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1950到1960年国际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50到1960年国际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50到1960年国际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争议人物麦卡锡逝世;美国物理化学家朗缪尔逝世;芬兰伟大的作曲家西贝柳斯逝世;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逝世;爱因斯坦逝世;“飞虎队”队长陈纳德逝世;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逝世;法国画家劳尔·杜飞逝世;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病故;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庇隆去世

1

历史事件

1950年1月5日

“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逝世

“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逝世
    1950年1月5日,“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逝世。
    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生于汉堡市。以其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了大约20多万中国人而闻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1908年起受西门子中国公司之聘,开始在中国经商。他目击了日本军队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金陵大学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被先后苏联和英国逮捕。在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他在1946年六月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生活拮据。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因而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1950年拉贝于西柏林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孙子保存。1996年,中德共同建立的拉贝纪念馆在南京开放。去年底,由南京市建造的拉贝墓园修复工程落成。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详情...

1950年1月21日

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去世

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去世
    1950年1月21日,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去世。
    奥韦尔生于孟加拉,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受教于伊顿公学,在缅甸当了几年警察。他在法国和英国度过了一段流浪生活后开始认真写作,把这段经历记录在1933年出版的《巴黎伦敦落魄记》中。奥韦尔非正统的社会主义信念支配了他后来许多作品的形式,包括《通向威根码头之路》(1937年)和他在西班牙内战中负伤后写的《向加泰洛尼亚致敬》(1938年),以及他的最后一部小说《1984年》,这部作品表达了他认为未来前景暗淡,将受极权统治的反乌托邦主义观点。也许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讽喻小说《动物庄园》(1945年),此书后来被拍成动画片。
详情...

1950年4月3日

美国作曲大师韦尔逝世

美国作曲大师韦尔逝世
    1950年4月3日,美国作曲大师韦尔逝世。
    4月3日,库尔特·韦尔经过短期患病之后在弗劳尔菲弗斯大街医院去世,终年50岁。他的名作有《三分钱歌剧》和像《悄悄地说》、《九月之歌》一类著名民歌。
    他为《与维纳斯的一次接角》和《黑暗中的女士》的配乐及其它非常成功的歌曲颇受百老汇人的赞赏,他更严肃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里也同样深受赞誉。韦尔自1935年起就居住在美国。他是在1933年因被纳粹指控为“文化布尔什维克主义”被逐出祖国德国的。
详情...

1950年11月2日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逝世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逝世
    1950年11月2日,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逝世。
    肖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的人。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给肖如下评价:“肖作为文学家,他是很有才气和敏锐的,但作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却微不足道,尽管他很正直,也不追逐名利。”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详情...

1951年1月22日

烫发的发明者美国人内斯勒逝世

烫发的发明者美国人内斯勒逝世
    1951年1月22日,烫发的发明者美国人内斯勒逝世。终年78岁。
    美国妇女自愿服务组织在两年前对于内斯勒在开创美容业的工作及美化妇女的容貌方面给予奖励。他的商业名称内斯特莱是内斯特莱-莱-穆尔公司名称的一分。1928年,内斯勒将其公司卖给克利夫兰区的莱-穆尔公司。
    内斯勒开始在瑞士当理发师与外科医生。1905年去伦敦,9年后他使用一种器具烫发。一旦头发疏松到足以保持水份时,他就涂上热碱性溶液,保持卷曲不变。
详情...

1951年7月23日

法国陆军将领贝当逝世

法国陆军将领贝当逝世
    1951年7月23日,法国陆军将领贝当逝世。
    亨利·菲利普·贝当(法语: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法国陆军将领、政治家,也是法国维希政府的元首,总理。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法军总司令,带领法国与德国对战,被认为是民族英雄,1918年升任法国元帅,但1940年任法国总理时,他向德国投降,至今在法国仍被视为叛国者,战后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详情...

1951年9月8日

美国艺术家约翰·斯隆逝世

美国艺术家约翰·斯隆逝世

    1951年9月8日,美国老一辈艺术家约翰·斯隆逝世。
    9月8日,画家、教师约翰-斯隆逝世,终年80岁。他是伟大的“丑陋的宣传者”之一,垃圾箱画派的一位成员。他歌颂贫民窟、地位低微的妇女和领救济食物的贫同队伍。
    斯隆生于宾夕法尼亚,在纽约从师于罗伯特-亨利。29岁首次展出作品。他直到49岁才卖第一幅画。当时的作品如《第6街和第20街》似乎开始更接近现实主义而减少糟粕的东西。
    在前一年的一次会见中,斯隆说:“我不喜欢去投编辑们之所好,甚至年轻时就是这样。我爱画那最暗、最黑的图画......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从未为了追求经济收入和别人的赞誉和裹足不前。”

详情...

