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776年7月21日
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简称奥运会或奥运)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就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西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
公元前753年4月21日
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罗马一度曾成为西方古代文明的中心。罗马在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王国首都。1946年成为意大利共和国的首都。
罗马占地面积为1285.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70多万。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罗马历史中心区约占罗马城总面积的40%。罗马共有17座城门、91座博物馆、900座教堂、3000座喷泉和数不清的雕像,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多达2610万人。
根据传说和历史学家的推测,有“永恒之城”美誉的罗马始建于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中国进入春秋时代不久),由罗穆卢斯(Romulus)。传说罗穆卢斯和他的孪生弟弟瑞摩斯(Remus)是战神之子,但出生后不久便遭国王阿穆利乌斯陷害而被抛弃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头母狼用奶喂养才免于一死,后被牧羊人抚养长大成人后,兄弟俩推翻并处死了阿穆利乌斯,并决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因为在新城选址问题上起了争执,最后哥哥罗穆卢斯杀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ROMA)”。后人由此敬罗穆卢斯为罗马城的创始人,至今在罗马随处可见的“母狼育婴”图案已经成为罗马的市徽。
公元前717年7月5日
传说中罗马的奠基人和第一个国王,相传为战神马尔斯和瑞亚·西尔维亚所生。西尔维亚是阿尔巴朗格王努米拖雷的女儿,努米拖雷是拉丁地区的阿尔巴隆加城的国王,他的兄弟阿穆利乌斯篡夺了他的王位,杀死了他的儿子,并把他的女儿瑞亚·西尔维亚送到灶神维斯塔庙充当终身不许结婚的祭司,以绝其后。但战神使她怀了孕,生了一对孪生兄弟。阿穆利乌斯得知后,下令把婴儿丢进台伯河淹死。河水把装着婴儿的篮子推上浅滩,马尔斯派来的一头母狼把婴儿带进山洞哺养。国王的牧人发现后就把他们带回家去,取名为罗慕路斯和瑞穆斯。兄弟两人长大后推翻了阿穆利乌斯的统治,恢复了努弥托尔的王位,并在台伯河旁的帕拉蒂诺山、即母狼发现并哺育他们的地方另建新城。后来,兄弟两人为建城发生争执,罗慕路斯杀死瑞穆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自任第一任国王。
关于罗慕路斯这个人物历史性的争论最初始于十九世纪,同时也是从那时候他的人物形象开始出现于传统文学里。
公元前599年4月27日
居鲁士大帝(前590年或前580年-约前529年),本是伊朗西南部一个小首领,经过一系列的征战而胜利,打败了3个帝国,即米底,吕底亚,新巴比伦,统一了古中东部分地区,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国,当代伊朗人将居鲁士尊称为“伊朗国父”。
波斯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它的每一项制度都对后世有很大的意义,这是居鲁士在本排行榜中居显要位置的原因。不过,波斯帝国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实体在世界上早已不复存在,而它对后世影响重大的各项制度主要由大流士所确立,这是居鲁士在本榜中的位置居于大流士之下的原因。
公元前565年4月8日
释迦牟尼(前565—前486),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年4月8日诞生于古代印度迎毗罗国的蓝毗尼(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释迦牟尼幼年时惯于沉思,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痛苦极为同情,于是他研究解脱的方法。
在29岁时舍弃王位,离别妻儿,出家修道。经历了6年的苦行,并无成果。他走到菩提场的一棵华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向东盘坐,冥思49日,终于战胜魔障,获得彻底觉悟而成为佛。时年35岁。公元前48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涅槃。
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
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军队攻克巴比伦。此后将此城市作为波斯帝国的首都。
对大流士一世生平的记载,主要来自在伊朗西南部克尔曼省札格罗斯山发现的贝希斯敦铭文(根据离它最近的村庄名称),铭文镌刻在离地100米高的峭壁上,有25米长,使用了三种文字对照: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
