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事件盘点:公元4世纪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4世纪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4世纪历史大事件: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逝世;穆尔维大桥战役;东晋建立;司马睿登基;东晋名将祖逖逝世;王敦起兵反晋;前燕王慕容廆去世;东晋名将陶侃逝世;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逝世;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桓温第二次北伐

1

历史事件

公元312年5月24日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逝世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逝世
    公元312年5月24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逝世。
    戴克里先(244年-312年),原名为狄奥克莱斯(Diocles),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结束了罗马帝国的第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建立了四帝共治制,使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的主要政体。其改革使罗马帝国对各境内地区的统治得以存续,最起码在东部地区持续了数个世纪。他为罗马帝国去掉了过多的罗马共和国的残余,而最后则如古罗马政治家辛辛纳图斯一样,退隐田园。
    关于他晚年的处境有两种版本,异教徒历史学家大部分都认为其安详地度过了晚年,而基督教历史学家则大都认为其晚年因眼看自己的四帝共治制遭破坏、各项成果毁于一旦而精神失常,最终悲惨的死去。
详情...

公元312年10月28日

穆尔维大桥战役

穆尔维大桥战役
    公元312年10月28日,君士坦丁一世在穆尔维大桥战役击败马克森提乌斯。
    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死后,4位奥古斯都: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Maxentius)、马克西米安·达扎和君士坦丁于311年展开夺权斗争。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反对马克森提乌斯。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在312年10月28日台伯河上穆尔维(Milvian)大桥附近的决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马克森提乌斯在逃跑中落水而死。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在麦地奥兰(今日之米兰)会晤。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姊妹君士坦提娅结婚,以巩固两人的同盟。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
详情...

公元317年

东晋建立

东晋建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先后被苻雄、慕容垂击败。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公元318年4月26日

司马睿登基

司马睿登基
    公元318年4月26日,司马睿登基。
    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结交王导后,认为“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便对他“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司马睿出镇下那,王导就担任安东司马,而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在王导主谋下,司马睿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依靠中原南迁大族,联合江南大族顾先贺循等,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316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317年司马睿就在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318年4月26日(晋太兴元年三月二十日)司马睿称帝,是为中宗孝元皇帝,改元太兴,立大于绍为皇太子。
详情...

公元321年11月22日

东晋名将祖逖逝世

东晋名将祖逖逝世
    公元321年11月22日,东晋名将祖逖逝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永嘉之乱后,率领亲党避乱于江淮,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号镇西将军。后因功勋巨大,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的北伐。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最终忧愤而死,朝廷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祖逖的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详情...

公元322年2月16日

王敦起兵反晋

王敦起兵反晋
    公元322年2月16日,王敦起兵反晋。
    王敦(266-324)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士族。西晋末年,任扬州刺史、都督征付诸军事。后以镇压杜弢起义,升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的军事,握重兵驻扎在武昌。西晋灭亡,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升任为大将军、荆州牧。
    由于司马睿抑制王敦的势力,王敦于公元322年2月16日(晋元帝永昌元年正月十四日)写了一道表文,指责刘隗是“佞邪谗贼”,宣布“吾欲除君测之恶”,在武昌起兵反晋。不久将建康围困,且袭击石头城。晋元帝司马睿见势不妙,便让刘隗等领精兵,速离建康,各奔前程。
    同时,东晋的开国元勋工导也反对其堂兄这样公开夺取朝廷大权,劝告王敦退兵。
    王敦也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于是年5月退回武昌。
详情...

公元333年6月4日

前燕王慕容廆去世

前燕王慕容廆去世
    公元333年6月4日,前燕王慕容廆去世。
    慕容廆,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人,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 东晋元帝太兴三年(321年),受晋政府命为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东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甲寅(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谥襄公,后其孙慕容俊称帝时,追尊慕容廆为武宣皇帝。
详情...

公元334年7月30日

东晋名将陶侃逝世

东晋名将陶侃逝世

    公元334年7月30日,东晋名将陶侃逝世。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详情...

