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公元3世纪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3世纪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3世纪历史大事件:三国名将孙策逝世;关羽阵斩颜良;赤壁之战;汉末著名琴家蔡文姬回汉;袁绍逝世;大将夏侯惇逝世;曹魏建立;曹操逝世;刘备称帝;刘备病逝白帝城;魏文帝曹丕逝世

1

历史事件

公元200年

关羽阵斩颜良

关羽阵斩颜良
    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
    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公元200年5月5日

三国名将孙策逝世

三国名将孙策逝世
    200年5月5日 (农历四月初四),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孙策逝世。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孙策是孙坚长子,孙坚娶寄居吴郡钱塘县的原吴郡(今苏州)吴姓太守之女为妻(史称吴夫人),生有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
详情...

公元202年6月28日

袁绍逝世

袁绍逝世
    公元202年6月28日 (农历五月廿一),袁绍逝世。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溃。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由于袁绍在河北广施德政,百姓听闻其去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
详情...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 ,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08年4月4日

汉末著名琴家蔡文姬回汉

汉末著名琴家蔡文姬回汉
    公元208年4月4日,汉末著名琴家蔡文姬回汉。
    蔡琰即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16岁嫁给河东卫仲道,婚后不久,夫亡无子,回娘家居住。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被董卓的部将所虏,在南匈奴居住了12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当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生了2个儿子。曹操与蔡邕友善且情意相投,惜文姬的才华,故造使以金壁赎回,接到中原。
    文姬于公元208年4月4日(汉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距今已1808年)重返家园,后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奉命补蔡邕的散佚典籍,忆写400多篇,文无遗漏。有五言及骚体《悲愤诗》各一首传世,倾吐乱离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情,哀怨激愤,是东汉末年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
详情...

公元208年7月12日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 ,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详情...

公元220年

曹魏建立

曹魏建立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其子曹丕建立国家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的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曹操逝世
    公元220年3月15日 (农历正月廿三),曹操逝世。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详情...

公元220年6月13日

大将夏侯惇逝世

大将夏侯惇逝世
    公元220年6月13日,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的大将夏侯惇逝世。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多在军旅,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详情...

公元221年3月15日

刘备称帝

刘备称帝
    公元221年3月15日,刘备称蜀汉皇帝。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时曹丕已于前一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遂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公元221年3月15日,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章武三年(223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后人称刘备为先主。
详情...

公元223年6月10日

刘备病逝白帝城

刘备病逝白帝城
    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白帝城。
    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巾起义军。为了争得一方霸业,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
    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于208年,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占荆州夺益州和汉中,终成一方霸主,于221年称帝(蜀汉阳烈布),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赤壁之战后,荆州是蜀吴两国争夺的焦点。
    219年,江陵一战孙吴取得荆州并杀死关羽。刘备一怒之下,倾全力出兵攻吴。他轻敌冒进,222年吴蜀彝陵之战中刘备为吴将陆逊打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刘备因伐吴失败,加上战阵疲劳,于223年6月10日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北)。
详情...

公元226年6月29日

魏文帝曹丕逝世

魏文帝曹丕逝世
    公元226年6月29日,三国时魏文帝、诗人曹丕逝世。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详情...

公元234年10月3日

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

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

    公元234年10月3日,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草庐对”策(一说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详情...

公元249年2月5日

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
    公元249年2月5日,高平陵之变。
    魏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等至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大石山)去祭扫魏明帝曹睿的陵墓,史称“高平陵事件,高平陵之变,高平陵政变”。
    249年2月5日(曹芳嘉平元年正月初六日,距今已1767年)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紧闭洛阳所有城门,占据武器库,退兵治水浮桥;命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领了曹爽的兵营;大件王观执行中领军事,占据了曹懿的兵营。
    半天时间,司马懿便控制了洛阳。司马懿政变后,派人送奏章给曹芳,揭露曹爽兄弟的罪恶,要求罢免曹爽等人的兵权。司农桓范劝曹爽兄弟带着魏帝留芳先去许昌,发四方兵进攻洛阳。曹爽兄弟则默然不语,突然曹爽拔刀於地,说:“我亦不失作富家璃!”於是,就带着曹芳等人一起回宫。
    不久,司马懿又以曹爽、何晏、邓飏、丁谧、毕轨与李胜等阴谋反叛的罪名将他们斩首,并夷三族。
详情...

