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公元7世纪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7世纪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7世纪历史大事件:隋文帝杨坚逝世;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日本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长孙皇后出生;杨广杀父夺位;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李渊起兵反隋;瓦岗军开仓济粮;隋炀帝再游江都;宇文化及缢杀隋炀帝

1

历史事件

公元601年3月15日

长孙皇后出生

长孙皇后出生
    公元601年3月15日,长孙皇后出生。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 ,小字观音婢。
    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崩于立政殿,葬唐昭陵,谥号文德皇后。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六月,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详情...

公元604年7月29日

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

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

    公元604年7月29日,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
    公元581隋朝建立,实现了全国广大领土的统一,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国土的统治,也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命人大规模兴建东都洛阳。
    然而,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隋末农民大起义很快搏发,贵族官僚杨玄感也乘机起兵反隋,隋军与瓦岗军、杨玄感的部队在洛阳均进行了残酷较量。最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唐军大败隋军,灭掉了隋王朝,于公元618年在长安建立了大唐王朝。
    千年帝都——洛阳是我国唯一一个被统治者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位居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洛阳,一座拥有十三朝都城历史的千年帝都,一座因国色牡丹而享誉世间的花城!绵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洛阳从昔日的千年帝都向今日的现代大都市走来,保留着国色花香、古朴典雅的风韵,又绽放出了浓郁的现代气息。

详情...

公元604年8月13日

隋文帝杨坚逝世

隋文帝杨坚逝世
    604年8月13日 (农历七月十三),隋文帝杨坚逝世。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1]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威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详情...

公元604年8月13日

杨广杀父夺位

杨广杀父夺位
    公元604年8月13日,杨广杀父夺位。
    隋炀帝杨广(569-618),隋文帝杨坚次子,母独孤皇后。581年(开皇元年)封晋王。后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曾为行军元帅统兵代防。灭陈后,进位太尉。他平时伪装仁学位朴,取得文帝的欢心,阴谋夺太子位。
    600年(开皇二十年),文帝废太子杨勇,不久,立杨广为太子。604年8月13日(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距今已1412年)杨广暗害死文帝,接着即皇帝位,伪造文帝遗诏缢杀杨勇,翦除了对自己帝位的威胁。
    杨广主政后,对于国政,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618年4月10日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广在位13年(604—617)“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详情...

公元605年4月14日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公元605年4月14日,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起于洛阳城,西引榖(即涧水)、洛水入黄河;又从极清(今河南荥阳县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洋州(今河南开封),再顺汴水经商丘,折向东南,接通蕲水,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黄河和淮河。
    同年,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几万开邢沟。
    608年2月,再次下“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深郡”。
    611年元月,隋炀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余杭,800余里”。这段工程的告竣,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详情...

公元610年3月31日

隋炀帝再游江都

隋炀帝再游江都
    公元610年3月31日,隋炀帝再游江都
    公元605年,隋炀帝带领了一、二十万人,乘船游江都,沿途500里内的居民,被迫献食,吃不完就掘坑埋掉。
    在以后的几年里,他一直不断地到各地去巡游,还征发大批民工修驰道、修离宫。
    610年3月31日(隋大业六年三月初二日),隋炀帝出发再游江都,一路上王世充带着江都的宫监,以他的阿谀奉承,雕饰池台,博得隋炀帝的宠信。王世充的这种无止境的任役需索,使“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为了躲避徭役,农民往往伤残自己的肢体,称为“福手”、“福足”,其悲惨景象,可见一斑。
详情...

公元613年5月21日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
    随着高句丽的年年不断征战开疆扩土,到了隋朝时期,已是边境的一大威胁。公元611年,隋炀帝第一次亲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后,公元613年5月21日,隋炀帝渡过辽水,第二次征伐高句丽
    隋炀帝遣宇文述、杨义臣二将率军进平壤。左光禄大夫王仁恭率军进至新城(今辽宁抚顺北),以劲骑1000击破高丽兵数万。五月,炀帝命诸军围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二十余日未下,双方死伤甚众。六月,正当激战阶段,隋礼部尚书杨玄感举兵反隋,炀帝急令撤军,军资器械皆弃之不顾
详情...

公元617年3月21日

瓦岗军开仓济粮

瓦岗军开仓济粮
    公元617年3月21日,瓦岗军开仓济粮。
    616年(隋大业十二年)曾经参加过杨玄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密,参加了瓦岗军。在李密的策划下,引兵攻破了要过时金堤关(今河南莱阳东北)和莱阳等县。又设计击破隋军,杀死了镇压起义军的晴朗大将张须陀,大振了起义军的威风,声势逐渐壮大。
    617年(大业十三年)春,李密与翟让率精兵7000人,一举攻克了洛阳东北最大的粮仓兴格仓(在河南巩县境内),3月21日(二月初九日)打开粮仓,让人民取粮。男女老幼,背筐载篓,从四方人方汇集而来。前采取粮的人有几十万。开始时,因没有人管理,又没有"文券",听任随意拿取,多少不计,造成“力不能及,弃之于路,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践踏;就食者以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详情...

