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事件时间轴   >  美元丢掉霸权还要多久?

美元丢掉霸权还要多久?

导读

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利用美元霸权地位频繁收铸币税、金融制裁、“薅羊毛”,建立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70-80年代,美元脱钩黄金,挂钩石油,在信用货币体系时代进一步巩固霸权地位。也就是老美挥舞着经济霸权这把镰刀,满世界割韭菜,;英镑最后的辉煌;英镑衰落,美元崛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去美元化浪潮兴起

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 基辛格

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利用美元霸权地位频繁收铸币税、金融制裁、“薅羊毛”,建立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到了80年代,美元挂钩石油,在信用货币体系时代进一步巩固霸权地位。

不出意外的话,老美就这么一直挥舞着经济霸权这把镰刀,满世界割韭菜。而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军工复合体及其背后的资本大鳄驱动军事干预和战争,使美元长期保持“炮火激情”。

但随着全球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后院”四处起火,最近美联储还没降息,欧洲央行居然率先降息,西方货币必然会加速进行转型。

美元霸权正在松动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4年6月5日,沙特就正式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试验项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6月14日,更是爆出了一个惊天大瓜,沙特不准备和美国续签石油美元协议了。

消息一出,全网一片欢腾,许多自媒体作者都表示美元霸权要彻底倒下了。

然而不久,又有博主出来辟谣,说这家叫做《诗华日报》刊发的这条不续签的消息是假的,一时间,舆论场陷入一片混乱。

虽然消息假中有真,但沙特愿意用非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的消息,是真的。正如路透社给出的评论,这可能是全球石油贸易朝着减少美元结算迈出的又一步。

天下苦美元久矣,美元是如何确定“霸权”地位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顾一下美元的历史。

1

时间轴

二战前夕

▍ 英镑最后的辉煌

英镑最后的辉煌

在二战爆发之前,英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英镑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货币,主要得益于英国实行的金本位制度。

英帝国统治了世界上1/4的领土和超过1/4的人口,它不仅坐拥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商业和金融实力,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使英镑成为了与黄金等价的货币。

从1816年开始,英国就规定了1盎司黄金等于3.89英镑,并保持了这一比率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进程,而这一次的全球化是以英国为中心的。

但同一时期美国工业化兴兴向荣,并有追赶英国的势态。很多耳熟能详的美国大公司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如标准石油、卡耐基钢铁、JP摩根金融集团。马克吐温将这一时期称为镀金年代(Gilded Age)


点评:金本位制度是指一种以黄金为基础,规定一定数量的黄金与一定数量的法定货币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并允许法定货币与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是由各自与黄金兑换比率决定的。由于黄金具有稀缺性、均匀性、可分割性、耐久性等特点,它被视为一种稳定而可靠的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价值和信用。


二战期间

▍ 英镑衰落,美元崛起

英镑衰落,美元崛起

一战对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其经济和金融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英国金本位制度无法维持原来的兑换比率,而是将1盎司黄金降低到4.86英镑。这意味着英镑相对于黄金贬值了近20%。

二战对英国更是雪上加霜,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抵抗德国的进攻,英国不惜动用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殊死抗战。

英国为了获取战争所需的物资和资金,不得不向美国借取了大量的贷款,并出售了大部分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这使得英镑在国际上失去了信用和地位。

美国是二战中最大的赢家。由于美国远离欧洲战场,其本土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破坏和损失。相反,美国借助其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实力,向盟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贷款,从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和影响力。

美元趁机崛起!

1944-1973年

▍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完成工业化,GDP占世界56%,黄金储备占世界75%,成为最大债权国,政治上积极推动联合国并占据主导地位,军事上组建北约,为其掌控国际货币主导权奠定基础。

1944年,英美等同盟国共同商讨重建世界货币体系,代表英国利益的“凯恩斯计划”主张设立全球央行并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发行世界货币;而代表美国利益的“怀特计划”坚决主张美元挂钩黄金。

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采纳了怀特方案,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该体系奠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该体系逐渐瓦解。


1974-1998年

▍ 脱钩黄金,挂钩石油

脱钩黄金,挂钩石油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的经济。

随着全球贸易扩张,各国对美元需求越来越大,但黄金储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流动性需求,同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淖,财政赤字增加,出口竞争力下降,贸易逆差出现,不得不增发美元。

法国最先开始用大量美元兑换黄金,引发各国对美元信心危机,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为维系美元霸权地位,美国盯上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1974年与沙特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的唯一货币,并要求其购买美国国债,石油美元由此建立。

石油美元确立,进入信用货币时代。

1999年至今

▍ 去美元化浪潮兴起

去美元化浪潮兴起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也开始降低,加之美联储先是在疫情前两年采取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带来流动性‘大放水’,然后开启40年来最大力度的加息进程,强势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市场。

不少经济体因此陷入‘流动性陷阱’中,各新兴经济体也嗅到了被‘割韭菜’的味道。

布雷顿森林体系失效后美元之所以还能成为世界货币,正是因为“石油美元”这一强有力的因素。

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远不如前,新的中东秩序在形成,尤其是沙特、伊拉克等产油大国宣称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后,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进程。”

