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1980到1990年军事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80到1990年军事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80到1990年军事历史大事件:两伊战争正式停火;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海军袭击伊朗;美军战列舰炮塔爆炸;两伊战争爆发;联大决议要求苏军立即撤出阿富汗;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以色列飞机狂轰滥炸西贝鲁特平民区;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伊朗收复失地俘虏3万伊拉克官兵;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

1

历史事件

1980年5月18日

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
    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发射成功。“东风5号”是战略核反击的中坚力量,全程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成功的国家,打破了超级大国对洲际战略核武器的长期垄断。
详情...
洲际弹道导弹    

1980年9月22日

两伊战争爆发

两伊战争爆发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大规模持久战争。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为破坏对方经济和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发生了“油轮战”和“袭城战”,’双方竞相攻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袭击出入对方港口的油轮。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但由于双方条件相距甚远,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整个经济损失高达约6000亿美元。1988年8月20日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详情...

1980年11月20日

联大决议要求苏军立即撤出阿富汗

联大决议要求苏军立即撤出阿富汗
    1980年11月20日,联大决议要求苏军立即撤出阿富汗。
    这项决议的草案是由巴基斯坦和其他41个国家联合提出的。主持正义的各国在4天的激烈辩论中团结协作,挫败了苏联的种种阻挠和阴谋,终于使这项决议以111票赞成、22票反对、12票弃权获得通过。这次投赞成票的国家比这年1月份特别联大通过类似决议时增加了7个。
    决议重申,阿富汗人民有权在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颠覆、压制或约束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政体形式和选择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决议强调,维护阿富汗的主权、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不结盟性质是和平解决阿富汗问题所必不可少的。决议呼吁有关各方努力争取达到政治解决,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阿富汗难民能自愿地在安全和不受侮辱的情况下返回家园。
详情...

1982年5月24日

伊朗收复失地俘虏3万伊拉克官兵

伊朗收复失地俘虏3万伊拉克官兵
    1982年5月24日,伊朗收复失地俘虏3万伊拉克官兵。
    5月24日,伊朗宣布取得了与伊拉克进行的两年半流血战争中的最大胜利之一。据德黑兰电台报道,伊朗军队已经收复霍拉姆沙赫尔的主要货运港口城市。如果报道属实:这将意味着伊朗已经收复几乎全部被伊拉克占领的领土。
    伊朗的报道对阿拉伯世界产生冲击波。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世界内部一直态度不同,立场各异。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害怕伊朗的教旨主义革命越出其国界,已着手资助伊拉克。叙利亚公开支持伊朗,并向伊朗提供了苏联武器。这些武器成为伊朗在霍拉姆沙赫尔取得胜利的关键。
详情...

1982年7月27日

以色列狂轰滥炸西贝鲁特平民区

以色列狂轰滥炸西贝鲁特平民区
    1982年7月27日,以色列飞机狂轰滥炸西贝鲁特平民区。
    7月27日,以色列飞机飞临西贝鲁特中心上空,倾泻了大批炸弹,炸死120人,炸伤232人。这是自7周前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以军所采取的第一次这样的行动。以军指挥官说,下令采取这样的行动是要根除聚在这一城区内的大约6000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员。
    本月初,10万多以色列青年举行示威游行反对黎巴嫩战争。这次示威游行是一场真正的和平运动的发端。两周以后,特拉维夫承认以色列在这次侵略中使用了集束炸弹。但他又说,这并不违反美一以关于限制使用威力极大的武器条约。美国参议员亨利-杰克逊说动用集束炸弹确系违反条约,并宣称以色列正使两个盟国的关系紧张化。
详情...

1982年10月7日

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2年10月7日,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0月7—16日,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据当时的报道:在计时器指针指到“0”时,巨龙般的运载火箭迅即跃出碧海。火箭按预定轨道飞驰,在湛蓝色的天空留下一缕白烟,一道胜利的轨迹。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当前世界上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
详情...

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扬威海上英豪,战狂涛。神剑飞来,闪电破云霄。天罗照,长空扫,胜券操。四海欢呼,一代玲珑骄。


1983年8月16日

法国干预乍得内战

法国干预乍得内战

    1983年8月16日,法国干预乍得内战。
    8月16日,法国派遣数百名士兵到它的前殖民地乍得 去支持政府,并与据报道是由利比亚支持的游击队战斗。里根政府已承诺送给乍得总统黑森-哈布雷价值25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游击队和政府部队一直在乍得北部的几个城镇打着拉锯战。游击队此前不久又重新占领了法亚--拉若绿洲。
    哈布雷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请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和欧洲的所有国家帮助乍得正当防卫。利比亚是侵略者。”哈布雷还指责利比亚领导人穆阿玛尔-卡扎菲上校通过调遣大量的飞 机、坦克、大炮,“使用苏联的战术”来进攻法亚--拉若绿洲。他说: “这是灭绝种族的屠杀,我们只有在关于二次大战的影片中见到 过这样的屠杀。”利比亚新闻社否认利比亚卷入乍得内战。

详情...

