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753年4月21日
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罗马一度曾成为西方古代文明的中心。罗马在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王国首都。1946年成为意大利共和国的首都。
罗马占地面积为1285.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70多万。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罗马历史中心区约占罗马城总面积的40%。罗马共有17座城门、91座博物馆、900座教堂、3000座喷泉和数不清的雕像,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多达2610万人。
根据传说和历史学家的推测,有“永恒之城”美誉的罗马始建于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中国进入春秋时代不久),由罗穆卢斯(Romulus)。传说罗穆卢斯和他的孪生弟弟瑞摩斯(Remus)是战神之子,但出生后不久便遭国王阿穆利乌斯陷害而被抛弃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头母狼用奶喂养才免于一死,后被牧羊人抚养长大成人后,兄弟俩推翻并处死了阿穆利乌斯,并决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因为在新城选址问题上起了争执,最后哥哥罗穆卢斯杀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ROMA)”。后人由此敬罗穆卢斯为罗马城的创始人,至今在罗马随处可见的“母狼育婴”图案已经成为罗马的市徽。
公元前717年7月5日
传说中罗马的奠基人和第一个国王,相传为战神马尔斯和瑞亚·西尔维亚所生。西尔维亚是阿尔巴朗格王努米拖雷的女儿,努米拖雷是拉丁地区的阿尔巴隆加城的国王,他的兄弟阿穆利乌斯篡夺了他的王位,杀死了他的儿子,并把他的女儿瑞亚·西尔维亚送到灶神维斯塔庙充当终身不许结婚的祭司,以绝其后。但战神使她怀了孕,生了一对孪生兄弟。阿穆利乌斯得知后,下令把婴儿丢进台伯河淹死。河水把装着婴儿的篮子推上浅滩,马尔斯派来的一头母狼把婴儿带进山洞哺养。国王的牧人发现后就把他们带回家去,取名为罗慕路斯和瑞穆斯。兄弟两人长大后推翻了阿穆利乌斯的统治,恢复了努弥托尔的王位,并在台伯河旁的帕拉蒂诺山、即母狼发现并哺育他们的地方另建新城。后来,兄弟两人为建城发生争执,罗慕路斯杀死瑞穆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自任第一任国王。
关于罗慕路斯这个人物历史性的争论最初始于十九世纪,同时也是从那时候他的人物形象开始出现于传统文学里。
公元前216年8月2日
前216年8月2日,坎尼会战打响。
公元前216年8月2日,坎尼会战打响。罗马两名执政官指挥的罗马主力部队约有步兵8万、骑兵6000,迦太基统帅汉尼拔指挥的部队有4万步兵和1.4万骑兵,双方在意大利南部坎尼城附近的平原展开会战。汉尼拔通过巧妙的两翼包抄战术,成功的将罗马军队合围。经过激战,迦太基杀死罗马军5.4万人、俘虏1.8万人,罗马执政官鲍罗斯阵亡,另一名执政官瓦罗逃脱。迦太基军队伤亡约16000人,其中阵亡约6000人。
公元前106年1月3日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贵族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投身法律和政治,其后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安东尼的政敌。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受其政治哲学影响者包括洛克、休谟、孟德斯鸠等哲学家。美国国父亚当斯、汉密尔顿等人也常在其作品中引用西塞罗的作品。西塞罗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并且至今仍是罗马历史的研究对象。
公元前102年7月12日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到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6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公元前83年1月14日
马克·安东尼(约公元前83年1月14日出生于罗马,逝世于公元前30年8月1日)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凯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公元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公元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同自杀身亡。
公元前63年9月23日
公元前63年9月23日,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屋大维出生。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后三头同盟之一,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外孙,公元前44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公元前43年,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
公元前42年与安东尼在腓力比之战中打败共和派首领布鲁图和喀西。公元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提姆海战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成为罗马内战的胜利者。
公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9年获得“大元帅”(Imperator,又译“皇帝”)称号;公元前27年1月16日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公元前48年8月9日
公元前48年8月9日,法萨罗会战爆发。
凯撒和庞培两军在希腊中部法萨罗摆下阵势,其中恺撒兵力约2.2万人,其中骑兵1000人,庞培兵力约4万,骑兵约7000人。庞培大败,逃往埃及。此战,庞培军死亡近万人,为恺撒掌握罗马大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45年1月1日
儒略历,是格里历的前身,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恺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en:Sosigenes of Alexandria)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一种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后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西历)。现今儒略历只有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公元前44年3月15日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Gaius Julius Caesar the Great(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罗马终身独裁官(公元前44年)
当他的权力和名望达到颠峰时,一种他即将登基称王的说法也在罗马城四处流传。为维护共和制,以恺撒最为器重的义子布鲁图等人为首的共和派策划了一场刺杀行动。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清早,当恺撒走进元老院的时候,数十把利剑向他身上刺来。恺撒曾在回答死亡的问题时说过:“突如其来的死是最好的死法。”而恺撒的生命,正是在达到颠峰的完美状态时突如其来地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恺撒对当时最大的影响,是使高卢罗马化;留给后世最大的影响,是由他的外甥屋大维继承了他的事业,结束了罗马的共和整体,踏上了帝制之路。尽管他没有加冕过,但他作为帝王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在西方,他的名字“恺撒”本身就具有帝王的含义,像俄国“沙皇”的称呼就来源于“恺撒”的译音。这正是没有加冕的恺撒被列入到本帝王排行榜中,并名列前茅的原因。
