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公元21世纪航天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21世纪航天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21世纪航天历史大事件: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胖五”成功入轨!;嫦娥四号传回月球背影像图;“猎鹰重型”火箭商业首飞成功;世界首艘“太阳帆船”成功实现机体变速;“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日本太空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1

历史事件

2001年1月10日

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详情...

2001年3月23日

“和平”号成功坠毁

“和平”号成功坠毁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成功坠毁。
    莫斯科时间2001年3月23日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九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在太空飞行的15年间,“和平”号共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共108名来自12个国家及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计划和2.2万项科学实验。通过这些计划和实验,人类掌握了太空舱建造、发射和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详情...

2002年3月1日

欧洲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送上太空

欧洲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送上太空
    2002年3月1日,欧洲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恩维萨特”送上太空。”由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顺利送上太空。
    “恩维萨特”净重8111公斤,高10米,展开宽度26米,全部造价达15亿欧元,是欧洲航天局迄今生产的最大最昂贵最先进的地球环境观测卫星。
详情...

2003年1月5日

“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

“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
    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
    1月5日19时16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5日晚上,当“神舟”四号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07圈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在那里待命的“远望三号”航测量船向其发出了返回命令。飞船随即建立返回姿态,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飞船进入距地面80公里的大气层后,以每秒约8公里的高速飞行,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返回舱表面产生等离子层,形成电磁屏蔽,与地面暂时中断了联系。飞船刚飞出“黑障区”,担负飞船回收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及时发现了目标。之后,按照预定的程序,飞船平稳地在内蒙古中部飞船着陆场场区内着陆,搜救人员对飞船返回舱进行了回收。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
详情...

2003年2月1日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降落时爆炸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降落时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降落时爆炸解体。
    2月1日,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已全部遇难,航天飞机解体坠毁事件是一次“灾难”。
    美国得克萨斯州公共安全部门发言人说,有关方面已在该州发现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宇航员的部分遗骸。据报道,一名医院工作人员在得克萨斯州亨普希尔发现了一些烧焦的人体躯干、大腿骨和头骨,据认为这很可能是遇难宇航员的遗骸。除这些遗骸外,在当地还发现了一些烧焦的带有美国宇航局标志的臂章和飞行头盔。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当天在即将返回地面前的十几分钟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并在空中解体坠毁。当时,该航天飞机正飞行于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六万多米的高空,时速达到音速的约十八倍。美国宇航局等随后相继证实,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无一幸存。
详情...

2003年11月29日

日本间谍卫星发射失败

日本间谍卫星发射失败
    2003年11月29日,日本间谍卫星发射失败。
    11月29日,载有两颗间谍卫星的H2A火箭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这枚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后不久出现故障,地面控制人员立即引爆了这枚火箭。新华社发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决定从2005年度开始研究第四代间谍卫星,目的是强化监视朝鲜核设施,使间谍卫星小型化,进一步提高机动性,对地面进行拍摄时在有限的最佳摄影瞬间拍摄更多的图像。
    决定开发第四代间谍卫星说明了日本建立自己独立情报系统的决心。日本2003年3月28日把两颗间谍卫星送上太空,表明日本在情报方面希望摆脱依赖美国的局面,向建立独立情报系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详情...

2004年2月26日

美俄宇航员首次无人留守进行太空行走

美俄宇航员首次无人留守进行太空行走
    2004年2月26日,美俄宇航员首次在站内无人留守的状态下进行太空行走。
    2月26日 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宇航员开始同时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自国际空间站2000年11月首次住人以来,宇航员们首次在站内无人留守的状态下进行太空行走。
    美国宇航员福阿莱和俄罗斯宇航员卡列里的这次太空行走计划持续5个半小时左右,主要任务是更换空间站外由日本和俄罗斯提供的一些科学实验设备,并为明年欧洲无人货运飞船抵达空间站作准备。宇航员们还将安装一个类似人体躯干的俄罗斯实验装置,该装置包含人体组织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太空辐射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此前,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一直是在至少有一人在站内留守的情况下进行太空行走的。但去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剩余三架航天飞机一直停飞,空间站主要依赖俄罗斯飞船运输宇航员、货物和给养,空间站也不得不“裁员”,长住居民人数由3人减为2人。
详情...

