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2年5月12日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1900年5月17日—1989年6月3日) ,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大阿亚图拉),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该革命推翻了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在经过革命及全民公投后,霍梅尼成为了国家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宪法所创造的一个职位,是国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职位。霍梅尼是一名什叶派伊斯兰教十二伊玛目派的玛尔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为闻名。他在著作和讲道内容里扩展了十二伊玛目派乌苏里派主张的“法基赫的监护”(教法学家的监护),即是伊斯兰教法学家的神权统治。
在国外的穆斯林世界里,他被描述为“西方大众文化对伊斯兰教的虚拟形象”。他在伊朗人质危机时支持挟持者,又颁布追杀英国人萨尔曼·鲁西迪的命令,因而闻名。霍梅尼被称为“广受支持、别具魅力的领袖”,什叶派学者视他为“伊斯兰复兴的战士”。
1925年12月12日
1921年2月,伊朗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与亲英政客赛义德·齐亚丁合作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齐亚丁为首相,礼萨汗掌握军权的新政府、总揽军事大权,1921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后,解除哥萨克师中英国军官的职务,使其置于个人的绝对控制下。同年9月解散为英国人控制的南波斯步枪队。礼萨汗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于1921年底、1922年初先后扑灭吉朗地区和阿塞拜疆省的人民斗争。1924年10月,礼萨汗镇压了库齐斯坦反动封建贵族的叛乱、扫平各地分裂局面。
礼萨汗同齐亚丁首相明争暗斗,1923年礼萨汗试图改组内阁失败后,公开表示赞成政治改革,1924年发起共和运动,打出废除卡扎尔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旗号。迫于宗教压力,同年3月31日放弃共和运动,得到伊斯兰上层分子的支持。1925年10月31日,国会决定废黜卡扎尔王朝,召开制宪会议以决定今后政府的形式。同年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卡扎尔王朝因为英苏势力入侵波斯而变得衰弱,巴列维家族顺势推翻了卡扎尔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艾哈迈德沙·卡扎尔,艾哈迈德沙·卡扎尔退位,移居法国。
1926年4月25日
4月25日,前波斯军队骑兵礼萨-汗今天在德黑兰的五宫自立为伊朗国王。1923年礼萨曾任首相,1925年他怂恿议会罢免了统治者赫沙-阿赫默德的官职。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他将建立一个共和国,但教士们的反对使他改变了想法。12月,议会宣布他为国王,他改用“巴列维”为新王朝的名字。
1951年4月29日
1951年3月15日,伊朗国民议会通过石油国有化法案。4月29日,伊朗上下院提名民族阵线激进派领袖穆罕默德-摩萨台任首相。5月2日,摩萨台政府实施“伊朗石油公司”国有化的法案。5月26日,英国请求国际法院仲裁它和伊朗之间的石油国有化争端。同月28日,伊朗政府照会英国和国际法院,不承认国际法院有权裁决英国和伊朗的石油争端。7月5日,海牙国际法院依然作出不利于伊朗的裁决。9月12日,伊朗政府向英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并于27日派军队占领阿巴丹城,英伊石油公司的英籍人员于10月全部撤离阿巴丹城。
1953年8月19日
1953年8月19日,伊朗摩萨台政府被推翻。
摩萨台1880年出生于德黑兰贵族家庭。早年留学法国、瑞士,获法学博士文凭。1914年回伊朗,先后任省长 、大臣、众议院院长。
1949年创建民族阵线,反对国王独裁和英伊石油公司,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1951年4月摩萨台由议会提名 ,被任命为首相。摩萨台政府以石油国有化为施政纲领之首要者,同英、美等国利益发生冲突,英美对伊朗实行经济封锁,伊朗财政状况日益恶化。1952年摩萨台政权制定一个“不依赖石油”的经济政策,包括增税节支,发行公债,鼓励和扩大出 口,扶助民族工业,组织失业工人从事公共工程。但收效甚微,引起各方面不满。
