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811年1月22日
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原名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人。清嘉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11年1月22日)生;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九日(1882年12月9日)卒于北京。自幼喜好数学,后以诸生应试杭州 ,得元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撰《测圆海镜》,据以钻研 ,造诣日深 。道光间 ,陆续撰成《四元解》、《麟德术解》、《弧矢启秘》、《万圆阐幽》及《对数探源》等,声名大起。
主要著作都汇集在《则古昔斋算学》内,13种24卷,其中对尖锥求积术的探讨,已初具积分思想,对三角函数与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等题解的研究,皆达到中国传统数学的很高水平。继梅文鼎之后,成为清代数学史上的又一杰出代表。他一生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甚多,将近代科学最主要的几门知识从天文学到植物细胞学的最新成果介绍传入中国,对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公元1811年11月22日
程长庚(1811~1880),名椿,谱名程闻檄,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曾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工文武老生,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他与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长庚名列"三鼎甲"之首。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献,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公元1811年11月26日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公元1814年1月1日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在政治上,洪秀全完善职官制度,修建王府,确立五军主将;在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四书五经”;在宗教上,他维护拜上帝教的独立性,抵制列强的宗教渗透;在主权原则上,对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乃至孙中山也自诩“洪秀全第二” 。
公元1818年2月27日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在乔致庸手中,乔家的事业比起乃祖乃父时候有了极大拓展,先是由“复盛公”派生出复盛全,复盛西,复盛油坊,复盛菜园,复盛西店,复盛西面铺等商号,“复”字号商业金融集团成为了资力最雄厚,连号最多,声势最大的一个商业组织,下属的众多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渗透在各行各业里,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他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公元1818年7月29日
1818年7月29日,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诞辰。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
1869~1879年(清光绪五年)受越南政府邀请和清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深悉法国鲸吞越南、进窥祖国南疆之意。1881年,因与当政权要不睦,“称疾”解甲归乡,仍忧心边事。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次年2月,年近古稀的冯子材被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旋挥师猛追,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2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战后,奉旨督办钦、廉二州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边防。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有《军牍集要》传世。
公元1823年2月15日
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人。1861年辅佐曾国藩,配合外国侵略军攻陷苏、常有功荣升为江苏巡抚。1865年任两江总督,调淮军6万多人镇压起义军。1870年经曾国藩力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军政、外交大权。后为挽救晚清,大办洋务,陆续开办制造局、招商局、织布局、煤矿、铁路等企业,主张官办,向国外购买军火、扩充淮军实力,建立北洋舰队,成为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反对抵抗外国侵略,主张妥协投降,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等;对内反对维新变法,镇压义和团。
毛泽东:“水浅而舟大也。”
公元1823年9月29日
1823年9月29日,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出生。
胡雪岩(1823年9月29日-1885年12月6日),名光墉,字雪岩,以字行,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台湾文化学者曾仕强教授:胡雪岩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人物,身上有着徽商讲求诚信、为人着想、精明强干等共性。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另一方面也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了很多的好事。
公元1831年7月17日
咸丰帝,爱新觉罗氏,名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謚号清文宗显皇帝,道光帝第四子。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20岁继帝位,年号咸丰。在位十一年(1850年-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得年31岁,庙号文宗。
咸丰帝即位后勤于政事,登基后明诏求贤,先后将穆彰阿和耆英革职,朝政渐有生气。这时天灾人祸不断,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外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亦于咸丰八年,签定《天津条约》,更要屈下英法联军的耻辱。最后被迫把东北大片土地割让予俄国。中国进一步丧失了主权,大清帝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
公元1832年5月19日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珠海邻近澳门、香港,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很多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唐廷枢和他的胞兄唐廷植(茂枝),族兄弟唐瑞芝、唐国泰(翘卿),都是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职业。单是怡和洋行一家,从唐廷枢经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纪常四任买办,为时达半个世纪以上。
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中国清末洋行买办,洋务企业活动家。
据记载,唐廷枢在天津病故后,其灵柩用轮船从上海运回到老家唐家湾。和唐廷枢的灵柩同行的有十三国商务官员的专船。当这支庞大的船队在唐家前环海 “一字排列”时,整个海岸都灯火通明。参加丧事的有近千人,十三国的驻津领事馆在公祭日下半旗志哀。
公元1835年11月29日
慈禧(叶赫那拉 杏贞)太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老佛爷出世
公元1837年9月11日
1837年9月11日,捍卫南疆虎铁血将军刘永福出生。
刘永福,民族英雄。
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吴亚忠部,以七星黑旗为队旗,称黑旗军。
同治十二年(1873年)应越南国王阮福时的邀请率黑旗军抗法,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因功被越王封为兴化保胜防御使。
中法战争爆发后,受清政府收编,以记名提督在中越边境抗战。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军务,驻台南。次年(1895年)在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全台抗日首领,在彰化、嘉义等地抗击日军,九月因粮尽援绝,弃军内渡厦门。
民国六年(1917年)1月9日,刘永福去世于钦州,享年80岁。
公元1839年6月2日
杨守敬(1839~1915)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1839年6月2日,杨守敬生于宜都陆城一个商人家庭。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
1842年7月24日
郑观应(1842年~1921年,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偫鹤山人。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人。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他和唐廷枢、徐润、席正甫并称为晚清“四大买办”。
中法战争时,曾往暹罗、西贡、新加坡等地调查了解敌情。后途经香港,被太古轮船公司借故控追“赔款”而遭拘禁,经年始得解脱。后隐居澳门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一书。宣统元年(1909年),第三次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
郑观应的著作有《盛世危言》、《易言》等,《盛世危言》一书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在我国首次使用“宪法”一词,由此开启了中国最高法意义上的宪法理念时代 。光绪皇帝看到此书,下令印刷2000部,分发给大臣阅读。这部著作问世后社会反响很大,时人称此书“医国之灵枢金匮”,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人。
1847年7月9日
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1848年4月27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1854年1月8日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
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辛亥革命后,思想日趋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1857年7月18日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同安县新圩乡古宅村, 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清朝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858年3月19日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 )、《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