公元617年9月23日

李渊起兵反隋

李渊起兵反隋
    公元617年9月23日,李渊起兵反隋。
    隋末,沉重的劳役和兵役促使了饥寒交迫的农民起义。地方官僚也乘机起兵,逐鹿中原。太原留守李渊,系隋王朝贵族,承祖爵为唐国公。其次子李世民,与革职下狱的原晋阳县令刘文静堪称知交,二人审时度势后,由李世民劝说李渊起兵反隋,以图天下。由于李世民的坚持,举棋不定的李渊终于下了决心。
    617年9月23日(隋大业十叁年八月十八日),李渊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由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任左右领军大都督,释放刘文静并委以司马之职,称兵士们为“义士”,大举进攻长安。
    攻占长安后,废除隋王朝苛刻法令以争取民心,并立杨侑(隋炀帝孙子)为皇帝。次年夏,隋炀帝在江都兵变中被杀,于是李渊废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即是唐高祖。
详情...

公元618年1月12日

曹武彻举兵反隋

曹武彻举兵反隋
    公元618年1月12日,曹武彻举兵反隋,建元通圣
    曹武彻,桂阳(今湖南郴州)人。隋朝末年起事领袖。隋恭帝义宁元年十二月丁亥(618年1月12日),曹武彻举兵反隋,建元通圣。不久,被梁王萧铣所灭。
详情...

公元618年4月10日

宇文化及缢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缢杀隋炀帝
    公元618年4月10日,隋炀帝死于兵变,隋亡。
    隋末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隋炀帝成了惊弓之鸟,616年,他逃到了江都。到江都后,隋炀帝依旧“荒淫盖甚,终日拖妾拥姬”,内心则空虚异常,天天占卦问卜,以酒解愁。
    618年4月10日(隋大业十四年三月十四),虎资郎将司马德戡、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进宫内,隋炀帝被俘,他见押解自己的都是原来的亲信,知道末日已临,便从身上解下一条绸带,缠住脖子,士兵们用这条绸带把他绞死,隋朝灭亡。
详情...

孔德绍:“宇文化及与国连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弑逆之祸,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贼也。”


公元618年6月18日

李渊建唐

李渊建唐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渊建唐。
    唐朝(英语: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7]  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日本、南诏、新罗、渤海等国遣人学习唐的制度、文化,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多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而唐朝积极与各国交流学习,使其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在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详情...

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

有唐历时几三百年,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唐帝国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公元619年1月20日

李密反唐出走被杀

李密反唐出走被杀
    公元619年1月20日,李密反唐出走被杀。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以父荫为左亲侍。好读书,尤喜兵法,与杨玄感友善。大业九年(613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被捕,于押送途中逃脱,隐匿民间。十二年,投瓦岗翟让军,联合附近各小股义军,破金堤关,于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隋将张须陀。颇受翟让信任,自统军,号蒲山公营。次年,克兴洛仓,散粮济贫,百姓纷纷来投。众至数十万,占领河南大部郡县。被翟让推为主,据洛口(今河南省巩义市),称魏公,年号永平。发布檄文,声讨炀帝十大罪状。又攻占回洛、黎阳仓,围困洛阳,败隋将王世充。据守黎阳仓,起用降官降将。后设计杀翟让,部众离心。
    皇泰元年(618),降东都越王杨侗,封魏国公。时宇文化及率众自江都北上,受命拒之。复与王世充决战,兵败入关降唐,封邢国公。不久,反唐出走被杀。
详情...

公元619年9月14日

隋恭帝杨侑逝世

隋恭帝杨侑逝世
    公元619年9月14日,隋朝皇帝隋恭帝杨侑逝世。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字仁辅,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三位皇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
    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留镇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幸晋阳,拜太原郡守。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拥立为帝,年号义宁。义宁二年(618年),将皇位禅让给大丞相李渊,降封酅国公,幽禁于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因病去世(一说遇害),时年十五岁,葬于庄陵,谥号为恭。
详情...