1952年3月23日

法国画家劳尔·杜飞逝世

法国画家劳尔·杜飞逝世
    1952年3月23日,法国画家劳尔·杜飞逝世。
    3月23日,艺术家劳尔-杜飞在法国福克魁尔城逝世,享年75岁。杜飞不仅仅是画家,他创作了许多木雕,还设计纺织品和舞台布景。运用丰富的色彩也许是他一生创作的最主要特点。
    早在20世纪初杜飞摹仿印象派画家的风格和主题。但1905年的一天早上他遇到了马蒂斯,从此他转向野兽主义。色彩明快的《三把伞》创作于1906年,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杜飞建立了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人物肖像和风景画。
详情...

1952年6月1日

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病故

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病故
    1952年6月1日,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病故。
    6月1日,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约翰-杜威因患肺炎病故,终年92岁。杜威坚信“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并一生遵循这一信条。他改革了芝加哥和纽约的学校体系,帮助创建了“社会研究新学校”,并协助了“公民自由联盟”开展工作。
    杜威出生佛蒙特州的一个良好的家庭。他曾就读于佛蒙特州立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来在密执安州立大学和其它享有盛名的学校教学。1899年,他出版了《学校与社会》一书,大力提倡实践教育。他在中国、日本和苏联进行实地调查后,更是赞赏与劳动相结合的学习。他的《经验与自然》(1925)一书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
详情...

1952年7月26日

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庇隆去世

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庇隆去世
    1952年7月26日,伊娃·庇隆去世,阿根廷为她哀悼。
    在阿根廷第一夫人埃娃的生活中有两个重要时期:一是鼎盛时期,即伴之以豪华生活的歌星形象时期,一是患病时期,即患子宫癌折磨的圣母形象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埃娃凭自身的艳丽,和她所有的掠美权力在阿根廷和全世界树立了奢糜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服装首饰之多以致于在她死后,人们在为她作传时所能找到的最好标题是“埃娃和她的裙子”,“埃娃和她的珠宝。”
    这位几乎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女人,在阿根廷贫困的山区长大。当她15岁开始了表演生涯后,迅速走红并结识了阿根廷反对派的领袖贝隆将军。许多人认为埃娃是为了跻身名门而与比她大24岁的将军结合的。但事实上,年轻的埃娃却从来都认为贝隆是理想的化身。她追随他历经了政治上的巨大失败。度过了长期十分艰难的流亡生活,并成为他政治上得力的伴侣。
    面对政敌对她的过去和她的“野心”的攻击。埃娃-庇隆在一次演讲中告诉她的人民:“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详情...

1954年5月14日

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

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
    1954年5月14日,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8-1954),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也是“闪电战”“坦克战”的提出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
    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以新型战争型态──闪击战,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古德里安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同时也因为其急躁和直爽的个性而被部下取了个“急速海因兹”的绰号。
详情...

1954年6月7日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逝世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逝世
    1954年6月7日,“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逝世。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生于1912年6月23日,逝于1954年6月7日,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和同事破译的情报,在盟军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灵因此在1946年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历史学家认为,他让二战提早了2年结束,至少拯救了2000万人的生命。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享年41岁。
    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美国计算机协会(ACM)1966年设立的以其名命名的“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和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详情...

1954年7月13日

玻璃纸发明人布兰德伯格逝世

    1954年7月13日,玻璃纸发明人布兰德伯格逝世。享年81岁。
    在伯尔尼大学他被培养成一名染料化学家。后来他到了法国,在1908年发明了制造透明的包装材料的方法。在1915年他创立了“玻璃纸研究会”,后来又把它改建成一家重要的工业企业。布兰德伯格将玻璃纸的专利卖给美国的杜邦公司,但仍在他的公司和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保留此权利。在他去世时,他因肾病正在苏黎世接受治疗。
详情...

1954年10月11日

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赖曼逝世

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赖曼逝世

    1954年10月11日,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赖曼逝世。
    赖曼187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893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189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两年,1921年回到哈佛大学,担任教授职务。1926年起,赖曼担任杰菲逊物理实验室的主任,并且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0岁。
    赖曼在研究生涯中致力于远紫外光谱的研究,曾研制成能够测量波长短于200nm谱线的真空摄谱仪。1906年赖曼和密立根进行合作,在氢原子光谱的远紫外区发现了赖曼线系,完善了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印证了里德伯公式、玻尔模型和里兹光谱项组合原则的正确性。此后,赖曼又观测了氖、氦、铝、镁等元素的光谱,研究了太阳光谱中的短波成分,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结果。后来在他去世后的1959年,由火箭搭载的仪器才观测到了太阳光谱中的赖曼α线。除此之外,赖曼还研究过紫外线的灭菌作用。

详情...

