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829年9月16日
《亚德里亚堡和约》是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签订的、旨在结束第八次俄土战争而签订的和约。
英法俄支持希腊独立战争。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到1826年末,希腊独立运动形势危殆,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插手希腊问题,并于1827年签订《伦敦三国条约》承认希腊独立。俄国与土耳其爆发战争。土耳其借神圣同盟之间的矛盾加剧的时机于1827年向俄国宣战,1828年俄国向土耳其宣战,第八次俄土战争爆发,1829年俄国取得胜利,俄土签订《亚德里亚堡和约》。1.土耳其承认希腊独立;2.黑海东岸地区划归俄国;3.商船可自由通行黑海海峡。
俄国通过《亚德里亚堡和约》取得在巴尔干地区的较大优势,威胁了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巴尔干的利益,也打击了神圣同盟体系。俄国与欧洲列强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埋下了克里米亚战争的祸端。
1902年1月20日
希克梅特·纳(1902—1963)土耳其社会活动家、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1919年从此开始诗歌创作。1921年去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经济与社会学。1928年在巴库首次出版诗集。1938年被军事法庭以“煽动罪”判处28年徒刑。1950年在国内知识界的强大压力与世界舆论的声援下获释。出狱后,被迫逃亡国外,并被剥夺土耳其国籍。1950年与聂鲁达一起被苏联授予国际和平奖金。1951年在苏联定居。1952年9月到中国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任会议联络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起任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后任常务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1960年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主席。1963年6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
1913年6月29日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巴尔干同盟诸国统治者扩张欲望增长,相互提出领土要求。这些争吵因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帝国主义集团插手而日益激烈。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希腊秘密订立反保加利亚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同年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猛烈抵抗。罗立即向南进军,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发动进攻。保四面受敌,不断受挫,至7月29日求和。
8月10日,交战双万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塞、希、罗、土、门(门的内哥罗)各获得一些领土。战后,巴尔干诸国的组合发生变化,原先的反土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两个集团,一方是塞、希、罗,另一方是保、土。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各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势力操纵。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锐化。在布加勒斯特和约的基础上,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希腊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而抱着复仇计划的保加利亚和德奥同盟国集团接近起来,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奥斯曼帝国加入到同盟国一方。
1913年8月10日
1913年8月10日,巴尔干战争结束。1912年至1913年,围绕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问题接连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反土同盟,随后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也相继加入,巴尔干同盟形成。第一次巴尔干战争,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土在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的统治。
然而《伦敦和约》墨迹未干,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已经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巴尔干各统治集团在分配战果时发生争吵。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和希腊签订《反保同盟》,随之罗马尼亚加入同盟。6月29日保加利亚军队对驻扎在马其顿的塞、希军队突然发起进攻,拉开战争序幕。1913年8月10日保、塞、门、希、罗五国在布加勒斯特签订和约,保加利亚丧失其在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及南多布罗加。以后,根据《保土条约》,土耳其又重占亚得里亚堡。至此,巴尔干战争结束。
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人和黑塞哥维纳人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家。俄国出于侵略目的,对这些要求予以支持。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的扩大,还力图吞并塞尔维亚。这得到了德国的支持。而奥塞两国的冲突又势必引起奥俄冲突乃至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冲突。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巴尔干角逐争斗,使其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1914年10月29日