在大流士早年时,他属于皇室家族的分支。在公元前521年即位为皇帝,并和居鲁士大帝的女儿结婚,但他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各地贵族纷纷起兵,东方各省先后宣布独立。大流士虽然手无重兵,但因为各地造反互不协调,独立作战,所以从公元前520年到前519年间,他仍能将各地造反一一平定。
根据铭文记载大流士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健全了国内的行政制度,划分省区,明文确定各省的贡赋数目,统一货币和度量衡,铸造金币,将波斯帝国的疆域扩大到高加索山区。他虽然极度信仰琐罗亚斯德教,但尊重所辖各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修神殿,也允许各民族修整自己的神殿。
他执行促进帝国商业和贸易的计划,开辟海上航路,他派舰队探索印度洋,打通从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线,开辟从尼罗河到苏伊士的运河,根据铭文可以看出,他的船只可以从尼罗河穿过红海直达波斯。
公元前522年9月29日
公元前522年9月29日,大流士一世擒杀篡位者,成为波斯帝国阿赫美尼德王朝君主。
大流士一世,又称大流士大帝,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第二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领波斯军队远征埃及,并任命大流士为“万人不死军”总指挥。
后在归途中,冈比西斯去世,由大流士组成的七人集团回国平定叛乱,杀死了篡位者及其亲信。
随后又设计了一些圈套使众贵族相信自己就是神指定的继承大位的人选,终于在公元前522年9月29日成为波斯皇帝。
他在继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发动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他自称“万国之王”,后世尊称为“铁血大帝”。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马拉松战役打响。
马拉松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490年的一场战役,是希腊城邦联军抵抗波斯帝国的入侵,最终由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获胜。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对以后各个战役有重要的意义。
马拉松战役后,希腊各城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并由斯巴达领导,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马拉松战役可以说是雅典,也可以说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然而,对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而言,马拉松战役的胜败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希波战争一直到前449年方始结束。
公元前486年1月12日
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佛陀在毗舍离城坐雨安居,宣布将在三个月后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后食用铁匠纯陀(周那)奉献的世间奇珍栴檀树耳(Sukara-maddava),重病发作(南传记载为痢疾,北传记载为背痛)。释迦牟尼口渴,让阿难去给他打水喝。释迦牟尼佛喝完,同弟子们继续向前走。走到拘尸那醯连尼耶跋提河的岸边,佛告知弟子们将入涅槃,命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下卧具(《杂阿含经》记载为“绳床”),头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侧偃卧,左足置右足上,弟子们都守候在身边,聆听佛陀的最后教诲。夜里须跋陀罗(Subhadra)去求佛开示,成为佛陀的最后弟子,佛于此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后的舍利由摩揭陀国王阿闍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即舍利塔)供养。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公元前480年8月11日
公元前480年8月11日,希波战争爆发: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在温泉关战争失败而告终。
8月11日希波战争:温泉关战役以斯巴达人全部阵亡,波斯人得以进攻雅典而告终。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公元前480年,接任的波斯王泽克西斯一世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即使斯巴达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公元前480年9月20日
公元前480年9月20日,希腊在海战中击败波斯,确定了雅典的强国地位。
9月20日,希腊人在爱琴海萨拉米海战中击败波斯人,确定了雅典在爱琴海上的强国地位,这也是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由防守转入进攻的转折点。
希波战争的转折点!