1954年11月22日

苏联政治家维辛斯基逝世

苏联政治家维辛斯基逝世
    1954年11月22日,苏联政治家维辛斯基逝世。
    11月22日,苏联发言人安德烈·维辛斯基去世,世界 失去了最有特色的政治家。这位在苏联担任过那么多重要职务的 政治家正在准备他在联合国大会和平利用原子能辩论会的发言稿 时,严重的心肌梗塞夺去了他的生命,毫无疑问,他的发言将是 简洁而雄辩的。人们都知道他有敏锐的辩证逻辑思维。在苏联战 前大清洗中,作为总检察长,他的口才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维辛斯基1883年12月10日出生。1903年起为俄国社会民主工 党孟什维克派成员。1913年成为律师,1920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被任命为教育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1949年成为外交部长。
详情...

1955年3月12日

“辟波普”爵士乐演奏家查利·帕克逝世

“辟波普”爵士乐演奏家查利·帕克逝世
    1955年3月12日,“辟波普”爵士乐演奏家查利·帕克逝世。
    3月12日,由于吸毒和最近的精神崩溃使萨克斯管演奏大师,号称“鸟儿”的查利-帕克在34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帕克在“辟波普”爵士乐的发展中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斗士。
    帕克出生于堪萨斯城。12岁时显示了他吹奏中音萨克斯管的才能。在25岁以前他从一个乐队跑到另一个乐队。象杰伊-麦克香领导的这样的大型乐队扼杀了帕克的个人风格。他成立了自己的五重奏小组。这个小组寿命不长,但是给了他一个作曲、发展个性和即席演奏的机会。
    10年前,帕克和号手迪兹-吉莱斯皮在纽约52号大街的爵士乐厅举办爵士音乐演奏会。业余时间他们灌制唱片。爵士音乐爱好者说他们灌制的是有史以来最富有创造性的唱片。
详情...

1955年4月18日

爱因斯坦逝世

爱因斯坦逝世
    1955年4月18日 ,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逝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详情...

1955年8月12日

杰出的小说家托马斯·曼去世

杰出的小说家托马斯·曼去世

    1955年8月12日,杰出的小说家托马斯·曼去世。
    托马斯·曼于1875年6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卢卑克市。1901年,26岁的托马斯·曼就创作出了他的成名之作《布登勃洛克一家--—个家庭的没落》。这部作品以一个三代经商的大家族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老子创业,儿子守业、孙子败业”的盛衰图。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萌芽、成长与衰落的过程,成为德国社会19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是德国资产阶级的“一部灵魂史”。
    托马斯·曼一生创作颇丰,其他较有影响的小说有《特里斯坦》《托尼奥-克勒格尔》《在威尼斯之死》《洛蒂在魏 玛》《浮士德博士,由一位友人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莱弗金的一生》《受骗的女人》等等。除此之外,托马斯·曼还写了大量评论、散文、书评等各种文体的文章。
    1929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率领全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55年8月12日,托马斯·曼逝世于瑞士的苏黎世。

详情...

1955年11月1日

美国著作家戴尔·卡内基逝世

美国著作家戴尔·卡内基逝世
    1955年11月1日,美国著作家、教育家戴尔·卡内基逝世。
    11月1日,《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一书的作者戴尔·卡内基久病不愈,于今日逝世,享年64岁。卡内基生于密苏里州,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贫穷中度过。他干过许多工作,包括当临时替身演员,可惜几乎都未成功。二十四五岁时他到各地的基督教青年会去教讲演术,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特长。
    卡内基的这本书是1936年出版的,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严重时期。渴望得到工作的人们急于要比别的待雇人员看上去更带劲,所以他们成百万地买这本书。到他去世为止,已卖出490万本。评论家们说该书成功之谜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多微笑少争辩。
    卡内基,1888年11月24日生于美国密苏里玛丽维尔,美国演说家、著作家和教育家,中学和大学时代积极参加辩论俱乐部的活动,毕业后在内布罗斯加当推销员,后在纽约当演员,最后在基督教青年会教演讲术。
详情...

1956年5月13日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逝世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逝世
    1956年5月13日,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逝世。
    法捷耶夫,1901年生于加里宁州基姆拉市一个革命家庭。1912-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读书。1919-1921年在远东参加红军游击队。1924年后在库班、罗斯托夫、莫斯科等地从事党的工作。1927年起一直在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曾担任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全苏作家协会的主要领导工作,是苏共第18、19大中央委员、20大候补中央委员。1956年5月13日自杀。他从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早期中篇小说《泛滥》(1922)、《逆流》(1923)和长篇小说《毁灭》(1927),以国内战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和模范作用。30年代着手创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和《黑色冶金业》均未完成。1945年发表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1951年修改),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塑造了一批共青团员的光辉形象,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另外,还著有特写集《封锁时期的列宁格勒》,论文集《三十年间》等。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