公元前42年10月3日
公元前42年10月3日,第一次菲利庇战役爆发。
恺撒派的屋大维与安东尼率领19个军团共13万余人(其中3万名骑兵),迎战共和派的布鲁图斯和卡斯乌斯率领的17个军团共11.7万人(其中1.7万骑兵)。在战斗中,布鲁图斯方面经过苦战击退了屋大维,但是卡西乌斯被安东尼击败后自杀。
公元前31年9月2日
公元前31年9月2日,亚克兴海战。
亚克兴海战是罗马内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罗马统帅阿格里帕率领400艘战船,在希腊西海岸迎战安东尼率领的500艘战船,结果是安东尼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次海战成为安东尼与屋大维斗争的决定性战役。
此战之中,阿格里帕以乌鸦吊桥改造而来的哈尔巴吊桥可能发挥了较大作用。
公元前27年1月16日
罗马帝国(英语:Roman Empire;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中国史书称为大秦。395年后分为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和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安敦尼王朝时期(公元96年-公元192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公元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再未统一。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直至1261年才收复),自此东罗马帝国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公元37年3月16日
提比略,全名提比略·恺撒·(奥古斯都之子·)奥古斯都(公元前42年11月16日—公元37年3月16日),原名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或提比略·尤里乌斯·恺撒,中文又译作提庇留或提贝里乌斯。罗马帝国第二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二位皇帝,公元14年9月18日-公元37年3月16日在位。
公元14年,奥古斯都驾崩,提比略继承由奥古斯都缔造的帝国,借由联姻关系,成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之继承人。提比略个性深沉严苛,执政时期并不受到臣民的普遍爱戴。执政后期,由于党派与家族之间的斗争、阴谋,使得他采用残暴的手段对付政敌与亲族。在罗马古典作家的笔下,他的形象被定位为暴虐、好色。但近代学者根据帝国当年的安定景象与文献铭刻等史料,重新为提比略翻案,认为提比略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由于与元老院与家族的关系紧张,公元26年,提比略退隐卡普里岛,自此再未返回罗马,但他从未放松对政局的控制。公元37年3月16日,提比略于卡普里岛驾崩。
公元37年12月15日
尼禄,全名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公元37年12月15日—公元68年6月9日)。罗马帝国第五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五位亦是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4年10月13日—公元68年6月9日在位。
公元54年,皇帝克劳狄乌斯驾崩,尼禄凭借其母小阿格里皮娜此前的诸多谋划,顺利即位为帝。尼禄是古罗马乃至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时期,行事残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及几任妻子,处死了诸多元老院议员;同时,亦奢侈荒淫,沉湎于艺术、建筑等事。然而,尼禄并未完全荒废政务,对内推行了诸多利民政策;对外成功化解帕提亚与亚美尼亚危机,创造了一定的政绩。后世对他的史料与创作相当多,普遍对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世人称之为“嗜血的尼禄”。
公元68年,高卢、西班牙诸行省先后爆发了反对尼禄的叛乱,尼禄在不明战况的状态下,以为深陷穷途末路的境地,遂仓皇逃离首都罗马。元老院获悉后当即宣判尼禄为“国家公敌”,承认率军起义的西班牙行省总督加尔巴为皇帝。同年6月9日,尼禄被迫自尽。尼禄的死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王朝、由奥古斯都开创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至此终结。
公元41年1月24日
盖乌斯·凯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Ga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12年8月31日—41年1月24日),为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后世史学家常称其为“卡力古拉(Caligula)”。卡力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号,意为“小军靴”,源于他婴儿时代随其父日尔曼尼库斯屯驻日尔曼前线时士兵为他穿上的儿童款军靴。
卡利古拉卡力古拉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早期的典型暴君。他建立恐怖统治,神化王权,行事荒唐。由于他好大喜功,大肆兴建公共建筑、不断举行各式大型欢宴,帝国的财政急剧恶化。后来他企图以增加各项苛捐赋税来减缓财务危机,引起所有阶层的怨恨。公元41年,卡力古拉被近卫军大队长卡西乌斯·卡瑞亚刺杀身亡。
公元53年9月18日
公元53年9月18日,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出生。
图拉真,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罗马“五贤帝”之一。
97年他上任日耳曼总督,同年被皇帝涅尔瓦收为养子,并被立为帝位继承人。98年继位后,开始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曾两次出兵达契亚,将其征服后设置行省;为庆祝胜利在罗马城内建立的图拉真广场及图拉真纪功柱至今犹存。后来又灭纳巴泰王国,置阿拉伯行省。
113年开始远征帕提亚帝国,翌年攻占亚美尼亚。115年占领上美索不达米亚,再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于116年攻克帕提亚首都泰西封,直抵波斯湾,从而使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规模。
公元54年10月13日
公元54年10月13日,罗马帝国皇帝克劳狄一世逝世。
克劳狄一世,他是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
克劳狄乌斯是意外而登基为元首的。公元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杀后,近卫军拥立这位克劳狄乌斯家族的中年男子,并受到元老院的承认而继位为罗马皇帝。
他的统治力求各阶层的和谐,凡事采取中庸之道,修补了卡利古拉时期皇帝与元老议员之间的破裂关系,提高行省公民在罗马的政治权力,并兴建国家的实业。后期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初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统治形式,是在他的手中和平地转移完成的。
公元68年6月9日
尼禄(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罗马帝国克劳狄乌斯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罗马史上出名的暴君。他的名字在西方文明里代表着“暴君”,就像中国的“秦始皇”成为古代东方残暴君王的象征一样。68年6月9日,尼禄在得知元老院已罢免他,並且宣布他为人民公敌之後,自杀身亡。
公元69年1月15日
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公元前3年-69年。他在尼禄自杀之后,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结束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在他就任帝位期间,并未稳定帝国的内外混乱局势,仅仅七个月就遭到杀害。在这一年(69年)中,在罗马城陆续出现了四位皇帝,因此该年也被称作四帝之年。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