公元337年5月22日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逝世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逝世
    公元337年5月22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逝世。
    君士坦丁一世(拉丁文:Constantinus I Magnus,272年或274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全名盖乌斯·弗拉维乌斯·瓦勒里乌斯·康斯坦丁乌斯(拉丁文:Gaius 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即皇帝,306年-337年在位),罗马帝国西部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长子。
    君士坦丁早年被派往东部帝国,为奥古斯都戴克里先服务,后奔赴不列颠作战。306年被拥立为奥古斯都,随后在针对马克森提乌斯、李锡尼的一系列内战中取得了胜利,在324年重新统一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重组政府,将民事和军事当局分开;经济上,为对抗通货膨胀,推出固相钱;军事上,重组罗马军队,击退法兰克人、哥特人进攻;在宗教方面,先与李锡尼颁布“米兰敕令”,后又于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大力推行基督教。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新罗马,为君士坦丁堡建都之始。337年,君士坦丁在尼科米底亚去世,临终前受洗成为基督徒。死后葬于君士坦丁堡圣使徒教堂。
    君士坦丁不仅授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和许多特权,而且强行通过“三位一体”的信仰为正统教义,实际上使基督教获得了国教的地位。他是罗马转换到基督教的第一个君主,被尊称为君士坦丁大帝(拉丁语:Constantinus Magnus)。
详情...

公元353年4月22日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研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曾随叔父王厚和卫夫人(名摄、字茂猗)学书画,深受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影响。三国时魏国书法家钟繇的影响,变汉魏古朴为王体的流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辞官后,定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悉心研究,博采众长,他的楷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形迹,达到完美的境地;行书、草书被赞为“飘着浮云,矫若惊龙”。
    他书法的特点是“点画清圆,笔力雄健,风度超逸,结构严谨而疏爽”,为历代学习书法者所崇尚,被誉为“书圣”。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3年)东晋谢安、王羲之等40多位著名文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兰亭集》,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详情...

公元356年9月16日

桓温第二次北伐

桓温第二次北伐

    公元356年9月16日,桓温第二次北伐至伊水。
    桓温在江陵起兵,先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驻屯黄河上,以水军进逼许昌和洛阳,更请徐、豫二州派兵经淮泗入黄河协助北伐。桓温自己则从后领兵作众人继援。
    八月己亥日,桓温到达洛阳城南的伊水,久围洛阳不破的姚襄于是撤去围城军,转而抵抗桓温,并在伊水北岸的树林中埋伏精兵,试图诱使桓温率兵后退,在其后退时派伏兵突击。然而桓温拒绝姚襄后退的请求,姚襄意图依伊水而战,而桓温则结阵向前进攻,更亲身披甲督战,于是大败姚襄,姚襄逃到洛阳北山,及后更与余众西奔并州,桓温未能追及。
    随后,周成以洛阳向桓温投降。桓温及后留兵戍守洛阳,并且置陵令,修复各个皇陵后就押著周成及带着三千多家归降的平民南归。第二次北伐至此结束。

详情...

公元363年6月27日

罗马皇帝朱里安去世

罗马皇帝朱里安去世
    公元363年6月27日,罗马皇帝朱里安去世。
    罗马皇帝朱里安去世。朱里安(332-363)君士坦丁一世之侄执政期间,试图恢复已经没落的多神教以代替基督教,因而以“背教者”称号闻名于古代罗马和基督教史册。
详情...

公元373年8月18日

东晋大将桓温逝世

东晋大将桓温逝世

    公元373年8月18日,东晋大将桓温逝世。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长子。
    出身谯国桓氏,姿貌伟岸,豪爽大度。迎娶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袭封万宁县男。咸康元年(335年),出任琅琊太守。参与庾翼北伐,迁徐州刺史。永和元年(345年),迁使持节、安西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都督,掌握长江上游地区的兵权。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拜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册封临贺郡公,声名大振。累迁大司马,册封南郡公。掌权期间,抑制朋党,改善吏治,抑制兼并,实施土断,重视民间疾苦,改善教育。三次出兵北伐,在声望受损后,奢求朝廷加九锡,受制于王谢势力阻碍,未能如愿。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追赠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元兴二年(403年),其子桓玄篡位称帝,建立桓楚,追尊皇帝,庙号太祖,安葬于永崇陵。

详情...