1984年6月2日

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1984年6月2日,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印度国内民族矛盾、教派矛盾十分尖锐。锡克教于16世纪兴起于旁遮普,阿姆利则城的金庙为其圣地。80年代初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徒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运动。锡克教极端分子组织武装部队,在金庙内设立总部。
    1984年6月2日,英-甘地总理宣布出兵旁遮普邦,对锡克教金庙及其他40多个庙宇进行围攻,占领了金庙。锡克教激进派领袖宾德兰瓦勒等被打死,共有1千多人被打死,温和派领导人等7千多人被逮捕。金庙事件加剧了印度政府与锡克教徒的矛盾,英-甘地总理于同年10月被锡克教卫兵刺杀身亡
详情...

1984年10月1日

共和国第12次大阅兵

共和国第12次大阅兵
    1984年10月1日,共和国第12次大阅兵。
    10月1日,首都国庆35周年集会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 仪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由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陪同,乘坐敞篷检阅车检阅了受阅部队。整齐威武的阵容展现出现代化人民军队的英姿。随后,人民 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及民兵的一万多 名官兵编成42个方队。在雄壮的军乐中依次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 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8个徒步方队步调一致,步伐坚定,表现了 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气概。24个机械化方队,装甲输送车、火箭 布雷车、新式坦克,火箭炮、榴弹炮,以及岸舰导弹、潜地导弹, 地空导弹和战略导弹等如滚滚巨流,排山倒海,元坚不摧。同时 由94架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组成的空中梯队,由天安门上空 飞过。此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 自行生产的,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这次盛大的阅兵式,是国庆1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是建国以 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它标志着我国 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
详情...

此次阅兵首次展示了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远程、中程和洲际战略导弹。这次阅兵在组织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4年11月1日

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

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
    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
    11月1日,在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心:大裁军。邓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1985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裁军100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11个大军区减为7个。过去裁军主要是减员,内部结构变化不大。此次不仅是减员,更是对军队体制进行一次重组,尤其是陆军,军一级部队走向了合成集团军,特种兵兵员数量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步兵。
    此次裁军是在国际裁军谈判僵持不下时,中国单方面作出的。而且,裁军后,中国加快了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兵种得以建立,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得以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进程得以加快。
详情...

1988年4月17日

美国海军袭击伊朗

美国海军袭击伊朗
    1988年4月17日,美国海军袭击伊朗。
    4月17日,正当两伊在法奥半岛激战之际,美国海军先是袭击伊朗在海湾的两个石油平台,而后又出动了包括“企业”号航母在内的7艘舰艇同伊朗海军进行美伊(朗)之间最大的一次海空战。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以来,经过了伊拉克进入伊朗国境到伊朗越界到伊拉克作战的两大阶段,基本上是一个僵持和拉锯的局面。伊朗由此处于与伊拉克和美国两面作战的被动状态,这成为1988年7月两伊停火的主要原因。
详情...

1988年5月15日

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1988年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首批一个摩托化步兵旅1200名苏联官兵,他们乘坐300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于1988年5月15日上午从楠格哈尔省首府贾拉拉巴德出发,在喀布尔举行撤军仪式后离开这里开始北撤。在贾拉拉巴德,苏军共驻扎4个旅,第一批只撤走一个旅。
详情...

1988年8月20日

两伊战争正式停火

两伊战争正式停火

    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正式停火。
    8月20日,两伊战争正式停火,两伊战争又被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双方分别为伊朗和伊拉克,所以命名为两伊战争。伊拉克在相持中逐渐占据上风,并于4月收复了法奥地区。使伊朗陷入了欲战不能的处境,被迫于7月18日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停战决议,并于8月20日正式停火。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对交战双方来说,没有胜负,因为双方交战所争夺的边界问题与战前没有丝毫变化,而且也是在联合国的调停下结束的。但是损失却是惊人的,据统计,伊拉克方面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500亿美元。而伊朗方面死亡35万人,受伤7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0亿美元。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延后了20-30年。

详情...

1989年4月19日

美军战列舰炮塔爆炸

美军战列舰炮塔爆炸
    1989年4月19日,美军战列舰炮塔爆炸。
    美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1989年4月19日在波多黎各东北部的大西洋海面上演习时,二号炮塔发生强烈爆炸,造成47名水兵罹难,1575人受伤。这艘5.8万吨级的战列舰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旧战舰,1984年经全面检修改造后投入现役。24日,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巴巴拉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参加了追悼会。
详情...

二战时期,各国海军都装备着战列舰。日本最出名的战列舰就是大和级,德国是俾斯麦级战列舰,而美国则是依阿华级战列舰。日本决定投降后,依阿华级首舰依阿华号见证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