1952年3月,右翼民族主义者、一些宗教团体、部分动摇的劳动党领导人在国会公开成立反摩集团。在巴列维国 王的支持下,反摩集团领袖萨希姆等出动军队,于1953年8月19日发动政变,以叛国罪逮捕摩萨台。
1963年6月6日
6月6日,当暴乱从德黑兰向其它城市蔓延时,30多名穆斯林宗教领导人在伊朗被捕,其中之一有阿亚图拉-霍梅尼。 伊朗保守官员说,霍梅尼与其他人正企图颠覆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的政权。德黑兰的战事越来越激烈。国王与他的家属逃到萨阿达巴德的夏宫。据称什叶派的民众已被宗教领导人招募入伍,并进行收买。但是宗教领导人反对国王的土地改革和给妇女的新权利。3个没有带面纱的妇女被一暴徒残杀。
1979年1月16日
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1936年入德黑兰军官学校。1938年毕业后任少尉衔皇家军队检察官。1941年9月继位(1967年10月加冕)。1979年1月16日在霍梅尼发动的反国王运动的压力下被迫出走,王朝被推翻。1979年12月流亡巴拿马。1980年7月27日病逝。在位期间,强化君主专政,独揽大权,先后更换了23名首相,力图重振“大波斯帝国”。
1979年2月1日
2月1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在流亡国外15年以后,于2月1日上午搭乘一架法航专机从巴黎回到德黑兰。
鲁霍拉·霍梅尼于1900年生于距宗教圣地库姆50公里的霍梅恩小镇,故取名霍梅尼,意为霍梅恩人。
霍梅尼经常举办社会与道德问题专题讲座,由于时常流露出不满情绪,引起老巴列维国王的注意。他的讲演活动曾遭到取缔。1963年以后,因抨击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在政治上开始崭露头角。他因反对国王的‘土改’而被捕入狱,数月后获释。但在1963年6月阿苏拉日再次被捕。为抗议这次逮捕,有成千上万人上街游行示威。9个月后,霍梅尼再度获释。但不久又因反对国王再次遭到逮捕。接着被流放到土耳其,1年以后被解往伊拉克,居住在伊拉克什叶派宗教圣地纳杰夫达15年之久。后来,他被伊拉克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只好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巴黎,居住在巴黎城外40公里的‘革命指挥中心’。1979年2月上旬,霍梅尼由巴黎回到德黑兰。
1979年2月11日
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国王被迫出国,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2月结束15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德黑兰。他宣布废除帝制,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按照宪法,他被确定为伊斯兰至高无上的宗教领袖,总揽军政大权,担任最高国家元首。3月1日定居库姆。
1979年5月26日
5月26日,伊朗的阿亚图拉·霍梅尼强烈谴责卡特政府企图杀害伊朗政府的高级官员。美国国务院驳回这一谴责。25日晚,确信是统治革命委员会成员的阿亚图拉·哈谢米·拉夫桑贾尼在家被射伤。霍梅尼在广播讲话中痛斥了“美国和其它超级大国”。他说:“华盛顿须明白,伊朗革命尚在存,这种愚蠢的企图是扼杀不了我们的革命的。”美国国务院一个发言人说:“任何形式把美国与这种应受严厉责备的行为联系在一起都是大错误的。”在伊朗,在拉夫桑贾尼被袭击一事发生之后,仍没有进行逮捕行动,报道说右派分子声称对此次袭击负责。在以前6周内还有2名霍梅尼的副官被杀害。
除批评美国外霍梅尼还打算将西方的影响从伊朗清除。他命令妇女在公共场所蒙面纱,穿长袍。违反的妇女被革命卫兵称为妓女,并受到石子的袭击。男女之间禁止在一起打网球。在德里兰旅店价值数千美元的酒被卫兵毁掉。
1980年1月4日
1月4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支持者与马达里的支持者在库姆发生冲突,随后又在德黑兰和大不里士等地发生冲突,并日益加剧,死伤数百人。12日,大不里士法庭宣判处死11名马达里的支持者。
1980年7月27日
7月27日,被推翻的伊朗国王穆罕默德·里查·巴列维经过18个月凄风苦雨的全球性驱逐,死于埃及的一所军人医院。王后伐拉同她60岁的丈夫在一起。
埃及总统萨达特是唯一为巴列维国王提供居留地的人,既出于人道主义原因,也出于感激国王在1973年埃及以色列战争期间给予埃及的经济援助。萨达特总统昨天下令为他举行国葬。
国王去年10月在美国露面为的是在纽约就医,结果导致伊朗学生军在德黑兰抢占美国大使馆。他们仍然控制着52名人质,伊朗说国王之死无助于人质的命运,仍然要求把国王的亲属和他的财富归返给伊朗。
