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1915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15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15年中国历史大事件:中文打字机获发明专利;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蔡锷、梁启超密谋倒袁;上海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孙中山宋庆龄签订婚姻誓约书;台湾抗日志士被判处死刑;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上海掀起储金救国运动;“袁大头”成为法定国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

历史事件

1915年1月18日

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

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
    1月18日下午3时,由曹汝霖安排,日置益在怀仁堂晋见袁世凯,当面递交日文“二十一条”1份,并逐条说明主旨及日本的立场,并说“中日两国间,近来真意殊欠疏通,中国对日本举措既多有疑虑,且挟有无谓之误解。日本国民中的一部分,亦怀疑中国当局的诚意,常抱反感,加以第三者挑拨中伤,对两国邦交时肇意外之危险”;“今次如能承允所提条件,则可证明日华亲,日本政府对袁总统亦可遇事相助”;最后他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袁世凯看完“二十一条”之后,惊诧无措,“殊为失望”,但他未断然拒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机会,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独占中国的要求。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原来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权等等,共计21条。当时袁世凯正想当皇帝,为谋求日本的支持,派外交官员陆征祥、曹汝霖同日本代表秘密谈判。在谈判中,袁世凯一让再让,日本人仍不满意,最后除个别内容外,袁世凯均予承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后来,由于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和各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存在矛盾,日本的这些无理要求才未能全部实现。
详情...

1915年3月16日

上海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上海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1915年3月16日,上海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3月16日,上海商会组成“劝用国货会”,推举虞洽卿、董少严、王正廷为正副会长。18日,绅、商、学各界联合发起,在张园召开了反对“二十一条”要求的国民大会,到会者近4万人。大会通过提倡国货、设立公民捐输处等项决议。到22日,上海抵制日货声浪日益高涨,福州路、南京路等处日人所设商店均一律闭门,暂停营业。捕房以“恐人众滋事”为由,加派探捕分头梭巡,“以资弹压”。与此同时,城厢内外街巷各处墙上以及电杆木桩上均贴有抵制日货传单。
    上海商民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地商民的响应,到月底,全国各地商人拒卖日货,人人用国货。不少学校规定,文具一律用国货。一些大城市的报纸,天天刊登“国货调查录”,鼓动人民选用国货。
详情...

1915年4月1日

上海掀起储金救国运动

    1915年4月1日,上海掀起储金救国运动。
    4月1日,一名爱国志士在《申报》上倡议开办救国捐,并自愿捐献财产1/10。此议一披露,响应者纷纷声援,虞洽卿等人计议在沪成立救国储金团临时通讯处。4月7日,召开成立大会,宣布该团以中华国民协力保卫国家为宗旨,预定筹集储金5000万元,专备国家添设武备之用。会后,通电号召“各省各埠,请商会发起,冀达人人爱国,人人输金之目的”。
    上海的倡议在全国迅速引起强烈反响。4月8日,天津总商会率先响应,成立储金会分事务所。4月9日,上海救国储金会开始接收储款。到中国银行交款者络绎不绝。银行所得储金与日俱长。到第五日,即得25386元。
    永泰丝厂一女工,将自己历年所积之资,悉交中国银行。福州一名年仅11岁的少年,自带扑满至中国银行,兑得10元,存储而去。孤儿院中孤儿也节省膳费,每餐只进稀粥1碗,以节余所得,作救国储金。徐州睢宁县各界救国储金大会上,一位退伍军人,除将所有家产全部捐献外,并声泪俱下地登台演说,最后举刀自刎,留下一纸血书,激励国民。
详情...

1915年4月25日

香港政治人物郭伯伟出生

香港政治人物郭伯伟出生
    1915年4月25日,香港政治人物郭伯伟出生。
    郭伯伟爵士,KBE,CMG(英语:Sir John James Cowperthwaite,1915年4月25日-2006年1月21日),英国殖民地官员,1961年至1971年出任香港财政司。任内贯彻地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除了维持低税政策外,还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他的经济哲学被往后的财政司加以发挥,为香港政府后来的“积极不干预主义”、审慎理财和自由市场等方针立下基调,亦促使香港经济急速发展,为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起飞做好准备,而自1970年起,加拿大费沙尔学会更每年都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
    郭伯伟爵士的经济哲学深受18世纪主张自由贸易的哲学家亚当·史密斯影响;而他自己任内的经济政策,也启发了英、美等国政府在八十年代的经济方针,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详情...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最后通牒,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
    在袁政府接受最后通牒的消息一经传出,群情激愤,举国认为是奇耻大辱。各城市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上海各界召开国民大会,到会数万人,一致表示拒日到底。各地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愤而自杀,有的断指写血书,有的要求入伍,请缨杀敌。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北京各学校学生议决,每日课余诵最后通牒一遍,以示不忘国耻。
    “二十一条”要求的提出,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激起了国内的反日浪潮与民族主义情绪。“二十一条”交涉时期的爱国反日运动,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预演。
详情...
袁世凯    

