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1924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1924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1924年中国历史大事件:梅兰芳赴日本巡回演出;黄埔军校开始筹建;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孙中山组建北伐军;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应与共产党志同道合;《弃妇》上映;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孙中山号召工人团结起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1

历史事件

1924年1月20日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20日,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具体帮助下,以解决改组问题为中心内容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代表中一半由各省党部选举产生,一半由孙中山指定。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0%。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王烬美、李维汉等人都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次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组织国民党政府之必要案》等决议案。选举产生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戴季陶、李大钊、邹鲁等24人为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等17人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经过这次改组,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详情...
瞿秋白     林伯渠     陈独秀     李大钊     廖仲恺     汪精卫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它以新三民主义为基本政纲、以三大政策为根本路线,以求调动起各个阶层、各个政党的积极性,这是孙中山推动中国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上的重大胜利,从而为掀起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和全国性革命高潮奠定了基石。


1924年1月24日

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1924年1月24日,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详情...
黄埔军校    

1924年3月2日

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应与共产党志同道合

    1924年3月2日,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应与共产党志同道合。
    3月2日 孙中山发表《通告党员解释本党改组容共意见书》。指出,“俄诚足为吾党借鉴之资,而亦当引为吾国互助之友”。提出:国民党与共产党“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详情...

1924年3月29日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1924年3月29日,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详情...
鲁迅    

1924年3月29日

《弃妇》上映

《弃妇》上映
    1924年3月29日,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
    1924年3月,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
    它描写一个豪门家庭的媳妇(王汉伦饰),被另有外遇的太夫遗弃后,便带着自己的随身丫头,踏进社会自立谋生。她找了不少工作,后在一个书局当员,受到经理侮辱。她的丫头进学校读书,也因出身卑贱,遭到歧视。她觉悟到今天的妇女,一定要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便参加了女权运动,当上了女子参政协会会长,做了不少工作。这时,她原来的丈夫企图同她言归于好,被她拒绝了。她丈夫恼羞成怒,便勾结劣绅来破坏她的工作,诬告她是逃妇,是乱党,迫使她隐居起来,但她又遭盗劫,最后被惊吓成疾死去。
    该影片被认为触及到了当今女性的生活遭际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但报界又疑问:一个离家出走的女性,结局只有这一种吗?
详情...

1924年4月12日

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

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
    1924年4月12日,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
    印度诗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1924年4月12日访问中国抵达上海,次日在慕尔鸣路32号应上海各学术团体邀请发表演说,后访问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并发表演说,于4月30日乘船离开中国前往日本。由于讲学社、新月社主要成员在出面欢迎时把泰戈尔捧为活神仙,并借此鼓吹东方精神文明,遭到许多进步人士的反对。鲁迅因此发表了《骂杀与捧杀》一文,批评林长民、徐志摩等人,说“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详情...
徐志摩     泰戈尔     鲁迅    

1924年5月1日

孙中山号召工人团结起来

    1924年5月1日,孙中山号召工人团结起来。
    5月1日,广东各界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孙中山到会讲话,号召中国工人“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组织一个工人的大团体”,“要担负抬高国家地位的责任”,“把中国变成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
    参加大会的有粤汉铁路工会、海员工会、机器工会、工团总会等14个工会团体和其他交通工人、各学校学生、中国国民党各区分部代表,共1万余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劳工部部长廖仲恺为大会主席。同日,上海工人两万余人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详情...

1924年5月5日

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黄埔军校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位于我国南方最大城市——广州市黄埔区的长洲岛上。
    它创建于1924年5月,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帮助下亲自创办起来的。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前,它是一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
    中国共产党对军校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叶剑英等都先后在军校担任各种负责工作。我军的许多杰出领导人和军事干部,如徐向前、罗瑞卿、刘志丹、陈赓等,也都在黄埔军校学习过。
    名扬中外的黄埔军校是当时全国革命青年向往的革命学府。尽管后期的黄埔军校,变成了蒋介石培植私人势力的反动大本营,但它的前期还是进步、革命的。
详情...
聂荣臻     叶剑英     周恩来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1924年5月31日

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24年5月31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5月31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叫《中苏协定》。主要内容:一、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二、苏联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苏联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四、苏联取消帝俄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五、中东铁路同意由中国赎回。六、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主权。
详情...