1982年5月24日
5月24日,伊朗宣布取得了与伊拉克进行的两年半流血战争中的最大胜利之一。据德黑兰电台报道,伊朗军队已经收复霍拉姆沙赫尔的主要货运港口城市。如果报道属实:这将意味着伊朗已经收复几乎全部被伊拉克占领的领土。
伊朗的报道对阿拉伯世界产生冲击波。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世界内部一直态度不同,立场各异。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害怕伊朗的教旨主义革命越出其国界,已着手资助伊拉克。叙利亚公开支持伊朗,并向伊朗提供了苏联武器。这些武器成为伊朗在霍拉姆沙赫尔取得胜利的关键。
1983年5月4日
5月4日,伊朗伊斯兰革命政权取缔本国的共产党即杜德党,并指令18名苏联外交官离开伊朗。自2月70名共产党员因叛逆罪被捕以来,该党一直受到打击。
最近几天,电视台向伊朗人播放了杜德党的7名高级官员的供词,其中几个人承认曾向苏联人提供过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情报。杜德党人数不足2000,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占领伊朗北部的影响下成立的。它反对伊朗国王,参加了推翻国王的伊斯兰革命,并一直支持阿亚拉-霍梅尼政权。它的解散应归功于民族派别斗争。这个宗派如同它反对美国一样也强烈地反对苏联。
1988年7月18日
7月18日,伊朗总统哈梅内伊突然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正式声明伊朗接受安理会关于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伊朗议长兼武装部队代总司令拉夫桑贾尼在同一天向伊朗电视台记者发表讲话说,这一决定是伊朗领袖霍梅尼亲自在7月17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向伊朗主要领导人宣布的。伊朗所以改变原先的立场,除军事方面失利外,还有经济、外交和内政等方面的原因。
在军事方面,伊朗过去依靠兵员充足,采取人海战术,但由于武器装备较差,伤亡很大。
由于1987年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又对伊朗实行禁运和封锁,使得伊朗的财政经济更加困难。伊朗的外汇储备已从战前的200亿美元下降到1988年初的60亿美元,外债却上升到50亿美元,因为财政拮据,生产萎缩,以致商品匮乏,物价飞涨。在这种情况下要拿出更多的军费来继续战争确是不堪负担。
1989年2月14日
英国作家萨曼·拉什迪因出版一本名为《撒旦诗篇》的小说,遭到了穆斯林世界的强烈反对。1989年2月14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判处拉什迪死刑,并悬赏数百万美元追杀他。由此引起了一场国际风波。
《撒旦诗篇》是一部幻想型小说,全书共500多页,作者用一种类似圣经的语言,叙述一个印度电影明星梦中幻出一位商人,受了主的耳语,成了先知,进入一座城市创建一种宗教。穆斯林认为,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影射了先知穆罕默德,亵渎了他们的宗教,因而引起了穆斯林的愤慨。
拉什迪从此过着有警方保护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护费高达160万美元。
在这次伊斯兰教判决之后,拉什迪被置於英国警方保护之下,英伊两国甚至一度断交。《撒旦诗篇》的各语种译者纷纷遭到牵连,曾发生多宗涉及出版者或翻译者遇刺身亡的事件。
1990年6月21日
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是吉兰和赞詹两省。在伊朗政府宣布的重灾区之一的吉兰省鲁德巴尔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倒塌,大部分居民遇难。造成9万幢房屋和4000栋商业大楼夷为平地,约5万人死亡,近20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上世纪全世界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之一。
1995年11月19日
11月19日,伊朗总检察长莫格塔达伊宣布,伊朗法庭将批准遭受虐待的伊朗妇女提出的离婚要求。
莫格塔达伊说,妇女如果被证实受到“无法忍受的虐待”,不管她们的丈夫是否同意,伊朗法庭将批准她们的离婚要求。伊朗总检察院的一位官员说,所说的“虐待”是指使婚姻无法继续的任何行为。
在伊朗,由于传统观念和财产方面的原因,过去一般只有男人主动提出离婚。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