1915年5月25日

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

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
    5月25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定“中日条约”和“换文”,日方代表日置益,袁政府代表为陆徵祥。两个条约是关于山东和南满洲及东蒙古的,换文13件,内容是关于福建、汉冶萍及旅大租借期延长等问题。除第五号外,原“二十一条”的内容大都包括在内。
    “二十一条”要求的提出,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激起了国内的反日浪潮与民族主义情绪。“二十一条”交涉时期的爱国反日运动,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预演。
详情...

《中华民国史》:“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充分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狰狞面目。


1915年6月7日

中俄蒙签订协约

中俄蒙签订协约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签订协约。
    6月7日,中俄蒙协约在恰克图签订,中国失去了在外蒙的实际统治权。
    根据1913年中俄声明文件及附件,关于中国及俄国在外蒙的利益,均应由中、俄、蒙三方酌定地点,委派代表接洽。因此于1914年9月8日三方在恰克图开议商谈。
    自1914年9月8日至今签订成立,费时达9个月。正式开会48次,会晤谈判也不下40次,才告完结。会议之所以迁延费时,是因为中国与俄、蒙间存有严重歧见,如:蒙古声明并无独立事情、取消帝号及“共戴”年号、外蒙境内铁路、邮政、中国驻库伦大员及其佐理专员的卫队名额、外蒙古司法诉讼、蒙境税则等问题。由于双方立场差距过大,致使中国一度打算撤使停议,但中国政府深知中国无力以武力收复外蒙,且中日“二十一条”要求日益严重,不得不委曲求全,签订了《中俄蒙协约》,共22条。中国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宗主权。
详情...

1915年6月11日

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1915年6月11日,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中俄声明文件》签订后,根据文件的规定,中、俄、蒙三方于1914年9月8日起在恰克图会议,三方各自提出了条约草案,其争执的要点在于铁路、邮政、税则、司法诉讼等具体问题。6月7日,三方终于达成协议。
    《恰克图协约》商定:外蒙承认中俄声明文件及另件,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自治,不在外蒙驻军及办理殖民;外蒙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名号受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外蒙公文使用民国年历,兼用蒙古干支纪年;外蒙有权办理一切内政及与各国订立工商条约,但无权订立政治与土地关系的国际条约;中国商民运货入外蒙不纳关税,但须按当地规定交纳各项货捐;中蒙、中俄人民间发生诉讼,由中蒙、中俄双方会同审理;《俄蒙通商章程》继续有效。
    协约在形式上取消了外蒙的“独立”,代之以“自治”,但外蒙仍有权与外国缔结有关工商条约,俄蒙商约依然有效。
详情...

该协约是中国北京政府同俄国签订的有关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它将俄国在外蒙古攫取的权益具体化,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外蒙古地区的主权,使外蒙古地区逐步沦为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


1915年6月27日

电影艺术家赵丹诞生

电影艺术家赵丹诞生
    1915年6月27日,电影艺术家赵丹诞生。
    赵丹,原名赵凤翱。1915年6月27日生于山东肥城,后迁居江苏南通。中学时参与组织“小小剧社”。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国画,后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取艺名“丹”。
    1932年在《琵琶春怨》中饰一纨绔子弟,首登影坛。其后相继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热血忠魂》等20余部影片,显露表演才华。1935年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玩偶之家》、《大雷雨》等世界名剧。1936年至1937年,因主演《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两部优秀影片,蜚声影坛,抗战爆发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三队。1938年在新疆遭盛世才迫害,入狱5年。
    1943年赴重庆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主演《李时珍》、《海瑰》、《林则徐》、《聂耳》等影片,并自编、自导、自演了《青山恋》(饰路春)。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影协副主席等职。
详情...

