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公元1世纪中国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1世纪中国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1世纪中国历史大事件:王莽建立新朝;昆阳之战;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新朝建立;刘婴被废,王莽登基;王莽被刺身亡;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天师”出生;东汉光武帝去世;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1

历史事件

公元8年

新朝建立

新朝建立
    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建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西都常安、东都洛阳,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经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公元8年1月15日

王莽建立新朝

王莽建立新朝
    8年1月15日,建立新朝,西汉结束。
    王莽(前45一公元23年,距今已2061年),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的侄子,新王朝的建立者。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局动荡不稳。以外威掌握政权,成帝时封为新都候。
    5年(汉元始五年),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6年,年仅2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孺子。
    8年1月15日(初始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应刘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命令全国民间的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禁止买卖,还实行五均六荣,企图以此缓和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
    23年(更始元年),新王朝在绿林、赤眉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
详情...

公元9年1月10日

刘婴被废,王莽登基

刘婴被废,王莽登基
    公元9年1月10日 (农历冬月廿五),西汉皇帝刘婴被废,王莽登基,新朝建立,西汉灭亡
    汉孺子刘婴(5年—25年),西汉末代皇帝(第十五代)(6年—8年十一月在位),号孺子,乃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汉宣帝玄孙也。
    元始五年(5年),汉朝外戚王莽毒死汉平帝,次年从汉朝皇室中挑选了时年2岁的刘婴。但是,因年龄太小,并未正式即位,仅当一个“皇太子”。王莽自称“摄皇帝”,任何排场实与皇帝无异,仅在见孺子及太后时需自称臣。为想实质控制朝政大权,得到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允许后,封自己为安汉公,并完全摄政,以周公、伊尹自居,改元“居摄”。而刘婴这个皇太子则其实只是傀儡。初始元年(8年),王莽将“摄皇帝”称号改称“假皇帝”;同年,王莽自称汉高祖刘邦要他做皇帝,便强迫刘婴禅位给他,建国号“新”,尊王太皇太后为皇太后,刘婴为定安公。
    至此,立国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帝国灭亡。
详情...

公元23年7月7日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
    23年7月7日,昆阳之战。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克昆阳声势大振,王莽派大将王寻、王邑领兵40万反扑,包围昆阳。驻守昆阳的起义军仅八九千人,力量悬殊。刘秀请王凤等坚守昆阳,自己带12人突围而出,赴定陵和郾城调动救兵。
    公元23年7月7日刘秀调集援军。以3000精兵突破敌军中坚。王寻以一万人马与刘秀交锋,结果大败,王寻被杀。昆阳城内绿林军打开城门,冲杀出去,里外夹攻,杀声震天,击清王莽主力。
    这一战决定了王莽政权覆灭的命运。
详情...

公元23年10月6日

王莽被刺身亡

王莽被刺身亡
    公元23年10月6日,西汉“新莽政权”领袖王莽被刺身亡。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长,获正直名。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因外戚丁、傅用事,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县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详情...

公元25年8月5日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公元25年8月5日 (农历六月廿二),刘秀登基,建立东汉王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西归(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详情...

公元25年11月27日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
    公元25年11月27日 (农历十月十八),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节侯刘买的后裔,与更始帝有同一个曾祖父。其父为南顿令刘钦,母樊娴。世代居住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属地方豪族。自幼钟情于阴丽华,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详情...

公元34年2月22日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天师”出生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天师”出生
    公元34年2月22日 (农历正月十五),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天师”出生
    张道陵(34—156),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入鹄鸣山(一作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境内)修道。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派。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一说系道徒对他的尊称),亦称“天师道”。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从者户至数万。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领其户。“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后裔继承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
    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详情...

公元57年3月29日

东汉光武帝去世

东汉光武帝去世
    公元57年3月29日 (农历二月初五),东汉光武帝去世。
    西汉末年随其兄刘纳起兵反王莽,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力量逐渐壮大。与绿林军联合之后,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之后,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他曾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刑徒。天下平定之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兴修水利,精兵简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呈现一派繁荣,史称“光武中兴”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公元57年3月29日(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享年63岁,在位32年,死后葬在原陵。
详情...

公元70年5月3日

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公元70年5月3日,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69年(永平十二年)汉明帝擢用王景,发民卒数十万治河。王景测量地势,开凿山阜,建立水门,自莱阳五千乘口筑堤长千余里,使河、汴分流,黄河由东北入海,沐渠由东南入泅水。河水侵注。
    70年5月3日河渠成,从此洋渠得安流运漕,资河受南北两堤约束,水势是以冲击沙上通流入海,幽冀究豫四州,得免较大的河患。明帝在完工后亲自沿渠巡视,并按照西汉制度恢复河防官员编制。王吴等随从官员,都因修渠有功升迁一级,王景则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王景(约30年-85年左右)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约汉章帝建元和中卒于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少学易,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时有荐景能治水者,明帝诏与王吴共修浚仪渠,吴用景坞流法,水不复为害。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