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3年1月27日
1月27日,中国外务部总税务司赫德与葡萄牙国议约大臣,移交署大臣在北京订立《分关章程条款》,共有11款。其内容主要有:
---应派税务司在澳门督办关务。
---商船进出口应当由扦子手查验。内海以内应定有华船停舶处所,进出各船分别等候开舱准单暨放洋准单,方可驶离停泊之处。
---上下货物须领有上下各准单,并照条约税则完清各税。惟澳门土产出口暨由外国口岸运进之货与本地民人日用食物,此数类毋需纳税。倘有已运进口免税之货复欲赴内地,无论由海陆各路运出,即应补纳进口税项。
---内海以内防私、缉捕各事宜应由税务司与澳门官宪会议办法,并订明每月由关备拨经若干,一面由澳宪特派水师官一员随同税务司妥办—切。
---澳门所辖水、陆地方内如何防缉走私,应由澳官拟定节略,会同澳官定办,俾两面实得相助之益与地主之权无碍。
1903年1月29日
1月29日,当时正值中国的春节。一年一度的中国东京留学生新年恳亲会如期举行。东京神田区的中国留学生会馆内气氛异常。清廷公使希望借此扭转日益勃兴的留学生反清爱国的潮流。马君武等人先后登台演讲,公开提出中国的出路在于排除满族专制,恢复汉人主权。演讲得到近千名留学生的拥护,“倒清”等口号不绝于耳。孙中山希望有识之士在公开场合倡言“排满”的愿望得以实现。不过,此事之后,马君武被调回国内。
1903年1月29日
《湖北学生界》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留学生创办的爱国革命刊物。1903年1月29日(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在日本东京创刊,留日湖北同乡 会主办,以“输入东西之学 说,唤起国民之精神”为宗旨,设论说、学说、政法、教 育、军事、经济、实业、理科、医学、史学、地理、小说、 词薮(楚风、楚言)、杂俎、时评、外事、国闻、留学纪录 等栏目。从第六期起,改名《汉声》。9 月停刊,前后共出八期。 该刊存世量稀少,对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留学生爱国革命思想有很高价值。
1903年2月4日
消息传遍上海后,第二天全市钱庄拒绝使用通商银行的钞票,而通商银行的持票者更是蜂拥前往兑换,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挤兑风潮。为了应付挤兑,通商银行不得不以金银作抵押,获取汇丰银行的70万元现款,才使危机得以暂时缓解。不到一星期,兑换金额超过50万元。6日,蝗毡救顺?000元伪钞到汇丰银行兑换时被抓。经查,这伪钞案?名主犯均为日本人,伪造10元、5元钞票共约30万元。
此案发生后,金融市场秩序大乱,不少小钱庄趁机增加贴额。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严办,但日方推称本国并无专门的律条可供定罪。该案最终不了了之。
1903年2月27日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留校任连长、副队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翌年回国并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1932年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5月经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长征中任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1950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赴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后代理彭德怀在志愿军的职务。1952年7月起,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1903年3月1日
1898年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提倡新学。梁启超为了办一所译学馆,通过法国驻华使馆介绍,请中国天主教徒马相伯主持其事。后因慈禧复政,办译学馆一事遂告中止。1903年,清政颁布学制以后,马相伯建议蔡元培从南洋公学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学习拉丁文,共20人,入震旦学院学习。
“震旦”,意为东方光明及前途无量之意。学校借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为校舍。马相伯为院长,亲订章程,实行学生自治。各种教授由教会委任。马相伯还请耶稣会会长协助。马相伯倾全部家资建校,合计项款达130万元。
1903年3月29日
该刊由上海科学食品馆主办,设有图画、论说、原理、实习、拔萃、传记、教科、学事汇报等栏目,介绍多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刊登著名科学家、实业的肖像和国外一些著名工场、博物馆、实验室的照片;发表许多近代中国科学家撰写的科学论文、科普文章及介绍近代中国科研、工艺、教育活动的文章。
1903年4月11日
4月11日,慈禧宠臣荣禄病死,终年68岁(1836年生)。荣禄是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由荫生以主事用。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疏荐袁世凯练新军,即“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维新,慈禧太后特命光绪帝授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一时。后来又助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镇压维新派,捕杀谭嗣同等。因功入为军机大臣。1900年,策划废光绪,因统治集团中大多数人反对,不果。义和团运动中,他屡请镇压义和团,保护各国使馆。1902年,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死后,加赠太傅。
1903年4月27日
4月清庭与沙俄订约,规定在镇压义和团时强占东北的沙俄军队分期全部撒走。1903年俄军拒绝接纳撤退,竟还提出7项无理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
