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标签   >  大事件盘点:公元8世纪中国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

大事件盘点:公元8世纪中国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

导读

大事件盘点:公元8世纪中国人物逝世历史大事件:一代女皇武则天逝世;唐中宗李显逝世;唐代才女上官婉儿逝世;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唐朝权相李林甫逝世;唐朝名将高仙芝逝世;杨贵妃自缢身亡;杨国忠被乱兵所杀;唐朝唐肃宗李亨逝世;鉴真和尚圆寂;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逝世

1

历史事件

公元705年12月16日

一代女皇武则天逝世

一代女皇武则天逝世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一代女皇武则天逝世。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详情...

公元710年7月3日

唐中宗李显逝世

唐中宗李显逝世
    公元710年7月3日,唐中宗李显逝世。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日(656年11月26日),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击败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逝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详情...

公元710年7月21日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逝世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逝世
    公元710年7月21日,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逝世。
    上官婉儿,这个被一代女皇武则天重用的“巾帼宰相”,一直颇具神秘色彩,许多有关唐朝的历史古装题材的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中都有她的身影,被文艺作品和文人墨客们乃至民间传得神乎其神。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其母郑氏去世后,婉儿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为婕妤以示哀悼。
    上官婉儿曾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详情...

公元719年4月2日

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

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
    公元719年4月2日,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
    大祚荣(?―719年),本名祚荣,无姓,后因其尊称而取姓为大氏,是中国古代民族——粟末靺鞨族人、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之子、渤海国建立者(698年—719年在位)。
    大祚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政治家,史称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发动叛乱,大祚荣父子参与反唐。次年,乞乞仲象去世,大祚荣率领余部迁至天门岭(今辉发河与浑江的分水岭)一带时,重创追剿的唐军。于是征聚高句丽遗民,东守桂娄故地,据东牟山(今敦化敖东城)筑城而居。
    圣历元年(698年),正式建国,自号震国王,史称“旧国”。对外采取结盟政策,与契丹结好;同东突厥结盟;屈从于新罗国势渐强,占据东北地区的东部、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沿海州一带地区。
    唐中宗亲政后,派侍御史张行岌对震国招抚,大祚荣欣然接受,派次子大武艺入侍唐廷,表示臣服。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派鸿胪卿崔忻前往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不称震国,专称渤海。开元七年(719年),大祚荣去世,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
详情...

公元753年1月3日

唐朝权相李林甫逝世

唐朝权相李林甫逝世
    公元753年1月3日,唐朝著名权相李林甫逝世。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
    李林甫出身唐朝宗室郇王房,起家千牛直长,历任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736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他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但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详情...

公元756年1月24日

唐朝名将高仙芝逝世

唐朝名将高仙芝逝世
    公元756年1月24日,中国唐朝名将高仙芝逝世。
    高仙芝(?—756年1月27日/1月24日),高句丽贵族 ,唐玄宗时期名将。
    高仙芝幼时随父到安西,二十余岁时被授予将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被封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同年,率军平定达奚部叛乱。天宝六载(747年)三月,平定小勃律国。天宝六载(747年),升任鸿胪卿、假御史中丞,接替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天宝八载(749年),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天宝九载(750年)二月,击破揭师国。随后又进攻石国,生俘其国王和部众。天宝十载(751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为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载(751年)四月,率军进攻大食,双方激战于怛罗斯城,因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而战败。
    天宝十四载(755年),被封为密云郡公。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高仙芝被任命为讨贼副元帅,屯兵陕郡。同年十二月(756年1月),退守潼关。不久,唐玄宗听信边令诚谗言,命其杀害了高仙芝。
详情...

公元756年6月15日

杨国忠被乱兵所杀

杨国忠被乱兵所杀
    公元756年6月15日,唐代宰相杨国忠被乱兵所杀。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早年嗜酒赌博,品行不端,被亲族鄙视,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授新都县尉。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扶风县尉。族妹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历任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卿。李林甫去世后,担任检校右相兼管文部,册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任相期间,两次派兵攻打南诏,损兵折将,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互相倾轧,水火不容,两人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
    天宝十五载(756年),跟随唐玄宗逃往蜀郡,在马嵬驿兵变中,被乱兵所杀。
详情...

公元756年7月15日

杨贵妃自缢身亡

杨贵妃自缢身亡
    公元756年7月15日,杨贵妃被迫自缢。
    杨贵妃(719-756),即杨太真,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人。最初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瑁的妃子,因貌美,被玄宗宠幸,“三千宠爱于一身”,出现了“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怪现象。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诛贵妃之兄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叛军很快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皇族亲贵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愤怒的士兵杀死杨国忠,并要唐玄宗处死杨贵妃。
    杨贵妃于公元756年7月15日(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被迫自缢
详情...

公元762年

李白病逝

李白病逝
    公元762年,李白病逝。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后去世。

公元762年7月15日

唐朝唐肃宗李亨逝世

唐朝唐肃宗李亨逝世
    公元762年7月15日,唐朝唐肃宗李亨逝世。
    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玙,系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在位五年(756~762),在位五年,终年50岁,死于宫廷政变,其执政期间李唐中央政权逐渐瓦解,是唐朝走向没落的开始时期。
    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死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
详情...

公元763年10月4日

鉴真和尚圆寂

鉴真和尚圆寂
    公元763年10月4日,中国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圆寂。
    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详情...

公元770年

杜甫舟中长逝

杜甫舟中长逝
    公元770年,杜甫逝世。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当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公元781年7月9日

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逝世

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逝世
    公元781年7月9日,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逝世。
    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再度被启用,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
    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781年7月9日),病逝,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详情...

公元785年8月23日

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被害

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被害

    公元785年8月23日,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被害。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书法家。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他毫不动摇,多次面斥李希烈祸国殃民之罪,表示“死而后已”决心。785年8月23日(七月十四日)他被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详情...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