公元378年8月9日

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瓦伦斯战死

    公元378年8月9日,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瓦伦斯战死。
    弗拉维斯·埃弗利乌斯·瓦伦斯(FLAVIVS IVLIVS VALENS,328年-378年8月9日),罗马帝国东部皇帝(364年至378年在位)。
    瓦伦斯直到360年左右方才加入罗马军队,同其兄长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在帝国东部边境服役。364年2月,罗马皇帝约维安在赶往君士坦丁堡以确保帝位的途中暴卒于小亚细亚,2月26日,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被同行的士兵拥立为罗马皇帝。3月28日,瓦伦提尼安任命瓦伦斯为同朝皇帝,负责统领帝国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
详情...

公元379年1月19日

波斯萨珊王朝沙普尔二世逝世

波斯萨珊王朝沙普尔二世逝世
    公元379年1月19日,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二世逝世。
    沙普尔二世 Shapor II(309—379年1月19日),波斯萨珊王朝国王(309—379年在位)
    公元3—4世纪,波斯萨珊王朝正处于信仰的十字路口,拜火教、基督教、摩尼教呈三足鼎立之势,最终,波斯统治者以铁腕的手段坚持了拜火教的至尊地位,这一历史过程由沙普尔二世来完成。他也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全盛之主。
    沙普尔二世是一个充满了传奇事迹的人物,他是世界史上极为罕见的“胎儿国王”。他父亲霍尔米兹二世于309年去世之时,他尚在母腹之中。
    沙普尔二世通过扶持拜火教、严厉打击基督教,确立了波斯在文化上的独立性,通过扩大波斯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使之成为堪与罗马匹敌的另一极。沙普尔二世是波斯民族主义者的偶像,同时又是基督教世界主义精神的噩梦。
详情...

公元383年9月20日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9月20日,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详情...

公元385年7月10日

前秦国君苻坚逝世

前秦国君苻坚逝世
    公元385年7月10日,十六国前秦国君苻坚逝世。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君王(357年~385年在位)。景明帝苻健之侄,文桓帝苻雄之子。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等袭杀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即位后,着手革除暴政,主张“黎元应抚,夷狄应和”;重用汉族士人王猛、权翼、邓羌等,抑制豪强,强化王权;鼓励农耕,教民以区种之法,兴修关中水利,以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及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提倡儒学,兴办教育,以汉族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者自命,积极推行“圣君贤相”的治国之道;对各族实行“服而赦之”的方针,凡自动归顺或投降的少数民族上层基本采取优容政策。十余年后,前秦大治。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坚陆续灭前燕、前仇池国、前凉、代国,取东晋梁、益二州,并命吕光远征西域,结束北方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统一北方后,他自恃“强兵百万,资仗如山”,欲灭亡东晋,实现混一六合之志,于建元十九年(383年)亲统大军南伐,折戟于淝水之战,国势大衰,各族首领慕容垂、慕容泓、姚苌、乞伏国仁等纷纷自立。
    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苻坚出奔五将山,被后秦将领吴忠俘获,软禁于新平郡。姚苌逼迫其交出传国玉玺,苻坚言已将玉玺送晋国,誓死不让玉玺落入羌人之手,最终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中,终年四十八岁。身后被三个国家共同追封谥号,尊谥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壮烈天王,庙号世祖。
详情...

公元385年10月16日

姚苌缢杀前秦主苻坚

姚苌缢杀前秦主苻坚

    公元385年10月16日,姚苌缢杀前秦主苻坚于新平佛寺。
    寿光三年(357年),姚苌跟随姚襄抵抗前秦,兵败被俘,投降前秦。苻坚继位后,出任扬武将军,多次出战,屡建大功。淝水之战后,随同苻睿征讨慕容泓,战败逃亡。得到古羌和西州豪族的推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立后秦政权,年号白雀。联合西燕对抗前秦。白雀二年(385年),派兵围擒苻坚,缢杀于新平寺。

详情...

公元395年1月17日

罗马帝国分裂

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逝世。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又称拜占庭帝队起初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又将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并入版图。最后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亡。西罗马帝国的部城罗马。
    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许多卫国。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口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