公元621年5月28日

武牢关之役

武牢关之役
    公元621年5月28日,武牢关之役,窦建德战败被俘。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它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窦建德(573年~621年),男,贝州漳南县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世代业农,初为里长。大业七年(611年),炀帝将攻高句丽,任二百人长。因助孙安祖起义,家属被杀,遂率部反隋,投高鸡泊高士达。十二年,为军司马掌兵权,用计大破涿郡隋兵。士达战死,自称将军,拥兵十余万。十三年,称长乐王,年号丁丑,定都乐寿,置官属。旋歼灭隋将薛世雄部三万余人,声威大振,河北郡县多降之。唐武德元年(618),称夏王,改元五凤,国号夏。次年,兵进聊城,擒杀宇文化及,乃哭祭炀帝,奉表皇泰帝。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围攻王世充,他率军救世充,兵败被俘,斩于长安。
详情...

公元624年2月17日

女皇帝武则天出生

女皇帝武则天出生
    公元624年2月17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出生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详情...

公元624年4月21日

辅公祏起义失败

辅公祏起义失败
    公元624年4月21日,辅公祏起义失败。
    辅公祏(?―624年),齐州临济(山东章丘西北)人,隋末唐初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大业九年(613年),辅公祏跟随杜伏威亡命为盗,起兵反隋。杜伏威攻占历阳后,势力渐渐强盛,于是自称总管,任命辅公祏为长史。
    武德二年(619年),辅公祏与杜伏威归附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唐朝任命辅公祏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同年,杜伏威派辅公祏率领数千精兵攻打李子通。
    起初,杜伏威与辅公祏很要好,视他为兄长一般。后来,杜伏威逐渐猜忌辅公祏,暗中夺取他的兵权。辅公祏得知后,便假装和左游仙学修道之术来掩饰自己。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入朝,留辅公祏守卫丹阳郡,命王雄诞掌握军队,作辅公祏的副手。杜伏威走后,左游仙劝说辅公祏反叛,辅公祏夺取王雄诞的兵权,并将王雄诞杀死。然后假称杜伏威送信命他起兵,于是大肆装备武器,运粮储备。同年八月,辅公祏称帝,国号宋,设置百官,并与张善安联合。
    不久,唐朝派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辅公祏分派兵力抵抗唐军。武德七年(624年),唐军屡次击败辅公祏军,接连攻克辅公祏所占据的芜湖、梁山、丹阳等地。唐军到达丹阳时,辅公祏畏惧而带兵逃跑,唐军在后追击。辅公祏逃到武康时,当地农民将其抓获,送到丹阳。李孝恭将辅公祏处斩,传首长安。
详情...

公元626年7月2日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详情...

公元629年6月25日

蒋国公屈突通逝世

蒋国公屈突通逝世
    公元629年6月25日,蒋国公屈突通逝世。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市),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
    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大都督、陇右群牧使。奉公正直,官民敬畏。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期,参与征讨高句丽,升任右光禄大夫、左武候将军。大业九年,平定杨玄感叛乱,迁左骁卫大将军、关中讨捕大使,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授左光禄大夫、卫大将军、长安留守。大业十三年,阻止唐国公李渊进军,兵败被擒,授兵部尚书、蒋国公。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王世充,拜工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后,出镇洛阳。
    贞观二年(628年),拜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卒于任上,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左仆射,谥号为忠,图悬于凌烟阁。永徽年间,重赠司空。
详情...

公元630年3月27日

李靖大败突厥兵

李靖大败突厥兵
    公元630年3月27日,中国唐朝大将李靖大败突厥兵。
    突厥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隋末唐初势力逐渐强大,后分为东西两部。唐朝初年,东突厥更加强盛,其首领颉利可汗曾率兵长驱直抵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北岸,对唐朝造成极大威胁。为改变被动局面,唐太宗除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增强国力外,同时在军事上积极备战,数年间,便培养起一支精锐部队。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东突厥因连年内战和天灾,造成内部分化,势力大减。当年11月,唐太宗任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一指挥五路大军共10万人对突厥分路进击。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率3000人从马邑夜袭定襄(今山西平鲁县西北),颉利以为唐全军出动,慌忙北逃,把牙帐移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不久,颉利心腹康苏密又中李靖的反间计,挟隋萧后起及炀帝孙政道降唐,颉利又逃至阴山北的铁山(今大青山北)。唐贞观四年二月八日( 公元630年3月27日,距今已1386年),李靖率军与突厥军在阴山(今大青山)遭遇,展开大会战,唐军斩杀突厥兵万余人,获大胜。颉利率残部万余人欲度沙漠,至碛口,遭唐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降唐,颉利单骑逃往沙钵罗苏尼失部落。三月,唐军兵逼沙钵罗部落,生俘颉利,苏尼失亦举众降唐。至此,东突厥灭亡。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