2004年4月19日

“纳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纳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04年4月19日,“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将“纳星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4月1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纳型卫星――“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详情...

2005年2月26日

日本H2A型火箭发射升空

日本H2A型火箭发射升空
    2005年2月26日,日本H2A型火箭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
    2月26日 日本发射的H2A型火箭搭载的“向日葵6号”气象多用途卫星进入高度为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这标志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此次航空尝试的成功。预计5月底,这颗卫星将开始进行气象观测。
    日本H2A型火箭计划从2006年开始将转为民营化,从设计、制造到发射,均由日本著名军工企业三菱重工业公司负责,在体制上和欧美管理体制相同,意在调动民间资金发展日本航天业。日本载人航天飞行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2002年6月,日本政府曾决定调整航天技术开发重点,放弃载人飞船的开发,决定在10年内不单独实施载人航天计划,只通过参与国际空间站等合作项目积累技术。
详情...

2010年7月9日

世界首艘“太阳帆船”成功实现机体变速

世界首艘“太阳帆船”成功实现机体变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10年7月9日宣布,世界第一艘单纯依靠太阳光驱动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号已成功利用太阳光压力,实现了机体变速
    目前,“伊卡洛斯”正在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的太空,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向金星飞行。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今后其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详情...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10月1日傍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飞行了1533秒之后,嫦娥二号实现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详情...

2011年9月17日

日本太空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日本太空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2011年9月17日,日本太空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报道称,本月11日凌晨,H2B火箭在鹿儿岛县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种子岛宇宙中心将HV送入太空。随后HV依靠引擎喷射缓缓提升轨道逐步接近空间站。
    日本计划到2015年前每年发射1架HV,共计7架。在“希望”号实验舱建成、日本宇航员在太空长期停留工作之后,日本在物资运送方面也将为空间站的运行作出进一步贡献。此次成功对接,为日本今后研究开发载人飞船打下了基础。
详情...

2011年9月29日

中国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中国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事件介绍: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事件延伸: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
详情...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传回月球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传回月球背影像图
        事件介绍: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事件意义: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2019年4月12日

“猎鹰重型”火箭商业首飞成功

“猎鹰重型”火箭商业首飞成功
        导读:北京时间4月12日晨,有“现役运载火箭之王”之称的“猎鹰重型“火箭首次商业飞行发射成功,三枚一级火箭实现回收。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商业太空探索的一大突破。
        事件详情:2018年2月7日,“猎鹰重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并携带一辆特斯拉跑车作为载重测试。当时火箭两个助推器同时完成回收,芯级火箭海上平台回收失败。高度近20层楼的“猎鹰重型”火箭,具有执行月球或火星载人任务的潜力,可以将超大型卫星、太阳帆飞船及宇航员送入太空,如回收顺利,火箭还可以重复再利用。

2019年12月17日

“胖五”成功入轨!

“胖五”成功入轨!
        摘要: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胖五介绍:火箭全长约57米,相当于20层楼高,芯级直径5米,“腰围”15.7米以上,起飞质量约870吨,起飞推力为1100多吨,能将近25吨载荷送到300~400公里外近地轨道,相当于一次可以将16辆轿车送上太空。胖五也是我国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
         胖五历史:在此之前,长征五号两次发射,一成一败。2016年11月3日,首次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但在2017年7月2日,火箭飞行至346秒时突发故障致使发射任务失利。
         事件意义:时隔两年,“胖五”成功归来。作为中国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长征五号重任在肩。未来将承担载人空间站、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一系列我国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2020年5月5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事件介绍:5月5日18时,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9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事件意义: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开展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关键技术试验验证,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这是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2020年7月27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
        事件介绍: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
        “这是‘天问一号’对自己家园的深情回眸...”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
        摘要: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开序幕。
        事件评析:这次“嫦娥”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绕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来,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并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带回国,可以称得上是无人版的“阿波罗登月”。从1976年8月18日苏联的“月球24号”探测器最后一次采集月球样本至今,人类已经有44年没有再更新月壤样本,而今天中国终于也要采集月壤了!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