同年4月27日上海人民在张国召开了拒俄大会,抗议沙俄的侵略行径。北京、武昌等地的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留日学生秦毓鎏、叶湖等500多人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拒俄会议,组织“拒俄义勇队(后定名为学生军)”,每日操练,并派代表回国呼吁,要求清朝出兵抗俄,表示愿意充当先锋,上前线抗击沙俄。清朝却以“名为拒俄,实则革命”,勾结帝国主义进行镇压。
1903年4月27日
北洋大学前身是1895年由盛宣怀创设的天津中西学堂,又名北洋西学堂,分为头等、二等两校。当时聘美国人丁家立为总教习。头等学堂设有工程、电学、矿务、机器、律例5科,学制4年,性质属于专科学校,毕业后可升入“专门之学”;二等学堂为普通中学性质,学制也是4年,毕业后升入头等学堂。1900年停办。
1902年9月1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恢复了天津头等二等学堂,并将其改建为北洋大学堂。至1903年4月始正式开学。本科为3年毕业,法科为4年毕业。学校设有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课程,为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开学后,袁世凯先后派遣北洋学生赴美国和日本留学。
1903年4月29日
4月29日,留日学生大会在日本东京锦辉馆举行,500多名留学生到会。会议主题是抗议沙皇俄国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留学生们在会议上纷纷发表演讲,要求组织拒俄义勇队,誓与沙俄决战沙场。他们说,无国之辈,哪有安身之地,又何来安学之处。后来由于清政府的阻挠、压制,“拒俄运动”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拒俄义勇队北伐行动也未成行。然而,留学生们迸发出的爱国情感转为指向满清腐朽统治的实际斗争中。
1903年5月31日
1903年5月,邹容的《革命军》由章炳麟作序,革命党人集资,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立即轰动全国,被视为中国的“人权宣言”。先后翻印20余版。各地为之纸贵,销售量达110万册,为当时第一大畅销书。许多青年竟相传抄,偏远地区竟卖到10两银子一本。
孙中山说:《革命军》“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鲁迅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作的《革命军》。”端方则说:“此书逆乱,从古所无,竟敢谤及列祖列宗,且敢直书庙讳,劝动天下造反,皆非臣子所忍闻。”《革命军》如振聋发聩的霹雳,读之令人热血沸腾。
邹容当时年仅18岁,字威丹,四川巴县人。富商的儿子,自幼读经史,不肯应科举,常“薄尧舜,非周孔”。1901年出川,入上海广方言馆。次年赴日,就读于东京同文书院。2月,刘成禺借新年团拜发表排满演说,邹容起而响应,因强剪一官员的辫子被迫回国,住上海爱国学社。5月,发起中国学生同盟会,想“于学界成一绝大合法团体,以鏖战于中国前途竞争逼拶之中”。
1903年6月2日
6月2日生于浙江义乌县。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参加了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春与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结成湖畔诗社,出版诗集《湖畔》。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192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译介苏联文艺。
1928年12月,经柔石介绍与鲁迅交往,成为鲁迅的学生和战友。1931年任中国共产党“左联”党团书记。曾主编或参与编辑《萌芽》月刊、《前哨-文学导报》等“左联”机关刊物及《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3年12月到江西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副校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6年受党中央派遣到上海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囚上饶集中营。次年11月被营救出狱,后到桂林、重庆从事文化工作。著有诗集《真实之歌》、论文集《鲁迅及其他》、《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等。1946年到上海,著有《过去的时代》、《雪峰文集》、《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及寓言集《今寓言》等。
1903年6月29日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6月29日,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苏报案发生。《苏报》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刊于上海。1903年由陈范接办后,倾向革命,与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有联系。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为撰稿人,宣传革命,发表推荐邹容《革命军》和章炳麟批驳康有为改良主义的政见和论文,公开批评清政府,朝野震动。
21日,清廷下旨说:“似此猖狂悖谬,形同叛逆,将为风俗人心之害。著沿海沿江革省督抚,务将此等败类严密查拿,随时惩办。”
6月29日,租界当局开始捕人。袁树勋、俞明震拿着“圣旨”去请求领事们签字捉拿“钦犯”,各领事表示,如作为租界之案,在租界审理,还可以考虑。袁表示愿照此办理,领事们便同意签字。英、美领事告诉袁,清方必须恪守这一定约:“照章,凡在租界犯案者,应在公堂无罪,在租界受罪。”但工部局仍拒绝会同捕人,魏光焘采用英国法律顾问的主意:命袁、俞向英界会审公廨控告这些“钦犯”,工部局才不得不出票拘人待讯。