公元260年6月2日

魏帝讨伐司马昭被杀

魏帝讨伐司马昭被杀
    公元260年6月2日,讨伐司马昭,魏帝被杀。
    魏帝曹髦见司马昭的威权日重,不胜其忿,就对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劝魏帝要慎重行事,魏帝便以怀中取出黄素诏往地上一丢,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况不必死耶!”于是人白太后处。王沈、王业立刻走告司马昭。
    公元260年6月2日,魏帝曾髦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憧等鼓噪而出,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的心腹部将太子舍人成济所杀,时年20岁。司马昭追废曹髦为庶人,并派儿子中护军司马炎到邺(今河北磁县东南),迎接常道乡公曹璜。
    六月,曹璜到洛阳,改名曹奂,即皇帝位,时年15岁,是为魏元帝,改元景元。
    曹髦死后无号,史称“高贵乡公”。
详情...

公元263年1月8日

西晋建立

西晋建立
    公元263年1月8日,司马炎逼禅,西晋建立。
    司马昭于263年灭掉蜀国后,代魏的条件也逐渐成熟。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于265年1月8日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废掉魏帝曹奂,自称皇帝,国号晋,历史上称西晋。
    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详情...

公元270年2月14日

情人节由来

情人节由来
    公元270年2月14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此日定为“情人节”。
    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是欧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此节日的来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后被定为“情人节”较为普通。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情人节”,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详情...

公元271年4月3日

地图学家裴秀逝世

地图学家裴秀逝世
    公元271年4月3日,地图学家裴秀逝世。
    裴秀(224—271),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晋地图学家。曾任延尉、尚书、尚书仆射,武帝时官至尚书今、司空。
    裴秀在总结前人制图的基础上提出“制图六体”即从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6个方面绘制地图,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方位、距离、地形、角度、曲直等原则。
    自西晋至明末,中国的绘制地图工作者一直都遵循着这些原则,为中国制图学奠定了科学基础,在世界地图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裴秀所绘《禹贡地域图》18篇是当时最为完备而精详的分区地图。裴秀的《地形方文图》是缩简的晋朝地图,流传达数百年。
详情...

公元272年2月27日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诞生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诞生
    公元272年2月27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诞生。
    全名为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罗马帝国皇帝(306~337)。史称君士坦丁大帝。青年时代在G.A.V.戴克里先的军队中服役。305年其父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成为帝国西部的奥古斯都(皇帝)。君士坦丁随父转战于不列颠。306年父死,在不列颠由军队拥立为奥古斯都。312年侵入意大利。后与东罗马皇帝V.L.李锡尼结盟。316年夺取李锡尼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 。324年在亚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大败李锡尼,从而最终战胜了所有帝位竞争者,成为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君士坦丁在许多方面继承了戴克里先的政策 ,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实行文武分治,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建立起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官僚体系,和更加繁复的宫廷礼仪。他允许大批“蛮族”在帝国境内定居,吸收他们入伍,允其担任要职。332年颁布法令,严禁隶农自由迁徙。他还禁止城市手工业者脱离手工业公会,禁止市议员离开所属城市。鉴于帝国经济、文化重心东移,330年迁都拜占庭模进行扩建,改名君士坦丁堡。在宗教政策方面,他与戴克里先不同,推行支持基督教的政策。313年他与东部的统治者李锡尼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25年他在尼西亚主持召开基督教主教会议,制定了基督教的信条。
详情...

公元280年6月12日

西晋灭东吴

西晋灭东吴
    公元280年6月12日,西晋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丞相,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西晋代魏后,又于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晋朝本身承接了汉末至曹魏期间的割据混战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同时又颁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