10月29日,土耳其政府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向协约国宣战——他们炮击了俄国黑海沿岸的敖得萨、塞瓦斯托波尔和费奥多西亚。土耳其国防大臣思维尔·帕夏的亲德情绪和德国的巡洋舰“格本”号与“布莱斯劳”号在康斯坦丁港口的出现是促使土耳其宣战的因素。土耳其与同盟国结盟后便能封锁俄国和协约国之间的主要运输线——达达尼尔海峡。德国海军上将冯·苏礁目前正在指挥土耳其海军。
土耳其的参战必将改变协约国的战略局势。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不失时机地催促对土耳其采取行动,以便重新打开通向俄国的极其重要的运输线。
一战之前土耳其还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一战后土耳其只剩下小亚细亚的部分了,直接领土损失超过70%。
1919年8月5日
1919年8月5日,土耳其民族主义运动爆发。
8月5日,反抗协约国签定的和平条款的民族运动已在奥斯曼帝国爆发。
本次和平大会企图在阿拉伯和亚美尼亚少数民族实行自决原则,并承认该帝国由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瓜分。尽管苏丹王已接受协约国 的条款,但是2万名希腊军队5月份在土耳其的士麦那登陆点燃了土耳其人 反抗的烈火。
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是达达尼尔海峡和加利波利之战的英雄。 他一直在组织军事力量和大众民族主义力量。他要求在瑟瓦斯召开一次民 族主义大会。来自东部省份代表的预备会议一直在埃尔祖鲁姆进行。凯末 尔在大会开幕式上简述了建立共和制度的目标。
1921年1月10日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使希腊有机会从它的宿敌手中夺取领土。在劳埃德·乔治及其盟友的鼓励下,希腊军攻入土耳其,声称对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的领土拥有主权。土耳其人在其新领袖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下,进行了猛烈的抵抗。凯末尔明白,阻止希腊军队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政治生命,也是他的祖国生死存亡的大事。为此,他竭尽全力击退希腊军队,有时还成功地发起反攻。但是,希腊军队继续不断地进击。直到1921年1月10日的涅纽村战役,土耳其国民军才决定性地打败了希腊军队。
1922年8月30日
1922年8月30日,土耳其在杜姆卢珀纳尔战役大获全胜。
8月26日,土耳其集中18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约20万军队,向盘踞在小亚细亚西南一隅的希腊军(约10万人)发起全线攻击。激战至至30日,希土双方各伤亡约一万人,希腊军全线溃败。土耳其军在9月6日收复士麦那(今天的伊兹密尔),希军总司令宣告投降。9月18日,安纳托利亚境内的希军全部被肃清。
1923年10月29日
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这是一次将土耳其由亡国带领到一个新的国家的革命。凯末尔可以说是土耳其的救世主。
1924年3月3日
3月3日,凯末尔总统正迅速地把土耳其带入20世纪并使其更加紧密地与西欧结盟。
土耳其共和国的这位新总统已说服他的国民议会废除这个国家的许多宗教和文化传统的陈规旧习。其中主要的是由穆斯林领袖所把持的世袭权力--哈里发职位。
凯末尔还计划取缔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宗教制度、一夫多妻制以及服饰等等。凯末尔在1923年秋天废除了苏丹统治。伴随着抵抗希腊的军事胜利,他几乎获得了在土耳其发动更大改革的全部权力。
1925年6月9日
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但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的浓厚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928年4月29日
4月29日,根据立法规定,土耳其小学生将很快学习背诵英文字母A-Z,而不必学习传统的阿拉伯字母。这样做是因为土耳其的文盲主要是由于阿拉伯字母难学而造成的。全国1400万人口在强制使用新字母之前将有15年的过渡期。报纸将用阿拉伯文和拉丁文两种文字印刷。现在正在准备新字典,以备学校教英文字母时使用。
1960年5月27日
陆军中将杰马尔-格尔沙尔,这位领导陆海空军队官员卷入这场政变的人物,通过广播安慰土耳其人说,他不打算实行军事专政,他还保证要“自由正当地选举组成符合宪法的民主政府”。
这次使几个月来政治的不稳定达到了最高潮的政变,是由曼德列斯企图要取缔由前总统伊斯梅特-伊诺农领导的共和党的政治活动引起的。这周,军校学生、学生抗议支持者们在安卡拉举行一次反政府示威。
1973年10月30日
大桥长1560米,宽33米,桥面可以并排行驶六辆汽车。这是一座吊桥,海峡两岸每边有一个“门”字形的桥塔,有165米高。两个桥塔连着两根58厘米粗的钢索,这钢索是用11300根五毫米的钢丝拧成的。大桥没有桥墩,整个桥身就吊在两根钢索上。西岸的桥塔重6万吨,东岸的桥塔重五万吨。如果桥上停满汽车,西岸的桥塔就会向里倾斜86厘米,东岸的桥塔会向里倾斜90厘米。如果碰上海面上刮大风,大桥会左右摆动一二米。
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土耳其境内,它把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从中切开,一分为二。现在,这座大桥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把这座城市连成一个整体。大桥的正中有一道白线,白线以东是亚洲,白线以西是欧洲。
1974年8月16日
1974年8月16日,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自从1960年塞浦路斯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以来,该岛一直处 在动乱之中。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塞浦路斯人在过去10年中大部分 时间一直在岛上打仗。希腊族人多于土耳其人、比例为4:1或5 :1,现在成千上万希腊族人被困在北端土耳其战线的后方。同 样,许多土耳其族塞浦路斯人被隔在南方。他们正设法移往北方。 土耳其战线把首都尼科西亚一分两半。沿着尼科西亚希腊战线一 侧的激烈战斗直到停火令生效才平息。8月16日,土耳其入侵者把塞浦路斯岛一分两半,占该岛1/3的北端被3万土耳其部队控制。
1983年10月30日
10月30日北京时间12时12分,北纬40度、东经42度,据我国地震台网测报,土耳其东部地区(后查明是土耳其东部埃尔祖鲁姆山区)发生7.2级地震。已有80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地处震中的帕辛莱尔县的100多个村子的房屋全部倒塌。
土耳其位于世界有名的地震带,这里经常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本世纪以来土耳其发生的第37次较大的地震,是7年来最强的一次。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