1903年7月15日
7月15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苏报》案犯”章炳麟、邹容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在上海公共租界公廨开始进行。清廷与自己的臣民在本国土地上打官司,却要由外国人来裁判,实属罕见。
此前,清廷多次要求租界当局引渡章炳麟、邹容,但各国领事认为“租界事,当于租界治之”,坚持由会审公廨进行审判。清廷无奈,只得作为原告方,派江苏候补道台俞明震出庭。
清廷指控《苏报》“欲使国民仇视今上,痛恨政府,心怀叵测,谋为不轨”,要求法庭主其为死罪。章炳麟、邹容则对清廷指控直认不讳,并借审讯之机,公开宣传革命。
21日第二次庭讯后,审判陷于停顿。章炳麟作《狱中答〈新闻报〉》,表示要同清廷斗争到底,并绝食7天以示抗议。
期间,清政府与各国一再交涉,最后一致同意在公共租界内设“额外公堂”审理,由上海县和县汪懋琨主审。
1903年8月19日
邵均(1903—1977),字维坤,中国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先后在多所林业院校讲授森林经理等课程。长期从事森林主伐与更新、次生林改造和利用、中壮龄林抚育等的研究和实践,提出过许多学术论点,并在他担任黑龙江省林业领导期间加以贯彻实行,为黑龙江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3年9月18日
1903年9月18日,清末爱国将领冯子材逝世。
清末抗法名将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县)人。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生。
早年曾参加天地会起义,后受清政府“招安”,镇压太平军,升至提督。1882年(光绪八年)称病退职。1884年法军进犯滇桂边境时,以广东高、雷、钦、谦四府团练督办参加抗战。次年2月,被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起用,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积极部署战备。3用下旬,率王教祺、王德榜,苏元春等部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并乘胜追击,接连收复文渊、谅山等地,从根本上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面。后历任会办广西军务大臣、贵州提督等。卒谥勇毅。
1903年10月3日
蓝荫鼎(1903年10月3日-1979年2月4日),台湾知名画家,曾在1941年改名为石川秀夫。出生在宜兰罗东。他曾师事石川钦一郎,著名作品有《养鸭人家》(1966年,伦敦剑桥美术馆收藏)。1971年欧洲艺术评论学会以及美国艺术评论学会,将他选入第一届世界十大水彩画家之一。
有别于其它台湾画家,蓝荫鼎在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曾于台湾电视公司(台视)和华视出任要职。他在画作之外的文学作品,以《宗教与艺术》、《艺术与人生》、《鼎庐小语》这三本书最为知名,文章曾被收录于中学的教科书之中。
1903年10月5日
1903年10月5日,孙中山到达檀香山。檀香山是兴中会的发源地。自从梁启超到此,以“名为保皇,实为革命”为名组织保皇会之后,兴中会团体已荡然无存。仅剩的10余名兴中会会员慑于保皇会的势力,不敢活动。孙中山到达檀香山后,决心扫除此毒,以一民心。他向华侨散发了数千册《革命军》,11月13日起又连续3天发表演说,号召“必要倾覆满州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提出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于目前危险和悲惨地位。随后,孙中山又到奥华湖岛演说。千余名华侨倾听孙中山的演说,深为感动。孙中山见时机成熟,就着手恢复和发展革命组织,取名“中华革命军”,以铭记邹容之功。近千名华侨加入中华革命军。随后,孙中山又发行革命债券,向华侨募款。华侨纷纷损款,以助革命事业。檀香山又成了革命党人在海外的一个重要据点。
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如有反悔,任众处罚”
1903年11月30日
杨至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03年11月30日生于贵州省三穗县木界村。毕业于省立农业中学。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击退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同年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20军任连指导员。先后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1928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4军连长,后兼井冈山留守主任。在国民党军“进剿”、“会剿”的异常困难条件下负责保护伤病员,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30年起,任第 4军副官长、工农红军学校校务部部长、红军总兵站站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组织兵工、军需、医药生产和供给。长征中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任第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冬,因病去苏联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回国,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主持组建、改造军需工厂和医院,创办供给、军械、汽车等专业学校,为东北军区和中南军区后勤工作建设打下了基础。1955年后,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3日病逝于北京。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