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72年3月20日
1872年3月20日,大清重臣曾国藩去世。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详情...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1872年4月20日
1872年4月20日,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张澜同志诞辰。
张澜(1872年4月20日~1955年2月9日),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至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
详情...
张澜(1872年4月20日~1955年2月9日),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至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
1872年4月30日
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创刊。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7年,共出版25600号。它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培养了一大批早期新闻工作者,在他们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下,开创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成为了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中文第一报”。
详情...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7年,共出版25600号。它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培养了一大批早期新闻工作者,在他们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下,开创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成为了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中文第一报”。
1872年8月11日
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启程赴美。
1868年初,容闳向清朝提出他的教育计划:选派少年出洋留学,先以120名作实验,每年派30人,4年完成;限12-15岁的男少年,学习期限15年;在美国设立留学生事务所,设正副监督官,管理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海关收入中拨出一定的经费,作为留学生的费用。这个“计划”得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1870年获清政府批准。
1871年,容闳在上海开始招生,被选派少年先在上海进预备学校,补习英文。当时人认为出洋留学吉凶难测,留学生全是平民子弟,没有皇室官僚子弟。
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日)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