1915年7月1日

中国思想家顾准出生

中国思想家顾准出生
    1915年7月1日,中国思想家顾准出生。
    顾准(1915年~1974年),字哲云,男,汉族,江苏苏州人,1915年7月1日生于江苏上海(今上海市),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3日病逝于北京。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著作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译作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论文集》等。
    在去世后,他的思想价值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并受到极高评价。李慎之先生称他是“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王元化先生评论“他的思考不囿于书本,不墨守成规,而渗透着对革命对祖国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处处显示了疾虚妄求真知的独立精神。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
详情...

1915年7月12日

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1915年7月12日,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1915年7月,台湾抗日地下组织主要负责人余清风,正式拉起抗日武装进入瞧吧哞一带山区,与日警作战。
    1913年,余清风以碾米商的身份,在台南市组织抗日力量,以西来庵为场所,联络同志。与此同时,江定在后崛仔、罗俊在台中过沟庄组织民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者。这三支抗日力量声势日益壮大。余清风以“大明慈悲国”的名义,发出讨日檄文,号召人民奋起驱逐“倭奴”,推翻日本殖民者的暴政,建设一个没有贫富悬殊、没有租税的自由、平等的社会。
    余清风等人率领抗日民众,在后堀仔一带根据地与日警展开了英勇的斗争。7月9日。他们分袭甲仙埔支厅及十张犁。大丘园和阿里圆三处的派出所和蚊仔尺、河表湖、小林三处的警察驻在所,击毙日本殖民者34人。
详情...

1915年8月1日

“袁大头”成为法定国币

“袁大头”成为法定国币

    1915年8月1日,全国开始统一银币,袁大头银元成为唯一法定银币。
    1914年2月,北洋政府为统一货币,颁布《国币条例》。同时设立币制局,铸发新银币,上镌袁世凯头像,称“袁头币”。该币重7钱2分,样式新颖,型式划一,重量成色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比较各种成色不一的其他旧币明显优越。袁头币发行之后,逐渐成为各地流通的主币。8月1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钱业公会协议,将以前所有其他货币一律取消,只流通袁头币一种。

详情...

1915年8月3日

台湾经济学家邢慕寰出生

台湾经济学家邢慕寰出生
    1915年8月3日,台湾经济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出生。
    邢慕寰(1915—1999) 经济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1915年8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黄梅县。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与徐之河、陈观烈、佟哲晖等人同学,1942年毕业。後到台,创建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兼首任所长;1950年初期,辅导行政院主计处建立国民会计系统。1950年代后期起,与刘大中,蒋硕杰,顾应昌,邹至庄,费景汉等(称六院士),提财经政策供政府参考,担任执笔人。1962年筹办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66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创办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主任、研究院院长。1999年10月30日逝世。
详情...

1915年8月14日

杨度等六人发起筹安会

杨度等六人发起筹安会

    1915年8月14日,杨度等六人发起筹安会。
    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
    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在筹安会宣言里,杨度说:“彼外人之轸念吾国者,且不惜大声疾呼,以为吾民忠告,而吾国人士乃反委生任运,不思为根本解决之谋,甚或明知国势之危,而以一身毁誉利害所关,瞻顾徘徊,惮于发议,将爱国之谓何?国民义务之渭何?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度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

详情...

1915年8月15日

蔡锷、梁启超密谋倒袁

蔡锷、梁启超密谋倒袁

    1915年8月15日,蔡锷、梁启超密谋倒袁。
    8月15日,蔡锷匆匆赶到天津,在汤觉顿寓所与梁启 超等共同商定:为争四万万人的人格起见,作拼着生命与袁世凯干一场不可。
    具体步骤是:(1)由梁启超作篇文章,迅速打出鲜 明的反袁旗帜,切实掌握舆论主动权,并力争通过推心置腹的规 劝,促袁世凯自行停止帝制,以免干戈四起,生灵涂炭;(2)由 蔡锷秘密联络云、贵旧部和各方反袁势力,以便规劝无效时,得 以立即发动军事讨袁;(3)由于梁、蔡师生间关系为众所周知, 为使蔡锷不致因梁启超发表反袁文章而遭袁世凯忌恨,他们约定 在一定时期内,表面上要装成“分家的样子”。

详情...

