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810年5月25日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
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
公元1816年7月9日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277.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42.5万,其中白人占97%,多同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统,印第安人与其他人种占3%。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印第安人讲瓜拉尼语和凯楚阿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16世纪前这里居住着印第安人。16世纪中叶阿根廷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成立阿根廷共和国。5月25日为国庆日。
1919年1月7日
在俄国革命影响下,阿根廷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掀起革命高潮。1919年1月,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人举行罢工。是日,英国华森公司冶金厂罢工工人遭到资方雇佣暴徒的枪杀。1919年1月7日起,进行全市抗议总罢工,20万人为死难者送葬,又遭警方射击,激起工人起义。政府派正规军镇压。
15日起义和总罢工失败。一周内工人死伤约6千人,成千上万人被捕。
这次斗争显示了阿根廷劳工团结战斗的 精神和力量,同时也暴露了阿根廷政府的资 产阶级本性。
1946年6月4日
6月4日,庇隆当选阿根廷总统,集党政军权于一身。胡安·多明戈·庇隆1895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洛沃斯城。1913年入伍,阿根廷西点军校毕业。1930年参加乌里武鲁政变。1936年作为军事代表被派往智利。1939—1941年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研究、考察军事。1943年参加“联合军官团”政变获胜,历任劳工部长、陆军部长和副总统。1945年10月亲美政变中下台遭拘押,后获释。次年6月4日当选总统。透弊芡场?945年10月亲美政变中下台遭拘押,后获释。次年6月4日当选总统。
1955年9月24日
1955年9月24日,阿根廷总统庇隆下台流亡。
9月24日,阿根廷新军事政府没有用审判和惩罚将前总统胡安-庇隆处死,而是承认他“有避难权”,打发他上路去巴拉圭。
自从星期一他被持续4天的革命赶下台以来,庇隆一直躲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一艘巴拉圭炮艇里。由于他讨好资本家而忽视工人的利益,对天主教的攻击升级以及同意美享石油公司开发阿根廷的资源,他的长达10年之久的政权的基础开始崩溃。叛乱部队控制陆军和海军并用轰炸来威胁首都,政府屈服了。
星期一庇隆垮台的消息传出以后,欣喜若狂的人群涌到大街上。他们拖着庇隆前妻爱娃-庇隆的塑像走过大街。现在军政府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只在一些孤立的尚被庇隆主义分子把持的地区战斗还在继续。
1959年9月19日
1955年9月19日,阿根廷总统庇隆被推翻。
庇隆生于189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在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学习军事。回国后为“联合军官团”首领。1943年军官团发动政变后,任劳工部长、国防部长和副总统。1945年创建正义党。1946年出任总统,1947年将正义党改为庇隆主义党。庇隆鼓吹民族主义,提出经济独立的口号,实行有利于发展本国工业的计划,推行了一系列改良主义的措施。提出以“社会正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为口号的庇隆主义,把社会改革、反美政策、天主教、国有化调和在一起。庇隆被推翻后流亡国外18年。1973年,阿根廷大选,以“庇隆党”为首的“解放正义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庇隆又登上总统的宝座。1974年7月庇隆去世。由庇隆夫人执政。1976年3月24日,庇隆夫人政府被军人发动的政变推翻。从此,阿根廷国家最高权力由三军司令组成的执政委员会掌握。
1973年9月23日
1973年9月23日,胡安·庇隆再次当选阿根廷总统。
9月23日,前阿根廷总统庇隆史无前例地卷土重来,再次当选为阿根廷总统。他在1955年的一次军事政变中被赶下台,28年后再次统治阿根廷。庇隆夫人以正义解放战线党候选人资格与其丈夫同时竞选副总统。伊莎贝尔成为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统。他们宣称,他们就职后将着手于社会主义和经济自由的建设计划。
1976年3月26日
3月26日,在不流血的政变中推翻了阿根廷总统伊莎贝尔-马丁内-德-庇隆的政权后的两天,陆军少将乔治-拉菲尔-威德拉当选为新的军政府总统。
庇隆夫人继承其已故的丈夫胡安-庇隆之后于1974年就任总统。当她在军事集团的压力下拒绝辞职后被军政府免职。她正被拘留还将被指控犯有官吏腐败罪。
政变以来,军政府实施了军管法,威胁拥护庇隆的游击队说,将处他们以死刑。还取消了劳工法,这项法规保持工人领袖们免受逮捕。
1977年11月23日
11月23日早晨6时28分,阿根廷西部靠近智利的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得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震级表的七点四级。