2

去美元化起因

78.jpeg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1971年,美国时任财政部长康纳利这句话展现出的狂妄与傲慢,让世人印象深刻。

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急剧升值,在全球范围产生严重破坏性后果,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一些国家甚至陷入货币或债务危机。

整体来看,“去美元化”浪潮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大点:

滥用制裁加快美元信用危机

美国利用其货币金融霸权地位,对不符合其利益或价值观的国家和企业实施金融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和接入SWIFT全球金融结算系统。

全世界被美国踢出SWIFT的国家,除了俄罗斯,就是伊朗,都是和美国撕破脸的国家。今年4月23日,美国为逼迫中俄“断联”?试图对华制裁,将中国踢出SWIFT。

美国货币政策收割全球

随着疫情全球化,美元随着加息和缩表政策推进,引发全球资本货币贬值。

从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了10次,将基准利率从近乎于零的水平提升到了5%-5.25%。这堪称是史上最激进的加息周期之一。

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控制通胀,真的只是为了控制通胀吗?

加息会让美元更加坚挺,吸引全球资金流入美国,进而推动美国资产价格上涨。而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会因为资金外流而面临经济压力,资产价格也会因此下跌。

简而言之,美联储加息就像一场“割韭菜”的狂欢,美国是“镰刀”,其他国家则是“韭菜”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破坏全球化

自从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先后发起了多次对外贸易伙伴征税战,直接导致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承担高额的海关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温。

如果说超级全球化进程始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那么2018年特朗普政府抛弃美国坚持多年的多边主义贸易政策,转而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则标志着这一进程式微。

经济货币多元化

在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的今天,美国作为二次工业革命果实的主要受益体,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市场地位和货币主导权。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大国崛起过程中的相关主权国家货币相继充当国际货币角色,并随着国家实力消长各领风骚80年至100年,平均周期为94 年。美元自1921 年以来执行国际货币功能已超过100年。

到了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

货币体系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3

去美元化浪潮

79.jpeg

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元“武器化”触发更多主权国家的安全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启“去美元化”进程。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世界约有39个国家开启“去美元化”进程,其中以土耳其最为典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石油输出国开始探索大规模使用人民币结算。

2019年  2019年

欧洲9国为绕过SWIFT美元结算系统,于2019 年年初推出“贸易交流支持机制”(INSTEX)。INSTEX的出台就是为了避开美国的制裁规定,实现与伊朗的贸易。

伊朗曾是欧洲石油的重要供应来源之一,出口欧洲的石油占到总出口的近四分之一。

2022年1月  2022年1月

土耳其与阿联酋央行签署了一项价值640亿里拉和180亿迪拉姆(约合47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2022年7月  2022年7月

印度推动卢比成为国际货币。

莫迪对这一决策信心满满,但收效甚微,卢比根本没人愿意收。

本来趁着俄乌冲突、俄罗斯被踢出SWIFT,自己又扩大俄石油进口的局面,推动俄印在能源贸易上使用卢比结算,结果俄罗斯根本不买账,坚持用卢布或人民币结算。

2023年3月14日  2023年3月14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已经达成首笔人民币贷款协议,并且已经落地。

沙特是想用比较安全、更加温和的方式行动,逐步降低中沙石油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俄罗斯的惨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要力促人民币出海,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

2023年3月28日  2023年3月28日

中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完成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成交量约合6.5万吨,LNG资源来自阿联酋。

这笔订单标志着中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

此前,中国已开始以人民币进行石油交易,而这是首单以人民币支付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交易。

2023年3月29日  2023年3月29日

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反之亦然,而不是通过美元。

援引法新社报道,这是北京对美元的“最新一次奇袭”。

2023年3月31日  2023年3月31日

东盟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讨论“金融自主自立”;东盟十国拟使用十国货币作为基础货币交换,减少对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的依赖。

随着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滥发货币引发全球经济震荡,叠加亲眼目睹美欧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金融制裁,推动诸多中立国家加快了“去美元化”的步伐。

随着上述一系列的“去美元化”浪潮事件的接踵而来,“去美元化”正在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货币市场。短期来看,“去美元化”反映了地缘政治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出现裂缝。长期来看,“去美元化”反映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向美国经济地位收敛。

结语

尽管如此,要终结美元霸权并非易事。

眼下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各国央行外汇储备、全球债务计价及全球资金流动中的占比依然高居首位。

尽管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地位持续下降,但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取代。

说白了,“去美元化”是个长期过程,除非美国放弃操纵美元霸权、透支美元信用换取政治经济利益的惯常做法,否则这一趋势难以逆转。

但从耶伦的表态看,美国似乎还没打算浪子回头:“美国金融制裁可能会破坏美元主导地位,但这种制裁十分必要。”

路虽远,行必将至。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

没有登录 不能评论,请注册用户

1.事件薄网站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不干预新闻舆论及牟取不正当利益。 2.网站资讯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3.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有帮助,请多多支持本站。

友情链接

汪汪宠物 |
事件薄