1924年6月16日

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称“黄埔军校”。
    国民党改组之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就把建立黄埔军校,创建革命武装作为巩固广东、完成北伐的第一件大事。孙中山当时曾经痛切地说: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没有广大人民的基础;为完成我们的革命使命,所以我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党军,实行工农政策。第一步使革命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第二步使革命的武力成为人民的武力。这就是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主旨,也就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使命。
    黄埔军校于1924年1月开始筹备,5月第一期新生入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中国共产党先后派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聂荣臻等担任军校的各种负责工作。1924年3月,举行入学考试,经过严格挑选,录取学生350名,备取学生120名。成为第一期学员。
    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中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工作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干部力量。它对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并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
详情...
聂荣臻     周恩来     蒋介石     黄埔军校     廖仲恺     孙中山    

1924年6月25日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出生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出生
    1924年6月25日,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出生。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0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详情...
两弹一星    

1924年7月3日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1924年7月3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广州农讲所由林伯渠创办。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林伯渠建议,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委派彭湃担任广州农讲所主任。农讲所每届时间定1个月,毕业后选派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在兴办过程中,讲习内容不断丰富,讲习时间也逐渐延长。第一届共有学员38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名,彭湃为主任。讲习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开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如《帝国主义》、《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中国史概要》、《中国农民问题》等,也开设军事训练课程。军训时间占1/3。此外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的现状及问题。学生毕业后须回原地,从事当地的农民运动。
详情...

1924年7月13日

反帝运动大联盟成立

反帝运动大联盟成立
    1924年7月13日,反帝运动大联盟成立。
    7月13日,北京学生联合会、《政治生活》周刊社、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人权运动会、女子共学社、中俄协进会等50余团体,在北京中央公园召开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成立大会,规定以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废除一切平等条约为宗旨。大会推举胡鄂公等15人为执行委员。很快出版了《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会刊》。上海、武汉、湖南、山东、天津、各界亦纷纷组织反帝大联盟。该联盟倡议定9月3日至9日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周”,得到全国各进步团体的拥护。
详情...

1924年7月15日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1924年7月15日,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广州沙面工人在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下举行罢工。
    6月30日,沙面租界帝国主义当局借口法国驻越南总督遇刺,宣布实行《新警律》,规定从8月1日起,华人出入沙面,必须携带贴有雇主相片的护照;而欧美人、日本人、印度人、越南人均可自由出入。中共广东省委通过广州工人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领导沙面工人宣布罢工,坚决要求取消《新警律》。
    广州市各进步工会以举行罢工相支援,沙面华警亦举行罢岗来支持工人。20日北京反帝国主义大联盟第二次执委会通过援助广州沙面工人罢工及筹款接济等议案,对沙面工人进行声援工。工人坚持斗争1个多月,终于迫使帝国主义取消了《新警律》。
    这次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强大的力量,提高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沙面罢工后,各地罢工事件不断发生,逐渐形成高涨局面。
详情...

1924年7月17日

香港演员李丽华出生

香港演员李丽华出生
    1924年7月17日,香港演员李丽华出生。
    李丽华出身梨园世家,父母是京剧名伶李桂芳与张少泉。1936年移居北平,从师学京剧。1940年十六岁的李丽华进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因主演《三笑》而声名鹊起。后在艺华影片公司主演《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影片。
    银幕“杨贵妃”——李丽华出身梨园世家,父母都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名角。1940年十六岁的李丽华进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因主演《三笑》而声名鹊起。1948年,前往香港拍戏。
    李丽华戏路很宽,能胜任各种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杨贵妃》,从此成为古装片的宠儿。随后《故都春梦》、《万古流芳》等片,曾经多次创下票房的最高纪录,她的薪酬最高达一部影片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二。李丽华还是中国电影明星打入美国好莱坞和世界影坛的第一人。
详情...