公元前413年9月10日
公元前413年9月10日,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的希腊。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
亚底米神庙(Temple of Artemis)位于当今的土耳其以弗所(Ephesus),供奉女神亚底米,亦称狄安娜,是农业社会代表生育与丰收之神,远至亚细亚一带人士都来朝拜,是基督教兴起之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神庙长一百卅米,宽七十米,有一百廿六根高十八米大理石柱,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开始建造,历经一百廿年,完成于西元前五五○年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
西元前三五六年七月廿一日,年轻人黑若斯达特斯(Herostratus)为了成名,纵火烧毁了亚底米神庙。
公元前356年7月22日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8年8月2日
公元前338年8月2日,喀罗尼亚战役打响。
喀罗尼亚战役(Battle of Chaeronea),是马其顿腓力二世称霸希腊的决定性的战役。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击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马其顿的大获全胜确定了马其顿的崛起,也开始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序幕。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役之后雅典和底比斯的军力遭到摧毁,也无法继续抵抗,迅速结束这场战争。之后,强盛的马其顿腓力二世迫使希腊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协议,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腊城邦都接受这个协议,成立了科林斯同盟。这个同盟由所有的希腊城邦参与,并由马其顿领导,腓力二世成了和平的保证人。接下来,腓力二世被举为希腊世界的统帅(strategos),准备在未来与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战争中统领希腊人。然而,当腓力二世准备要展开入侵波斯的行动时,腓力遭到暗杀,整个马其顿王国和与波斯战争的重任都留给了其子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34年5月22日
格拉尼库斯河战役(The Battle of Granicus) 公元前334年,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与波斯军在格拉尼库斯河上发生的首次大规模交战。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的波斯军队(约3.5万步兵和5000骑兵)在格拉尼库斯河右岸展开成二列横队,第一列为骑兵和步兵弓箭手,第二列是雇佣的希腊步兵,两翼为骑兵。马其顿军队(3万步兵和5000骑兵)布成一列横队:中央是重装步兵(甲兵)的方阵,右翼为重骑兵,左翼为轻骑兵。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决定强渡格拉尼库斯河并以自己的右翼实施主要突击,冲击波斯人。亚历山大的前卫试图强渡格拉尼库斯河并打乱波斯军队的第一列横队,但遭到抗击。这时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马其顿重骑兵渡过了格拉尼库斯河并经顽强战斗粉碎了波斯军队的左翼。几乎同时,马其顿军(帕尔梅尼奥)的左翼骑兵也击溃了波斯军队的右翼。波斯军队的第一列横队遭受伤亡而逃窜。在此之前尚未参加战斗的波斯军队主力——希腊雇佣兵(约1万人),遭到了马其顿军方阵从正面和骑兵从两翼的冲击,被合围并几乎全部被歼。波斯军队损失2万余人。
东征首战告捷,极大鼓舞了亚历山大及其军心。此后,远征军象一投狂飚,迅猛地卷向波斯帝国腹心。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年-前323年6月13日),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前336年-前323年6月13日在位),称亚历山大三世。世界古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方历史上四大(一说七大)军事统帅之首。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
亚历山大少年时师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6岁时代父统治马其顿。前336年,在腓力二世被刺杀后继位,年仅20岁。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迅速平定宫廷内部动乱,击败各种反对势力,并于前335年统一希腊全境。前334年起率军东侵,相继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及高加米拉战役中大破波斯帝国军,横扫小亚细亚、中东及伊朗高原,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前330年吞并波斯帝国。前329年转战中亚,前327年继续南征印度。到前324年西撤为止,亚历山大在13年内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建立起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的大帝国,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前323年在巴比伦病逝,年仅33岁。
经由亚历山大在军事上的征服,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与繁荣发展,东西方文化、经济进行密切的交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同时,他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世界史中公认的军事天才,他本人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公元前216年8月2日
前216年8月2日,坎尼会战打响。
公元前216年8月2日,坎尼会战打响。罗马两名执政官指挥的罗马主力部队约有步兵8万、骑兵6000,迦太基统帅汉尼拔指挥的部队有4万步兵和1.4万骑兵,双方在意大利南部坎尼城附近的平原展开会战。汉尼拔通过巧妙的两翼包抄战术,成功的将罗马军队合围。经过激战,迦太基杀死罗马军5.4万人、俘虏1.8万人,罗马执政官鲍罗斯阵亡,另一名执政官瓦罗逃脱。迦太基军队伤亡约16000人,其中阵亡约6000人。
公元前106年1月3日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贵族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投身法律和政治,其后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安东尼的政敌。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受其政治哲学影响者包括洛克、休谟、孟德斯鸠等哲学家。美国国父亚当斯、汉密尔顿等人也常在其作品中引用西塞罗的作品。西塞罗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并且至今仍是罗马历史的研究对象。
公元前102年7月12日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到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6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