震中在阿根廷圣胡安市附近。这个地区的考塞特镇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约有半数房屋倒塌。阿根廷政府初步统计这次地震至少造成5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次地震除主要波及智利外,还波及乌拉圭和巴西等国。地震发生后,阿根廷政府在考塞特镇实行宵禁,并出动飞机紧急装运医疗用品,援救灾区。
1981年12月13日
1981年12月,阿根廷财政部宣布,1980年印发的票面值为100万比索的纸币全部作废,改用1981年新设计的纸币。
1980年,阿根廷政府为了适应通货膨胀的需要,决定印发票面值为100万比索的纸币。当时票面上设计的图案为乌拉圭和阿根廷联合兴建的水力发电工程。有人发现这图案画面是这个工程的乌拉圭一侧,但为时已晚,纸币已印了1600万张。
为了纠正上述错误,阿根廷纸币设计师又设计了新的图案,即布宜诺斯艾利斯独立日的五月广场。这样,以前印的纸币也就宣告作废了。
1982年4月2日
马尔维纳斯(又称福克兰),这个在常见的世界地图上连名字都标不下的群岛,位于连接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又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距阿根延约500公里,而距英国则远达1.3万公里。它位于南大西洋,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多人。它原属阿根廷,1829年6月10日,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及其南大西洋的岛屿建立了政治和军事指挥部。1833年被英国占领。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政府和军方决定出兵收复马岛,但遭到英国的反对,为此英国派出军队,双方经过70天战争,阿军失败,英国重新占领马岛。
1982年5月2日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海军幸存的少数军舰之一。后被阿根廷购买,成为阿根廷海军的第二大军舰。1982年5月2日,英国潜艇对在它所宣布的海上禁区以外36海里处航行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动突然袭击。据一位年青的生还者说,2日下午4时,一发鱼雷击中船尾的机器部分,一发鱼雷击中船头靠近放置救生艇的地方。在船尾工作的士兵还没有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就牺牲了。顿时,舰上一片漆黑,到处都是烟雾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大家立即奔向救生艇。指挥官邦索迅速组织撤离,每15个人乘坐一艘救生艇。这艘巡洋舰被击中后,不到40分钟便沉没了。被击沉时,舰上共有海军官兵1,042人。
1982年5月31日
战斗是于本月初,当阿根廷总统列奥波尔多-加尔铁里将军指控英国“破坏了美洲和平,危害世界安全”后打响的。阿军司令部称,阿军击毁英国两艘护卫舰并击落两架鹞式喷气战斗机,从而报复了英空军对福克兰群岛的攻击。尽管如此,在这24小时内,还是英军的攻势占压倒优势。
3日夜间,阿根廷承认其唯一的一艘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英潜水艇发射的鱼雷击沉。经过对寒冷的南大西洋的海面进行搜索之后,阿根廷宣布有680人生还,362人失踪。
英军司令在嘲笑那艘巡洋舰的战斗性能。一位海军上将还说,“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用铁丝捆凑合成的”。阿根廷方面对此作出反应,进行了报复。5日,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发射了一枚法国制造的鱼叉导弹,击毁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有大约30名英军水兵死亡。
1982年6月14日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6月14日,阿军战败投降,双方达成停火协定,马岛战争宣告结束,英军重占该岛,阿军撤离。在这次敌对行动中,英方损失254人,阿方损失750人。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结束后,英国仍然在马岛周围150英里范围内建立警戒区,同时派4000名英军驻守马岛。第37届联大通过了拉美20国提案,要求英阿恢复谈判,和平解决马岛的主权争端。
1984年1月23日
比格尔海峡是南美洲南端邻近合恩角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自然水道,全长约120公里。阿、智两国长期以来争议的焦点是该海峡东南部的皮克顿、努埃瓦、伦诺克斯三个岛屿领土的归属问题。这三个岛屿的总面积只有345平方公里。阿、智两国长期为此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是,比格尔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和具有丰富的海底资源。 1855年两国签订《和平友好贸易通航条约》时,只笼统承认双方脱离西班牙统治时各自的边界。1881年签订边界条约和1893年签订附加议定书时,也未提及领土主权问题。因此两国在该地区的边界纠纷不断发生。1977年5月2日,英国宣布:由5名国际法庭成员组成的仲裁小组决定,将比格尔海峡东南的三个岛屿判归智利。智利表示接受裁决,但阿根廷拒绝接受。此后,两国矛盾加剧,各自陈兵边界,几乎爆发战争。但是这种局势对两国都很不利,于是,1984年1月下旬,在罗马教皇的调解下,阿智两国外长在梵帝冈举行会谈,签署了《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1992年3月22日
3月22日,阿根廷发生了一起恐怖主义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至少造成28人死亡。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