群岛和中美洲海岸,9天内刮遍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墨西哥和美国东南沿海,横扫万里,留下一片片废墟。全部损失估计80多亿美元,死亡逾千人。因其震撼20世纪,故称为“世纪”飓风。
1989年3月22日
长937英尺的“埃克松-瓦尔代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岸外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被撞出一个窟窿,导致大量泄油。其问约有1000万加仑原油漏人海中;使长达100英里的海岸线受到污染,对包括海豹、水獭和迁徙的海鸟在内的野生动物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1990年10月29日
10月29日—11月7日,第二届世界气候大会在日内瓦举行。会议通过一项《部长宣言》,呼吁各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全球气候。
宣言指出,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全球气候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但是,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的西方工业国家尤其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它们必须起带头作用,承诺采取行动,降低其在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中的比重。
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国家还必须开展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分的额外资金,并以公平和最优惠的条件转让环保技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益,降低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