1915年8月22日

台湾抗日志士被判处死刑

台湾抗日志士被判处死刑

    1915年8月22日,台湾抗日志士近千人被判处死刑。
    8月2日,台湾余清风率抗日民众围攻台南厅噍吧哞支厅南庄警察派出所,全歼该所的日本人。抗日队伍人数扩大到1000余人。4日,抗日民众进攻噍吧哞支厅,途中与日警激战数小时,日人败绩。日警慑于抗日民众的巨大声势,便龟缩在支厅内,守而不战。余清风等人便指挥民众,占领噍吧哞周围高地,构筑工事,形成对支厅的包围,并组织敢死队,猛冲敌阵,给日警以重创。日本急忙调动军警,前往镇压抗日民众。6日下午,5个中队的步兵和1个中队的炮兵抵达噍吧哞,随即用炮轰击抗日民众。双方激战一天,抗日民众牺牲300余人。7日,余清风和江定等人,迫于形势,撤入深山,建立根据地伺机再起。
    日军在噍吧哞一带的20多个村庄进行灭绝人性的屠杀。上万名居民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以致噍吧哞周围人烟绝迹,遍地浸血。与此同时,日本当局还在全台湾大举搜捕抗日分子,逮捕了近2000人,余清风与其另外8个同志于8月22日被捕。日本统治者将余清风、罗俊等866人判处死刑。

详情...

1915年9月15日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月刊,陈独秀主编。
    在“五四”运动前后,以鼓吹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李大钊的论文《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主义的胜利》,陈独秀的论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1920年9月第8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陈独秀主编。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详情...

1915年9月29日

中文打字机获发明专利

中文打字机获发明专利

    1915年9月29日,中文打字机获发明专利。
    9月29日,山东留美学生祁暄发明的中文打字机获专利。此前,祁暄将自己发明的打字机说明报请留美学生经理员转详教育部,请予转咨农商部。农商部以祁暄所制打字机器,构造完备,运用灵便,所印字迹尚鲜明,特准按照暂行工艺品奖章,给予专利5年,以示鼓励。
    最初的形式为一个约一张A2大小的盘上,排满了铅字。铅字的排列次序跟报馆的习惯一样,按部首画数排列。打字员首先要在铅字盘上用一个小钳把铅字钳起,再按一键时,小钳就会举起铅字,隔著色带印在纸上。中文打字机的特色,在于打字机能够配合当时中国人书写习惯,允许文字打直排。当打完一行按回车键之後,又会自动卷回页首,并跳往下一行。
    由于中文打字机的操作并不容易,要捡字也很困难,当时一般人还是用手抄或油印。在1960年代的香港,只有比较富裕的学校才有能力负担一位能操作中文打字机的打字员。直到1990年代,由于微电脑的普及,使中文印刷变得更容易,中文打字机亦退出历史的舞台。

详情...

1915年10月25日

孙中山宋庆龄签订婚姻誓约书

孙中山宋庆龄签订婚姻誓约书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宋庆龄结婚,签订婚姻誓约书。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企图派人暗杀他。孙中山被迫于这年8月初逃亡日本。他在日本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织中华革命党,准备发动讨袁的“三次革命”。这时,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正在为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宋庆龄刚从美国梅肯苇斯莱茵学院毕业,也来过东京看望父母亲。在这一期间的日常接触中,宋庆龄很仰慕孙中山的为人和革命精神。1915年3月,孙中山将分居多年的卢氏夫人从澳门接到东京,经过协议,办理了离婚手续。后来,孙中山写信给宋庆龄,问她是否愿意来日本和他共同生活,并参加革命工作,宋庆龄欣然同意。1915年10月24日,宋庆龄到达东京,住在日本朋友头山满先生夫妇家。第二天(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东京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他们委托律师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并由这位律师主持签订了婚姻誓约书。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死于肝癌,终年59岁(此时宋32岁)。而宋庆龄1981年去世,享年88岁。
详情...

1915年10月26日

化学家卢嘉锡诞生

化学家卢嘉锡诞生
    1915年10月26日,中国化学家卢嘉锡诞生。
    卢嘉锡,福建厦门市人。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37年留学英国,1939年夏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旋去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燃烧与爆炸的研究工作。1945年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主要从事结构化学的研究工作并证实了佩内(Penney)和萨瑟兰(Sutherland)根据量子化学理论分析提出的氧化氢分子结构型,罗瑟洛(Lothrop)根据合成化学反应提出的二联苯分子结构,并对这个新型芳羟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分析。他定出了氮化硫及其一些衍生物的非过渡元素原子簇结构。他提出了固氮酶中钼铁蛋白非朊辅基固氮活性中心的MoFe2S3民网状原子簇结构模型,进一步发展成为孪合重烷型双立方烷的“福州模型”,受到国际上的好评。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