1924年8月7日

婚外两性关系引起许多恶性事件

    1924年8月7日,婚外两性关系引起许多恶性事件。
    8月7日,据《民国日报》报道:“九江日前江水急流中,突由上流漂来一方木板,上面有人。义渡局急放救生船上前捞救。近视之,则板上仰卧一活着的少年妇人。上半截裸体,下半截仅守一单裤,手足被人用铁钉钉住,不能伸缩,两腿间放一男子之头,鲜血模糊,并树一木标,上书‘救者男盗女娼’字样。救生船见其情形奇怪,遂置不理。该妇人叫曰‘请你们将我之板翻转,俾得速死’。驾救生船者亦不加询问,遂将船驶回,而以听见情形告之。众谓此必奸杀案。”近来此类报道屡见报端,已可见女性以杀夫、通奸来抵制男性统治的欲望日见强烈。据统计,近9个月来,司法部复准执行死刑的犯人中,因杀夫而致死者占40%强。贞节烈女的时代已渐渐远去了。

详情...

1924年9月4日

孙中山组建北伐军

孙中山组建北伐军

    1924年9月4日,孙中山组建北伐军。
    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孙中山、伍朝枢、瞿秋白、鲍罗廷出席,议决:发表北伐宣言,及大本营移驻韶关宣言,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方军阀”为号召,进行北伐,联合卢永祥、张作霖“共抗直系”。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于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为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以谭延恺为北伐军总司令。
    9月18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仅在于消灭曹(锟)、吴(佩孚),而且更在于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湘军为建国湘军,谭延恺任总司令;滇军改称建国滇军,杨希闵任总司令;粤军为建国粤子,许崇智任总司令;豫军改称建国豫军,樊钟秀任总司令。

详情...

北伐战争无疑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不仅让中国迈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毅。


1924年9月8日

吴佩孚《时代》封面中国第一人

吴佩孚《时代》封面中国第一人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时代》封面中国第一人。
    一个中国军阀的肖像,出现在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
    “GENERAL WU ”(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
    “吴将军”就是吴佩孚。照片拍得很艺术,光头吴佩孚身着戎装,脸微微朝左,两眼炯炯凝望前方,看上去踌躇满志、胸有成竹。“将军”在这里译为“大帅”更为妥帖。因为,当时人们更习惯于称吴佩孚为“吴大帅”,与他对立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则被称作“张大帅”。
    其时,吴佩孚作为一代枭雄,威名正处于巅峰。他所控制的直系势力,北至山海关,南到上海,影响着大半个中国。1924年9月8日这一期《时代》出版时,在中国南方的上海,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为争夺这座城市的控制权,正在展开激战;在中国北方,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为取得北方的控制权,第二次直奉大战一触即发。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吴佩孚率领直系军队大获全胜,奉系军队撤回关外。此次吴佩孚再度坐镇北京,调遣25万大军与奉系交锋。即便远在美国,《时代》也很清楚吴佩孚作为直系军队统帅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分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握有重兵、左右政局的举足轻重的强者。

详情...
吴佩孚    

1924年9月15日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张作霖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详情...

国民党在北洋体系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基本置身事外,养精蓄锐,致力于自身的军政建设和根据地的巩固。而北方军阀却因政治摩擦和军事冲突,彼此严重削弱,逐渐走上末路。


1924年9月25日

杭州雷峰塔倒坍

杭州雷峰塔倒坍
    1924年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975年(宋开宝八年)为吴越王钱倜所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净慈寺前。初名西关砖塔,后定名王妃塔;又因建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故称。1924年9月25日倒坍。倒坍原因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鲁迅曾发表题为《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杂文,其中说道:“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 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
详情...
雷峰塔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